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在2022年4月正式颁布,即将在2022年的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语文学习进入核心素养“群”时代。
未来的语文教学以任务为载体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语
文
课
程
内
容
在义务教育阶段一共有4个学段,每个学段都有如上6个学习任务群。这6个学习任务群,是相互交叉渗透的,不是单纯的并列关系。
比如说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个学习任务群在单独的一组课程内容的时候,重点指向学生思维能力、思维经验、思维品质这样的一种发展,它是集中一段时间关注这一类这样的一种素养方面的一个发展。
但是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当中,我们一样要关注学生的思辨,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提出质疑,要有自己的观点,要能够组织学生在信息的对比当中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
在实用性阅读与表达当中,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发展。
换句话说,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应该贯穿在所有学习用群当中,并不是只有思辨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承担的这样一个任务。
孩子们,本语文学习任务群(第三学段五、六年级):
1.阅读、欣赏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2.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诗歌、散文等优秀文学作品,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用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抒发自己的情感。
3.阅读表现人与社会的优秀文学作品,走进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复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积累多样的情感体验,学习联想、想象,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
4、阅读反映少年成长的故事、小说、传记等,交流自己获得的启示;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
北京的考试方向,一定程度代表了考试改革的方向。下面附北京西城区2021年五年级期末试卷: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影视作品)相关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五年级语文
第一部分 识字与写字(共22分)
情境一:五年级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主题教育活动。下面是同学们为制作小报收集的相关资料,按要求完成第1-4题。
1.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在下面的方格里按顺序写出词语,注意把字写美观。
2.将文段中“脊”字第五笔正确的一项,用“√”标出。
A.、 B.丿 (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8%BF / 6436512"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7%AC%94%E7%94%BB / _blank ) C. D. ㄟ
3.文段中“疟”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除部首还剩____笔。
4.与文段中“稀罕”一词,意思相同的项,用“√”标出。
A.钱学森不稀罕国外优厚的待遇,克服重重阻力,毅然回国。
B.圓明园中的十二生肖铜首,每一件都是稀罕而珍贵的文物。
C.骆驼在南方是稀罕东西,但是在大漠里是习以为常的动物。
D.父亲糊的万花筒,在那个年代是稀罕的玩具,我十分珍惜。
统编版六下语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训练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训练一:革命先烈的事迹
草地夜行(节选)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1.用“____”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丧命(sānɡ sànɡ) 吞没(mò méi) 可恶(wù è)
2.下列句子属于神态描写的是( )(3分)
A.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
B.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
C.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D.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
3.从“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这些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这几句话运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中的“光明大路”指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训练二 :人物传记
唐伯虎画雀
①话说有一回,唐伯虎坐在一条小船上看风景,小船摇到江中,他吩咐舟子停下手中的桨,就让那小船顺水漂流。
②正值盛夏,天气炎热,舟子放下橹,从怀里掏出一把扇子,坐下来扇风休息。
( )唐伯虎便解开行囊,取出墨砚和毛笔,就着江水磨了墨。正思量画什么呢,江边树上飞起来几只麻雀,唐伯虎一笑,拿起笔画起来:“雀子飞来自在,雀羽扇风清凉,就画它吧。”
( )舟子一听,就顺水推舟笑道:“白纸空白,是在等公子你画画哩!”
( )舟子看他拿毛笔在白色扇面涂一个墨团儿,又涂一个墨团儿,不一会儿工夫,就涂了七个黑乎乎的墨团儿。
( )舟子那把扇的扇面是一张白纸,唐伯虎看着觉得美中不足:“你的扇子好扇风,只可惜扇面白纸一张,没有趣味。”
⑦舟子越看就越心疼,越心疼就越生气:“让你画画儿,谁知道你拿来涂墨团儿玩!你又不是三岁小娃娃,为何硬生生糟蹋我白净净的好扇子?”
⑧唐伯虎本来一脸得意,听了这话心生内疚:“你再看看,真的不合心意么?”
⑨舟子怒火遮住了眼睛,哪有心思细看:“不合意不合意,你涂污我的好扇子,快还我一把!”
⑩“没事没事,你不喜欢,我把它们拿走好了。”
唐伯虎搁下笔,伸出食指点住一个墨团儿,慢慢朝上边推,推到扇边上,用力一掸,“呼——扑”,只见一只小麻雀从扇面滚出来,落在水里,拍拍翅膀飞走了。
唐伯虎画在扇面上的七个墨团儿,原来是七只麻雀,一只一个样子,一只一个神态,一只只都像是活的。
舟子看傻眼了,他睁着眼,张大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动也不能动,就好像变成一尊石像,一时间凝固了似的。
唐伯虎掸走一只,又掸一只,不一会儿,画在扇面上的七只麻雀便都被掸落水面,拍着翅膀,沾着水飞起来,混到江边的雀群里,飞进绿树丛中,认不出来了。
那舟子这才晓得刚才的画儿是千金难得的宝贝,急得又摸手又跺脚:“唉!唉!唉!都怪我有眼不识泰山,这下七只全飞了——公子再给画几只吧!”
“不画了,好风景都在造化中。”唐伯虎收起毛笔和砚台,把白纸扇还给舟子,不再说话,继续看风景。
舟子接过白纸扇,再扇风时, .
. .
1.文中框内段落的顺序打乱了,请将正确顺序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2.下列哪个故事有可能和这个故事出现在同一本书里?( )(2分)
A.《普罗米修斯》 B.《猎人海力布》 C.《女娲补天》 D.《揠苗助长》
3.请根据短文内容补充下面的图示。(3分)
唐伯虎:画七个墨团儿 从扇里掸出七只麻雀→( )
舟子:( )→( )→懊悔
4.第 段加点部分可以让我们想到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加点部分替换成这些四字词语,你觉得好吗?为什么?
. .
. .
5.试着在第 段后补充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结尾,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
. .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训练三:散文
生命的选择
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仔细地给花坛松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薇了,”花工们说。
不多日子,油绿的蔷薇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地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的。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说是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唯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zān)、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的舒坦。
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1)“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这句中的“坚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柔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文中的白玉簪花究竟美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第8自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主要从色彩、形态、气质及人们的感受这四个方面,对白玉簪花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B.本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白玉簪花外在的形态美和内在的气质美。
C.白玉簪花不但能够美化环境,具有供人观赏的价值,而且能够消除天气燥热,具有清爽怡人的价值。
D.“粗粗”“长长”“硕大”突出了白玉簪花的健美;“羞怯”含蓄地表现了白玉簪花的柔美。
(4)读第10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谈谈你对它的理解及从中得到的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训练四:文学作品
花 灯(节选)
①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②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③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④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面。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着个梳了抓髻(jì)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⑤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填在括号里。(2分)
(1)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 )
(2)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
2.文中第①自然段简要介绍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读一读,填空。(6分)
五月,节日名为__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的月份指的都是农历月份。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________,在____历
.______月十五,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详写的内容是( )。(3分)
A.端午节 B.重阳节
C.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 D.上元佳节
4.直接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是( )(3分)
A.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
B.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C.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
D.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
5.写出描写中国某一传统节日(除春节外)的两句古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训练五:散文
《粽子里的乡愁》(节选)
琦君
①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②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时刻。想到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③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谓“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④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来 ,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⑤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⑥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⑦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1.端午节是在我国农历的_____月_____,除了吃粽子的习俗,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为节日赋诗也是我国的文化传统,下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是( )
A.春风送暖入屠苏 B.碧艾香蒲处处忙 C.玉颗珊珊下月轮
2.选文写了家乡端阳节时的哪些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作品还有____________,和这篇短文一样,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母亲教育“我”要用心看待乞丐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生活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训练六:散文
母爱的硬度(节选)
叶浅韵
在母亲的辛劳付出之下,一个家过得红红火火,这让她在家里的地位显得至高无上。
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从来不肯松懈的,总是严厉地要求她的每一个孩子。常常是我们在外犯了错回来,劈头就会挨一顿棍棒,等父亲回来也许还会第二次挨打。我们家的正门背后竖着一根根细细的棍子,那是她的家法。它们侵略过母亲每一个孩子的身体,一棍棍抽下去,先是白白的一道道的痕迹,后已分不清痕迹间的距离。她永远奉行“棍棒下出孝子”的理念,遵行“小树不剪不成材”的成长规律。
母亲给我的爱总是很坚硬,她除了不断地要求与责备,就是严厉。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六岁就被送去五里外的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她喜欢关心考试的结果。每一次我考得九十分以上,她总是要怀疑我是抄袭别人的,即使那已经是全班最高分。如果偶然考低了,她定会拉着我脏脏的小手,指着我破了的脚尖,责骂我是个贪玩的孩子。
母亲高高地扬着家法,训斥我、恐吓我说:“丫头,你念不好书,就甭想吃饭,甭想整天疯跑,将来我就把你嫁到大山深处去。”那时候的我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惶恐。见祖母一把将我拉进怀里,母亲不高兴地说这孩子要是将来不成气候定是祖母的责任。扔下些伤祖母的话,她一溜烟又到她的地里去侍弄她的白菜黄瓜们了,我想它们看到母亲的温情定是比我们多多了。祖母总是一边抚慰我一边给我讲“一只羊过河十只羊过河”的道理,鼓励我做好领头羊,给弟弟妹妹们作出好榜样。
母亲的四个孩子一个个变成凤凰飞到了梧桐树上,她暴力的教育模式迅速在周围的村庄里推广开来。这时候的母亲再没有举起过手中的棍棒,说话的声音也日渐温柔,甚至偶尔会当面表扬下我,我在不知所措间眼里装满了泪水,我知道那是一种久违的情愫涌动而出。
我一直不敢把对母亲心底的这种敬畏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哪怕是在文字里。从小到大的作文里,一次也没有过关于母爱的记载。对于我的母亲我是羞愧的。我安然地享受着她的付出,习惯地接过她的给予。总是不敢离她的怀抱很近,怕她坚硬的壳刺伤了我的身体。于是,我与母亲就习惯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峙着,直到我有了孩子。
回忆是一场温暖的绽放,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正是母亲有硬度的爱,抚平了我内心所有的脆弱,给了我足够的坚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爱的硬度”体现在哪些事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形。(4分)
3.结合文意,理解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否赞同文中母亲的教育方法?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第一部分 识字与写字
1.热播 不可计数 忙碌 英雄 辉煌
2.B 3.疒 3 4.A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训练一
1.sànɡ mò wù 2.A 3.体会到红军战士对战友的爱护、忘我的牺牲精神、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4.环境描写。渲染出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我”沉重的心情。 5.“光明大路”既指过草地的过程中,通往陕北方向的路,也指充满了光明与希望的革命之路。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训练二
1.3 2 4 1
2.B
3.把白纸扇还给舟子 心疼 惊讶
4.示例:栩栩如生 形态各异 我觉得不好。这里用重复的语言,增强了表达效果,表现出每一只麻雀都活灵活现。 5.示例:那七只麻雀又重新出现了,一只只像真的一样。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三
邻里关系生疏、互不联系、不融洽 邻里关系和谐、融洽、友好
外形美,花色雪白,素雅;气质美,庄重里透着羞怯,单纯而圣洁;精神美,即使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不怨天尤人,努力奋发向上,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3)C
(4)【示例】人生可以有多种选择:如果生活如玫瑰花,环境优越,一帆风顺,就应该大胆、努力地创造美丽的、轰轰烈烈的人生;如果生活如白玉簪花,所处环境恶劣,遭遇坎坷或不幸,也不要怨天尤人,应该努力适应环境,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的人生同样很精彩。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训练四
1.(1)富丽堂皇 (2)雕梁画栋
2.端午节 吃樱桃和粽子、用雄黄在前额画个“王”字、在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 七夕 放莲花灯 中秋节 吃月饼、供兔爷儿 重阳节 登高、吃花糕 元宵节 农 正 看花灯
3.D
4.C
5.【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训练五
1.五月 初五 挂艾叶 赛龙舟
2.包粽子、吃粽子、用粽子供祖先、布施乞丐。
3.心灵手巧、勤劳能干、心地善良又有点封建迷信的妇女。
4.《桂花雨》 对家乡、对母亲、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5.人应该心存善良、乐于助人,多体谅别人的处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在我的身边,也有很多生活不幸的人们,他们可能是因为贫穷、疾病或是灾难,无法拥有幸福的生活。我也应该像文中的母亲一样,将心比心,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他们提供帮助。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训练六
(1)迟缓动摇,拿不定主意。 (2)全部精神集中投入。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2.短文主要写了“我”迟到了,老师没有批评“我”,而是很亲切地教诲“我”要珍惜时间,“我”忐忑不安的心平静下来,决定要把时间补回来的事。
3.A
4.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情,亲切地叫我坐下,诚恳地说:“珍惜这短短的几分钟!”
5.【示例】我觉得要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学不迟到。
袁隆平、于敏、屠呦呦……是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屏幕上(rè bō)的电视剧《功勋》,就取材于他们的真实故事,剧中的于敏爷爷终日伏案演算,计算用的稿纸(bù kě jì shǔ),他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青蒿(hāo)是一种普通的植物,人们并不稀罕它,但是,屠呦呦奶奶整日在实验室里(máng lù).从青蒿中研制出抗疟新药,造福世人……他们是国之脊梁,是真正的(yīng xióng)。少年儿童要以他们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续写(huī hu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