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阳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诊测
初三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第一部分(25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分)
1.读语段,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授予中国作家莫言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言简意赅:“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róng( )合在一起。”赞叹之情yì( )于言表。他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天马行空般的叙述更容易让读者浮想lián piān( )(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为了打造和谐校园,我们全班同学团结友爱,相敬如宾。
B.看到王飞同学滑稽的表演,大家忍俊不禁地笑了。
C.评比文明班级,我们班想必是首当其冲了。
D.我们既不能骄傲自满,也不应当妄自菲薄。
3.默写古诗文。(10分)
(1)安得广厦千万间, 。
(2)长风破浪会有时, 。
(3) ,柳暗花明又一村。
(4) ,以观沧海。
(5) ,西北望,射天狼。
(6)然后知生于忧患, 。
(7)勿以恶小而为之, 。
(8)苟全性命于乱世, 。
(9)陶渊明的《饮酒》中,最能展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名句是, , 。
4.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修改意见:( )
( )
5.语文综合性学习。(5分)
三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即将结束,九年级某班开展“我心中的语文”专题活动,请你参加。
(1)【感悟语文】(1分)语文是什么呢?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不同的解释,有同学说:“语文是一片金灿灿的麦地,学语文就是割麦子。”也有同学说:“语文是一块绿油油的西瓜地,学语文就是啃西瓜。”
你想说:“?? ??????????????????? ”
(2)【语言品味】(2分)学好语文读为先,鲁迅先生曾说:“读书要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美国诗人柯勒律治说:“读书应当像石床的矿工一样,把‘渣’甩一旁,只拣些纯净的宝石。”这两位大师关于读书的过程见解中表述的主要意思分别是什么?
①鲁迅的意思: ????????????????? 。
②柯勒律治的意思:????????????? 。
(3)【反思语文】(2分)经常听到不少语文老师埋怨:如今的学生不爱语文,怕上语文课了。作为学生,对老师们发出的如此感叹,你们的感受肯定各不相同,你们一定有自己的看法,你会对老师说:“
。”
第二部分(35分)
二、诗歌赏析(5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如果把首句中的“铺”改成“照”好不好?请说说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秋天江畔日暮时分的绚丽画卷和初夜宁静安详的柔美景色外,还有一个感人的艺术形象,那是什么?表达出了什么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9题(11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②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与:亲附,拥护爱戴。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又何间焉 ( ) (2)小惠未徧 ( )
(3)忠之属也 ( ) (4)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 )
8.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 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9.【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两段选文内容简要分析。(3分)
四、阅读《切线》,完成10-12题(9分)
当阳光散作两三点橘黄色的夕照,村里家家户户的广播接着就响起来了,没几分钟,瓦上的烟囱也飘起了炊烟。
我倚在门边,厨房间的柴烟让人亲切。我已经习惯在这个时候等着父亲从田畈回来了。
父亲回来了,肩上挑了一担满满的收获回来了,却给那重重的担儿压弯了背,形成了一个圆弧状,显得有些吃力。被汗水早已湿透了上衣,紧紧地贴在前胸后背上,领口处的几颗纽扣打开着,露出黑红的胸膛。两条腿上的筋条十分清晰地凸显出来。父亲默不作声,但从他的眉角,我分明能感觉出不露声色的满足和高兴。一根扁担在他的肩膀直直地横放着,弯着的腰与扁担便行成了切线。我突然联想到,自己在课堂上画切线,用圆规,找圆心,只是三两画而已。而如今,父亲用他的艰辛画出了一条令人深思的切线。而父亲的圆心是什么?
我晃了晃头,甩掉了太多的困惑。
父亲五十多岁了,看起来则要显得更老些,中等个子。很小的时候,望着父亲,总希望早日能长得和父亲一般高,而今,才十五岁的我,已和父亲差不多高了。我以前并未曾留意,当父亲在柴间放下担子走过我身边的时候,我才发现了。我对自己说,我长大了。这一声心底对自己默默的认可,却让我有了无形的压力。
家里不比前两年困难了,我也隐约知道家里是有些积蓄的。可父亲依旧像前些年那样,找个当地的工厂做工,还要照顾着家里的田地。有天晚上,我夜里醒来,就听见在里屋父亲对母亲说,钱够孩子上学了吧?母亲说,差不多了。父亲接着说,那就好,现在该为孩子将来成家积钱啦。说完,就没了声响。父亲这两句简简单单的话却弄得我潸然泪下了。没多一会,里屋就响起了父亲均匀而亲切的鼾声。
父亲的圆心是我。我知道了。
对我这个才十五岁的毛小子,父亲竟已打算得那么远。我是个脾气不好的人,从十二岁开始进行写作,有时脑子里常常文思全无灵感皆失,就照着父亲发火。但父亲总是嘿嘿一笑,不吭声,变戏法似地递给我一个苹果或是一块糖。有好几次写不出文章的时候,我将两手兜在脑后勺,椅子的两条腿翘起来,瞪着天花板发呆,地上滚了好些被揉皱的纸团,纸上往往只是几个字或是几个句子。父亲就会在这时进来,先提醒我翘着椅子腿当心点别摔着了,后是弯腰去捡地上的纸团,用他的背又作了条圆弧。有时候桌上的笔被我不小心碰了,就滚了下去,落在了父亲弯着的背上,又作了一条切线。每每那时,我都会哭,但在父亲抬眼的那一刻,我都会假装眼里进了灰尘而顺手将眼泪抹去。但我会凑上头,想亲父亲一下,但他都嘿嘿地笑着躲开,——他觉得我长大了。那时我就想起小时候,我从不喜欢父亲亲我的脸,因为发硬的胡子总会扎得我生疼。所以父亲每次想亲我的时候,我都会躲开。而如今,我却很想被他亲一下,可是在父亲眼里,我已是一个小大人了。我有些莫名地遗憾。这种遗憾深深地种在了我的心里,久了,便发酵成了对父亲更深的爱。
我不喜欢数学,但后来,惟独在画切线的时候,我会很认真。画完了,也会觉得很亲切,很满足。 ——选自《收获灵感与感动》
10.文中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对表现父亲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你说说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谈谈你对文章题目“切线”的理解,并回答以此“切线”为题有什么好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读书率下降是什么危机》一文,完成13-15题(10分)
①“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识字者阅读率下降了8.7个百分点,2003年的国民阅读率仅为51.7%。
②一石激起千层浪,阅读率下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诸多评论,担忧者有之,思考者有之,斥责者有之,宽谅者也不乏其人。阅读率下降到底意味着什么?不读书使中国人丧失了什么呢?
③阅读是人类传递信息最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
④读书时,速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有些段落可以反复琢磨,做笔记,甚至对之质疑、挑战。接受信息的过程和思想的过程可以充分地混合。这一点,大多数新媒体都不具有。比如DVD一放,就按照既定的速度走,信息的接受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即使你可以按各种后退、重复、慢动作的键,但根本不可能像读书那样进退自如。这样的信息传送,常常是灌输式的,不具有阅读中的对话性。
⑤阅读的另一特点是个人性。阅读不是朗诵,是默读,不和别人分享。读者和书之间可以建立个人的关系。其他传媒大多有某种公共性,即使自己关起门来看电视,常常也感到四周有人。所以,阅读给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创造了最大的自由。信息的接受者对所接受的信息有充分的个人解释权,最大限度地免除其他受众的影响。
⑥因此,一个人不读书,接受信息就常常是从众的、被动的、缺乏分析的。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读经。读经大概是我们近年来罕见的读书运动了。但读经是背书,把读书过程中思想的空间都去掉,学童要跟着记忆和琅琅读书声不停地往前走,就像跟着录音机走一样,失去了自己对这个过程的控制权。这和阅读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⑦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率下降所代表的危机。我们目前的不少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在依靠外资:人家给钱,给设计,我们照着样子做,出力气就行了。流水线如同一直往前走的DVD和录音带,劳动者只能被动跟进,当然没有质疑、批判和创造的空间。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属于跟着别人走的阶层。阅读虽然是在接受信息,却是一种“跟着自己走”的信息处理活动。这对以保住自己的工作为满足的部分白领,当然是多余的。
⑧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比尔·盖茨、GOOGLE的创建人,都是因为敢于让世界跟着自己走而出头的。目前美国30%的劳动力属于“创造阶级”,不是他们追工作,而是工作追他们:各种高技术公司,都要跑到这些人聚居的昂贵城市安营扎寨。因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而这些人,是一定要阅读的。
⑨中国人是否阅读,将决定是世界跟着中国走,还是中国跟着世界走。
13.文章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⑧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简要分析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读了本文,请你拟写一则关于读书的宣传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30分)
六、名著阅读(30分)
16.根据下面故事情节写出相应人物(3分)
(1)给鲁迅改正解剖图。 ( )
(2)潦倒一生,最终坠河身亡的同乡好友( )
(3)睡觉时满床摆着一个大字。 ( )
17.填空。(3分)
(1) 鲁迅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敌。”朝花夕拾中的《 》印证了这句话,比如其中的:“无常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的情节
(2)《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 )和( )。
18.《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回忆( )集,包括写于北京的五篇《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 》、《五猖会》、《无常》。和写于厦门的五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 》、《琐记》《 》、《范爱农》,共十篇文章。(1+2+2=5分)
1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12分)[来源
:Z.x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 (2分)
(2)这两段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3)选段中不说长妈妈“死”了,而说“辞了这世”。为什么?(3分)
(4)在作者眼里,阿长是怎样一个人?(3分)
2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7分)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文中表现了作者儿时看五猖会前、后什么样的心情?(4分)
(2)作者在最后一节流露的这种心态对人们有什么启示?(3分)
第四部分(60分)
七、作文(60分)
21.心里装着他人,你就会凡事先想想别人的感受,让别人感到温暖;心里装着善良、宽容、真诚、感恩,无论遇到任何矛盾,你都会首先查找自身的不足并加以修正,他人的一切不足,都会在你博大的胸怀中消释;心里装着天地,你就会融入宇宙之中,人世间的是非争斗、升降荣辱,都不会遮住你的慧眼,你就会悠然自得,在宁静中感受生命的美好。
请以“心里装着 ”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①说真话,叙真事,抒真情,描写细致;
②文中不要出现与自己身份相关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③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新阳中学2012—2013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略2.略3.D4.D
5. (1)不设统一答案。如鸟的礼赞(赞歌)、鸟中精灵、我心中的鸟等感情鲜明、表意明确的主题皆可。 (2)不设统一答案。例①雄鹰:茫茫苍穹,无处不是它搏击的舞台。豪迈、壮烈、激越,是它翱翔的旋律。它是为飞翔而生的。例②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在乌云翻滚、波浪滔天的大海上。它是胜利的预言家,勇敢的战斗者。(3分。根据是否能表现所写鸟的特点、是否能由此生发感 ⑶(3分)(称呼、达到拒绝目的、语气委婉)
二、阅读理解(29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10题。(11分)
6、(1)通“饲”,喂(2)用鞭子打?
7、略
8.、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9、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10、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二)蔷薇几度花(10分)
11.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
12.记忆:贫穷年代的甜(或:贫穷年代的幸福和快乐/当年孩子们用破烂换灶糖的情景)。 稀奇:少见的正宗的手工灶糖。
13.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
14.①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②引出挑糖担的老人;③比喻(象征)老人的品格(或:比喻 人生最好的状态);④烘托老人的形象。(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15.C
(三)、阅读冯新的《抱怨不如改变》一文,完成16 一18 题。(8分)
16.抱怨不如改变(或“当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境地时,与其抱怨还不如改变”)。
17.吸引读者,引出论点;用作文章的事实论据;与第⑤段内容形成对比。
18.示例:晓文同学,你不应该如此抱怨。家庭困难是暂时的,你应该从现在开始,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现状。我相信,你一定能获得幸福,你说对吗?
三、名著阅读《水浒传》专项练习(20分)
1.施耐庵2.杨志 智多星 黄泥岗 刘唐
3. 高俅(高太尉) 陆谦?(陆虞侯)?
4.(1)鲁智深 , 行侠仗义 疾恶如仇 (2).大闹野猪林
5、(1)心理描写,由此看出他心思缜密、粗中有细的特点
(2)、性情豪爽、不计前嫌(3)、侧面衬托的作用。
新阳中学2012—2013第二学期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答题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出卷人:胡晓琴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4分)
2.(6分)
1) 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
3) _______ ? __________ 。
4) __________ , _______ 。
3.__________(2分)
4.__________ (2分)
5.(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2分)
(3)
(3分)
二、阅读理解(29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10题。(11分)
6.(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2分)
7.(1) (2分)
(2) (2分)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蔷薇几度花(10分)
11. (2分)
12. (2分)
记忆:
稀奇:
13. (2分)
_________
14. (2分)
15. (2分)________
(三)、阅读冯新的《抱怨不如改变》一文,完成16 一18 题。(8分)
16. 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17.(3分)
18.(3 分)
三、名著阅读《水浒传》专项练习(20分)
1.?????????。(1分)
2.(4分)??????? ???????? ????????? ________
3. __________(1分) ___________(1分)
4. 1)、 _____(3分)
2)、 ___________ (2分)
5. 1)、 (3分)
2)、(3分)
3)、(2分)
四、作文(50分)
作文题目:留一点 给自己
100
200
300
400
500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