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习目标】
1.了解契丹兴起和西夏建立的基本史实。
2.知道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与和,掌握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3.正确认识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合作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契丹族与党项族
【基础梳理】
1.契丹的兴起和强大
(1)兴起
①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________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②唐末,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③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________、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2)建立:10世纪初,____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____________。
(3)发展: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________,国力不断增强。
2.西夏的建立
(1)兴起: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________族,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建立: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____,建立西夏。
(3)发展:元昊仿效________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合作探究】
1.契丹的兴起和强大
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1)与上图相关的少数民族在建立政权的过程中,哪一人物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在何时建立了政权?都城设在哪里?
(2)结合教材知识,指出上述政权建立后的发展情况。
2.西夏的建立
(元昊)遂以十月十一日郊坛备礼,为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国称大夏,年号天授礼法延祚。
——《宋史》
(1)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政权的建立?建立该政权的是哪一少数民族?都城设在哪里?
(2)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指出元昊的治国措施。
知识点二 辽与北宋的和战
【基础梳理】
1.背景:辽太宗时,占领____________,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辽宋之间的形势
(1)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2)宋太宗即位后,多次攻辽失败,转而采取________。
(3)澶渊之盟
①背景:________时,辽军大举攻宋,打到________城下,威胁都城开封;________说服宋真宗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②内容:辽军撤回,宋朝给辽________。
③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________局面。
【合作探究】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结果如何?
(2)对这一历史事件,你是如何看待的?
知识点三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基础梳理】
1.战: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节节败退,损失惨重。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其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2.和:后来,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______________,元昊向宋________,宋给西夏________。
3.结果: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合作探究】
元昊称帝以后不断向宋进攻,虽然经常取得胜利,但士卒死伤很重,财政困难,人心厌战。到1044年,宋、夏达成和议。
(1)根据材料,说说元昊为什么要与宋议和。
(2)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宋、夏达成和议的内容及其影响。
【知能提升练习】
一、选择题
1.“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
A.松赞干布 B.元昊
C.耶律阿保机 D.赵匡胤
2.下列关于元昊治国措施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创制西夏文字
B.发展农牧经济,鼓励垦荒
C.仿唐宋制度设置行政机构
D.开发东北地区,使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3.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有“战”也有“和”。其中,导致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的事件是( )
A.契丹人南下,对中原进行掠夺
B.契丹占领燕云十六州
C.辽军攻打澶州城
D.北宋建立后几次北伐
4.辽军大举进攻北宋时,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军征讨辽军的宰相是( )
A.寇准 B.魏征
C.房玄龄 D.李斯
5.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6.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C.北方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7.宋夏和约订立后,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
A.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
B.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交往
C.促使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D.使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该事件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1044年,双方达成协议:元昊去掉帝号,向宋称臣;宋封其为夏国王,并每年赐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在双方的交界处置榷场进行贸易。
(2)材料二中的“每年赐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是宋夏和约中的哪一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这一和约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要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朝与辽、夏议和的看法。
参考答案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合作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基础梳理】
1.(1)①契丹族 ③农耕 (2)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3)文字
2.(1)党项 (2)元昊 兴庆府 (3)唐宋
【合作探究】
1.(1)耶律阿保机。10世纪初。上京临潢府。
(2)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1)西夏。党项族。兴庆府。
(2)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知识点二]
【基础梳理】
1.燕云十六州
2.(2)防御政策 (3)①宋真宗 澶州 寇准 ②岁币 ③和平
【合作探究】
(1)澶渊之盟。北宋与辽。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2)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和约,给北宋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但澶渊之盟带来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知识点三]
【基础梳理】
2.宋夏和约 称臣 岁币
【合作探究】
(1)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2)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积极影响:给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促进了民族交融。消极影响:输出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知能提升练习】
1.C 解析: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耶律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D 解析:本题考查对元昊治国措施的掌握。A、B、C三项都是元昊建立政权后,为巩固政权和发展生产采取的措施;D项“东北地区”有误,元昊建立的西夏政权为开发我国西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
3.B 解析: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4.A 解析: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5.C 解析:北宋政权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西夏之所以称为西夏,是因为它位于西北地区;辽政权位于北宋的北边。C项符合题意。
6.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可以看出宋辽之间形成长时间和平相处的局面。
7.A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宋夏和约订立后产生的影响,其中A项是给北宋带来的消极影响,符合题意。
8.(1)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2)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3)一方面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和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
【探究归纳】
契丹族于五代时期建立政权,与北宋几乎同时结束,契丹人民对开发我国东北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做出了巨大贡献。西夏建立于北宋时期,南宋时被蒙古所灭,西夏为开发我国西北地区做出了卓越贡献。
【探究归纳】
辽宋之间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民族之争,而不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探究归纳】
宋夏之间战和交织,以和为主。宋夏议和,体现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