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新课标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优化题型训练(8.少年爱因斯坦)
优化题型训练
知识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或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涓涓细流(juān) 娟秀 捐献(juān)
B.陪伴(péi) 培养 赔款(bèi)
C.怡然自得(yì) 遗笑大方 饴糖(yí)
D.闲遐(xiá) 暇不掩瑜(xiá)
答案:A导解:B项“赔”应读péi;C项“遗”应为“贻”;D项“遐”应为“暇”,“暇不掩瑜”中的“暇”应为“瑕”。
2.下列各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A.涓涓细流 轻举忘动 附声附和
B.不解之缘 幅员辽阔 大放异采
C.怡然自得 面面相觑 望文生意
D.肃然起敬 同舟共济 留连忘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21世纪教育网 B C D
答案:A“忘”改为“妄”;B“采”改为“彩”;C“意”改为“义”;D“留”改为“流”。
3.爱因斯坦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在20世纪初,他提出了一种理论,任何物质都可以转变成为有用的能量,并推出了著名的公式:E=mc2,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质量,c表示光速。请用现代汉语把它准确地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物质的能量等于物质的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导解:这是一道多学科交叉题。本题要求准确表述物理公式,在讲清要素之间关系的同时,注意在句子中不能出现字母。答题时,不要拘泥于课本上的定义,从语言表达的角度阐明内容即可。
阅读理解欣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①尽管如此,这个小孩子对音乐的早慧却使他的母亲大为吃惊。
②他的母亲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懂文学,爱音乐,会弹钢琴。每当闲暇的时候,她便习惯地坐在钢琴前,弹起心爱的名曲。优美而动人的旋律,像涓涓细流,从她那灵巧的手中轻轻地流泻而出,飘荡在幽静的宅院里。她本人也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之中。
③有一次,她忽然觉得背后好像有人,回头一看,是儿子阿尔伯特。只见他歪着头,闪着聪明的眼睛,在那儿认真地听呢。从那变化的眼神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显然被其中的音乐形象陶醉了。难道他理解了吗
④母亲停住了手,把阿尔伯特拉住,抱起来亲吻。
⑤“我的小宝贝,你听懂了吗 瞧你那一本正经的样子,像个大教授似的,你怎么不说话呀……”
⑥此时,阿尔伯特才三岁,究竞听懂没有,无从知道,但他对音乐的早慧却是真的。六岁,他便要求拉小提琴,家里没有办法,只好给他请来小提琴教师。
⑦音乐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虽然没有走职业音乐家的道路,但那把心爱的小提琴却陪伴了他一生,在大学时代和后来从事研究工作之余,他多次参加演出,并担任第一小提琴手。
⑧对音乐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加之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又是那样细心,致使家人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毛病。
⑨他四五岁时,有一次病了,父亲给他一个袖珍罗盘玩,这个小玩艺可把他迷住了。他爱不释手,把盘子转过来调过去,可那根针仍然指北。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 那根针为什么总朝北 那里面是什么在牵着 他想问父亲,可说不出来,只是惊奇。在他那小小的心灵中,已经感到,这里面一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
4.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说说文章第⑨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少年爱因斯坦有哪些发展方向 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从爱因斯坦身上学到了什么 请写出爱因斯坦的—句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引起下文,引出下文对爱因斯坦音乐早慧的叙述。
5.从本部分对玩罗盘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小爱因斯坦有一种超出众人的才能,是不寻常的。
6.可能成为音乐家,从他对音乐的早慧可以看出;最终成为科学家,从他善于思考可以看出。
7.我们可以学习他的对科学的探究精神,独立思考的精神等。名言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解:只要根据对文章的理解,谈出其中一点即可。21世纪教育网
(二)课外阅读
(南京市中考)阅读下文,完成8~13题。21世纪教育网
宛如英雄
上中学时,教我们音乐欣赏课的老师,五十多岁,常年穿一件旧工作服,颜色像他的脸色一样灰白。他寡言少语好脾气,即使有的同学在他眼皮底下十分调皮,他也从不呵斥,我坐在前排,每次上课总是专注地看着他的眼睛。许多个午后,在沉闷的课堂上,他用一台老式录音机播放许多世界名曲给我们听,引导我们去触摸古典音乐的脉搏。其实,他并不善于表达,当音乐实在精彩而话语又无从继续时,他就猛地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很用力地写下几个大大的形容词,因为太激动的缘故,粉笔常常折断了,他在纷飞落下的粉笔灰中奋笔疾书的样子实在令我难忘。每当他那木讷苍老的脸上显出一种睿智神情的时候,我知道是音乐又一次激活了他。
一天下午,他为我们讲解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时,在最初的几个强音过后,他说:“同学们请注意!请注意!”(A)他的双手骤然在空中抓握成拳,一咎白发披到额前。这时,我听到一段十分短暂明晰的休止①。他说,这休止是智者的沉默,是伟大的沉默。虽然它稍纵即逝,但其中饱含着屈辱、忍耐和孤独,又酝酿着愤怒和抗争,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沉默有时具有比喧嚣更强大的爆发力。
“听!仿佛险恶叵测的命运在敲门,那种混乱与恐惧就要扼住我们的咽喉,休止的运用仿佛黎明前的黑暗。大师伸出手,抓住了黑夜的幽灵,把它从深渊中驱逐出来。这种拼博愈演愈烈,越升越高……”他紧握的奴手渐渐伸开,变成向上托着手掌,语调也变得舒缓起来“太阳终于升了起来,凯旋的歌声响了起来,所有的昏暗、所有的忧郁在最后欢呼的激流之前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听着更多芬的音乐,感到哪种热情、振奋、激昂潮涌而来,我渴望更多地了解大师的一生和他的作品,渴望对人生有更深的体会,这一切都是从那个休止开始的——(B)午后的阳光映着老人的白发,他就像一位遥望天际的向导。
多年以后,我遂渐明白,沉默并不是死寂,无言并不代表无心,命运坎坷的小人物也许更能从贝多芬的音乐中吸取到精神的力量。今天,我还远不能说已经懂贝多芬的音乐,但我读懂了我那平凡老师的内心,贝多芬的《命运》中获取了悲壮美与幸福感,仿佛是一位凯旋的勇士。这正如贝多芬本人所说:“谁能参悟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法自拔的苦
难。”唧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
(选自《扬子晚报》,有改动)
【注】①休止:这里指乐曲演奏中的停顿。
8.文中的音乐老师是—位什么样的老师 阅读全文,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音乐巨人贝多芬》中,贝多芬对他的客人说:“听我心里的音乐!”本文的音乐老师从《命运》第一乐章的“休止”中听出了贝多芬心里怎样的音乐 (用本文中的语句回答)音乐老师听出了贝多芬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音乐。
10.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对老师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从本文两个画线旬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
( )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种绝妙的表达效果,音乐中有,文学中也有,下列课文中的相关描写不具有这种效果的一项是( )
A.韩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完“法兰西万岁”后,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最后一课》)
B.看着父亲艰难地过铁道时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了下来。(《背影》)
C.我向藤野先生告别时,他的脸色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竞没有说。(《藤野先生》)
D.时近初冬,店里没有一个顾客,我靠着火,合了眼坐着。(《孔乙己》)21世纪教育网
13.文中对一个“休止”的描述,抒写了音乐老师对生命的感悟。生活中一定有一句歌词或一段旋律也曾深深地感动过你,请把你的感受描述出来。(60字以内)
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答案:8.寡言少语,平凡朴实,有较高的音乐欣赏水平。
9.饱含着屈辱、忍耐和孤独,又酝酿着愤怒和抗争
10.含义:贝多芬的音乐能让人汲取到精神的力量,使人获取悲壮美与幸福感,使平凡的人能够超出平常的自己,得到提升。作用:点明题意,揭示主旨。
11.示例:A以“骤然”写动作之快,以“抓握成拳”写力量之大,以“一绺白发披到额前”写激动的外表,写出了音乐老师在聆听音乐时的激动情绪。或:通过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音乐老师在聆听音乐时的激动情绪。
B通过肖像描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音乐老师沉浸在音乐中的情形,突出了他对学生精神的感染,或:以景写人。
午后的阳光映衬着老人的白发,突出他不同寻常的形象;以“向导”的比喻揭示他对学生的巨大影响。21世纪教育网
12.D
13.略。导解:能在描述中运用一定的手法,形象地写出对音乐的感受即可。
表达交流拓展
14.读下面爱因斯坦的三条名言并说说你的体会。
(1)对于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
(2)正是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3)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导解:符合句意即可,最好能结合自己的实践来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