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优化题型训练(23. 爱莲说)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优化题型训练(23. 爱莲说)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2-24 12: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新课标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优化题型训练(23. 爱莲说)
优化题型训练
知识积累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甚蕃( ) 淤泥( ) 清涟( )
亵玩( ) 隐逸( ) 鲜有闻( )
周敦颐( )
答案:fán yū Iián xiè yì xiǎn yí
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2)晋陶渊明独爱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多练 (2)仅,只班 (3)少 (4)更 (5)应当
3.填空。
(1)(陕西省中考·课改卷)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荷花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的品格。
(2)写莲的体态香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莲的风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1世纪教育网
4.文章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菊花、牡丹,这样写的用意是( )
A.菊花、牡丹、莲花各有不凡之处,都是作者颂扬的爱物。
B.“莲”虽美,可是菊花和牡丹更加雍容华贵。
C.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来衬托莲花的种种美德。
D.写牡丹来讥讽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写菊花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C 导解:从写作手法角度去考虑。
5.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译文:自从李姓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很喜爱牡丹。)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可以远远地观赏可是不能够摧残玩弄它。)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译文:莲花香气远飘,更加清香,高高地直立在水面上。)
D.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译文:水里陆地上的草本花与木本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答案:B 导解:B项正确译文是: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亵玩,玩弄。
6.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可以任选其中两项)
(1)写出一句咏菊的诗词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一句咏莲的诗词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句咏牡丹的诗词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3)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导解:其他符合要求的诗词也可。
阅读理解欣赏
(一)课内阅读21世纪教育网
(武汉市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7~11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选自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1世纪教育网
(1)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9.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10.【甲】文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衬托了莲花的形象,
【乙】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11.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7.(1)沾染;污染 (2)我 (3)听说 (4)等待;等
8.莲,是花中的君子。
9.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菊花 牡丹 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 万花丛
11.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鸟说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 (guān)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②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鷇③,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夫!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清·戴名世)
【注】①唁唁:鸟呜叫的声音。②巢:做窝,用作动词。③鷇:kòu,待哺的幼鸟。
12.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雏且出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戏以手撼其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乃托身非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呜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柄,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作者借鸟喻人。从文末作者发出的感慨看,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今天,从环保的角度我们应对鸟类持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1)将要 (2)开玩笑 (3)竟然 (4)语气助词
13.这小鸟羽毛光洁叫声悦耳,怎么不到深山茂密的森林中去栖息呢 竟然把窝建在不该建的地方,以至于被奴仆虐待而死。
14.对封建社会使人无法生存的残酷现实的揭露。
15.略。导解:可以从将鸟类视作自己的朋友的角度去答。
【参考译文】[21世纪教育网
我读书的屋子旁边有一株桂树,桂树上每日都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呜叫声。走到树下一看,原来有两只鸟在树枝间搭了个窝,距离地面不过五六尺,人伸手就可以够得着。鸟窝只有大酒盅那样大,结得精密牢固,是用细草盘结组成的。鸟一雄一雌,小得没有一棒大,羽毛光亮明净,娟透皎洁,非常可爱,不知道是什么鸟。有幼鸟将要破壳而出了,雌鸟用翅膀盖住它们,雄鸟出去觅食,每次找到食物后,总是先歇息在屋顶上,不立即飞下。主人开玩笑地用手摇动它的窝,雄鸟就往下看着鸣叫,轻摇它就小声叫,使劲摇它便大声叫,手放下,它便不叫了。有一天我从外面回来,看见鸟窝掉在地上,找那两个鸟和待哺的幼鸟,没找到,一打听,是被某家仆人捉走了。
唉!这小鸟羽毛光洁叫声悦耳,怎么不到深山茂密的树林中去栖息呢 竟然把窝建在不该建的地方,以至于被奴仆虐待而死。它难道认为世界上生存的路很宽阔吗
表达交流拓展
16.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导解:谈此题的角度可以自己来选,关键在于能谈出自己的认识。
17.从“诗经”“楚辞”起,几千年来,各个时代,各种文学体裁的作品,都有关于荷花的描写,请你拿起笔来,把你所见的荷花写成一篇文章,文体不限,500字左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作指导】这次作文,要写自己所见的荷花。先确定文体再动笔去写。若写说明文,需抓住荷花的特征,条理清楚地说明。若写散文,先确定所要表达的主旨,再构思、选材,围绕主旨行文达意。
【例文】
睡莲与莲花
“睡莲”,好耳熟的名字啊!我经常听人们说起睡莲,却没有见过,不知它的花是什么样的,甚至连它的同族——莲花开的花是什么样的也不清楚。
前几天,我终于有幸在铁路中学的生物园地里看到了它们姐妹俩。
睡莲与莲花都种在比较大的花盆里。盆里盛满了水。
莲花的叶子突出在水面上,在那纤细的茎的支持下,随着微风翩翩起舞,叶中衬托着几朵艳丽的莲花和花蕾。那莲花可真奇丽,花中心,不像平常的花那样一律是花蕊,而是一个倒置的圆锥状的莲蓬。莲蓬的表面有五六个圆圆的小点,莲蓬里的果实就是莲子了。在莲蓬下似圆锥顶的部位,才有一圈花蕊。21世纪教育网
外面层层的花瓣紧紧地衬托着莲蓬和花蕊,好似众星捧月。这些花瓣的形体不同,里面的花辩比较小而且比较多,大约有三四层。外围的花瓣层数比较少,但是辩大,形似剥下的橘皮瓣,都是两端稍稍紧缩,中间比较圆大些。外面的花瓣每片都紧紧地拥着里面的花辩,似乎是这些花瓣的支持者。虽然内外层花瓣形态不大一样,但是它们的颜色都是一样的:白中透红,艳而不妖,清而不素。
睡莲与莲花相比差异很大。睡莲的叶子多是紧贴在水面上,少数的突出水面,但最多会高出水面一尺,大概是它的茎太嫩了,不足以托起它的叶子的缘故吧。睡莲的叶子可真特别!比起莲花的叶子,不仅小而且圆,大约只有碗口那么大,样子虽酷似莲花的叶子,却又不是,因为它的叶子上还有一道开口——从叶的中心开始一直到边缘。它的花和花蕾与莲花相比更是相差甚远。睡莲的花蕾有些像白玉兰的花蕾,只是稍微肥大些。外面包着一层浅墨绿色的瓣膜,不像莲花的花蕾那样艳丽。睡莲的花是黄色的,它的花蕊局限性与众不同,有四五层,每一层花蕊似一朵平展着的海星,中心向四周伸出许多触角,触角的末端都向上稍稍翘起,越下层的触角翘得越高。睡莲总是早晨八时开放,晚上五点闭合,第二天早上八点再开放。一朵花能这样连续开放三四天。大概由于这缘故,人们才给它取名叫“睡莲”的吧!
睡莲虽和莲花不一样,但它们还是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它们都属莲,都具有莲的性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点评】这篇说明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莲花与睡莲的主要特征介绍得清清楚楚。另外,为了更好地介绍说明对象的特征,文章还运用了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莲花的花,就将花瓣衬托花蕊的样子比成“众星捧月”;介绍睡莲的花蕊,就将它比成“平展着的海星”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