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专题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远视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是近视眼,则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的爷爷和爸爸的眼镜是用凹透镜做的
B.小明的爷爷和爸爸的眼镜是用凸透镜做的,爷爷的老花镜度数比爸爸的大
C.小明的爷爷和爸爸的眼镜是用凸透镜做的爷爷的老花镜度数比爸爸的小
D.小明妈妈的眼镜是用凸透镜做的
2、下面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
B.图乙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C.图丙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
D.图丁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去
3、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小周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5、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6、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折射所形成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7、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像,小明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B.透镜的焦距等于20cm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大于5cm D.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小于20cm
8、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映出荷叶纹理的“清晰”像.这个像的特点是( )
A.正立放大 B.正立等大 C.倒立放大 D.倒立缩小
9、如图是去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为我们上了一节充满奇幻的太空课.如图所示,是她拿着制作的一个太空水球,根据这张图片的情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2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6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2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
10、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射出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当蜡烛距凸透镜30.0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将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动到适当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就将光屏向 (远离/靠近)透镜方向移动.
2、如图甲所示,小文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保持位置不变,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后,在光屏上将观察到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小文将光屏先后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在光屏上能观察到大小相等的光斑,凸透镜B的焦距为 cm。
3、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会导致眼睛近视。近视眼看不清 远 近 处的物体,其形成原理与下面 甲 乙 图相符,应配戴 透镜予以矫正。
4、小邓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它们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小明发现光屏上的像位于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应将蜡烛向 调节。正确调节后,在光屏中心承接到了一个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5、如图所示是某人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应该佩戴 透镜进行矫正,此透镜对光有 作用.
三、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为 厘米的凸透镜、高为 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 、像距 以及所成像的高 分别记录在下表中.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下表的后两列中.
实验序号 物距 (厘米) 像高 (厘米) 像距与物距之比(厘米) 像距与物距之比( ) 物距与像距之和( )(厘米)
1
2
3
4
5
6
①根据实验需要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 随物距 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②根据实验序号 的数据,分析比较像高 像与 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③该小组同学继续利用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a)根据实验序号 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变化量 与相距变化量 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b)根据实验序号 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 变化时, 、 的变化情况,可得出得初步结论是: .
2、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做实验甲,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面与镜面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 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 min,绘出图线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 cm;
(2)实验前要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
(3)为了方便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 (选填粗糙或光滑)的玻璃板。
(4)如图丙所示,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 cm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5)如果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3、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如左图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正立/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 方.
(2)在保持(1)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放大/等大/缩小)的像.
(3)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右图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 (>/=/<)L,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 S= (用L0、L表示).
4、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 (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
(2)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应使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位于 。
(3)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找到某一位置,使像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理由是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解: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所以小明的爷爷和爸爸的眼镜是用凸透镜做的,又因为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远视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说明爷爷的晶状体的折光能力能弱一些,所以爷爷的老花镜度数比爸爸的大,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所以小明妈妈的眼镜是用凹透镜做的.
综上分析,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
故选B.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①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②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2、【答案】B
【解析】【解答】A、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时,成缩小的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能看到放大的像;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能看到放大的像,A不合题意;
B、电视画面由红、绿、蓝三种原色合成各种色光,B符合题意;
C、凸透镜能使所有的光线会聚,C不合题意;
D、鱼的实际位置在看到像的下面,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要对着看到的鱼的下面叉去,D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分析】A、放大镜是凸透镜,只有物距小于焦距时,才能成放大的虚像;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时,成缩小的像;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可成等大的像;
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 电视画面由红、绿、蓝三种原色合成各种色光;
C、凸透镜对所有的光线都具有会聚作用;
D、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在岸边看到的水中的物体位置偏高 .
3、【答案】C
【解析】【解答】A、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不合题意;
B、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是光的折射原理,B不合题意;
C、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多种色光,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C符合题意;
D、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成倒立的实像 , 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 ;
B、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 , 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 , 远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 , 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
C、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叫光的色散 , 是光的折射现象 ;
D、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 , 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4、【答案】B
【解析】【分析】(1)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然后可知其焦距;
(2)根据图中表示的焦距与物距,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确定成像的性质.
(3)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解答】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汇聚于点F,点F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40cm-30cm=10cm,故本选项错误;
B、图乙中,物距u=12cm,像距v=23cm,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
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本选项错误;
D、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则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测量焦距的方法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物距变小,那么像距变大,像的大小也变大,凸透镜成虚像时,如果物距变小,那么像距变小,像的大小也变小.
5、【答案】B
【解析】【解答】解:当U>f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圆柱体的右边Q在f和2f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圆柱体的左边P在2f以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且右边的像距比左边的像距远,符合要求的只有图B.
故选:B.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6、【答案】A
【解析】【解答】解: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故选A.
【分析】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戴凸透镜矫正.
7、【答案】D
【解析】【解答】A.由图看出物距是20cm,焦距是20cm,而此时物体不能成倒立、放大像,A不符合题意;
B.若透镜的焦距等于20cm,物体放在20cm处时,物距等于一倍焦距,不成像,与题意不符,B不符合题意;
CD.由图知,物距为20cm,已知物体经凸透镜折射后成倒立、放大的像,说明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即2f>20cm>f
所以20cm>f>10cm
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当物距f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结合此时物距与焦距额关系求解焦距的范围即可。
8、【答案】A
【解析】【解答】解:此时荷叶上水珠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当透过附在荷叶上的水珠观察荷叶时,叶子相当于在该水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即此时可以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此时叶片上细密的纹理变得清晰可辨.
故选A.
【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9、【答案】A
【解析】【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知,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水球相当于凸透镜,故CD错误;(2)根据人的胳膊的长度,由王亚平拿着制作的一个太空水球,可知太空水球的焦距可为0.2m,若焦距为0.6m,则2f=1.2m,不符合实际,故A正确,B错误.
故选A.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根据她拿着制作的一个太空水球情景和估计胳膊的长度来确定焦距.
10、【答案】B
【解析】【解答】解:人的眼镜像一架照相机.物体射出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CD错误.
故选B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眼睛及其视物原理,即物体射出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
二、填空题
1、【答案】主光轴;15.0;靠近
【解析】【解答】解:(1)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2)蜡烛距凸透镜30.0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物距等于二倍焦距,u=2f,则f=15.0cm;(3)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到适当位置,物距变大,则像距要减小,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主光轴;15.0;靠近.
【分析】(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必须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2)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减小.
2、【答案】缩小;30
【解析】【解答】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在光屏上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光线到达焦点后继续传播,光线变得发散一些,把光屏放在A点能得到一个光斑,放到B点能得到一个大小相同的光斑.也就是焦点到光屏A处光屏和到B处光屏的距离是相等的,可以求出凸透镜的焦距。如图,光屏上能接到像,凸透镜成的是实像.物距小于像距,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在光屏上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如图,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光屏放在A处和放在B处会得到大小相同的光斑,焦点到左右光屏的距离相等,所以凸透镜的焦点在80cm处。凸透镜的焦距为:f=80cm﹣50cm=30cm。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会聚后的光线继续向外传播,在焦点左右是对称的.学生容易忽略会聚后的光线传播。
3、【答案】远;乙;凹
【解析】【解答】解:由于长时间近距离注视手机、电脑显示屏,更容易患上近视。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其形成原理与乙图相符,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在视网膜上,因此近视眼需配戴凹透镜的眼镜进行矫正。
故答案为:远;乙;凹。
【分析】根据近视眼的形成的原因及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分析得出答案。
4、【答案】上;缩小;照相机
【解析】【解答】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可以把光屏向上调节、把蜡烛向上调节、或者把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下调节。
由图可知,此时物距是30.0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分析】根据图中蜡烛的高度判断出像的位置,然后判断蜡烛的移动方向;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5、【答案】凹;发散
【解析】【解答】解: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远处物体经眼睛会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图为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
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为使光线推迟会聚,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答案为:凹;发散.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三、实验探究
1、【答案】像距随着物距的减小而增大;同一发光体的像高 和 成正比;同一发光体经同一凸透镜折射后,当 时,成缩小的实像;当像高小于物高时, 随着 的减小而减小;当像高大于物高时, 随着 的减小而增大
【解析】【解答】①同一凸透镜,焦距保持不变,观察比较实验序号 至 ,可得物距逐渐减小而像距逐渐增大.
②同一凸透镜,焦距保持不变,观察比较实验序号 至 ,可得像高 和 的比值恒定为 .
③(a)实验 序号与 序号相比, , ,实验 序号与 序号相比, , ,像高均小于物高.
(b)观察实验序号 至 可得,像高 小于物高,当物距减小时, 也逐渐减小;观察实验序号 至 可得,像高 大于物高,当物距减小时, 反而逐渐增大.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比较复杂,具体为:
当物距u>2f时,像距f当物距u=2f时,像距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为测焦距
当物距f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幻灯机、电影放映机、投影仪
当物距u=f时,凸透镜不成像,应用为强光聚焦手电筒、制作平行光线
当物uu,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结合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分析求解即可。
2、【答案】(1)12
(2)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粗糙
(4)放大;投影仪
(5)凹透镜;近视
【解析】【解答】(1)由图乙可知,当透镜与白纸间距S=12cm时,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4min,所用的时间最短,说明太阳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后该点的温度最高,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则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即为焦距f=12cm;
(2)实验前要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
(4)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和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若撤去光屏,人眼在图所示的位置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5)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靠近凸透镜,为使像能成在光屏上,应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块适当的凹透镜对光线进行发散,像才能成在光屏上,近视眼就是用凹透镜进行矫正的.
故答案为:(1)12;(2)成像在光屏中央;(3)粗糙;(4)放大;投影仪;能;(5)凹透镜;近视.
【分析】(1)理解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定义;
(2)实验时要使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目的是发生漫反射;
(4)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凹透镜。
3、【答案】(1)倒;上
(2)缩小
(3)<;L0-2L
【解析】【解答】解:(1)如左图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即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
由于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则烛焰的像将向上移动;
(2)在保持(1)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相当于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当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时,此时应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所成像应该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3)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成倒立放大实像条件是f<u<2f,如图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当凸透镜移至B位置时,因为在光屛上出现清晰的像,根据光的可逆性原理,可以假设蜡烛在光屛位置时,像应成在原蜡烛位置,因此,光屏到透镜位置B的距离应为L,故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 B之间的距离s=L0 2L.
故答案为:(1)倒;上;(2)缩小;(3)<;L0-2L.
【分析】(1)物距大于像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根据过光心光线方向不变分析像的移动情况;
(2)(3)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2f;当u4、【答案】(1)较暗
(2)同一高度
(3)不能;光具座长度不够
【解析】【解答】(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较暗一些。
(2) 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应使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
(3)此时物距为:50cm-10cm=40cm,当凸透镜的焦距为30cm时,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因此成像在二倍焦距以外,即大致位置在:50cm+30cm×2=110cm>100cm,所以移动光屏,不能找到某一位置成清晰的像,利用是:光具座长度不够。
【分析】(1)物体在光屏上的明亮程度取决于它实际的明亮程度与背景亮度的对比情况,为了使像更清晰,背景亮度应该较暗一些;
(2)只有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比较物距和相距的大小关系,进而确定凸透镜的成像的位置,然后与刻度尺的最大刻度对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