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七:化学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物质的化学性质探究
模块一:近两年真题再现
10.(2020·杭州)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牧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16.(2020·杭州)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进行的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后,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锰 将反应得到的混合物溶解后直接加热蒸发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人到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C 鉴别盐酸和硫酸 取样后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
D 比较铜和银的化学活动性顺序 将两种金属与等质量且同浓度的盐酸反应,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A. A B. B C. C D. D
19.(2020·杭州)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 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
C.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 D.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
10.(2021·杭州)以下是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示意图,有关实验仪器名称的判断,错误的是( )
A.a是试管夹 B.b是酒精灯 C.c是集气瓶 D.d是烧杯
16.(2021·杭州)下列依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1g白磷、1g红磷分别放入两支带塞的试管中,再将试管同时浸约80℃的热水里, 只有白磷燃烧 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B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是一种酸
C 在常温常压下,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该条件下, 燃烧更剧烈 氧气的浓度越大硫燃烧得越剧烈
D 将铁粉、硫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后,所得固体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 铁粉已跟硫粉发生了化学反应
A. A B. B C. C D. D
19.(2021·杭州)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都完全反应的是( )
A.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加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
C.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D.测定溶液的pH,刚好显中性
模块三:典型针对练习
1.对于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一定有CO32-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C.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Ca2+
2.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进行的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后,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锰 将反应得到的混合物溶解后直接加热蒸发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C 鉴别盐酸和硫酸 取样后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
D 比较铜和银的化学活动性顺序 将两种金属与等质量且同浓度的盐酸反应,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3.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镁片放置在空气中,不需要加热就能够在表面生成MgO
B. 铁丝加热后放入氧气中,燃烧生成Fe2O3固体
C. 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D. 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4.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除杂试剂(足量) 除去杂质的方法与操作
A Cu(Fe) 稀硫酸溶液 加入稀硫酸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B NaCl(Na2CO3) 稀盐酸 加入稀盐酸、蒸发、结晶
C CO2(HCl) 氢氧化钠溶液 将气体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D CuO(Cu) 氧气 通入氧气并加热
5.某同学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甲、乙二个实验,实验结束后,把甲乙试管中的废液依次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下列对废液缸中废液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废液中除氯化钠外,一定有氯化钙
B. 如果废液呈酸性,则一定有氯化钙、氯化钠
C. 如果废液呈碱性,则一定有氢氧化钙
D. 废液中一定有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钙或碳酸钠或盐酸中的一种物质
6.小亮和小丽分别做了如图①②所示实验:反应结束后,两同学把废液倒入同一烧杯③中,观察到废液中的白色沉淀有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①结束后Na2CO3一定有剩余
B.实验②结束后稀盐酸可能有剩余
C.实验③最终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和CaCl2
D.实验③最终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
7.某科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组合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某兴趣小组为研究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验证了一氧化碳具有氧化性
B.丙过程中能观察到铜丝从红色变成了黑色
C.装置中石灰水的作用是吸收剩余的一氧化碳
D.待反应结束冷却后软质塑料瓶会变扁
9.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稀释浓硫酸 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并达到着火点 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0.丰富的化学知识能帮你识别伪劣商品,下列打假“鉴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假商品 替代产品 鉴别方法
A 假戒指 用铜锌合金代替金做戒指 用盐酸浸泡,观察是否有气泡
B 假钡餐 用BaCO3代替BaSO4做钡餐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C 假纯净水 用自来水代替纯净水 通电,观察其导电性
D 假羊毛衫 有拿过合成纤维代替羊毛 点燃,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11.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关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甲装置可以从海水制取少量纯净的氯化钠 B.乙装置可以在野外制取少量纯净的水
C.丙装置可以在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 D.丁装置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氯化氢
12.向空矿泉水瓶里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盖紧瓶盖,迅速来回摇晃矿泉水瓶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CO2
B.该实验中矿泉水瓶变瘪现象不够明显
C.若倒入较多的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更明显
D.迅速摇晃矿泉水瓶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
13.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装置①④制取和收集氧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B.用装置②制取二氧化碳,不仅可随时添加酸液,还可控制反应的速率
C.用装置③制取氢气,若多孔隔板改成隔离铜网,同样可以制取
D.如用装置⑤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b端通入
14.小金发现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时,短期内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于是改进了实验(如图),很快观察到有明显现象。取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NaOH溶液,无现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倾倒浓硫酸时操作不规范
B.该实验不能说明一定是由于升高温度加快了反应速率
C.小金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黑色固体消失,溶液呈蓝色
D.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CuSO4
15.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气密性不好(漏气)的是( )
A.装置①,双手捂住试管一段时间,放开手后一段时间,导管中水面高于烧杯内水面
B.装置②,通过长颈漏斗加一定量水,液面高度保持图示位置不变
C.装置③,双手捂住烧瓶一段时间,长导管A内形成一段水柱
D.装置④,向上移动a管后,a、b两侧液面始终保持相平
16.某兴趣小组改进了书本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装置,用如图装置可以同时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红 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来干燥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17.通过观察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观察图甲硬质玻璃管和试管中的现象,可验证该气体是否为CO
B.观察图乙装置中的现象,验证X溶液中是否含有Cl-
C.观察图丙装置反应剧烈程度,比较镁与锌的活动性强弱
D.观察图丁装置中的现象,检验空气中是否有水分
专题七:化学实验现象、实验操作及物质的化学性质探究 参考答案
模块一:近两年真题再现
10.(2020·杭州)A 16.(2020·杭州)C 19.(2020·杭州)D
10.(2021·杭州)A 16.(2021·杭州)B 19.(2021·杭州)D
模块三:典型针对练习
1-5 BCACB 6-10 DADCB 11-15 CCCDD 16-17 DB
模块二:复习策略(研读教材,并完成课本上的活动、课后练习、思考讨论等)
认真阅读教材: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九年级上册第一、二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