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分式
从分数到分式
主备人: 初审人:
终审人:
【导学目标】
1.能用分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感悟分式的模型思想;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整式与分式的区别.
2.理解并掌握判断一个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及值为零的方法.
3.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在此基础上掌握分式中字母取值的方法.
【导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式的概念,体会其内涵.
【导学难点】
对分式中字母取值范围的认识.
【课前准备】
明确整式的概念.
【学法指导】
类比,延伸.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1.分式的概念.
2.分式中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1.课本第2页思考(1)、(2).
2.分式中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才有意义?
分式无意义的条件是: .
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是: .
三、教师引导
1.对思考(1),引导学生温故,采用先讨论再个别提问的方法,回顾分数、整式.并探索思考(2),找出异同点.(按小组思考、交流).通过观察类比形成分式的概念.
2.区分整式与分式,在考虑为什么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从而知道分式中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才有意义.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例1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2) (3)
(4) (5) (6)
例2 当x取什么数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4)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1.课本P4练习1、2、3.
2.当x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
3.当x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
4.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5.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1?
6.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负数?
六、布置预习
1.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2.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课后反思】
练习课
主备人: 初审人:
终审人:
【导学目标】
1.继续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继续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导学重点】
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导学难点】
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课前准备】
分式的意义.
【学法指导】
类比.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1.继续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继续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1.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2.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三、教师引导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分母不能为零;二是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1.思考第1页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小组讨论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小时,所以=.
2.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 , , ,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 个,做80个零件需 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
(3)与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取何值时,分式无意义?
3.当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六、布置预习
1.下列分数是否相等?可以进行变形的的依据是什么?
2.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试着用字母表示分数的基本性质.
3.课本第4—5页内容.
【课后反思】
分式的基本性质(1)
主备人: 初审人:
终审人:
【导学目标】
1.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
【导学重点】
1.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
【导学难点】
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化简
【课前准备】
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法指导】
类比、迁移.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化简.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1.下列分数是否相等?可以进行变形的的依据是什么?
2.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试着用字母表示分数的基本性质.
3.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猜想出分式有什么性质吗?
三、教师引导
1.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通分、约分的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2.联想分数的约分,再联想例2,引导学生怎样对分式进行约分.(约分何时为止?)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1.P5例2.填空(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分小组讨论).
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
2.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 (2) (3)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1.课本第8页练习1及习题第4、5、6题.
2.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式化为更简单的形式.
(1) (2) (3)
六、布置预习
阅读教材P6-P8相关内容,思考,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1.分数怎么约分?与分数的约分类似,你能把分式约分吗?分式约分的依据是什么?分式约分约去的是什么?
2.什么叫分数的通分? 类似于分数的通分,你能说出分式的通分吗?什么叫做最简公分母?
【课后反思】
分式的基本性质(2)
主备人: 初审人:
终审人:
【导学目标】
1.类比分数的约分、通分,理解分式约分通分的意义.
2.类比分数的约分、通分,掌握分式约分通分的方法与步骤.
【导学重点】
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正确的进行分式的约分通分.
【导学难点】
通分时最简公分母的确定;运用通分法则将分式进行变形.
【课前准备】
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法指导】
类比、迁移.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通分.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1.小学学过的约分通分应注意些什么?
2.你预习后对分式的约分通分有什么体会?怎样确定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
三、教师引导
阅读教材P6-P8相关内容,思考,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1.做下列各题:
(1) (2)
你做这些题目的根据是什么?我们称为什么运算?
2.与分数的约分类似,你能把分式 约分吗?分式约分的依据是什么?分式约分约去的是什么?
3.什么叫做分式的约分?什么叫做最简分式?
4.把分数 ,,通分.什么叫分数的通分?
5.类似于分数的通分,你能说出分式的通分吗?什么叫做最简公分母?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P6例3.约分.
为约分要先找出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
P7例4.通分.
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1.课本第8页练习2及习题第7题.
2.约分:
(1) (2)
(3) (4)
3.通分:
(1), (2) ,
(3) ,,
六、布置预习
(1) = (2) =
(3) = (4) =
【课后反思】
练习课
主备人: 初审人:
终审人:
【导学目标】
1.继续类比分数的约分、通分,理解分式约分通分的意义.
2.继续类比分数的约分、通分,掌握分式约分通分的方法与步骤.
【导学重点】
做一些练习.
【导学难点】
熟练通分和约分.
【课前准备】
通分和约分.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1.继续类比分数的约分、通分,理解分式约分通分的意义.
2.继续类比分数的约分、通分,掌握分式约分通分的方法与步骤.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填空:
(1) = (2) =
(3) = (4) =
三、教师引导
要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加熟练地进行通分约分的计算.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1.约分:
(1) (2) (3) (4)
3.通分:
(1)和 (2)和
(3)和 (4)和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1.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 (2) (3) (4)
2.判断下列约分是否正确:
(1)= (2)=
(3)=0
3.通分:
(1)和 (2)和
4.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子第一项系数为正,分式本身不带“-”号.
(1) (2)
六、布置预习
1.阅读教材P10-P12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2.用语言描述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课后反思】
分式的乘除(1)
主备人: 初审人:
终审人:
【导学目标】
1.通过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究得出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2.会进行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具有一定的代数划归能力.
3.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导学重点】
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导学难点】
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进行乘除运算和符号变化.
【课前准备】
分数的乘除运算.
【学法指导】
类比、迁移.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用法则会进行计算.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1.分数乘除法计算法则内容你还清楚吗?
2.P10问题1 的由来依据是_______________,水面的高的由来依据是__________.
3.问题2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4.猜一猜,可以用分数乘除法的法则来推广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吗?
三、教师引导
阅读教材P10-P12内容,思考、讨论、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用语言描述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2.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用语言描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3.在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时,如果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应该怎么办?分式的乘除法对运算结果有什么要求?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P11例1,这道例题就是直接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应该注意的是运算结果应约分到最简,还应注意在计算时跟整式运算一样,先判断运算符号,再计算结果.
P11例2,这道例题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结果的分母如果不是单一的多项式,而是多个多项式相乘是不必把它们展开.
P12例3,这道应用题有两问,第一问是:哪一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先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面积,再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是( )( ),还要判断出以上两个分式的值,哪一个值更大.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1,因此<,即<,可得出“丰收2号”单位面积产量高.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1.课本13页练习第2、3题;
2.课本22页习题16.2第1、2(1)(2)题.
六、布置预习
复习旧知:
1.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2.乘方的意义.
【课后反思】
分式的乘除(2)
主备人: 初审人:
终审人:
【导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式的乘方过程,并结合具体情境说明其合理性.
2.会进行简单分式的乘除乘方的混合计算,具有一定的化归能力.
【导学重点】
熟练地进行分式的乘方运算.
【导学难点】
熟练地进行分式的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课前准备】
乘方的意义.
【学法指导】
类比、迁移.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1.分式的乘方法则;
2.分式的乘、除、乘方混合运算法则.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分式的乘除法法则;2.乘方的意义;3.分数的乘方法则.
三、教师引导
问题1:美术课上需要一张边长为cm的正方形卡纸,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
问题2:一个正方体的容器,它的棱长为 ,你能求出它的容积吗?
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分式乘法的法则,计算:
.
分式的乘方法则: .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例5.计算:
(1); (2)
分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解题步骤是: .
计算:
(1) (2)
(3)已知,求 的值.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课本15页练习1、2及课本22页习题16.2第2、3题.
六、布置预习
什么叫通分?通分的关键是什么?什么叫最简公分母?
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是什么?
【课后反思】
练习课
主备人: 初审人:
终审人:
【导学目标】
1.通过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究得出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2.会进行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具有一定的代数划归能力.
3.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导学重点】
熟练地进行分式的乘方运算.
【导学难点】
熟练地进行分式的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课前准备】
分式的乘除法和分式的乘方.
【学法指导】
类比、迁移.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1.会进行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具有一定的代数划归能力.
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什么叫通分?通分的关键是什么?什么叫最简公分母?
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是什么?计算下列各式:
(1) (2) (3) (4)
三、教师引导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计算结果要是最简的.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1)
= (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 (判断运算的符号)
= (约分到最简分式)
(2)
= (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 (分子、分母中的多项式分解因式)
=
=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1) (2)
(3) (4)
六、布置预习
计算,并回忆分数的加减法法则: .
类比分数的加减法,你能猜想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吗?分别用语言和式子表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
【课后反思】
分式的加减(1)
主备人: 初审人:
终审人:
【导学目标】
1.知道分式加,减的一般步骤,能熟练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渗透类比思想、化归思想.
【导学重点】
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
【导学难点】
分式的通分.
【课前准备】
分数的加减法.
【学法指导】
类比、迁移.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掌握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并能够熟练的运用.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计算,并回忆分数的加减法法则: .
类比分数的加减法,你能猜想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吗?分别用语言和式子表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
三、教师引导
阅读教材P15-P16相关内容,思考,讨论,交流后完成下列问题.
1.分式的加减法的实质与分数的加减法相同,你能说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2.同学们能说出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吗?
3.通分: .
分式通分时,要注意:
4.归纳:
(1)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 .
(2)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 .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教材P16例6计算应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减法的运算,第二个分式的分子是个单项式,不涉及到分子变号的问题,比较简单,所以要补充分子是多项式的例题,教师要强调分子相减时第二个多项式注意变号.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课本16页练习1、2及习题第4、5题
已知 ,,,求的值.
六、布置预习
1.我们已经学习了分式的哪些运算.
2.分式的乘除运算主要是通过 进行的,分式的加减运算主要是通过 进行的.
3.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是什么?
【课后反思】
分式的加减(2)
主备人: 初审人:
终审人:
【导学目标】
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导学重点】
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导学难点】
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课前准备】
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学法指导】
类比、迁移.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1.我们已经学习了分式的哪些运算?
2.分式的乘除运算主要是通过 进行的,分式的加减运算主要是通过 进行的.
3.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是什么?
三、教师引导
一、认真阅读P17例7,例8.学习例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二、合作探究,生成总结
1.计算:
(1) (2)
归纳:
1.分式的混合运算步骤为:(1) ,(2) ,(3) .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1.计算
; .
2.课本P18页练习第2题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1.课本第23页习题第6题.
2.若,求A、B的值.
六、布置预习
1.回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回忆0指数幂的规定.
3.完成P18页练习2.
【课后反思】
练习课
主备人: 初审人:
终审人:
【导学目标】
1.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
2.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导学重点】
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导学难点】
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课前准备】
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学法指导】
类比 迁移.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1.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
2.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1)
(2)
(3)
三、教师引导
(1)
这道题先做括号里的减法,再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把分母的“-”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边..
解:
=
=
=
=
(2)
这道题先做乘除,再做减法,把分子的“-”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边.
解:
=
=
=
=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1)
(2)
(3)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计算,并求出当-1的值.
六、布置预习
1.回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回忆0指数幂的规定.
3.完成P21页练习题.
【课后反思】
整数指数幂(1)
主备人: 初审人:
终审人:
【导学目标】
1.知道负整数指数幂=(,是正整数).
2.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导学重点】
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导学难点】
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课前准备】
熟悉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学法指导】
类比、迁移.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引入负整数指数幂后,前面学习的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推广到整数指数幂.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1.回忆正整数指数幂的 算性质.
2.回忆0指数幂的规定.
三、教师引导
1.前置自学
探索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仿照同底数幂的除法公式来计算:
= =
(2)利用约分计算这两个式子:
由此,我们得到
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
归纳:一般地,当是正整数时,,这就是说,是的倒数.
2.填空
(1)-22= (2)(-2)2= (3)(-2) 0=
(4)20= ( 5)2 -3= ( 6)(-2) -3=
3.计算
(1) (2) (3)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1.教学P20例9、10题.
2.将下列各式写成只含有正整数指数幂的形式.
(1) (2)
(3) (4)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1.课本第21页练习1、2.
2.已知,,,求,,的值.
六、布置预习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光的速度是300000000米/秒;
(2)银河系中的恒星约有160000000000个.
【课后反思】
整数指数幂(2)
主备人: 初审人:
终审人:
【导学目标】
学会小于1的正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方法.
【导学重点】
掌握小于1的正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导学难点】
学会正数指数与负整数指数用于科学记数法的区别.
【课前准备】
熟悉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数的方法.
【学法指导】
知识迁移.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于1的正数.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8684000000= ;-8080000000= .
三、教师引导
1.填空: 10-1=0.1;10-2= ;10-3= ;10-4= ;10-5= ;10-6= ;10-n= ;
你发现用10的负整数指数幂表示0.00…01这样较小的数有什么规律吗?请说出你总结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001 (2) -0.000001
(3)0.001357 (4)-0.000000034
想一想:从上题的解题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可写成的形式,其中要求1≤││<10,为正整数.其中的值等于___________.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1.用科学记数法填空:
(1)1秒是1微秒的1000000倍,则1微秒= 秒
(2)1毫克= 千克
(3)1米是1微米的1000000倍,则1微米= 米
(4)1纳米= 微米
(5)1平方厘米= 平方米
(6)1毫升= 升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结果:
(1)地球上陆地的面积为149000000平方公里,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2)一本200页的书厚度约为1.8厘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页纸的厚度约等于 .
3、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0.00004, -0.034, 0.00000045, 0.003009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1.课本第22页练习1、2
2.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并保留2个有效数字:
0.000665; 0.0000896
六、布置预习
完成P22页练习题.
【课后反思】
练习课
主备人: 初审人:
终审人:
【导学目标】
1.理解负整数指数幂=(,是正整数).
2.熟练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3.复习小于1的正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方法.
【导学重点】
做练习.
【导学难点】
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课前准备】
负整数指数幂和科学计数法.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1.熟练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复习小于1的正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方法.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1.回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是正整数);
(2)幂的乘方:(是正整数);
(3)积的乘方:(是正整数);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是正整数,);
(5)商的乘方:(是正整数);
2.回忆0指数幂的规定,即当时,.
3.你还记得1纳米=10-9米,即1纳米=米吗?
4.计算当时,===,再假设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是正整数,)中的这个条件去掉,那么==.于是得到=(),就规定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当是正整数时,=().
三、教师引导
类比负数的引入后使减法转化为加法,而得到负指数幂的引入可以使除法转化为乘法这个结论,从而使分式的运算与整式的运算统一起来.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1.填空
(1)-22= (2)(-2)2= (3)(-2) 0=
(4)20= ( 5)2 -3= ( 6)(-2) -3=
2.计算
(1) (2) (3)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1.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0.00004, -0.034, 0.000 00045, 0. 003009
2.计算
(1) (3×10-8)×(4×103) (2) (2×10-3)2÷(10-3)3
六、布置预习
阅读教材P26-P29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分式方程?它与我们学过的整式方程有何不同?
2.我们已经会解整式方程,对于我们新学的分式方程,我们能否把它转化成我们会解的整式方程来做呢?应该怎样转化呢?
3.完成P29页练习中(1)(2)题.
【课后反思】
分式方程(1)
主备人: 初审人:
终审人:
【导学目标】
1.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了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3.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并掌握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导学重点】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导学难点】
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
【学法指导】
理解、运用.
【课前准备】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会解分式方程.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1.完成本章引言的问题,小组议一议:方程的特征,然后概括出分式方程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师引导
(一)自学质疑
1.分式方程的定义.( )叫分式方程.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是( ).
2.练习:判断下列各式哪个是分式方程.
(1);(2);(3);(4).
3.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 ),基本方法是去分母( ).而正是这一步有可能使方程产生增根.
(二)合作探究
解方程:(1).
通过解上面两方程(1)、(2),特别是通过检验你发现了什么?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1.课本第28页例1、2.
2.指出下列方程中哪些是分式方程?哪些不是分式方程?为什么?
(1) (2)
(3) (4)
3.关于x的方程的根为,则应取值( )
A.1 B.3 C.-1 D.-3
4.方程的根是( )
A.=1 B.=-1 C.= D.=2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1.课本第29页练习.
2.已知是方程的解,求的值.
六、布置预习
1.什么叫分式方程?
2.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预习分式方程的应用,完成P31页练习题.
【课后反思】
分式方程(2)
主备人: 初审人:
终审人:
【导学目标】
1.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学会用等量关系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导学重点】
学会用等量关系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导学难点】
用等量关系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学法指导】
类比、迁移.
【课前准备】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学会找等量关系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1.解分式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3.我们学过哪几种类型的应用题?每种类型的基本公式是什么?
行程问题、数字问题、工程问题、顺水逆水问题、利润问题.
三、教师引导
探讨1. 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完成总工程的三分之一,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求乙队单独完成需要的时间.
归纳:解工程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1) .
(2) .(3) .
探讨2. 从2004年5月起某列车平均提速V千米/时,用相同的时间,列车提速前行驶S千米,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50千米,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归纳:行程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1) .
(2) .(3) .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1.课本P31页练习1、2题.
2.配套练习基础达标题.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1.请你联系实际问题,编写一个分式方程应用题,使所列方程为.
2.轮船顺水航行80千米所需的时间和逆水航行60千米所需的时间相同.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时,求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六、布置预习
预习习题16.3中的题目,完成1(1)(3)(5)题.
【课后反思】
练习课
主备人: 初审人:
终审人:
【导学目标】
1.继续学习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熟练运用等量关系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导学重点】
学会用等量关系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导学难点】
用等量关系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学法指导】
类比.
【课前准备】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1.继续学习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熟练运用等量关系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二、教师引导
某顾客第一次在商店买若干件小商品花去5元,第二次再去买该小商品时发现每一打(12件)降价0.8元,他这一次购买该小商品的数量是第一次的2倍,这样,第二次共花去2元.他第一次买了多少件?
单价×数量=总价,解分式方程应用题的关键是确立等量关系.本题第二次购买小商品降价0.8元,即
第一次单价-第二次单价=0.8÷12.
三、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课本P32页3—5题.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课本P33页6,7题.
六、布置预习
1.对本章知识进行小结.
2.完成复习题16中2(3)(4)题.
【课后反思】
小结(1)
主备人: 初审人:
终审人:
【导学目标】
1.小结本章知识.
2.复习分式方程的解法.
3.继续学习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重点】
分式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导学难点】
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
归纳、总结.
【课前准备】
分式方程的解法、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1.复习分式方程的解法.
2.继续学习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本章知识结构:(见上页.)
三、教师引导
1.如何用式子形式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
2.分式怎样约分和通分?
3.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怎样化为整式方程?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1.完成课本P36页1,2,3题.
2.完成课本P32页5,6,7题.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完成课本P32页4题.
2.完成课本P32页8—10题.
8题相等关系是:
现在生产600台所用的时间=原计划生产450台所用的时间
9题相等关系是:
机器收割10公顷的时间=100个农民人工收割的时间-1
10题的相等关系是:
实际时间=原计划时间-
六、布置预习
预习《配套练习》评估与反思中的题目,完成选择与填空题.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