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风成地貌 课件(61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风成地貌 课件(61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16 17:2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第二节 风成地貌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学习目标
主要风蚀地貌类型以及成因。
主要风积地貌类型以及成因。
风沙活动的危害及防治。
风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形态的主要“雕刻师”。风力作用可以让地表受到破坏,形成各种风蚀地貌,风中挟带的沙粒在地面沉积,则形成各种风积地貌。
01 风蚀地貌
风蚀作用
地表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称为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风吹经地表时,风将地表的松散沉积物或者基岩上的风化物吹走,使地表遭到破坏,这种作用称为吹蚀作用。
风中运动的沙粒对地表物质(岩石等)进行的冲击、摩擦作用称为磨蚀作用。
两种作用下形成风蚀地貌
风蚀壁龛是如何形成的?
风蚀壁龛形成是因干旱区的昼夜温差较大,使岩石表面在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频繁作用下,岩石表面呈片状剥落,形成很多浅小的凹坑。以后,风沙就沿此凹坑向里钻磨,被带到凹坑内的沙粒受风力作用在凹坑内发生旋转,不断地磨蚀凹坑的内壁,结果形成口小坑大的石窝。大的石窝称为风蚀壁龛。
风蚀洼地
2.从外力作用和岩石性质(物质组成、厚度、密度等)角度,分析风蚀蘑
菇“上大下小”特殊形态的成因。
接近地面处的风含砂石较多,对下部岩石(或土体)磨蚀作用更强。
上部岩石岩性(或土体)坚硬,不易被侵蚀;下部岩石岩性(或土体)疏松,易被侵蚀。
雅丹地貌
阅读书本50页
“雅丹”原是维吾尔语,意为“陡峭的小丘”,该地貌在我国西北新疆、甘肃等地最为典型。在白垩纪时期,当地本是一个巨大的湖泊。经过地壳运动,湖泊变成了夹杂砂岩和泥板的陆地瀚海。沉积岩层因风化而裂开,在长时间的外力作用下形成了一道道平行的沟槽。
【活动2·合作探究】结合材料说明雅丹地貌形成过程。
地质年代形成大量河湖沉积物(岩),这些沉积物(岩)受地壳抬升作用形成戈壁台地后,受风化产生裂隙;当地盛行风向与裂隙方向一致时,土体或岩石裂隙在长期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沟槽和风蚀残丘。
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风蚀残丘
风蚀洼地
风蚀沟槽
雅丹地貌
风蚀柱
背风坡
背风坡
【活动3·阅读探究】
1.描述戈壁物质组成颗粒大小的特点,并说明敦煌北面山地边缘多戈壁的原因。
敦煌北面与天山余脉相连,在山脉与谷地的过渡地带,分布着众多戈壁地貌。
源自山脉的河流和洪水将碎屑挟带至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与洪积扇;区内大风日数多,大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扇表面的细颗粒物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形成戈壁。
02 风积地貌
风积地貌
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风积地貌。
探究
在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黄土由粗变细,按颗粒大小可分为三个带,即西北部的沙黄土带、中间的典型黄土带和东南部的黏黄土带。
探究
1.黄土颗粒为什么会呈现出这种规律性的变化?
黄土高原的黄土颗粒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沙黄土、黄土、黏黄土,颗粒逐渐减小。强劲的西北季风带来西北地区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沙尘逐渐沉积,大的颗粒物先沉积,小的后沉积。
2.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还会出现哪些与风力作用相关的地表形态?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受风力作用的影响,会出现风蚀地貌(戈壁、风蚀蘑菇等)和风积地貌(沙丘)。
沙丘
风力作用下沙粒堆积而成的丘状或垄状地貌。
受风力大小、地表形态变化,及植被、沙源等条件影响,沙丘形态多样。
活动: 阅读书本材料(52页),完成相关任务。
1.沙丘的形态与风向密切相关。以新月形沙丘为例,描述沙丘的形态特点,并说明在野外怎样利用沙丘形态来判断当地的主导风向?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迎风坡平缓,背风坡陡峭
新月形沙丘以及风向判断
活动: 阅读书本材料(52页),完成相关任务。
2.风沙流通过灌丛植物时,大量沙粒会堆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丛沙丘。读图描述灌丛沙丘分布区域的环境特点,并分析其为何多出现在绿洲边缘
灌丛植物可以阻挡风沙,随着风速减缓,将沙粒固定在其根部,形成沙丘。灌丛沙丘的分布区域地形较为平坦、气候比较干燥,有一定的水源分布,生长着少量的绿色植物(灌木丛)。绿洲的边缘因为有水源,有利于灌丛的生长,故灌丛沙丘多位于绿洲边缘,呈带状分布。
03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风沙活动的危害
破坏建筑物
降低土壤肥力
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
使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严重时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风沙活动的防治
通过设置障蔽或植树种草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以降低风速,削弱风沙的破坏作用,从而达到阻沙和固沙的目的。
采取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护林带等措施。
活动: 阅读书本材料(53页),完成相关任务。
2006年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全长1 142 千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据调查,青藏铁路沙害路段200 余千米,其中严重沙害路段43 千米,主要分布在沱沱河、错那湖等沙源丰富的路段。这些路段所在地区冬春季风力强劲,年平均大风(≥ 8 级)日数多,风沙流集中在近地面20~30 厘米高度范围内。这些路段采用了石方格、高立式沙障等工程措施,保护铁路免受流沙侵害。
活动: 阅读书本材料(53页),完成相关任务。
1.说出风沙对青藏铁路的危害。
(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
侵蚀路基(和路肩);
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
降低能见度,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活动: 阅读书本材料(53页),完成相关任务。
2.议一议,石方格和高立式沙障各主要起什么作用
石方格沙障使原本较为平缓的沙面增加了微地形起伏,加大了地面的粗糙程度,削减了近地面风力,近地面的输沙量会相应减少。
高立式沙障是以阻沙栅栏的形式设置的沙障,可以有效阻止地表流沙,减少风沙影响的空间范围。
课时对点练
基础过关
下图是我国某地景观照片。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该地貌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岩石坚硬
B.地表植被覆盖少
C.季节变化明显
D.形态独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据图分析,该地区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地貌景观为风蚀地貌,岩石比较坚硬,A正确。
地表植被覆盖少,B正确。
该地貌季节变化不明显,C错误。
风蚀地貌形态独特,D正确。C符合题意,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与该地貌的形成及特点最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植被
B.土壤
C.地形
D.气候
解析 该地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风力作用显著,受风力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独特的风蚀地貌。故与该地貌的形成及特点最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气候因素,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该地区植被覆盖差,地貌景观为风蚀地貌,是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气候相对湿润,外力作用主要为流水作用,A、B、D错误。
柴达木盆地气候干旱,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图示地点最可能位于柴达木盆地,C正确。
3.该地最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右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4~5题。
4.该沙丘位于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解析 一般冲积扇位于山前开阔地带,洪积平原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区。而题干明确告知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再结合图可确定爬升沙丘位于河漫滩。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受山地阻挡时,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形成的沙丘,沙丘迎风坡坡面较缓,背风坡坡面较陡,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选C。
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下图为“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沙障的作用主要是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
力 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
含水量 ③使用秸秆,降低
沙障成本 ④增加蒸腾作用,提高降水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草方格沙障能增加地表粗糙度,使地面摩擦力增大,减小风力,防止沙丘向铁路方向移动;还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修建图示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铁路免受风沙掩埋
B.减少沙坡头荒漠化
C.降低水土流失发生几率
D.提高秸秆利用效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此处利用草方格沙障固沙主要是为了保护附近的铁路免受风沙掩埋。
(2021·湖北孝感模拟)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原因。右图是“某年6月份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风蚀状况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读图,完成8~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8.图示沙丘风蚀、风积的变化说明
A.沙丘顶的高度不断升高
B.6月11日沙丘东坡是迎风坡
C.6月26日沙丘西坡是迎风坡
D.6月21日~26日风向发生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图示期间,沙丘顶的风蚀深度都是负值,所以沙丘顶一直为风蚀作用,高度不断降低,A错。
6月11日沙丘东坡是正值,以风积为主,是背风坡,B错。
6月26日沙丘西坡是正值,以风积为主,是背风坡,C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图示6月21日~26日,东坡风蚀深度由正值变为负值,说明东坡由风积作用变为风蚀作用;同时西坡风蚀深度由负值变为正值,说明西坡由风蚀作用变为风积作用;又因“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则说明这期间风向发生了变化。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6月5日~21日,该地沙丘的移动趋势是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6月5日~21日,该地沙丘的东坡是正值,以风积为主,是背风坡,说明沙丘移动趋势是向东,A对。
新月形沙丘是平面形如新月的沙丘,是风积地貌的一种。新月形沙丘的纵剖面有两个不对称的斜坡,其中一斜坡两侧形成接近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沙丘的两翼。新月形沙丘大部分出现在沙漠的边缘地带。下图为“新月形沙丘景观图”(图1)和“新月形沙丘剖面图”(图2)。据此完成10~11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根据风的侵蚀与搬运作用特点可知,缓坡为迎风坡,陡坡为背风坡,则新月形沙丘两翼的延伸指向背风坡,B正确。
10.新月形沙丘两翼的延伸指向
A.迎风坡 B.背风坡 C.西部 D.东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新月形沙丘大部分出现在沙漠边缘地带的原因可能是沙漠边缘
A.临近戈壁滩,植被状况差 B.地形复杂,利于泥沙沉积
C.高压控制,主导风向稳定 D.风力减弱,风积作用显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沙漠边缘是风力减弱的地带,意味着风力的搬运作用减弱,风力沉积作用显著,因而大部分的新月形沙丘分布在沙漠边缘地带,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1·福建省厦门市期末)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在该地进行了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实验。右图示意风速为11 m/s时
在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
据此完成12~13题。
12.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A.高空输沙量 B.近地面输沙量
C.地表粗糙度 D.风沙活动高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读图可知,石方格沙障使近
地面风速下降,能有效降低近地面
输沙量,B对。
对高空输沙量影响不大,A错。
增加了地表粗糙度,C错。
对风沙活动高度影响不明显,D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石方格沙障分布区不适宜林木生长,石方格沙障更利于适应恶劣环境。但石方格沙障在稳固沙土、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方面,不如林木效果好,据此分析选D。
13.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能
A.稳固沙土
B.削减风力
C.截留水分
D.适应恶劣环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材料二 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他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而断面最下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该地主要吹________风(填风向),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西北
戈壁  沙漠  黄土
(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此处最可能曾是(2分)
A.荒漠 B.草原 C.森林 D.河流
(4)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风力堆积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
谢谢观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