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美术第九册《阳光下的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简单了解印象派莫奈的绘画特点与生平、作品和中国画家田黎明的艺术探索。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能用美术术语描绘画家笔下的阳光世界,尝试观察某一物体在阳光照射下发生的色彩变化或分析某一幅描绘阳光的美术作品。)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关注画家作品的审美情趣与画家对艺术的执着精神与追求。
教学重点:从名家作品中感受阳光带给世间万物的迷人色彩。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谈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课前准备:美术课本、 笔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在板书画太阳⊙
1、太阳:天文的符号是⊙,它象征着宇宙之卵,是生命的源泉。人们热爱太阳,崇拜、赞美太阳,把它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
2、阳光孕育着生命,也给世界带来了温暖和亮丽的景色。(欣赏图片春、夏、秋、冬)
3、在阳光的照耀下,万物的色彩、光、影会产生千变万化的迷人效果。(很多画家被迷住了,下面到欧洲法国去,看看法国画家是怎样表现阳光下多彩的世界的)
插入科普小知识:
4、板书题目《阳光下的世界》第4页 画家如何表现阳光下多彩的世界的?带着问题欣赏莫奈、田黎明的作品
二、欣赏探密之一
一)、思考问题:1、这幅画画的是什么?2’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思考讨论:1:清晨、正午、夕阳、日落时的麦草堆的色彩有什么不同?色调变化如何?(让学生从色彩的冷暖、色调的变化去分析作品给人的视觉感受)
思考讨论2、莫奈为什么要表现不同时间段的麦草堆?(对大自然的色彩、光与影产生千变万化的迷人效果。)
介绍印象派和莫奈的生平和艺术地位。
1\ 莫奈(,1840-1926) 1840年11月14日生于法国巴黎。法国印象派 ( http: / / www. / s q=%E5%8D%B0%E8%B1%A1%E6%B4%BE&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主要画家,印象派运动领袖人物。印象派这个名称得自于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
印象派是19世纪法国最重要的画派,是西方绘画告别传统进入现代的标志。画家走向户外和直接对景写生,绘画表现上最大创造是他们在色彩的运用上打破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忠于画家自己视觉的真实感受,绘画色彩是由光的变化而决定的。画家常用分成碎块的色彩去表现物象,表现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中年的莫奈巴黎郊外的吉维尼村池塘里则繁殖了大量睡莲。令人神往的花朵奇怪地移动着,西方的色彩、光线和东方的诗意情调在这里巧妙地交汇在一起。晚年的莫奈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有关睡莲的创作当中去了。
2\欣赏莫奈其他作品<<睡莲>><巴黎圣拉查尔火车站>
三\欣赏小评论(作业):请你对莫奈的《麦草堆》系列作品发表一下“欣赏小评论”,尝试从构图、色彩上分析作品的成功之处,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制作成小书签)
四)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希望同学们能学习莫奈对艺术事业的这种执着精神,绘画出自己特色的美术作品。
欣赏探秘之二——田黎明如何用中国画技法来表现阳光?
一)田黎明,1955年5月生于北京 ( http: / / baike. / doc / 2510451.html" \t "_blank ),安徽合肥人。作品追寻中国文化平淡天真的美学理念,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创作法则,在中国水墨画中拓展了光的表现形式,并以天人合一的人文感知来体验自然、社会、人的精神境界。田黎明的人物画中充满阳光、空气与水,游泳、登山以及大自然中的人物肖像是他常画的题材。
田黎明经常强调要“接受自然的照射”,即用“体天下之物”的情怀去回归自然,在自然中感受自己的人生境况,在自然中自由地呼吸成长。阳光在他的画面里不仅起到了分布明暗、结构位置、渲染氛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光与影的变幻与笼罩之中,使我们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一体,品味自然的勃勃生机,获得一种透明清亮的精神状态。
四、拓展欣赏活动——阳光下的世界真美!我们也来画一张表现阳光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