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训练题
选择题
1.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的研究成果是( )
A.在植物中成功提取青蒿素
B. 研制出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一号
C. 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 研制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2.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这不仅增强了我国的战略防御能力,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这项成就是( )
A. “两弹一星”的成功
B. 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C. 开创治疗疟疾新方法
D. 杂交水稻培育技术
3. 屠呦呦入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的“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这主要是因为她( )
A. 挽救了疟疾患者生命
B. 提高了世界粮食产量
C. 研发了导弹和原子弹
D. 解决了人类贫困问题
4.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中国航天事业再传捷报。1999年11月,开启了我国飞天之旅的事件是( )
A.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B.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飞行
C.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
D. 神舟七号航天员实现太空行走
5. 1956年,毛泽东指出: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下列人物,为此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是( )
A.邓稼先 B. 王进喜
C. 袁隆平 D. 屠呦呦
6. 每年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50年前的这一天,我国航天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第五个进入太空时代的国家。这件大事是指中国( )
A.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 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
C. 第一位航天员被送入太空
D. 第一位航天员完成太空行走
7. 如图,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请回答,图片中完成太空行走的第一人是( )
A. 杨利伟
B. 翟志刚
C. 刘洋
D. 景海鹏
8.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
A.贾平凹 B. 莫言
C. 屠呦呦 D. 路遥
9.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DB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林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下列科技成就开我国卫星成功发射先河的是( )
A. 东方红一号 B. 神舟一号
C. 神舟五号 D. 神舟六号
10.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布置“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场馆时将屠呦呦、袁隆平的照片放在了一起。这一展台的标题应该是( )
A. 国防建设的成果 B. 科学技术的成就
C. 文化事业的发展 D. 社会生活的改善
11. 下表是一份新中国模范人物的简历。据此判断,他的姓名应是( )
A.王进喜 B. 邓稼先
C. 袁隆平 D. 屠呦呦
12.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邓稼先为两弹研制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A.电影作品《邓稼先》
B. 邓稼先遗留手稿和日记
C. 《中外科学家故事——邓稼先》
D. 某同学课堂笔记提纲
13. 以下是某班制作的“云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 )
A. 核能利用
B. 走向太空
C. 大国外交
D. 军队改革
14. 右图是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总结的史实摘要,你认为图中内容的共同影响应该是( )
A. 加强了中国对外交往
B. 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
C. 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
D. 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16. 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为我国农民粮食丰收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 邓稼先
C. 钱学森 D. 屠呦呦
17.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这句颁奖词称赞的是下列哪一人物( )
A 袁隆平 B. 屠呦呦
C. 邓稼先 D. 钱学森
18.. “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材料中的“这次成功的试验”( )
A.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B. 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C. 是863计划的重要成果之一
D. 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9.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布置“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场馆时将屠呦呦、袁隆平的照片放在了一起。这一展台的标题应该是( )
A.国防建设的成果 B. 科学技术的成就
C. 文化事业的发展 D. 社会生活的改善
20. 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文革”期间排除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
①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②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③“银河-Ⅰ”巨型计算机诞生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21、材料: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中的科技成就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哪些新兴工业的产生密切相关?这些科技成就对中国的国防建设起了什么作用?
22、科技是民族、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1月,毛泽东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很短时间内,国家集中和调动了一切可能的力量和资源,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研发体系,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科技硕果。
——《从向科学进军到科技强国》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新中国为什么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科技硕果?
材料二:新中国的诞生成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腾飞的光辉起点。……我国科技事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源源不绝的活力。
——摘自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
(2)新中国成立后的六七十年代,我国取得的国防科技成果是什么?
材料三: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当屠呦呦团队面临研究困境时,传统的中医药给了她创新的灵感,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青蒿与青蒿素只有一字之差,却是破茧成蝶之变。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才能产生出原创性成果。由于开创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据白剑峰《原创性发挥优势,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等
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在医药领域产生青蒿素这一原创性成果的主要途径。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讲话
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就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至少写两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答案
1-5AAABA 6-10ABBAB 11-15BBBDA 16-20ABABB
21、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
作用: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持。
(1)党和政府的重视;科学工作者的努力。
两弹一星。
(3)途径:传统的中医药给了她创新的灵感。
原因: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创新能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反过来推动科技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