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导学案(人民版必修一)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①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②宗法制的内容及作用;③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形式
(1)世袭制: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变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
(2)宗法制: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2.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背景
武王伐纣灭商建周
目的
巩固西周的统治
内容
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诸侯的权力和义务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影响
积极: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消极: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宗法制
内容
① 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②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诸侯对于天子为小宗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结果
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
在生产力的推动下,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分封制、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两大支柱。分封制是分配权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配权力的原则;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是宗法制,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
,
学法点睛 早期政治制度可概括为“三、三、三”
巧记速记
实录
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宗法制、分封制、王位世袭制、礼乐制度,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指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其内容包括:①维护正常继承秩序的王位世袭制;②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开拓疆域而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特定对象的分封制;③通过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确立金字塔式奴隶社会统治秩序的宗法制等。
角度1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提示: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主要特点有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政权与族权相结合,家与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角度2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提示: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
角度 宗法制的内涵
(2010·广东文综,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点拨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将家庭血缘关系和政治等级结合一体。
答案 A
1.(唐山模拟)阅读材料:
材料一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下面是根据这一资料设计的示意图:
材料二 下面是大宗、小宗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你认为西周在分封对象上有什么突出特点?举出几个这样的封国。
(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
答案 (1)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晋、鲁、卫、燕等。
(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大宗和小宗既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国”“家”密切结合。
?
第
一
层
级
?
考情感悟
?文史常识题近5年有8次出现(不包括大纲版区),以全国文综再现率最高,另外上海、海南、福建、江苏也有命题
侧重考查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
第
二
层
级
?
?
深层探秘
从历史角度:借助文史常识来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考查范围以古代史的传统文化较多,如天干地支、生肖称谓、风俗节日、姓名姓氏、文史体裁等
从现实角度:对文史常识的考查,既体现了历史学科人文教育的功能,也反映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备考复习中,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姓氏起源与演变
古代帝王的谥号、庙号、年号
【示范1】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解析 “司马、司徒”是中国古代较早在中央机构就设有的重要官职,根据材料的推论可知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官名。
答案 A
【示范2】(上杭四中月考)在《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
A.谥号、年号、年号 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
答案 B
(5年7考)秦朝中央集权制
第
一
层
级
?
考情感悟
本考点属于课标、考纲重点要求内容
主要从秦朝重要制度的内涵及影响角度命题
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在此命题
第
二
层
级
?
?
深层探秘
从历史角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创立,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经济发展及各民族的融合交流,是中华文明得以持续发展的政治前提
?从现实角度:在当前大力建设现代民主政治的形势下,中央集权体制仍有其重要价值。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有效结合,既可保证国家统一,又激发了地方活力,对我国目前的行政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宗法制的目的
宗法制的现实意义
【示范5】 (改编)《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 )。
A.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政治目的
B.实行分封既可固本,也可能弱本
C.开创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
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但未高度集中
解析 本题考查对解读和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释读能力。题干所讲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达到稳定秩序和巩固统治的目的。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示范6】 (厦门模拟)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地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
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
B.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D.能弥补正史缺载和地方志粗疏的缺陷
解析 本题考查家谱的作用。抓住题干“成为除正史、地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一句,体现了家谱能够弥补正史等记载的缺陷。
答案 D
第
一
层
级
?
考情感悟
分封制是早期政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课标要求的主要内容
主要从概念理解及历史与现实的联接角度命题
??全国文综、北京文综、广东、海南在此处命题
第
二
层
级
?
?
深层探秘
从历史角度: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国家对地方实施行政管理的一大创举。通过这一制度,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使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从现实角度:分封制虽早已瓦解,但现在仍可看到许多分封制留下的痕迹。仔细研究中国历史上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沿革变化,对于我们当前的地方行政机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分封制的内涵
分封制的结束
【示范7】 2011年5月4日,文汇报《中国震撼》一文认为:
“西周的‘列土封建’是采用宗族殖民方式建立的家天下制度”,
周王与诸侯之间是“授权”与“尽忠”关系,此制度指(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王位世袭制 D.禅让制
解析 由“周王”和“诸侯”等信息可排除B、D项,由“授权”“尽忠”信息可排除C项,故选A。
答案 A
【示范8】 (宝鸡模拟)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yì)》。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诸侯势力强大
B.周王室势力衰微
C.分封制趋于崩溃
D.诸侯与周天子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
解析 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说明分封制趋于崩溃。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