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标语文版 八年级下册优化题型训练(18.阿炳在1950)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新课标语文版 八年级下册优化题型训练(18.阿炳在1950)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2-24 12: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语文新课标语文版 八年级下册优化题型训练(18.阿炳在1950)
知识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稀罕(hàn) 稀稀拉拉(xī)
B.聆听(líng) 伶牙俐齿(líng)
C.勒令(1è) 肋骨(lèi)
D.衣钵(bō) 博古通今(bó)
答案:A导解:“罕”应读“hǎ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纯粹 如痴如醉 B.帮佣 截然不同
C.幽远 高山仰之 D.耗尽 不温不火
答案:C导解:“之”应为“止”。
3.下列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和风细雨:比喻方式和缓。
B.如痴如醉:形容听音乐入迷的神态。
C.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D.千古绝唱:再也没有人能够演奏的作品。
答案:D导解:“千古绝唱”指千百年来音乐造诣最高的作品。
4.请辨析下面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填在后面的括号中。
(1)阿炳每天上街卖艺,穿着破长衫,戴着一副断了一条腿的墨镜。(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阿炳去台上摸那台录音机器,抱牢那只机器,他说:“催弟!催弟!这是我的声音啊!哎呀!杨先生这里面好像有仙气啊!有仙气的!”(    )
答案:(1)外貌描写 (2)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5.(潍坊市中考·课改卷)下面语段存在语病,请按要求改正。21世纪教育网
①当我们骑马越过崇山峻岭驶向阿根廷一侧的时候,在参天大树形成的绿色拱顶下碰上了一个障碍。②那是一颗大树的根,③它阻断了我们的去路,比我们的坐骑还高。④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动用了斧子,才得以通过。
(1)句子成分残缺的一句是:__________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序不当的一句是:__________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①句 改法:把“当我们”改为“我们在”,或者在“在参天”或“碰上了”前面加上“我们”。
(2)第③句 改法:把“比我们的坐骑还高”放在“阻断了我们的去路”前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阅读理解欣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6~8题。
这六首被抢录下的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唱!它们被带回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
当年担任中国音协主席的吕骥先生,在对音乐研究所的一次造访中,听到了阿炳的音乐,深为感动。在他的亲自过问下,1951年,阿炳的唱片出版,并立即轰动了全国,《阿炳曲集》也跟着出版。阿炳的音乐开始深入人心,并且飞越了国界,成为许多世界级交响乐团的经典演奏曲目。二十多年后,日本著名的世界级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听完《二泉映月》后,感动得双膝跪地、泪流满面,《朝日新闻》还专为此发表文章--小泽先生感动的泪》。
如果不是黎松寿偶然拉响《二泉映月》的旋律,如果不是1950年杨萌浏、曹安和到无锡录音,如果不是吕骥的造访和热心推荐,如果这些不经意中发生的故事并没有发生,我们也许就听不到这一段千古绝唱。
6.选文中画线的两个“绝唱”的意思一样吗 如果不一样请分别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一样。第一个“绝唱”是指阿炳死前最后的演奏。第二个“绝唱”是造诣最高的意思。 导解: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来源:21世纪教育网
7.选文第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认为阿炳最值得庆幸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面上看来这段话是课文所写几部分内容的概括,是作者为这些人不经意中做的这些事叫好、庆幸。但透过字里行间及文中的背景材料可以感知:阿炳最值得庆幸的是他在世的最后两年,无锡解放了,中国解放了,是新中国改变了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 导解:结合文章的主旨理解作答。
8.你还知道哪些中外名曲,请写出两首作品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中国名曲:《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外国名曲:《贝多芬交响曲》《蓝色多瑙河》等。 导解:符合要求即可。
(二)课外阅读
(自贡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4题。21世纪教育网
听泉
韩静霆
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跌扑回还,绕在身边。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身上清爽得很、干净得很。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说来真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他用一把胡琴,教会了我们听泉。让我们知道感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孔窍,只凭眼睛直观是不够的。是啊,古人说刑天舞干戚,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就是说人的浑身上下都生着精明的感官,人本来就是精灵剔透的灵长目,我们和炳哥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还有,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在盲人音乐家阿炳这里,泉水是灵感的婴儿。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进自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人间就淌出了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二泉映月》。
“二泉”从前只是穷道士沿街卖艺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杨荫浏先生,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我在音乐学院学琴的时候,老先生杨荫浏的学养和人品极为师生尊崇。杨荫浏和阿炳(华彦钧)之间的理解与默契,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换句话说,琴师俞伯牙倘若遇到杨荫浏,就大可不必因世无知音摔碎瑶琴了。扬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寻访阿炳的。背着笨重的录音机,他和阿炳谈心、谈艺、谈琴。用那时候流行的“履带”般的录音机带,录下了阿炳的曲子。这首曲子无题,阿炳让杨先生取个题目,杨先生思忖了片刻说,就叫做《二泉映月》吧。
可以想象这时候阿炳是多么感动和惊奇,他那深陷的眼窝红了,几乎要流出“泉水”了;面前这位先生不仅听懂了他,把他的琴声录下,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而且,一语点睛,戳动了他的心泉之门。是呵是呵,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 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月光就扑了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竹林间草地上。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间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滑的鹅石溪床上跳着轻盈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音乐在胡琴的三个把位回还,如曲水流觞。装饰音和滑音机智乖巧,似鱼嬉水草。抖弓细碎流畅,清流里有诉不尽的柔情。《二泉映月》是回旋曲式,让人把醉人醴泉回味品咂个够。更要紧的是,杨先生听着盲人音乐家心泉的律动,深深感觉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也听到了涌动的泉水里,有一点儿淡淡的哀伤。
阿炳和杨荫浏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记得,这首美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也许,唯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度敬和感激。我们感激创造芙的阿炳和发现美的杨荫浏。阿炳开掘出了他心中独一无二付音乐泉,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9.请说出文章标题“听泉”的意思。21世纪教育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听《二泉映月》。(感受《二泉映月》)
10.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 请用文中的语言回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答案:因为我们“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
11.最后一自然段中的“《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作者认为小泽征尔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按要求填空回答。
这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净化人们心灵的音乐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的口口和口口。
答案:虔敬(崇敬)  感激
12.这篇散文多处出现“泉水”,根据语境,分析下列加点的词语,按要求填空。
①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
②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21世纪教育网
③也听到了涌动的泉水里,有一点儿淡淡的哀伤。
④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第_______句和第_______句“泉水”的意思相同,都指_______。
第_______句和第_______句“泉水”的意思相同,都指_______。
答案:① ③ 《二泉映月》的旋律(乐曲) ② ④ 《二泉映月》
13.仿照下面的文字,另写一个句子。
例句:琴声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竹林间草地上。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导解:意思正确,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样即可。
1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文章用“演奏”而不用“欣赏”是因为去演奏它,会更深刻地理解乐曲。
B.杨荫浏和阿炳之间“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这是因为钟子期对俞伯牙不能像杨荫浏对阿炳那样“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
C.文章主要用寻访、谈心、谈艺、谈琴、录音、取题等情节详细地描述了杨荫浏抢救并传播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的过程。
D.《二泉映月》表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旋律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哀伤”,是他对自己身世的诉说。
答案:C
表达交流拓展
15.阿炳流传下来的六首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课后欣赏其中的一首,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答案:三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导解:在课文中有交代,找出即可。谈感受时要写出真情实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