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2.古文二则
优化题型训练
知识积累运用
1.下面词语中,字音字形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
A.言于睿曰(ruì) 给千人廪(líng)
B.军谘祭酒(zī) 中流击揖(jí)
C.使自召募(mù) 蹴琨觉(cù)
D.当途掌事(tú) 纠合骁健(jiǎo)
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事务) 但当涉猎(渡江打猎)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迟) 因起舞(于是)
C.自相鱼肉(鱼和肉) 逖居京口(等到,过了)
D.望风口响应(远远看见) 孰若孤(哪里像)
3.下列加点字与现代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答案:1.C 2.B 3.C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士人离别三天,就应该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老兄发现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 (2)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 (3)现在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每个人都想着自己奋起反抗。 (4)祖逖统率他的部下一百多家渡过长江。
5.两篇古文中,有些语句已浓缩为成语,试着把它们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答案:吴下阿蒙刮目相看闻鸡起舞 导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多注意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6.《孙权劝学》用几句话就写出了三位人物的性格,请按照提示,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人物的口吻、神态或心理。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21世纪教育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权曰:“孤岂……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语重心长 (2)不以为然 (3)苦口婆心 (4)惊喜交加 (5)怡然自得 导解:要在认真分析人物心理、神态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阅读理解欣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3)蒙乃始就学( )
答案:(1)执政、掌权 (2)研究儒家经典 (3)从师学习
8.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答案: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导解:找出表现孙权自身经历的句子。
9.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是通过谁的所见所说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所见所说来写的。
导解:通过鲁肃与吕蒙的语言得出。
10.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答案:读书能使人变得更聪明、更有力量。学习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成功的必由之路。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学习增长见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弥补不足,让自己成为全面的人才。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导解:启示可以是多方面的,只要有道理即可。
11.古今中外有许多表现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2~16题。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①。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②,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③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④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⑤指物作诗立就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⑦仲永环谒⑧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⑨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⑩众人矣。”
【注】①世隶耕:世代耕田为生。②书具: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③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④收族:和同一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⑤自是:从此。⑥立就:立刻完成。⑦扳:同“攀”,牵引。⑧环谒:四处拜访。⑨称(chèn):相当。⑩泯然:消失,毫无特色的意思。
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1世纪教育网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3)从先人还家(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写 (2)同县的人 (3)跟随,随从
1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谒( ) 泯然( )
答案:yè mǐn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1)
(2) HYPERLINK " http://www.21cnjy.com" EMBED Equation.3
(3)
答案:(1)它,指书具代词,代诗助词,无实义 (2)代词,自己的代词,他的代词,他(3)到 比在
15.请选出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仲永生活了五年,未曾尝试看书写字。
B.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C.仲永生活了五年,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D.仲永长到五岁,未曾尝试看书写字。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21世纪教育网
A.他以写诗养活父母,和同宗族的人和睦相处为旨意,传给全乡的秀才欣赏他的诗作。
B.他的诗以养父母、收取全宗族的人心为旨意,传给全乡的秀才欣赏他的诗作。
C.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和同宗族的人和睦相处为旨意,传给全乡的秀才欣赏他的诗作。
D.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和同宗族的人和睦相处为旨意,传给一个乡间秀才欣赏他的诗作。
答案:(1)B (2)C
16.从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这件事和《孙权劝学》中吕蒙的变化中,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天资聪明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只有后天勤奋努力才能不断进步;否则天资再聪明的人,不学习也会一事无成。(2)不能坐吃山空。(3)先天不聪明,后天更要努力。
导解:此题为开放题,只要针对故事谈出自己得到的启示即可。
【参考译文】
金溪县平民方仲永,(家里)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还)不曾认识书写的文具,(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他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居家借来(文具)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写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宗族人作为主旨,传给全乡的读书人观赏他的诗作。从此,(人们)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立刻能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之处。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送物索要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却)不让(仲永)去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问,跟随先父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请(他)作诗,(他作出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传闻的名声相称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乡,再次到舅舅家,问到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已经)毫无特色,跟平常人一样了。”
表达交流拓展
17.《孙权劝学》中涉及孙权、鲁肃、吕蒙三个人物,课后阅读《三国演义》,说说《三国演义》中有关他们的别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兵压境,欲攻克东吴,孙权请诸大臣商议,鲁肃经与诸葛亮计谋,建议孙、刘合兵一处,共同抗曹,最终赤壁之战大胜曹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