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6 20:38: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字义全对的一项是( )
A.徘徊(huí) 蒸融 明察秋毫(细毛)
B.赤裸裸(nuǒ) 收藏 一声不吭(出声、说话)
C.依偎(wēi) 明媚 饶有趣味(特别)
D.亲吻(wěn) 柔搓 一视同仁(仁爱)
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A.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
B.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D.真的,谁家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离得开老阳儿呢?
3.对下列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语言描写,写出了“我”内心的焦急)
B.我一想起自己顶多还有一个月学习中文的时间,心里就难过,真希望把整本语文书一下子全学会。(心理描写,“希望”相当于提示语“想”)
C.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动作描写,“蹲、拨弄、爬、找、更多”都是动词)
D.他那淡黄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外貌描写,描写对象是尼尔斯)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对这个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这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时光稍纵即逝的形态。
C.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D.这一描写流露出朱自清对人生深深的绝望。
5.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下面这些感受与列举的事件不对应的一项是( )
A.心情:欣喜若狂 事件:参加书法比赛,获得金奖。
B.心情:归心似箭 事件:在车站等待在外打工一年未归的妈妈。
C.心情:忐忑不安 事件:偷偷拿压岁钱买了悠悠球。
D.心情:追悔莫及 事件:体育课上偷拿了同桌的跳绳,导致他被罚。
二、日积月累
(一)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①全神( )( ) ②一视( )( ) ③千门( )( )
④骄阳( )( ) ⑤热泪( )( ) ⑥念念( )( )
1.含有比喻义的词语是______(填序号),像这样的词语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不偏不倚”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与“心神不定”意思相反的词语是______。(填序号)
3.在下面的句子里填写与词语⑥结构相同的词语。
(1)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____________。
(2)太阳他有脚啊,____________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二)根据括号里的情境,就心情“好”和“不好”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两种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奔跑在田野中)
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一)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提取信息】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的情感。
2.【品词析句】下面选项中,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
A.此处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
B.花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春景,但在国破家亡时,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此处运用的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品词析句】“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_______。
4.【整体感知】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了诗人在战乱时期收到家书时的喜悦之情。
(二)我的第一次作文
小学三年级,多了一门作文课。教这门课的是新班主任老师。我记得很清楚,他叫张文彬,40多岁的样子,有着浓厚的、我听不出来究竟是哪里的外地口音。他很严厉,又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站在讲台桌前,挺直的腰板,梳着一头黑黑的头发——他那头发虽然乌亮,却是蓬松着,一根根直戳戳地立着,总使我想起他给我们讲解的“怒发冲冠”这个成语——我们学生都有些怕他。
第一次上作文课,他没有让我们写作文,带我们看了一场电影,是到长安街上的儿童电影院看的。我到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看的是《上甘岭》。那时,儿童电影院刚刚建好,内外一新。①我的票的位子在楼上,一层层椅子由低而高,像布在梯田上的小苗苗。②电影一开演,身后放映室的小方洞射出一道白光,从我的肩头射过,像一道银色无声的瀑布。我真想伸手抓一把,也想调皮地站起来,在银幕上能露出个怪样的影子来。尤其让我感到新鲜的是,在每一排座椅下面都安着一个小灯,散发着柔和而有些幽暗的光,可以使迟到的小观众不必担心找不到位子……
张老师让我们第一次写的作文就是写这次看电影。他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我把我所感受到的一切都写了下来。没有想到,第二周作文课讲评时,张老师给全班同学朗读了我的这篇作文。他那浓重的外地口音,我听起来觉得那么亲切。那作文所写的一切,我自己听起来也觉得那么亲切。童年的一颗幼稚而骄傲的心,使我第一次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啊,原来自己写的文章还有着这样的魅力!
张老师对这篇作文提出表扬,也提出意见。这些,我统统忘记了。但我记得从这以后,我迷上了作文。作文课成了我最盼望上的一门课。而作文讲评时,张老师常常要念我的作文。张老师对我格外器重起来。他常在课下对我说:“多读些课外书!”我觉得他那一头硬发也不再“怒发冲冠”了,变得柔和了许多。
1.【品词析句】联系上下文说说“怒发冲冠”的意思是什么。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用到了这个成语,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运用】读文中画“______”的句子,完成练习。
(1)句①和句②都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句①把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句②把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取信息】读短文,完成填空。
(1)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这几个方面描写了“我”的新班主任张老师。
(2)张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次作文课,并没有__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整体感知】说一说:“我”对张老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写在括号里。
( )→( )→( )
5.【心灵感悟】张老师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想一想“我”会对张老师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经历过许多事。有快乐,有喜悦,有悲伤,也有遗憾……许多事的发生出乎我们的意料,却带给我们思考,请你以《真没想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记叙一件你亲身经历过的、意想不到的事,要求选材真实,有真情实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答案
1、 选择题
1、C 2、D 3、A 4、D 5、B
二、日积月累
(一)
①全神贯注 ② 一视同仁 ③千门万户 ④ 骄阳似火 ⑤热泪盈眶 ⑥念念叨叨
1、④ 胆小如鼠 繁花似锦
2、② ①
3、(1)空空落落 (2)轻轻悄悄
(二)
好:我高兴地奔跑在田野中,鸟儿在我头顶唱歌,青蛙也放声歌唱,稻子在向我点头微笑。
不好:我沮丧的奔跑在田野中,天上的鸟儿、地上的青蛙扯着嗓子嘲笑我,就连稻子也对我摇头,好像在讥笑我。
三、阅读理解
(一)
1、唐 杜甫 忧国、思亲
2、A
3、古时边防报警点燃的烟火 安史之乱的战火
4、D
(二)
1、意思是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好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前后文联系更加紧密。
2、(1)比喻 由低到高的椅子 梯田上的小苗苗 放映室的小方洞射出的白光
一道银色无声的瀑布
(2)在我们人生的航程中,老师就像一座明亮的灯塔,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3、(1)姓名 年龄 口音 外貌
(2)让“我们”写作文 带“我们”看了一场电影 长安街上的儿童电影院
4、害怕 亲切 好感
5、张老师让“我”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迷上了作文。“我”会对张老师说:“张老师,谢谢您!我一定刻苦学习,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四、作文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