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6 22:0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训练题
选择题
1. 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时曾一次性增收了5 000多个新词条,如市场经济、超市、电脑、绿色食品、下海等。本次修订可能发生在( )
A.1956年 B. 1978年
C. 1984年 D. 1996年
2.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
A. 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B. 经济持续增长使消费观念不断变化
C. 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 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3. 20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的外国记者惊讶地发现中国人几乎清一色地穿着灰、蓝、军绿色的服装,于是有了“蓝蚂蚁”“灰蚂蚁”的形容。80年代,人们一直被压抑的时尚意识渐次苏醒萌芽。促进时尚意识苏醒萌芽的原因是( )
A.改革开放 B. 三大改造
C. 香港回归 D. 中美建交
4.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对图片所示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5.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
A. 促进经济增长
B. 维护世界和平
C. 增进民生福祉
D. 共建精神家园
6.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创新 B. 开放
C. 协调 D. 共享
7. 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期的来临。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 )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8. 1972年,有一位外国人来到中国,那么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
A. 许多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B. 人们用来招待他的主食是玉米饭
C. 大街上的服装像“灰蓝色的海洋”
D. 人们大多住在简陋狭窄的房子里
9. 自20世纪50年代,我国人民的生活进入了“票证时代”。我国发行布票、粮票和油票的根本原因是( )
A. 体现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B. 防止人口大规模的流动
C. 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严重匮乏
D. 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要
10. 宣传画《包干到户庆丰收》传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关于这幅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画创作于于20世纪50年代末
B. 该画的创作促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 该画体现了社会现实对文艺创作的影响
D. 该画可以研究乡镇企业发展的第一手史料
11. 服装是过去岁月留下的化石。晚清时期流行长袍马褂,民国时期流行中山装,新中国初期流行列宁装,“文革”时期流行军装,新时期的服装则多种多样,注重美观以及个性展现。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
A. 服装的演变说明制衣技术在不断进步
B. 不同时代流行不同的服装主要是因为审美意识的不同
C. 服装是体现人们审美意识和展现个性的物品
D. 过往历史的社会意识体现在人们的着装之中
1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出现这一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 改革开放使我国生产力提高
B. 城乡人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C. 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与改变
D. 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13. 中国的互联网日益普及,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出现是( )
A.中国改革经济体制的结果
B. 中国对外开放的结果
C. 中国科技进步的结果
D. 中国人民生活巨变的结果
14. “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后,中国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以下属于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吃饭情况的是( )
A. 食物匮乏单调
B.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C. 野菜充饥
D. 重大节庆才“下馆子”
15. 以下图片所反映的重大活动,集中体现了( )
A.我国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B. 我国创新宏观调控机制
C. 我国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D. 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6.建国后,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根本上反映了( )
A.主要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 B.与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C.中国人一味追求物质享受 D.中国人生活品味不断提高
17.21世纪的中国,人民更加关注营养均衡、绿色食品、人居环境,积极参加健身、旅游,国家交通、通信不断发展……引起这一系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B.老百姓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
C.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D.党和国家关心人民生活质量
18.截止2010年底,我国交通领域中,营运里程居世界第二位的是( )
A.中国民航 B.中国铁路 C.高速公路 D.城市轨道
19.2021年十三肩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决议。五年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下列成就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是( )
A.鞍山钢铁公司 B.武汉长江大桥 C.沈阳飞机制造厂 D.京九铁路通车
20.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 )
A.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B.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C.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D.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此场景反映的是哪一伟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标志着什么?
(2)1957年我国钢铁产量是1949年的30多倍,这得益于我国实行的什么计划?198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猛增,与我国在农村推行的什么制度有关?
(3)依据材料三,说出1985年后中国城镇居民拥有电器数量(台/百户)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四:“中国梦”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梦。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继续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从而明确了“中国梦”的具体内涵,即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由此,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就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成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摘自《学理论·上》2014年第01期
(4)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认为应如何实现人民幸福?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82年,中国第一部万门程控电话交换机在福州启用,引进的是日本程控交换机
1987年,中国在广州建立第一个无线基站
1993年,我国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GSM网在浙江省嘉兴市开通
90年代中期,国家实施“邮电分营”,中国联通成立
2000年,中国移动成立,主营移动电话业务
2008年,国家又一抡重组,信息产业部合并为工业和信息化部
2009年,工信部发放3G牌照,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
2013年,进入4G时代,华为、中兴在世界舞台占据一席之地
2019年11月1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商用套餐正式上线
材料三 在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疫情信息数据通过互联网实时更新,使公众及时了解真相。疫区在互联网公开物资需求信息,打通了物资捐赠渠道。为避免人群聚集交叉感染风险,提供了24小时线上问诊服务。充满创造力的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1)据材料一,从书信往来到万物互联,我国通信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三,概括说明互联网发展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3)请结合实际,举一例说明互联网给你带来的便利。
答案
1-5DBADC 6-10ADACC 11-15DABBD 16-20BABDD
21、(1)事件:开国大典;
它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2)一五计划;
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趋势:逐年增加趋势,渐趋平缓;
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科技发达,我国电器事业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提高。
(4)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民生,改善经济状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不仅要创造物质财富,而且要创造精神财富;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22、(1)通信由落后低效的人工传递,转变为高速便捷的机器网络服务。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进行体制改革,国家适时调整政策;企业自主研发,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等。
(2)互联网成为人类交往联系的桥梁;是人们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促进了社会发展进步:有利于经济的繁荣稳定: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3)举例:在线上课学习、线上购物、线上了解疫情信息、与亲友微信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