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区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文科)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A. 神经调节 B. 神经一体液调节
C. 体液调节 D.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2. 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
A. 外正内负 B. 外负内正 C. 外负内负 D. 外正内正
3. 以下关于突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
B. 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构成了突触
C. 突触上兴奋的传递是双向
D. 突触间隙充满了组织液
4. 人进入寒冷环境时,身体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 肝糖原分解增加
B. 皮肤血管收缩
C. 汗腺分泌活动减弱
D. 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细胞代谢减弱
5. 如下图所示:A胚芽鞘不作处理,B胚芽鞘尖端用不透光的锡箔小帽罩起来;A、B胚芽鞘均给予右侧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A、B胚芽鞘的生长状况是( )
A. A、B均向右弯曲生长
B. A直立生长,B向右弯曲生长
C. A向右弯曲生长,B直立生长
D. A、B均直立生长
6. 森林中的乔木、灌木等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与这种现象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
A. 温度 B. 食物种类 C. 光照强度 D. 水分
7. 下列有关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0.8 g/L~1.2 g/L
B. 胰高血糖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
C. 血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
D. 血糖的主要去向是氧化分解,供给能量
8. 下列免疫细胞中能分泌抗体的是( )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
9.下列选项中,属于种群最基本数量特征的是(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10.要调查草原上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最适合的方法是( )
A.样方法 B.标志重捕法 C.取样器取样法 D.黑光灯诱捕法
11.下列选项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 B.裸岩上发生的演替
C.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 D.过量砍伐的森林中发生的演替
12.森林中的动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
A.光照强度 B.食物种类 C.湿度 D.温度
13.一般来说,当人们感到口渴时,其体内的( )
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
14.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不具备的特点是( )
A.调节较缓慢
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
C.调节作用范围广泛
D.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15.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小块上,正中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琼脂被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见右图)。单侧光照射后,琼脂内生长素含量( )
A.左右相等 B.左多右少
C.左少右多 D.左右均无
16.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
A.二次免疫
B.分泌化学物质,使靶细胞裂解
C.分泌抗体,使抗原抗体相结合
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17.下列激素中能使血糖降低的是( )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肾上腺素 D.生长激素
1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
C.产生部位也是作用部位
D.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19.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 S 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K/2 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数量最大
C.种群增长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20.在西部大开发中,对部分耕地“退耕还草、还林”,这个过程中农田的演替属于
A.初生演替
B.先是初生演替,后是次生演替
C.次生演替
D.先是次生演替,后是初生演替
21.2021年5月,受极端天气影响,在甘肃白银举行的山地越野马拉松比赛中多名选手由于失温而死亡。“失温”即人体的核心温度低于35℃,失温者会出现颤抖、心律升高、协调性下降,甚至晕厥,严重者会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参赛运动员失温的原因是人体长时间处于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
B.低温下人体表层皮肤上的冷觉感受器能产生兴奋并形成冷觉
C.颤抖是人体抵御寒冷的自然反应,依赖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参与
D.“失温”病症的出现,与机体细胞中相关酶活性下降密切相关
22.运用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脱落酸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从而促进叶和果实脱落
B.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C.细胞分裂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使根尖生长
D.乙烯抑制果实的生长和成熟
23.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直接参与细胞代谢的信息物质
B.胚芽鞘的向光弯曲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C.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生长素外,还有苯乙酸、吲哚丁酸
D.一般情况,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24.下列对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多 B.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C.都能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 D.化学本质一定是吲哚乙酸
25.番茄正常传粉形成幼果后,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幼果,可达到增产的目的。其原因是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 )
A.果实发育 B.果实成熟 C.果实衰老 D.果实脱落
26.芦苇茎秤坚韧,纤维含量高,是造纸的重要原料。为了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对生长期的芦苇最好使用( )
A.脱落酸 B.乙烯 C.细胞分裂素 D.赤霉素
27.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调节剂就是植物激素
B.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C.我国禁止销售、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D.在蔬菜、水果上残留的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会损害人体的健康
28.雄安新区的白洋淀是典型的北方湿地,享有华北明珠之誉。白洋淀水产资源丰富,是有名的淡水鱼场,加之水生植物遍布,野鸭、大雁栖息,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调查大雁的种群密度可以预测大雁的种群数量变化
B.限制渔网的孔径大小是为了控制鱼种群的年龄组成
C.从岸边的绿地到淀中的荷花、芦苇,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用性外激素诱杀害虫是通过影响害虫的出生率来控制害虫数量
29.图中“S”型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固定不变
B.防治害虫的的最佳时间是t2时期
C.将野兔引进某个地区后,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一定和图中曲线相近
D.将草履虫培养在一定容积的培养液中,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最终与图中曲线相近
30.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成正比,不受种群其他特征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D.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31(14分).下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代表内分泌腺,A、B代表激素。请据图回答:
(1)甲和乙所代表的内分泌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激素B是__________。
(2)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反应速度________。
(3)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该激素通过 运输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4)如果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多时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量将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这是一种_______调节机制。
32(14分).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请据图回答:
(1)图中种群B属于______型,种群C的数量将逐渐_________。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这样有利于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成为图中______(填字母)所示的类型。
(3)如果某种群处于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会呈“______”(填J或S)型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__。
(4)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调查草坪单位面积上蒲公英的个体数常采用______法。
33.(12分)有人用4株生理状况相似的玉米胚芽鞘来研究与向光性有关的问题,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1)方法步骤:
将4株玉米胚芽鞘分别置于4个不透光的纸盒中,分别编号,其中②③④号纸盒右侧壁上留有小孔,且给予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4株玉米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直立生长的胚芽鞘是 ,向光弯曲生长的胚芽是 。
(3)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根据①号与②号实验结果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胚芽鞘的生长具有 性,原因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造成 ,背光侧生长素含量 于向光侧,引起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根据③号与④号实验结果对照分析,可以说明感光部位位于胚芽鞘的 。
城关区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文科)答案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DBCDD 6.CBCAA 11.BBDDB 16.BADCC 21.CBADA 26.DCDCD
第ⅠⅠ卷(非项选择题)
31.(14分,每空2分)
(1) 垂体 甲状腺 TSH或促甲状腺激素
(2) 慢
(3) 体液
(4) 减少 负反馈
32.(14分,每空2分)
(1) 稳定型 减少
(2) A
(3) S 环境容纳量
(4)种群密度 样方法
33.(12分,每空2分)
(2) ①③ ②④
(3) 向光 横向运输 高 尖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