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选择题:
1—5 DABBC 6—10DBD B 19—25AADBDCB 26—30CCDAC
主观题:
翻译句子:
(1)朱然曾经与孙权一同学习,结下深厚的友谊。到了孙权统领事务时,孙权任用朱然担任余姚长官。后来升迁为山阴令,监管五个县。(“恩爱”1分,“统事”1分,“董”1分,句意准确连贯1分)
(2)(姚泰)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杀了姚泰。(“交通”1分,“垂”1分,“治戮”1分,句意准确连贯1分)
默写题:
1、士也罔极,二三其行
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3、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5、乌鸟私情,愿乞终老
6、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7、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8、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作文:
排除外扰,拥抱健康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身处2022年,面对高考的我们正度过着最后的校园时光。在梦想与压力的双重鞭策下,我们只有度过健康的校园生活,才能为高中三年画上完美的句号。依我之见,我们只有主动降噪,学会停顿,才能从繁忙中脱身,拥抱健康校园生活。
主动降噪,守护好心灵宁静角落。
王小波曾说过:“每一个喧闹的话语圈下,都有一个沉默的大多数。”这并不是教我们闭门造车,而是让我们理性看待身边的纷扰,不盲从,不自卑,不自负。身边的噪音,有人际交往,有师生关系,也有我们自身的欲望。当身边发生争吵,我们是否会去围观?当别人刷题的速度让你望尘莫及,你是否会自卑或跟风?当内心的诱惑站出来逞强,我们是否能心里惊醒自己?看看手掌心,生命、爱情和事业,尽在你手里,怎能有外界掌控我们的未来?健康的心理态度是良好生活的基础。远离喧嚣,在“沉默的大多数”中“守得云开见月明”。
学会停顿,把握好自己进步的节奏。
停与顿,不是让我们中断进行校园生活,而是慢下来审视自己,不要随外界的裹挟而渐行渐远。如同学者所言述,中国是“追赶超”型的国家,当然中国人也是勤奋的,我们学生也不例外。可是一味地求快,把我们自己送进“内卷”的洗衣机,到头来自己晕头转向,甚而忘记了自己原有的志气。停,不是再让“精神的虚胖”拖着我们疲惫的身体;停,不要再让无目标的飞翔耗尽我们的体力。看一看我们的目标还明确吗?看一看自己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停顿下来,放松疲惫的身形,远离学习的倦怠,为剩下的路加油充电,带着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情上路,我们的步子会踩得更稳, 我们也可以爬得更高。
“人类向来无法与所处的圈子绝缘,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不随波逐流的定力。”以这次演讲为契机,我希望大家能记住降噪与停顿。作为一个考生,常态化的过度劳累是不可取的,只有给自己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我们才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实力。
在社会的喧嚣中主动降噪,学会停顿,排除外扰,我们微笑着拥抱一个健康的自己,微笑着拥抱一个美好的未来!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素履以往,人生澄明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此发言,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素履以往,人生澄明”。
山河骛过,山陵浸远,回望一路急行军的中国,创造出七十年“当惊世界殊”的灿烂成就,也面临着时代大潮新的喧嚣。我想,这一切都离不开每一个国人的辛勤付出与拼搏奋斗。诚然,中华民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实干品质令吾辈赞叹与学习,但揆诸当下,过度的竞争,裹挟,压力也让新时代的人们喘不过气——由此观之,唯有适度的良性竞争,将复杂的世界简单化,素履以往,行至天光;以及内心的自我滋养,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找到自我的满足感,人生澄明,吾辈才能真正逃离倦怠,保持健康,为国家书写更灿烂的华章。
素履以往,人生澄明,是适度,是保持自我内心的安定。“万物静观自得时,四时佳兴与人还。”
殷纣王暴虐无道失天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秦二世最终被阿房宫所累,如画江山响悲歌。这些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王朝的陨落,不正是君主们被过度无节制的欲望所控制,最终迷失自我,落得失去家国的惨痛代价吗?反观孙中山先生,连一块像样的手表都舍不得买,被戏称为“布衣总统”,这便可以告诉吾辈,唯有适度的追求与竞争,决不以过度的目标感去满足内心的欲望,才能在这个波谲云诡的社会立足,安身立命。我想,当下存在的“躺平”现象,也正是当代青年困顿于社会达尔文式竞争下的疯狂内卷,想寻求适度的平静与放松的呐喊与挣扎吧?所以,吾辈当秉持“适度”之尺,如此,人生将清爽明白!
素履以往,人生澄明,是滋养,是获得精神上的富足与充实。“余则褞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续易安灯火,继静安绝学,诗词的女儿叶嘉莹一生清贫节俭,她却活得自在充盈,这便是由于叶老的内心早已被万卷诗书填充得满满当当,灵魂早已被文学滋养得澄澈明净,所以外物的名利,嘈杂都无法动摇她将诗词传承下去的决心,这便是滋养的力量。犹记一位农民工在返乡时特意来到扬州图书馆并留言:“书籍是涤荡心灵的良药。”是的,要想在变化莫测的世界中拥一隅自己的小角落,活得通达且健康,通过知识、书籍等的润泽与滋养是不二选择。当吾辈的心灵得到了滋养与富足,那么外界再怎么“卷”,再怎么“成”,我们都能够不骄不躁,以素履去拥抱我们澄明的人生!
当然,逃离倦怠,呼唤健康决不是逃避责任,放弃理想与追求。当今世界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警报正为我们拉响,核爆危机阴魂不散,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双头怪胎竞相疯长,人工智能基因技术将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吾辈决不可全然“躺平”,不去踔厉奋发,努力担当。我们反对的是常态化的过度无效劳累和“得即高哉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的俗耐与浮躁。
旭日初升,其道大光,鹰隼试翼,浴火烽芒,让吾辈后浪携起手来,秉持“适度”,心怀“滋养”,素履以往,获澄明人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班级
考号
姓名
)
迁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普职融通部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学科《语文》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 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 “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 “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 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 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 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 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 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 “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 “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永别了,武器①(节选)
[美]海明威
军队这么庞大,路又这么少,撤退必然混乱。根本没人下令指挥。
“博内罗呢?”我问。
皮安尼望着我。“他走了,中尉。”他说,“他情愿当俘虏去。”我一声不响。
“他怕我们都会被打死。”我一句话也不说。
“你看,我们对这场战争根本就没有信心,中尉。”
“他上哪儿去了?”“我不知道,中尉。他溜走了。”
我们绕着城的北面走过乌迪内,过了一会儿便走进大撤退的基本行列,整夜往塔利亚门托河赶去。我真想不到撤退的规模这么宏大。不但是军队,整个国家都在撤退。我们整夜赶着路,走得比车辆还要快。博内罗情愿去当俘虏,真傻了。其实一点危险都没有。
路上车辆和军队很拥挤,我们在路的旁边走着。
“我走得发腻了。”“嗯,我们现在只要走就行了。用不着再操心。
“博内罗是个傻瓜。”“他真是傻瓜。
“他的事你怎么处理呢,中尉?”“我还不知道。
“你看,要是战争继续下去,上面会给他家属找大麻烦的。
“战争不会继续下去的。”一个士兵说。
“我们正在回家。战争结束了。
“要是战争真结束了,那就没有关系了,”皮安尼说,“但是我不相信战争已经结束。真这样就太好啦。”
“我们不久就会知道的。”我说。
“我不相信战争结束。他们都这样想,我可不相信。
天亮前,我们赶到了塔利亚门托河的河岸边,便沿着涨满水的河走,走近一条所有的人马要过的桥。我们沿着河岸走,然后挤进了过桥的人群。我紧紧地央在人群中慢慢地过桥,上面是雨,下边隔着几尺便是河水,我从桥边探头望望河水。
没人说话。大家只希望快点过桥,心里就是这么个念头。我们快过去了。木桥的那一头,两边站有一些军官和宪兵,打着手电简。我们走近他们时,我看见有个军官用手指指队伍中的一个人。一名宪兵走进行列,抓住那人的胳膊,拖了出去。宪兵强迫他离开大路。他们正仔细察看着行列中的每一个人。我们刚要走到正对面时,他们又抓去了一个人。我看见那人是个中校。他头发灰白,长得又矮又胖。宪兵把他拖到那一排检查行人的军官后面。当我走到那一排军官跟前时,我看到有一两个军官正盯着我。其中有一位指指我,对宪兵说了一声。我看见那宪兵跑过来,挤过队伍的边沿来找我,接着我感到被他抓住了衣领。
“怎么啦?”我说。我伸手到背后去解手枪。
另一个从我身后抓住我,把我的手臂朝上扭,扭得几乎脱了臼。我跟他一起转过身,第一个宪兵狠狠掐住了我的脖子。
“他再抵抗就开枪。”我听见有人在说。
“这是什么意思?”我想大声嚷,但是我的声音并不响亮。他们现在已把我拖到路边来了。
“他再抵抗就开枪,"一个军官说,“押他到后边去。”
“你们是什么人?”
“战场宪兵②。”另外一位军官说。
“押他到后面那些人那儿去。”第一个军官说。
他们押着我绕到这排军官的后边,走往公路下边临河的田野,那儿有一堆人。有一小组人由宪兵看守着。审问者的旁边站着四名宪兵,人人挂着卡宾枪。我看看那个正在受审问的人。他就是方才从撤退行列中给拖出来的那个灰头发的中校,胖胖的小个子。
“你属于哪一旅的?”他告诉了他们。
“哪一团?”他又说了。
“为什么不跟你那一团人在一起?”他把原因说了出来。
“就是你们这种人,放野蛮人进来糟蹋祖国神圣的国土。
“对不起,我不懂你的话。”中校说。
“就是因为有像你这样的叛逆行为,我们才丧失了胜利的果实。
“你们经历过撤退没有?”中校问。
“意大利永远不撤退。”
我们站在雨中,听着这番话。
“要枪毙我的话,”中校说,“就请便吧,不必多问。这种问法是愚蠢的。
那些军官会商了一下。其中一个在一本纸薄上写了些什么。
“擅离部队,明令枪决。”他宣读。
两个宪兵押着中校到河岸边去。我没看他们枪毙他,但是我听见了枪声。
我们站在雨中,一次提一人出去受审并枪决。到这时,凡是他们问过话的都被枪决了。
我身子往下一蹲,同时劈开左右两人,低着头往河边直跑。我在河沿上绊了一跤,哗的一声掉进河里。河水很冷,我竭力躲在水下不上来,自以为再也不会上来了。我一冒出水面,便吸一口气,连忙又躲下去。我第二次冒出水面时,看见前头有一根木头,就游过去,一手抓住它。找把头缩在木头后边,连看都不敢往上边看。我快冒出水面时就听见枪声。那根木头顺着水流转,我楼住它。河水很冷。我随波逐流,双手抱住那根木头,由它把我顺流漂去。现在已看不见河岸了。
【注】①小说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男孩亨利参加意大利军队抗击德国,经历了战争后,最终脱离战争的故事。②战场宪兵:主要负责维持军队纪律,保障军队命令的执行。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描写了大撤退的场面,官兵们惊恐不已,狼狈逃命,连宪兵也阻止不了他们。
B.“我”机警灵活,看到被问话的都被枪决后,不甘心束手就擒,于是找机会成功逃离。
C.宪兵们粗鲁蛮横,不讲道理,专门搜索从前线撤回的英勇官兵,并将其残忍杀害。
D.撤退的官兵们都在盼望着战争的结束,但又不相信真的会结束,内心纠结、绝望。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语言精练,句子较为短小而且结构简单,很少使用修饰语,表现力强,突出体现了海明威“电报体”小说的语言风格。
B.小说详细写了胖胖的中校被审问、枪毙的过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并且以点带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无情,甚至荒谬。
C.“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串连起众多情节;是故事的隐蔽叙述者,在叙述中从不流露主观感受,显得冷静而客观。
D.小说结尾写“我”跳河逃生的过程,用了大量的动词,准确地描写人物的一连串动作,将紧张的气氛渲染得扣人心弦。
三、文言文阅读(共 17 分)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 ”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 吴书》,有删改)
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B.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C.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D.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然多次征战,屡立战功。他曾平定山贼,讨伐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郃等人无功而返,自己由此声名远播。
B.朱然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又率领军队夜间出击。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
C.朱然面临险境,英勇无畏。江陵之战时,敌军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却镇定自若,毫无惧意,激励士卒,并趁机攻破了敌军两个军营。
D.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
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四、诗歌鉴赏(共3分)
分题得渔村晚照
徐照①
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
出门老妪唤鸡犬,收敛蓑衣屋头晒。
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②倒地上眠。
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
[注]①徐照,南宋诗人,布衣终身,穷困潦倒。②醉,渔夫卖鱼得钱少,借酒消愁。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关注渔夫的日常生活,描述了一幅真实自然的渔家的生活场景。
B.本诗采用工笔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渔夫打鱼、卖鱼、买醉而归的情景。
C.诗歌的语言质朴,内容通俗易懂,字里行间表达了诗人对渔家的情感。
D.诗歌结尾以景结情,描写白鸥悄然地离去,飞向芦花丛中,耐人寻味。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6分,没空1分)
11.《氓》中女主人公充满愤懑的批判男子的行为没有准则,情感经常变化的句子是:“ , 。”
12.《离骚》中“ , ”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有所反映。
13.《扬州慢》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容战乱的残酷和破坏之严重,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战争厌恶的词句是:“ , ,犹厌言兵。”
14.柳永在《望海潮》中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生动的描绘出杭州人游乐情景的句子是:“ , 。”
15.《陈情表》中,李密以乌鸦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 , 。”
16.《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认为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的句子是:“ , 。”
17.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写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诗句是:“ , 。”
18.《蜀相》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式,点明祠堂所在地的句子是:“ ? 。”
六、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题3分,共 29分)
19.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怨灵修之浩荡兮
B.乘彼桅垣,以望复关 长太息以掩涕兮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忍尤而攘诟
D.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驰椒丘且焉止息
20.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语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夙兴夜寐 ②三岁食贫 ③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④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⑤鸷鸟之不群兮
⑥朝搴批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⑦ 固前圣之所厚
⑧哀民生之多艰
A.①⑥②/③⑦④/⑤/⑧ B.①⑤②⑦/③/④/⑥/⑧
C.①/②⑤③⑦/④/⑥⑧ D.①⑧/②/③⑦/④⑥/⑤
21.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与其他不同的项是( )
A.秋以为期 B.恐年岁之不吾与
C不吾知其亦已兮 D.肇锡余以嘉名
22.下列加横线词的用法与“昼夜勤作息”中“作息”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B.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C.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D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23.《蜀道难》这首诗想象丰富,大胆夸张。下列各句中,不含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B.打参历并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24.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词类活用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则刘病日笃 内外多置小门墙
B.臣具以表闻 德合一君
C.狠以微贱 长余佩之陆离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借书满架
25.下列各项中的句子与例句句式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刘夙婴疾病
A.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明月半墙
B.则告诉不许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C.急于星火 不拘于时,学于余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2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知老之将至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B.①所以游目骋怀 ②所以兴怀
C.①或因寄所托 ②当其欣于所遇
C.①列坐其次 ②其致一也
27.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当其欣于所遇
B.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D.不能喻之于怀
28、下列各句中,划横线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俯察品类之盛
B.所以游目骋怀
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D.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学期到来,我校推出一门全新的通识课“家常菜”,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好评。过去,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非常少,而且多是________,很难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家常莱”这门课找到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切入点,学习难度不大,门槛不高,却能让学生_________。
( )。择菜,洗菜,切菜,准备配料并着手烹任。通过______,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厨艺,还能真正体会到做菜的辛苦和乐趣,增加对食物的敬畏和感情,从而减少食物浪费,进一步养成_______的生活作风。期末考核时,学生的“作品”会摆在食堂的专门窗口,供师生们品鉴,这又会给学生带来满满的成就感。
烧菜做饭作为一项生活技能,能让学生受益一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烧莱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纸上谈兵 受益匪浅 自己动手 勤俭节约
B.形同虚设 受益匪浅 身体力行 吃苦耐劳
C.形同虚设 不虚此行 自己动手 吃苦耐劳
D.纸上谈兵 不虚此行 身体力行 勤俭节约
3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劳动者在幕后辛勤付出,才做出了一道道家常菜
B.劳动者在幕后的辛勤付出,都承载于一道道家常菜
C.一道家常菜,通常承载着劳动者在幕后的辛勤付出
D.一道家常菜,劳动者在幕后通常有着辛勤的付出
3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B.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他们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C.通过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他们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D.通过学习烧菜做饭还会使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得以增强,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七、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回顾2021年,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内卷、倦怠、躺平的现象,有学者认为:“我们是一个‘追赶超’型的国家。中国人都是很勤奋的,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也是勤奋工作的结果。我们完全赞成和鼓励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同时,我们反对常态化的过度劳累。”逃离倦怠,远离喧嚣,保持身心健康,追求个体生活的质量,需要关注四个关键词:适度、降噪、停顿和滋养,外在的世界即便再嘈杂,我们还是应该把自己的人生安排得清爽明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以上述关键词中任意两个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演讲稿,参加学校组织的“逃离倦怠 呼唤健康”主题演讲活动。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