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综合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尴尬 拮问 取缔 磕头
B.菩萨 霹雳 镶嵌 糟糕
C.守寡 烦躁 愧作 晌午
D.辫子 惶恐 渴慕 笨绌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ái) 惧惮(dàn) 掳去(lǔ)
B.伛身(yǔ) 凹凼(dàng) 颔之(hán)
C.粗拙(zhuó) 愧怍(zuò) 自矜(jīn)
D.疮疤(chuāng) 攥着(zuàn) 涎水(xián)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卓玛在松针下找到的是松茸——一种珍贵的食用菌,这种菌子只能在没有污染的高海拔山地中才能存活。
B.春天到了,凤凰广场上桃花啊、杏花啊、梨花啊,都开满了枝头,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观赏。
C.在海边,他写浪花、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D.禁止归禁止,不可否认自拍神器已迅速风靡全球,引人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如此迷恋用自拍杆自拍时鸟瞰自己的感受?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总共四场开闭幕式,北京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式浪漫,传递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B.这片广袤无垠的沙漠戈壁,见证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出征和凯旋,也记录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段“感觉良好”的铿锵步伐。
C.十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印数下降了一倍多。
D.中国呼吁俄乌双方,持冷静态度看待当前纠纷,并且采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5.结合语境,将下面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把生活变成我们想要的体裁: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 可以改编成散文,那些 可以改编成小说。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 ;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 。生活是一座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
①悠闲而又充满诗意 ②坎坷不平的经历 ③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④柴米油盐的琐碎
A.②④①③ B.④③①②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
6.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A.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
B.祥子的车卖了!……祥子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楞楞磕磕的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作的是什么……想哭也哭不出。
A段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B段中祥子“想哭也哭不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
“腹有诗书气自华”。小苏班上正在开展“同读一本书”的读书交流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感受阅读的魅力!
(1)书海茫茫,小苏正在为阅读书目的选择犯难。请你向他推荐一本好书,并说明推荐理由。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要学思结合,讲究方法。请你代表所在小组为大家推荐一种读书方法并简要解释。(学思结合法除外)
(3)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读书成果。请你为小苏另外补充两种展示读书成果的形式。
读书手抄报、读书摘录本、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春酒
琦君
①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过了元宵,大人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②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③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
④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⑤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母亲听了很高兴。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⑥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⑦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⑧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⑨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⑩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的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春酒》片段,有删改)
8.作者在本文中写了哪些生活片断?请概括作答。
9.品味句子。
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10.本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概括作答。
11.如何理解“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的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12.俗话说:“一方水养一方人。”各地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在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习俗呢?试举一例分享,并且谈谈,你认为保留传统节日习俗的意义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碧涧一杯羹
桑飞月
①小区门口常有老人卖菜。萝卜缨子南瓜头,小小青蒜地瓜梗……作为一个新江南人,对于这些菜,我通常只是看看,不知道怎么做,怎么吃。
②一天出门时,我终于看到了一种我会吃的菜:香菜。其新鲜肥嫩、青翠欲滴的模样,让我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嗯,回头我要买上一把,配青蒜辣椒油,做成酸辣汁,蘸饺子吃。于是,我先去超市买饺子。
③回来后,卖菜的大爷却告诉我,他卖的不是香菜,是芹菜。顿时,以资深主妇自居的我有点儿蒙:怎么会是芹菜呢?我驰骋菜场那么多年,也没见过这么细小屏弱的芹菜。“这可怎么吃啊?”我们家吃芹菜,通常只吃茎,可眼前这茎,细得头发丝样儿。
④“做汤呀。碧涧一杯羹,夜韭无人剪。”大爷漫不经心地吟道,我却大吃一惊,都说卖菜的大爷大妈不可小觑,这下我算见识到了。与此同时也明白了这芹菜为啥这么细,大爷种的哪里只是菜,而是情怀,是诗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⑤“碧涧一杯羹,夜韭无人剪。”这是南宋词人高观国的句子。春天的韭菜鲜香无比,是上等菜肴。但是,如若有一杯碧涧羹的话,那春夜雨露浸润的嫩韭,也就没人稀罕了。高观国还说,“野意重殷勤,持以君王献”——他还想把这美味献给君王呢,由此可见,这碧涧羹是多么美味。
⑥碧涧羹究竟是道什么羹呢?其实,它就是芹菜羹。
⑦南宋词人林洪曾在《山家清供》中专门讲过这道菜的做法。二三月里,做羹时采来,洗净,开水焯一下取出,用醋、芝麻、盐,与茴香一起浸渍,可用来做酸菜,也可用来做羹。羹味清爽馨香,一口下去,让人感觉像是来到了碧绿的山河里,所以称它为碧涧羹。
⑧碧涧羹一词,最早来自杜甫。他在《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中写道:“鲜鲫银丝脍,青芹碧涧羹。”直接给芹菜羹打了个好广告。从此,诗人们写诗,也都干脆用碧涧羹来称呼芹菜羹了。明朝诗人高启也曾写到“饭煮忆青泥,羹炊思碧涧。”
⑨如今,芹菜是一种常见蔬菜,似乎没什么特别,如若非要找出点儿特别的话,那就是有人觉得它味怪而不愿意吃,譬如我家小朋友。但在古代,它却被认为是一种极好的美味。《吕氏春秋》中说:“菜之美者……云梦之芹。”意思是,云梦那个地方出产的芹菜,是蔬菜中的美味。这不禁令人想起了那句老话:多食滋味少,少食滋味好。
⑩这天,我从大爷那里买了一把青芹。回家后,洗净切碎,焯水做羹。手头没有茴香和芝麻,那就打个蛋花。出锅后,我用白瓷小碗分盛了,郑重地请大家品尝:“古籍中流传下来的千年美食:碧涧羹。”女儿听罢,拿起调羹舀了一勺:“啊,真好喝。”然后就单喝那羹,很快,半碗下肚。“用什么做的,这么好喝?”“芹菜。”我说这两个字时,心里有些忐忑,她像没听到一样,还在盛。“我也想把菜吃出诗的味道来。”她说。我听后笑了:“那你要多读书呀。”
文人靠文气养心,家常便饭通常也能吃出山河之味,仿佛他们的锅底藏着诗。身为现代人的我们,物质更富足了,但吃饭也只是吃饭,有时还会吃个浮华。说到这儿,心中就不禁有些感慨,什么时候,我也能把芹菜羹吃成碧涧羹,把个俗世生活过成诗呢?
(选自《读者》2022年第2期,略有删节)
13.围绕“碧涧羹”,文章写了哪些内容?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条简要作答。
14.因“味怪而不愿意吃”芹菜的女儿为何觉得碧涧羹“好喝”?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5.请简要赏析文章第 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6.文章不要第⑦段,读来依然完整。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内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苏轼《苏东坡集》)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7.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 ②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
③夫没者岂苟然哉(________) ④见舟而畏之(________)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19.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
20.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四、诗歌鉴赏
2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有人说“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字用的好,请分析好在哪儿?
(2)诗歌的后两句写“杨花”,写“榆荚”,又写“漫天作雪飞”,请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当时的画面。
五、作文
22.
上面文章说:“同样是人生,会生活的人在享受,不会生活的人很难受。”这句话包含着朴素的生活哲理。你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
请先将题目“享受______”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A.拮问--诘问。
C.愧作--愧怍。
D.笨绌--笨拙。
故选B。
2.D
A项,“骇”应读“hài”;B项,“颔”应读“hàn”;C项,“拙”应读“zhuō”。故选D。
3.A
B.当名词后加上感叹词后就不能再使用顿号,所以“桃花啊”“杏花啊”“梨花啊”中间应该用逗号;
C.“秋月”后的分号使用有误,因为与后文不能构成并列的关系,应该改为冒号;
D.句中虽然有疑问词“为什么”,但该句不是疑问句,所以句末不需要用问号,改为句号;
故选A。
4.C
C .不合逻辑,数字表示减少不能用倍数,“下降了一倍多”改为“下降了一半左右”或“下降了百分之五十左右”。
故选C 。
5.D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解答思考此类问题要联系事物特点,并注意逻辑关系。
联系上句“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诗歌的特点是浪漫抒情。那么散文和小说的特点分别是什么?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细碎中流淌真情;小说则情节曲折,跌宕起伏。所以“那些柴米油盐的琐碎”可以改编成散文,那些“坎坷不平的经历”可以改编成小说”;下面根据“水”和“山路”的特点选择,水:悠闲而又充满诗意;山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从而确定排序为:④②①③;
故选D。
6. A 祥子因买上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高兴得要哭 B祥子因为给虎妞办丧事而卖车,难受得哭不出来
7.(1)示例:小苏,我向你推荐《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写一个叫爱丽丝的女孩为了追逐一只会说话的兔子而不慎掉进了兔子洞,从而进入一个神奇的国度,并经历了一系列奇幻冒险。这本书充满奇异的幻想,内容生动有趣,建议你去读一读。
(2)示例一:圈点法:在阅读书籍的时候,对书中不明白的内容进行圈点勾画,以方便查找。
示例二:略读法:大略浏览书的主要内容,领会书中大意。
示例三:精读法:领会所读书籍的大意后,对书中精彩内容研读品味。
示例四:批注法:对书中精彩段落或者词句进行分析评价,或者对书中有误的词句进行修改,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 读书心得 读书交流会
8.①过新年;②喝春酒;③喝会酒;④散席后,母亲分享八宝酒的方法。
9.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小姑娘的可爱,爱撒娇,也体现出了邻里之间的亲密融洽,以及母亲酿的八宝酒的好喝。
10.通过母亲请大家品尝八宝酒或是愿意借用花厅,写出母亲的热情好客;通过母亲仔细分享八宝酒的方法,写出母亲仔细、认真,做事情有分寸;通过写母亲叮嘱我少喝春酒,体现母亲对孩子的关爱;通过写母亲酿造的八宝酒或是做很多新鲜别致的东西,体现母亲的勤快,心灵手巧。
11.①尽管酿制八宝酒的材料是相似的,但少了母亲酿造的味道,少了儿时的感觉。②深化了主题,增加了作者对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2.①节日: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只要是传统节日即可)②传承民俗文化;了解历史;增强民族凝聚力等。
13.①作者买菜时遇大爷吟有关“碧润羹”的诗句,解释其含义;②介绍“碧涧羹”的做法;③“碧润羹”一词的来历和古代对芹菜的推崇;④平时不爱吃芹菜的女儿称赞“碧润羹”好喝;⑤由碧润羹联想到“把俗世生活过成诗”。
14.①作者告诉女儿这是古籍中流传下来的千年美食;②女儿想“把菜吃出诗的味道来”。
15.这一句运用想象和夸张手法,生动幽默地突出了“文人靠文气养心”的特点;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作者关于生活的感慨。
16.这一段详细介绍了碧润羹的做法和命名缘由,丰富了文章内容,便于读者理解,呼应了文章标题,也突出了碧润羹的美味;照应下文内容,文气贯通。
17. 夸耀 打发 随便、随意 畏惧、害怕
18.①(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②(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19.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
20.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21.(1)“斗”字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漫天飞舞,随风飘荡;榆荚与众不同,只像雪花那样飘扬飞舞。
22.例文:
享受过程
美丽的结果令人神往,描绘的过程值得用心去享受,创造美的同时,创造了生活;享受过程的同时,享受了人生。
——题记
闲暇时翻阅读本,看到一则材料:“中国合唱团与意大利合唱团赴英参加国际音乐节比赛,中国队获得第三名、意大利队第九名。”最后的结局却是中国队垂头丧气,意大利队狂欢祝贺。慢慢咀嚼,心中多了一份感慨。
我们总是在成功的道路上直线奔跑,却忽略了路旁的风景。
梵高将一生献给了向日葵,把艺术的精华留给了人类。他的生命是精彩的。当他沉浸在向日葵的创作中废寝忘食时,世人没有认可他的画作。面对困窘的生活,他没有气馁。他坚持作画,他相信成功并不全是金钱和名誉,而是这过程中的享受和收获。
莫扎特也曾十分窘迫。但他在天寒地冻中仍搂着妻子哼着曲子、跳舞御寒,他创造了音乐史上的奇迹,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永恒的传奇乐曲。面对心爱的妻子去世,泰戈尔忍受着思念之苦,将这种痛彻心扉凝成诗集《追忆》。他说,我不求自己的痛苦会静止,但求我的内心能够征服它。
莫扎特、泰戈尔都是世界顶尖人物,他们并没有因最初的失败而放弃梦想,他们在困境中享受着生命过程的历练。
成功的喜悦固然诱人,沿途风景也一样迷人。
海子一贫如洗,却有着最充实华贵的精神。你可以说他一贫如洗,但他却拥有每一座大山,他给它们取了温暖的名字,他便是拥有万千山河的富者。德兰修女也一贫如洗,毕竟她的遗物只有一双凉鞋、三件旧衣和一幅耶稣受难像,可她的仁爱传教会却拥有四亿多美元的资产。街上的流浪歌手,虽然他没有绚丽的舞台,但他是用心去歌唱,用执着去唱响未来。无论是世界精英,还是平民百姓,他们都在生命的过程中懂得享受。
真正的生活,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花开花落,不免感怀。心中想着中国队的失落与意大利队的狂欢、祝贺,美丽的结果让人神往,过程却丰厚着人生。
享受过程,享受人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