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项羽之死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子长,今陕西韩城人。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拜儒学大师董仲舒学、古文家孔安国和玄学家黄生为师。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
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史记>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传记文学名著。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长达三百年左右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内分体例:
《本纪》12篇,记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
《世家》30篇,主要记载贵族王侯的史事;
《列传》70篇,是官吏、名人以及部分下层社会人
物的传记,少数列传还记载了一些国内少数民族和外国
的历史。
《表》10篇,把错综复杂的史实用简明表格谱列出来;
《书》8篇,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
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
巨鹿之战:
勇冠三军,成为天下英雄
鸿门宴:
坐失良机,埋下悲剧种子
垓下之围:
乌江自刎,英雄末路悲怆
《项羽本纪》
鸿门宴中的人物性格
刘邦:能屈能伸和狡诈
项羽:刚愎自用和优柔寡断
张良:多谋善断
范曾:老谋深算
樊哙:智谋果敢和粗犷中庸
项伯:简单糊涂
用四字短语概括出课文共写了几个场面
乌江自刎
东城快战
垓下之围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名作动,
驻扎
四面楚歌
于是,就
取独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
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垓下歌
爱女人是重情
爱战友是重义
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他多情善感,这里写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哀。
项羽悲歌泣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个场面说明了什么?
众位勇士对项羽的怜悯
左右随从对项羽的怜悯,不忍心看到他哭泣,写出项羽处于绝境时的凄惨状况。
垓下之围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英雄末路的悲哀
多情善感
儿女情长
血性柔肠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
却
才
跑
率领
追上,赶上
只有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
译: 部下骑马跟从的壮士八百多人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定语后置)
译:能跟上的骑兵只剩一百多人了。
汉骑追者数千人(定语后置)
译:追上来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攻克
阻挡
取独
使 灭亡
的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 山东,古今异义词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失去
“服“
如何 宾语前置
从项羽的“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你看到项羽是怎样的人?
东城快战
溃围
斩将
勇武豪爽寡谋轻信
骁勇善战威风勇猛自负
不知自省
快战是不是为了胜利?能不能改成“决战”?
无关胜利,不为结果。斩将、刈旗,再现当年叱咤风云的英姿。“快战”,痛快地为保住一世英名而战。如果改成“决战”,就是鱼死网破的味道,那种快意和满足将荡然无存。
东城快战:
如何理解“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提示:
“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次,其实非也。项羽的失败与其性格中的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烧杀抢掠,错失良机,痛失人心等有很大关系。项羽此时反复申辩,正体现了他心死而未平,认输而不服气的心理特点。
东城快战: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自夸功劳,逞个人才智,却不效彷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经过五年战争,终于使自己国家灭亡了,自身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更不责备自己,那就错了。竟然称说“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难道不荒谬吗?
你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真是“天之亡我”吗?你认为是什么造成项羽失败?
性格缺陷:优柔寡断,匹夫之勇
政治错误:不懂笼络人心,残暴凶狠
军事失败:分封天下,养虎为患
命运的捉弄:鸿门宴会,田父指路
红颜祸水:儿女情长,沉迷女色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动,称王
没有用来。。的办法
古今异义词
为什么渡河呢
动,向西征战
古今异义
状语后置句
名作状,用什么面目
使…称王
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 赐 公。”
把,以(之)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回头
你
老朋友
动词,面对
判断句
省略句
悬赏征求
动,封邑
动,给..人情
乌江自刎
拒渡
赠马
赐头
知耻重义心地仁善视死如归
*宝马赠亭长,头颅赐故人——重情重义
*笑言拒渡——知耻近乎“勇”
请找出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2.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3.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名词作状语 在夜中
名词作状语 向东 往东
名词作动词 向东进军
4.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5.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6.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名词使动用法 使……为王
动词使动用法 使……亡
名词作动词 安扎营垒
找出 固定句式的标志并解释
1.虞兮虞兮奈若何?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3.籍独不愧于心乎?
奈……何 对……怎么办
何……为 要……干什么
独……乎 难道……吗
4.汉军至,无以渡。
5.不亦远乎?
无以 没有可以用来……
不亦……乎 不是……吗
本文如何塑造人物的?
抓住主要事件,三个典型场面 ,
(霸王别姬、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
三个场面在写法上有什么区别:
第一个场面:重在抒情,缓慢深沉,呜咽哀婉。
第二个场面:重在叙事,金戈铁马,激烈酣畅。
第三个场面:江畔陈词,慷慨悲壮,壮美感人。
性格决定命运
总结项羽的性格:
1.霸王别姬 过于儿女情长
2.东城快战 逞匹夫之勇
原因:少时个人修养的缺失
田父指路 残忍暴戾,不得人心
3.乌江自刎 沽名钓誉
4.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不善用人
5.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妇人之仁、不得人心
项羽是一个英雄豪迈、骁勇善战、多情重义之人。值被围垓下四面楚歌之际,潸然泣下,悲歌慷慨痛别佳人。乌江岸边,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慨然赴死。实至情至性之人。以数十击数千,斩将刈旗,当者披靡。身处绝地,仍杀人无数,放言此天亡我,非战之罪。其豪迈之气,善战之能激荡天地。司马迁将自己所有的情感融注笔端,塑造了这样一个光明磊落,勇武豪壮,然而最终却兵败自刎的悲剧英雄,其目的在于通过‘悲’反衬出美,通过‘苦难’显示出崇高,通过‘毁灭’展示出希望。鼓舞读者化逆境为动力,引磨难向奋斗,完成生命的恢宏哪怕只是刹那芳华也当义无反顾!
项羽的人物形象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项羽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如何看待项羽之死?(结合杜牧和李清照的不同评价)。他的选择和表现表现了怎样的精神特征?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忍辱负重,
东山再起,历史也可能是另外一番样子。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就是打回江东也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民心难附。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宁死不辱,知耻重义,视死如归令人敬仰,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敬仰。不以成败论英雄。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曾写诗提到过项羽,他是如何看待项羽的?让我们来看这首《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这里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
作业:
要求:写两段话,两种观点
1、每段150字左右;
2、引用一句名言;
3、(主要)以和“项羽”有关的情节、细节为事例;
4、点评事例;
5、联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