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知识框架搭建与审题训练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知识框架搭建与审题训练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6 22:3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文学文本阅读之小说分类阅读
阅读知识框架搭建与审题训练
散文化小说阅读
(一)文体特征
1.淡化情节
2.虚化人物
3.营造意境
4.突出情调
(二)阅读要点
1.判断并把握散文化小说的文体特征
2.玩味小说营造的意境氛围
3.揣摩含蓄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人性的复杂多变
(三)课文对接
《荷花淀》《边城》
红色小说阅读
(一)文体特征
1.题材:反映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革命斗争
2.人物:革命志士(战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
3.主题:表现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军民鱼水情、革命人情等
(二)阅读要点
1.了解革命斗争发生的具体时空
2.把握革命人物的类型与品质
3.领悟主旨内涵
(三)课文对接
《百合花》《荷花淀》《党费》
乡土小说阅读
(一)文体特征
1.以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
2.描绘诗意的田园风光
3.叙事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4.主旨:以批判眼光审视故乡风俗习惯,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
(二)阅读要点
1.抓住乡土内容
2.立足体验,建立与文本的内在联系
3.思考作品世界,读出问题
(三)课文对接
《边城》《小二黑结婚》《阿Q正传》
外国小说阅读
(一)文体特征
1.传统型——重点向外,直面社会生活。阅读可以和中国传统小说一样,注意抓住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要素。
2.现代型——向内转化,重视内心展示,情节处理陌生化。阅读时,注意梳理主人公心理脉络,探究其心理变化及其动因,欣赏人性善恶美丑;对采用了跳跃、省略、变形、荒诞、魔幻及象征手法处理情节的小说,根据已呈现出的故事情节,发挥想象,补出空白点,明确变形、象征等手法的言说方式及意义。
(二)阅读要点
1.了解外国历史发展、文化特点及宗教情况
2.把握常见的母题,指引阅读方向——英雄、爱情、死亡、寻根、战争与和平、欲望与异化
(三)课文对接《装在套子里的人》《变形记》《百年孤独》《大卫 科波菲尔》《复活》《老人与海》
幻想类小说
(一)文体特征
用幻想(超现实)的手法表现未实现的事物,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分类:科幻小说、魔幻小说、奇幻小说
科幻小说: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远景,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以科学为基础描绘新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讲求科幻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魔幻小说:变幻想为现实而又不失其真,常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描绘现实,以现实为背景反映社会矛盾、政治斗争等。
(二)阅读要点
科幻小说注意幻想与科学、真实与文学的联系;魔幻小说注意荒诞与真实的关系。
(三)课文对接
《百年孤独》《变形记》《促织》《红楼梦》(开篇石头的故事)
对话体小说
(一)文体特征
1.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内容,构成情节
2.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
3.用对话来体现矛盾冲突
4.用对话来揭示小说主旨
(二)阅读要点
1.抓住对话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情节的发展变化。
2.揣摩对话语言特点,赏析对话及语言技巧。
社会变革阶段的小说
课文对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水浒传》)
《红楼梦》
《祝福》
《百合花》
《荷花淀》
《小二黑结婚》
《哦,香雪》······
围绕小说要素的题型框架归纳
一、分析艺术构思类
1.综合分析艺术构思
可从线索、情节、结构、叙述特点等角度切入
模板:明确构思特点素语+分析表达效果(情节、人物、主题、读者感受等角度切入)
2.专项分析某一构思(如线索、铺垫、悬念、伏笔、照应、叙述视角、叙述人称、叙述方式、叙述节奏、叙述顺序、古今联动、历史与现实交叉、蒙太奇、冰山理论、开头或结尾艺术等)
叙述腔调是叙述者流露出的感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化的特征,它或多或少带有作者的影子和烙印,与小说或作者的风格密切相关。比如鲁迅的幽默深刻,余华的冷峻悲悯,芥川龙之介的深刻蕴藉,等等。当然,作家的腔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作家还会把自己的腔调抹除干净,比如海明威《桥边的老人》所采用的“零口吻”叙述风格,叙述时不带一丝主观色彩。
以“讲述”为主的小说,叙述腔调较为明显,小说中夹杂着叙述者的主观情感与判断;而以“显示”为主的小说,叙述腔调不太明显,叙述者往往较客观地展示画面和场景,是非曲直交由读者去判断。
比如,《桥边的老人》重“显示”,而《祝福》重“讲述”。《祝福》中的叙述者“我”在被濒死的祥林嫂问过有无灵魂和地狱之类的问题之后,良心上惶恐不安;同时对鲁镇的封闭落后及鲁四老爷的守旧无情有说不出的反感。所以小说中有大段的“我”对祥林嫂一生尤其是死亡的看法,有自我的省察,这些都揭示着小说的主题。
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方法:从(1)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2)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正面与侧面描写的文字)(3)分析情节(4)分析环境(5)作者的议论或评价
模板:
1.人物形象概括题:直接写出人物形象的特征,一般是形容词的组合。
2.人物形象分析题:“简要分析”
先概括特征(1)+举例说明;再概括特征(2)+举例说明······一般总结出3个特征。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类: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
(1)交代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形象或心情
(4)推动情节发展
(5)突出小说主题
四、鉴赏小说常见的艺术技巧
(一)写人艺术
1.判断写人的手法技巧(注意从多角度判断,写二级概念术语)
(1)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
(2)侧面描写(环境烘托,他人衬托)
2.概括写人效果,即刻画出了某一人物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二)写景艺术
1.指出描写的景物的特点,一般文中有这方面词语,抓取提炼,没有自己就概括。
2.判断景物描写的手法技巧,要注意多角度分析,比如观察顺序、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常见的修辞手法。
3.重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作用可联系前面的环境描写的作用,从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角度分析。
(三)语言艺术
1.指出语言特点,比如风格、用词、句式、修辞等。
2.结合文本中语言分析。(作者叙述性语言、笔下人物语言)
(四)叙事或结构艺术(见前文)
五、主题(主旨意蕴)
(一)常见母题
1.人性美丑 2.社会沉思 3.传统现代 4.战争和平 5.人生成长 6.家庭伦理
(二)思考角度
1.小说标题 2.时代背景 3.人物形象 4.情节发展
5.环境描写 6.重要语句 7.精巧构思 8.思想倾向
(三)常见题型
1.句子意蕴 2.物象意蕴 3.标题意蕴 4、思想意蕴或情感意蕴
(四)答题要求
1.多角度多层面探究,由表及里,必要时可结合题目要求深至文化、民族心理等层面。
2.规范作答,分点书写;内容要有清晰界限,不交叉,一般按三点作答。
审题训练
思考:下面问题考查关于小说的哪方面知识?
2019年浙江卷 节选萧红的《呼兰河传》
(1)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2)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我”的形象。
(3)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4)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坊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么?
10.(4分)
(1)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黄瓜蔓蓬勃的生命活力。
(2)句式上长短交错,使语言生动活泼。
(3)每句都用“了”字,反复强调黄瓜生长迅速。
(4)语调轻快,传达出叙述者的喜悦之情。
11.(4分)
(1)给冯歪嘴子摘递黄瓜,可见“我”的友善。
(2)“故意的不出声”,逗冯歪嘴子说话,表现出调皮可爱的一面。
(3)想吃粘糕,又听话,可见“我”的乖巧。
(4)想吃粘糕又呆在那里不说话,表现出矜持的一面。
12.(6分)
(1)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
(2)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
(3)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
(4)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13.(6分)
选“磨房里外”。
理由:(1)交代故事发生的空间。(2)小说通过“磨房里外”来架构故事情节。
(3)富有意蕴:磨房外的后园是个童话般的美好世界,磨房内则是艰难的现实世界,但“我”与冯歪嘴子能够友好相处。
选“冯歪嘴子”。
理由:(1)他是本文的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
(2)本文通过冯歪嘴子这一形象牵出小说其他人物,串联故事情节。
(3)关涉小说主旨:寄托了对善良又寂寞的底层劳动者的亲近和同情。
2019全国卷3 何士光《到梨花屯去》
(1)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2)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
2019全国卷2 莫泊桑《小步舞》
(1)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8.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9.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8.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9.第一问:两个乘客的沉默,是由于赶车老人的话使他们产生触动,并陷入沉思。
第二问:①首尾两度写到沉默,既是结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沉默之中含有深意;②小说在开头提示“回过头来看一看”,结尾又说“不知为什么”,都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所包含着的深刻意味。
2019全国卷1 鲁迅《故事新编 理水》
8.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9.《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8.①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9.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2020浙江卷 (苏联)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小说《雪》
1.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语言特点。
2.简析彼得罗夫娜这一人物形象。
3.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
4.钢琴的修复在作品中有哪些寓意?试加以分析。
2020全国卷1 海明威《越野滑雪》
1.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2.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1)①使用叠词、拟声词。如用“簌簌”“沙沙”等摹写环境,衬托人物心理。②语言
具有暗示性(或具有象征色彩)。如通过描写月亮升起,暗示(或象征)波塔波夫内心重
燃希望。③语言具有诗化风格。如通过“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的拟人化描写,表现波
塔波夫内心的情感波澜,情景交融,充满诗意。
(2)①体贴别人、善解人意。当她从信中得知男主人公的期待之后,帮他实现了愿望。
②多情、浪漫。比如修好门铃后,她对即将回来的男主人公充满了期待,兴奋得面色绯
红。③热爱生活、积极主动。离婚后移居小城的她,积极拥抱生活的新变化。见到不敢
进屋的男主人公,主动拉他进屋,并为他弹奏钢琴。
(3)①情节前后照应。小说开头以悬念的方式提到女主人公觉得和对方似曾相识,结尾
进行呼应。②利用书信来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通过书信,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迅速拉
近。③利用景物进行前后勾连。雪、钢琴、蜡烛等景物反复出现并前后勾连、照应。④
场景相对集中。通过压缩空间的方式,将场景集中到波塔波夫老人的花园、小屋。
(4)①心理创伤的修复。受伤的心灵就像小说中架走了调的钢琴,钢琴修复寓有人们的
心理创伤得到修复并重新奏响心灵的美好乐章之意。②爱情的修复。战争背景下被冲淡
的爱情乐章重新奏响。③战后家园与生活的重建。战后家园重建与美好生活的乐章重新
奏响。
2020全国卷2 葛亮《书匠》
1.本文划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2.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2021浙江卷 红柯 《麦子》
10.第二自然段描写环境有何用意
11.赏析文中画线部分比喻、象征手法的艺术效果。
12.小说用多种风格的人物语言塑造了主人公多方面的品格,试作分析。
13.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2021全国新高考1卷 卞之琳 《石门阵》
8. 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9. 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8.(1)多年后 对 职业起点时的 感慨(2)带 馆长后 重游旧地时,对 前辈的深切怀念(3)对岁 如梭、世事沧桑的 命感悟。
9.(1)坚持 业规矩。不忘“不遇良 ,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 跟权威叫板。(2)恪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爱 的职业,为了 本书,即使再次失去 作,也认为“值得”。(3)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任务。
10.①交代背景,写环境的恶劣,突出守护边疆荒漠土地的艰难。②衬托人物,用环境的恶劣衬托主人公守土的顽强精神。③暗示主题,通过写整天乱跑的风“挨打”,揭示坚守边疆土地的重要性。
11.①把麦田里的老婆婆比喻成豹子,写出她战胜恶劣环境的强悍性格和守护领土的强烈意识。②把老婆婆抚摸麦子的手比喻成跳鼠,写出了她对麦子的深深爱意和对丰收的喜说。③用麦子的金光铺洒原野,象征丰盈的生命是守护边疆的希望。
12.①质朴的语言,塑造主人公长期守土的坚毅品格,如作品第一自然段中的人物语言。
②诗化的语言,塑造主人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品格,如“我们种的是太阳”。
③含蓄的语言,塑造主人公大美不言的奉献品格,如“我们是簸箕命”。
13.①是全文的主线,结构上串联全文。②象征守护边疆的这对夫妇旺盛、顽强的生命力。③揭示扎根边疆拓荒产粮就是为守土作贡献的主题。
8. (1)能够突出人物形象。比如文中使用反复手法写小鬼子进村前反复确认八路军 已经走了,写出了他们的胆怯;(2)能够渲染紧张的气氛,调动听众的情绪。如反复 写“石头门”,写出小鬼子被石门阵弄得晕头转向,惊慌失措,也使得听众有身临其境之 感。
9. (1)“门”是老百姓抗击日本鬼子时摆的“石门阵”;(2)“大门”指的是“国门”,“二门 ”指的是“老百姓自家的门”。也就是国家强大了,守护住了国门,没有人敢来侵略,那么 老百姓就不需要关自家的门。(3)“门”是全国人民用智慧想出的抗击侵略者的方法和 策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