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语文三模试题讲评 课件(共9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语文三模试题讲评 课件(共9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6 22:3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2张PPT)
2022届江苏省盐城市
高三语文三模试题讲评
现代文阅读
01
02
古代诗文阅读
03
语言文字运用
目录
04
写作
现代文阅读Ⅰ
信息类文本整体阅读
如何高效整体阅读论述类文本
阅读要求
思维步骤
理清段落层次、论述思路
把握主要观点、论证方法
一、先读标题,预测内容
二、圈点标注,研读文本
三、初步概括,提炼段意
四、前后勾连,整体把握
细微表达辨析
文本整体结构
各部分之间关系
信息类文本考查要求
精准性阅读
信息类文本阅读要求
1、先题后文
理清段落层次、论述思路
把握主要观点、论证方法
2、整体把握
节选出处
篇后考题(选项内容和问答题)
信息类文本做题要求
1、勾画关键,比对选项
2、认真审题,明确方向
3、锁定区域,规范作答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只要将文化加以文艺的表达,就能创作出成功的文学作品。
B.一部伟大的文艺作品,一定是能够超越有限的题材,参与到文化的创造中去的。
C.Z 世代年轻人比以前的年轻人更倾向上网学习,纪录片是他们的主要学习途径。
D.新时代的纪录片是兼具文化自信、时代价值、日常烟火三方面要素的文艺作品。
B
A.材料一第1节:而文艺家只有拥有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才能够将文化作为自己创作的追求。
B.材料一第1节: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但能够传承文化,将人类文明发扬光大,而且能够参与文化的创造……这些经典都超越了有限的题材与主题,在文化层面创 造价值,构建精神。
C.材料二第4节:较之以往年轻人常把上网当作娱乐消遣,现在的他们倾向于上网学习、感受世界、追求精神 的充实。
D.材料二第6节:现在,1.3 亿乃至更 多的中国当代青年,用自己迭代的文化审美推动着新时代纪录片的创作——我们需要的,是文化自信、时代价值、日常烟火等多维“在场”的中国故事。
原文是必要条件,强调“缺少不得” ;
选项为充足条件,强调“有了就够”。
符合原文,正确。
选项“主要”曲解了原文的“倾向于”。
选项“兼具”改变原文的范围条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兰亭集序》能够流传千古,不仅因为王羲之高妙的书法,还因为文章当中对生命、对自然、对宇宙的发现、礼赞和敬畏。
B.《觉醒年代》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创团队重视了文化的存在,能够将历史事件背后文化上的必然性表现清楚。
C.《舞台上的中国》的解说旁白使用英语,使得一则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绽放生机的中国故事呼之欲出,显示出 Z 世代的文化自信。
D.由“烟火”板块中《川味 4》《人生一串 3》《奇食记 2》等纪录片的名称,可推断出该板块侧重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美食文化。
C
材料二第3节: “Z 世代是文化自信的一代。”这一论点已得到过各种证明。新的纪录片《舞台上的中 国》,记录的主角都是中国的舞台艺术家们,包括民乐、戏曲等中华传统文化,解说旁白却 使用了英语,片花里几个惊鸿一瞥的镜头亦都是传统艺术与当代表演、创新科技的有机结合, 一则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绽放生机的中国故事呼之欲出。
C项:解说旁白使用英语使得……,分析原因以偏概全。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楚辞》不仅仅是一首首歌,它同时也创造了楚辞文化,为历代文人提供了心灵栖息 之所和永远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民族精神和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B.《红楼梦》能成为经典,主要在于它塑造了众多典型的人物形象,不同身份,不同年 龄,不同性别,无不个性鲜明又无不是一个个差异性的文化符号。
C.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东方爱情文化的音乐诠释,这种诠释离不开作曲家对故事原 型、社会环境的认识,也离不开作曲家的生命观、爱情观和伦理观。
D.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充分利用线上传播渠道走出国门,初步在海外市场营造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有助于增进世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解析:本题考查论点与材料之外论据的关系判定。
依据材料一的观点“文艺创作要有文化追求”,ABC三项都契合此观点,D项是谈文化传播的方式。
D
4.材料一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请简要分析。(4 分)
解析:“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指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清行文的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与“把握文章思路”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
文章思路,指的是作者为使表达的思想内容能够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而选择的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文章结构,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指的是对材料的组织及安排方法。
4.材料一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请简要分析。(4 分)
评分细则:
三个部分的表述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比如:
第一段的观点也可表达为:文艺家要将文化当作自己的创作追求;或者是否有文化追求决定创作的高低等;
主体部分也可表达为:文艺作品既是对既有文化的开掘、整理、发现与表现,又是文艺家对具体文化的理解和创造等;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第一段提出观点:文艺创作要有文化追求;
主体部分分别从创作主体和形象塑造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最后小结全文,强调观点。(共 4 分。每点 1 分)
回答时首先点明整体结构类型,然后再逐层概括。
论述类文章的论证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
论述类文章的结构主要有两类: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
纵式结构主要是按主要与次要、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等逻辑关系来安排层次的。
横式结构又分“总分式”和“并列式”两种方式。“总分式”包括“总分总”“总分”和“分总”三种方式。
常见的结构主要有总分式、并列式、层递式、对比式。
5.2016 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某视频网站上线,短短几个月就收获了数百万的播放量,片中几位文物修复师成了年轻人尊敬又喜爱的“网红”。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6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梳理、筛选、分析、运用的能力。
本题是例谈类的题目,结合现实就某问题加以探究(意义,价值,方法,原因)。
1、(2021年高考试题)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2、(2022苏锡常镇一模)有评论认为,从大闹天宫到修成正果,《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审美力量是逐步减弱的。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论述,作简要分析。(6 分)
5.2016 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某视频网站上线,短短几个月就收获了数百万的播放量,片中几位文物修复师成了年轻人尊敬又喜爱的“网红”。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6 分)
也可从青年人、作品内在价值、文物修复师三个角度去答:
①青年人喜欢上网学习、感受世界、追求精神充实;
②纪录片有着深厚历史积淀,有文化内涵,体现文化自信,时代价值、人文关怀等;
③文物修复师切中普通人对生活的热爱。(每点2分)
按:小编对第三点持保留意见, “普通人对生活的热爱”来自材料二对“烟火”板块的评价,不切合题干要求。可以依据材料一修改为:文物修复师(文化创作者)在作品中有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创造,表现出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使文艺创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从受众、内容、讲述方式等角度:
①学习和知识类视频大受当代年轻人欢迎;
②作品蕴含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力量征服了观众;
③作品从普通人的层面讲述鲜活的中国故事。(共6分。每点2分)
现代文阅读Ⅱ
阿来,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主任。
20多年前,阿来以代表作《尘埃落定》带领万千读者领略了土司家族的激荡风云;之后,斩获茅盾文学奖的他又带来了另一座文学高峰——《机村史诗》(六部曲)。 在《机村史诗》中,阿来延续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以宏大的视野、独特的视角、诗性的语言,述说山村藏族人民世世代代的生活。
《机村史诗》则讲述发生于 20 世纪下半叶的故事,《机村史诗》无疑为新时代的来临和行进书写下一串引人深思的问号、叹号,并留下意味深长的省略号。旧制度解体后,机村被纳入崭新的社会体制。这个曾深藏于大山褶皱里的古老村落,随着一次次开垦与开发暴露在轰轰烈烈的时代洪流中,迎接着外来人、新鲜事物,也承载着故人的归来与离开。以20世纪50年代至90 年代为背景,阿来将笔锋对准一个个小人物,以机村为舞台,刻画乡村里细微的人物与事件,以小见大,着力呈现普通乡人的生活、情感和历史,由此拼合、构建出一幅立体式的藏族乡村图景。
藏区解放后,头人的小秤由于分家落到了这个因此得名“秤砣”的老人手里,面对这个象征着公平和权柄的东西,老人表现得格外细心和较真。由于不知道现在的秤已经由十六两一斤改为十两一斤,固执的老人坚持向因为工作组的关系住到自己家里的年轻人讨要“欠下”的粮票,善良的年轻人并没有纠正这个错误,致使“秤砣”后来又因为粮票数量的出入和饭馆的收款员大打出手。真相大白之后,老人举起秤砣对准自己的额头重重地拍了下去,年轻人也因为这件事情调离了机村。藏区的解放与工作组的入住,意味着新旧两种生活的冲突和交替刚刚开始,阿来不但通过“秤砣”与年轻人之间思维方式的差异举重若轻地把握住了这个大背景,更巧妙的是他将这个大背景与对公平、权力等命题的探讨天衣无缝地编织到了一起,结尾处“秤砣”终于逐渐地被人遗忘,又给小说平添了几分淡淡的怅惘。
考查知识点
考查点:内容理解、艺术手法鉴赏、艺术构思、文本探究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 从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的角度看,画线文字起到什么作用 (4分) (4分)
9.小说中秤砣这一人物既有悲剧性也有喜剧感。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说: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请对秤砣身上"有价值的”一面和“无价值的"一面分别作简要分析。(6分)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秤砣为村民们称一些不太值钱的东西却从不抱怨,反而觉得“越是这样,就越是要公平”,他对公平的不懈追求也渐渐感染了大家。
B.年轻人明知秤早已是十两一斤了,却没有向秤砣指出来,反而认错补交粮票,表现了他性格和善,为人大度。
C.经历了多收粮票、碰伤收款员等事件后,秤砣觉得自己不再具有为人主持公道的资格,他也变成一个普通的老人。
D.本文主人公拥有村里唯一的一杆秤,村民淘换东西都倚仗他称重,因而敬重他“秤砣”,后来秤断了,人们也就不再这样称呼他了。
答案:D
解析:“头人家的两杆秤,大的一杆,归了生产队,小的这一杆,就到了现在这主人的手上”,因为他孜孜以求一杆秤的公平,受到敬重,后来秤断了,他不给人称重,也不觉得能给什么人主持公道了,这个称呼慢慢淡忘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一开始就交代“秤和主人就已经苍老了",不仅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也暗示了人物命运变化与他的"苍老"有关。
B.文中采用夸张笔调描写秤砣一定得是晴天最早的阳光投射进窗户才肯称东西的细节,亦庄亦谐,生动表现了秤砣追求"公平"的痴迷状态。
C.在人民食堂,围观者的阵阵哄笑让秤砣很丢脸,从而刺激他拿秤砣砸伤收款员,此处情节的发展自然真实,符合人物的性格逻辑。
D.小说讲述了一个乡下老人的平凡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主旨: 一个有信仰的人,不要因为挫折和错误而放弃坚守,唯有执着方能不凡。
答案:D
解析:文中的老人放弃的不是信仰,而是一斤等于十六两的错误观点。
8.从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的角度看,画线文字起到什么作用 (4分)
①干净明亮的环境烘托出秤砣敞亮的心境,豆子的声响格外显出他愉快的心情;
②为下文激烈的矛盾冲突蓄势,形成情节的张弛起伏。
(共4分,每点2分)
解析:对于本题的解答题干已指明了方向,即从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角度。划线句写了“秤砣”带着豆子上路时的秋日的美好环境和人物的“好心情”。“温暖、干净”的环境烘托出愉快的心情,而与此时的美好不同,下文等待他的是“暴风骤雨”,此时的美好为下文激烈的矛盾冲突蓄势,情节上一张一弛。
9.小说中秤砣这一人物既有悲剧性也有喜剧感。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说: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请对秤砣身上"有价值的”一面和“无价值的"一面分别作简要分析。(6分)
“有价值的”一面:掌秤严格认真,执着追求公平;爱惜名誉,唯恐别人笑话。
“无价值的”一面:守着一杆过时的秤,落伍于时代;在小事上过于较真,狭隘偏执。
解析:考查对文本内涵的探究,从有价值和无价值分析人物。
在晴天第一缕阳光投射进窗户时,才能淘换东西,他“虔诚”“孜孜以求一杆秤的公平”,掌秤严格认真,执着追求公平,“不要因为别人说我的好,就让别人笑话我”“一杆秤让他获得了人们的尊敬,他所做的一切是不失去这份敬意”,可知爱惜名誉,唯恐别人笑话。
但“秤早就是十两一斤了”,工作组的年轻人知道,镇上的人也知道,只老人不知,落伍于时代。他还多要了年轻人三两银票,来借此教训年轻人,心胸狭隘。在镇上受到刺激后拿秤砣往收款员身上砸去,没死成后再也不给人称秤,在小事上过于较真、偏执。
真题链接——(2019年全国1卷)《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
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
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流光似水》 )马尔克斯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曾宣称:“在我的小说里,没有一个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结合这句话,从“魔幻”与“现实”的关系角度简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参考答案]
①魔幻的故事情节有现实依据。如“光海航行”的现实原型就是“大海航行”。
②魔幻的细节生动逼真,读来没有违和感。如在“光海”里潜游,光海上漂浮着各种物件等情境真实生动,让读者身临其境。
③魔幻的事物和现象象征、暗示着现实生活。如在“光海”里航行,象征现实中人类对梦想的追逐,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
(《迷失在雪中的城市》) 学者评论卡尔维诺的作品:“用轻逸的笔抵抗沉重的现实”。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轻逸的笔:
①语言简洁轻快、诙谐幽默。卖力扫雪、被雪覆盖而感冒本是心酸的故事,作者却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轻描淡写,刻意回避沉重。
②运用寓言(或讽刺、或漫画、或喜剧、或夸张、或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主人公被当作雪人喂胡萝卜、打喷嚏成了龙卷风,董事长误入雪车等情节,想象奇特,荒诞不羁,令人忍俊不禁。 (答1点2分,答2点3分)
(2)抵抗沉重的现实:
①作者关注现代城市快速发展中人的生存困境,尤其是小人物的悲苦这一沉重话题。②不雕琢苦难,采用轻逸的笔调来表现个体的人格,体现对社会的批判,对自然的肯定。 (必须体现“沉重”和“抵抗”,答1点2分,答2点3分)
(《我们决不投降》)有人评价《东藏记》说“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创痕”,即不直接描写战斗画面,只叙写后方生活状况,却凸显出战争的残酷惨烈和深刻影响。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个特点的?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听说参加远征军学生牺牲;征调军人、物资,学生反映“中国军队在各个战场上均告失败,损失惨重”的恶劣战争形势。
②孟弗之等人雨后路遇难民惨况反映“日寇甚至不放过难民”的战争罪行。
③学校将被迫搬迁至西康。“昆明的课堂从来没有平静过”,反映战争对教育学术的破坏。
评论题方法总结:
一、审请题干,明确答题任务
二、解读文本,确定评论内容
三、知识关联、完善要点
文言文阅读
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体裁形式,它克服了编年体记事分散和纪传体记事重复的缺点,在编年、纪传、政书三体之外又创立了一种新的体裁,从而为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康定元年春正月,元昊寇延州。延州当夏人出入之冲地阔砦疏士兵寡弱又无宿将知延州范雍闻元昊至惧甚
八月,诏范仲淹兼知延州。先是,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序,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六将领之,日夜训练,量贼众寡,使更出御。
康定:康定(1040年2月-1041年11月)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北宋使用该年号共计2年,意为富足安定。
元昊:西夏王朝开国皇帝。与北宋决裂而称帝时,放弃旧姓名,改为嵬名(姓)曩霄(名),1047年(天授礼法延祚十年)恢复李姓。
寇:动词,侵扰。当:处于。冲:交通要道。
砦: zhài 同“寨”。守卫用的栅栏、营垒。
宿将:是指久经战争的将领。如《史记·魏公子列传》:晋鄙嚄唶(huòzè,意思是大声呼叫。形容勇悍,借指勇悍之士)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
总管:古代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钤辖: qiánxiá ①节制管辖。②宋代武官名。
都监:宋代设有路“都监”,掌管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务。有州府“都监”,掌管本城厢军的屯驻、训练、军器和差役等事务。资历浅的武官担任“都监”职务时,称“押监”。
量:估计;衡量。更:交替;轮流。
敌人闻之,相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大范,盖指雍也。
庆历元年春正月,帝以元昊势益猖獗,遣翰林学士晁宗悫即陕西问攻守之策,夏竦等具二说,令副使韩琦、判官尹洙诣阙奏之。帝取攻策,执政以为难,杜衍亦曰:“徼幸成功,非万全计。”
戒:通“诫”,告诫。
庆历:是北宋时期宋仁宗赵祯使用的年号名称,北宋使用该年号共计8年。
即:到
悫:què 诚实,谨慎
具:①用具。②具有。③备办。④才能。⑤写出,陈述。⑥量词。
诣阙: ①谓赴朝堂。 ②指赴京都。
执政:宋称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枢密使,枢密副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为执政官,金、元制略同。
徼幸:侥幸。
帝不听,诏鄜延、泾原会兵,期以正月进讨。范仲淹言:“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贼马瘦人饥,其势易制。且鄜延乃西羌必由之地,第按兵不动,以观其衅,许臣稍以恩信招徕之。
鄜延:fūyán 路名。宋康定二年(1041 年)分陕西路地置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治所在延州(后升延安府,今延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君、黄龙、宜川以北,吴堡、大里河、白于山以南地区。熙宁后北部扩大。元丰中及宣和后均曾置转运使。
期:约定。
俟:等到。
制:①规定。②限定,约束。③法规,制度。④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如制钱;⑤古代帝王的命令,如制诰。⑥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如守制。
乃:是。第:只。
衅:①缝隙,裂痕。②征兆。③罪过。④过失;⑤祸乱,祸患。⑥争端,如寻衅。
不然,情意阻绝,臣恐偃兵无期矣。乞留鄜延一路,以备招纳。或择利进城废砦,以牵制元昊。”帝从之。时元昊遣高延德还延州与范仲淹约和,仲淹自为书贻元昊,备陈利害。三月,元昊答范仲淹书,语极悖慢,仲淹对来使焚之。
偃兵:休兵,停战。
招纳:招引接纳;犹招降。
还:回到。
贻:①形声。从贝,台声,与财富有关。本义:赠送。如《静女》中“贻我彤管。”②遗留。
备:完备,详细。
答:回复。如《答司马谏议书》
悖慢: ①违逆不敬; ②背理傲慢。
吕夷简语宋庠曰:“人臣无外交,希文乃擅与元昊书,得其书又焚不奏,他人敢尔邪!”时朝廷命仲淹陈对,仲淹奏曰:“臣始闻虏有悔过之意,故以书诱谕之。会任福败,虏势益张, 故复书悖慢。臣以为使朝廷见之而不能讨,则辱在朝廷,乃对官属焚之,使若朝廷初不知者,则辱专在臣矣,故不敢上闻。”
吕夷简: (978年-1044年10月3日),字坦夫,淮南郡寿县(今安徽省凤台县)人,祖籍京东路莱州。北宋名相,杰出的政治家。
语:告诉。
乃:竟然。
陈对:臣下回答皇上的问题。
谕:①告诉,使人知道(一般用于上对下)。②明白,古同“喻”,明白,理解。
会:适逢。
复:回复,答复。
以为:①认为。②作为,用作。③“以之为”的省略形式。让他(她)做,把它作为。
奏下两府共议,宋庠遽曰:“仲淹可斩!”杜衍曰:“仲淹志在招叛,盖忠于朝廷也,何可深罪。”争之甚力。宋庠谓夷简必有言助己,而夷简默无一语。上顾问夷简何如,夷简曰:“杜衍之言是也,止可薄责而已。”乃降仲淹知耀州。
两府:指行使宰辅权的两个重臣及其所在的机构。如汉代的丞相和御史,宋代的中书省和枢密院等。
遽: jù ①匆忙;急。②立即;赶快。③惊慌。
谓:认为。
顾:①回头看;泛指看。②拜访。③照管;注意。④文言副词。反而。⑤文言连词。但是;只是。
是:对,正确。
薄责:①用低标准来要求。如《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②轻微的责备或责罚。③簿责。根据文书所列的罪状来诘责审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州当夏人出入之冲地/阔砦疏/士兵寡弱/又无宿将/知延州范雍闻元吴至/惧甚/
B.延州当夏人出入之冲/地阔砦疏/士兵寡弱/又无宿将/知延州范雍闻元昊至/惧甚/
C.延州当夏人出入之冲/地阔砦疏/士兵寡弱/又无宿将/知延州范雍闻元吴/至惧甚/
D.延州当夏人出入之冲地/阔砦疏/士兵寡弱/又无宿将/知延州范雍闻元吴/至惧甚/
答案:B
第一句先说延州重要的地理位置,需要理解“冲”作为名词的义项,后面是延州土地广阔与营垒稀疏,士兵少并且弱,范雍的表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康定元年"与姜夔《扬州慢》小序中"淳熙丙申至日"纪年法一致。 B.“执政"在北宋是某些高级官员的通称,他们有参议国家政事的权力。
C."希文"是范仲淹的字,古人称呼别人时,一般称字以示礼貌、尊敬。
D."耀州"的"州"是北宋的行政区划单位,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答案:A
解析:"康定元年"是年号纪年法,"淳熙丙申至日"是年号兼干支纪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州之前是按官位的高低决定抗击贼寇的出兵顺序,范仲淹改变了这样的做法,根据 敌情,统筹安排六路兵马。
B.面对元昊猖獗行为,皇上听从杜衍建议决定立即出兵,在范仲淹从天气、地形等方面 分析形势后,才打消念头
C.在夏元昊派高延德到延州与范仲淹约定和谈后,范仲淹亲自写信给夏元昊陈述战与和 的利害关系,不久,收到回信。
D.选文记载了范仲淹镇守延州时的典型事件,使得范仲淹用兵有方、富有智谋、敢于担 当的形象跃然纸上。
答案:B
解析:原文第三节“杜衍亦曰:‘徼幸成功,非万全计。’可知“听从杜衍建议决定立即出兵”错误,杜衍不同意立即出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且鄜延乃西羌必由之地,第按兵不动,以观其衅,许臣稍以恩信招徕之。
【译文】况且鄜延是西羌的必经之地,只要我们按兵不动,来观察对方的破绽,请容我逐步用恩德信义招降他们。
(2)会任福败,虏势益张,故复书悖慢。(4 分)
【译文】恰逢任福战败,敌人的气势更加嚣张,所以回信傲慢。
14.对范仲淹擅自与夏元昊通信的行为,吕夷简的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 分)
【答案】起初认为范仲淹行为失格(1 分);
后来体悟他的忠诚之心,同意轻责(2 分)。
原文:(起初)吕夷简语宋庠曰:“人臣无外交,希文乃擅与元昊书,得其书又焚不奏,他人敢尔邪!”
(后来)夷简默无一语。上顾问夷简何如,夷简曰:“杜衍之言是也,止可薄责而已。”
古代诗歌阅读+名句
贺新郎①
刘过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消肠断。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灯晕冷,记初见。
楼低不放珠帘卷。晚妆残,翠蛾狼藉,泪痕凝脸。人道愁来须殢②酒,无奈愁深酒浅。但托意焦琴纨扇。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云万叠,寸心远。
【注】①光宗绍熙三年,刘过三十九岁去宁波参加乡试未中,邂逅年老商女,写此词相赠。②殢:沉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6题
初次略读
找关键词
贺新郎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消肠断。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灯晕冷,记初见。
①相如:西汉文人司马相如,此指作者。
②文君:即卓文君,此指作者在客舍所遇的一歌妓。消遣:消解,排解。
15 A.词的开头以相如、文君之典写自己与商女的穷途邂逅,暗含了对当前情景的自嘲。
(“消遣”可见自嘲)
我似相如,君似文君。相如如今老了,常感精力不济,请问文君,我们现在如此穷困潦倒、疲惫不堪,今后的日子该如何打发呢?
结合选项
理解诗意
贺新郎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消肠断。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灯晕冷,记初见。
①衣袂京尘曾染处:指自己在京城艰苦谋生。
②香红,指代歌妓。
③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疏雨秋风”都是文人笔下表忧愁的意象
15 B.词中既有对往昔帝京倚红偎翠生活的虚写,也有对眼前秋风秋雨梧桐实景的描写。
(“曾染处”,“曾”表明虚写过去,结合注释“乡试未中”,唐宋时乡试又称“秋闱”,故而笔下秋景当为眼前)
回顾当年我们一起赴京居住过的地方,恐怕至今还留着我们依红偎翠恩爱相处的痕迹吧。想想你我那时的情景,怎不让人魂销肠断地悲伤呢?如今,我们在充满凉意的客舍中同眠共枕,一起聆听秋天的绵绵细雨敲打窗外梧桐树叶的响声。眼前昏暗摇曳的烛火中,我们初见时的情景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结合选项
理解诗意
梧桐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不仅是一处自然景物,更是佳人才子笔下的移情对象,引起缕缕思绪。
1.梧桐是古代的做琴佳品。这在《李凭箜篌引》中的“吴丝蜀桐张高秋”一句得以体现,古时的文人骚客,有抚琴吟诗的雅致,那梧桐木便是作琴身的佳品。
2.梧桐还是高洁的品质的象征。从“家有梧桐树,不怕引不来金凤凰”一句可以看出,梧桐是象征着尊贵、荣美与高洁脱俗的品质的。
3.梧桐本指雄树、雌树这两种树,因而它也代指着同生同长、同存同灭这样美好的爱情。这层意思在李清照的诗中尤为多见。如“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4.与前一种联系密切,在于梧桐它创造了落寞、清冷、惆怅与萧条的清秋意境。我们熟知的李煜手中“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孤独;有苏子眼里“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幽暗,这些语句,皆表现出了清秋的萧瑟与孤寂,给易感于人生的人平添了几分愁绪,或许是半世漂泊的厌倦与不耐烦,或许是人到暮年却居无定所的苦闷,或许是哀叹人生苦短、岁月如歌的惆怅……
据统计,《全唐诗》共有1563次写到灯的意象,烛光意象也有986次之多。在中国古典诗人笔下,灯烛更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式,是反映中国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和审美内容的经典意象符号之一。
1.当漫漫长夜降临,一点灯光烛焰,温暖着诗人的心灵。灯烛是热烈的,灯烛映照之处,烘托着快乐壮丽的气氛。“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郭利贞《上元》)、“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张萧远《观灯》)。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何时红烛下,相对一陶然?”(白居易《奉酬淮南牛相公思黯见寄二十四韵》),“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几道《鹧鸪天》)。这些灯烛是诗人们想象中、现实中重逢的见证,它们的光辉温暖迷离,更增添了梦境般的感觉。
3.诗人们往往把灯影摇红的情境与楚楚动人的佳人联系起来,“红烛影回仙态近,翠鬟光动看人多”(李郢《中元夜》)“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李商隐《花下醉》)
4.无灯的世界或暗淡的灯光暗示着、象征着失望与痛苦的心态。“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在此处典型地代表着诗人破灭绝望的心态。“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朱淑真《减字木兰花·春怨》)这些灯光中透露出诗人寒冷、孤独、悲伤的心理,体现着一种悲剧意蕴。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黄叶预报着萧瑟秋天的来临,也象征着衰败哀婉的生命。尤能表现灯烛悲剧意蕴的是“烛泪”,这类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蜡泪”一般比喻惜别伤离之泪,蜡烛燃烧时脂泪流溢,这是写实;诗人赋予蜡烛以人的感情,使原本无知的蜡烛人格化。
楼低不放珠帘卷。晚妆残,翠蛾狼藉,泪痕凝脸。人道愁来须殢酒,无奈愁深酒浅。但托意焦琴纨扇。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云万叠,寸心远。
①翠蛾狼藉:此指歌妓身上杂乱地穿戴一些首饰。狼藉,杂乱的样子。
②殢酒:醉酒。
15C.词人用“珠帘”“晚妆”“翠娥”等细节,写出“初见”时商女雅致的生活情趣。
(由诗中“残”“狼藉”“泪痕”“愁来”“殢酒”可见此处当写的是年老商女惆怅忧愁的当下)
看如今,在这低矮的楼阁中,帘幕无精打采地低垂着,你晚妆脱落,一脸憔悴,首饰、器物摆放得一片狼藉,泪水挂满了你的脸庞。人们都说,忧伤可用酒来驱散,可无奈的是我们的忧伤那么深重,而酒却这么薄浅,怎么能消解我们的愁苦呢?
结合选项
理解诗意
楼低不放珠帘卷。晚妆残,翠蛾狼藉,泪痕凝脸。人道愁来须殢酒,无奈愁深酒浅。但托意焦琴纨扇。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云万叠,寸心远。
①焦琴:琴名,即焦尾琴。
②琵琶江上曲:指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看到此处,考生当联想到《琵琶行》
③云万叠:形容云海苍茫辽远之貌。
D.词的最后两句将自己心中的积郁借万叠之上的云山来抒发,凄咽中翻出激昂异响。
(“云万叠,寸心远”云与心共写,题干符合所指)
为解忧我们能做的只有弹几下焦尾琴,摇几下细绢扇而已。我告诉你,千万不要到江边弹奏那凄切的琵琶曲,我真怕会招惹得荻花也跟我们一起伤心,枫叶也和我们一起凄怨。云海层层高如山,但怎能比得上我们心中积压着的那么多的伤感?
结合选项
理解诗意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以相如、文君之典写自己与商女的穷途邂近,暗含了对当前情景的自嘲。
B.词中既有对往昔帝京倚红偎翠生活的虚写,也有对眼前秋风秋雨梧桐实景的描写。
C.词人用“珠帘”“晚妆”“翠娥”等细节,写出“初见”时商女雅致的生活情趣。
D.词的最后两句将自己心中的积郁借万叠之上的云山来抒发,凄咽中翻出激昂异响。
答案:C
16. 有人认为 “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 两句虽是化用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但又翻出新意。你对此如何理解?(6分)
解析:考查课内知识,化用了《琵琶行》哪两句?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比较异同,寻找新意
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
不同点在于,原诗实为写景,是对环境和离别气氛的渲染,然而本诗却多了“莫鼓”、“怕”等字,表现词人害怕听到琵琶曲引发愁绪的内心状(此为新意),另外“凄怨”一词有拟人意,结合具体分析
16. 有人认为 “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 两句虽是化用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但又翻出新意。你对此如何理解?(6分)
答案:
《琵琶行》中的两句侧重描写送别时的萧瑟之景,渲染了凄凉的氛围;(2 分)
而本词化用的两句侧重表现词人害怕听到琵琶曲引发愁绪的内心状态;(2 分)并将荻花枫叶拟人化,使感情的表达更进一层。(2 分)
(共 6 分,如答“没有新意”可酌情给分,最多不超过 3 分)
例题回顾:南通二模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八声甘州·送湖北招抚吴猎【南宋】刘过
问紫岩①去后汉公卿,不知几貂蝉。谁能借留侯箸,著祖生鞭。依旧尘沙万里,河洛染腥膻。谁识道山客,衣钵曾传。
共记玉堂对策,欲先明大义,次第筹边。况重湖八桂,袖手已多年。望中原驱驰去也,拥十州、牙纛②正翩翩。春风早,看东南王气,飞绕星躔③。
【注】①紫岩,指南宋抗金名将张浚,吴猎曾拜其子张拭为师。②纛(dào):大旗。③躔(chán):天体运行。
例题回顾:南通二模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八声甘州·送湖北招抚吴猎【南宋】刘过
问紫岩①去后汉公卿,不知几貂蝉。谁能借留侯箸,著祖生鞭。依旧尘沙万里,河洛染腥膻。谁识道山客,衣钵曾传。
共记玉堂对策,欲先明大义,次第筹边。况重湖八桂,袖手已多年。望中原驱驰去也,拥十州、牙纛②正翩翩。春风早,看东南王气,飞绕星躔③。
16.有人认为这首词表达了对吴猎的期许,也有人认为表达了对吴猎的不满。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6 分)
示例一∶我认为表达了对吴猎的期许。①将吴猎比作张良、祖逖,希望他能像张浚一样坚持抗金;②想象吴猎中原赴任和南宋国运中兴的画面,对他未来抗金救国寄予厚望。
示例二∶我认为表达了对吴猎的不满。①吴猎面对中原沦陷,却未能继承张浚抗金遗志;②吴猎有雄才大略,在国家危难之际却无所作为。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司马迁《报任安书》中“ , ” 两句阐明了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
(2)杜甫《客至》中 “ , ” 两句,质朴诚恳地表达了待客不周的款意。
(3)古诗文中出现的植物常和文人的志趣有关。归有光 “ ”使得“旧时栏楯,亦遂增胜";陶渊明的隐居环境虽"三径就荒",但“ ”。
1.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2.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3.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松菊犹存
语文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有关“小剧场戏曲”的访谈片段,完成 18~20 题。
记者:( ① )?
导演:小剧场戏曲利用特有的空间规模和舞台技术,拉近甚至 ▲ 了“舞台”和“观众席”之间的距离,把灯光、音响、舞台装置、演员和观众共同纳入到“戏剧空间”之中,有选择地排列组合,打造出一种全新的剧场效果。
记者:( ② )?
导演:小剧场戏曲的观演模式,要求我们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自我改良”。演员需要根据空间规模调整表演幅度和表现分寸,并做好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的心理准备和应对预案;导演和其他舞台调度人员呢,则要 ▲ ,既要充分开发小剧场的空间能量,又要尊重戏曲舞台艺术的传播规律,不滥用技术,不炫耀技巧,探索符合小剧场戏曲风格的舞台呈现方式。
记者:( ③ )?
导演:小剧场戏曲近几年的发展生态持续向好,但优秀作品的数量并没有随之 ▲ 。很多剧目只在展演时 ▲ ,之后便雁过无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剧本创作上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无法形成对小剧场戏曲观众的吸引力造成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取缔 因地制宜 青云直上 煊赫一时
B.取消 因地制宜 水涨船高 昙花一现
C.取缔 就地取材 水涨船高 昙花一现
D.取消 就地取材 青云直上 煊赫一时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剧本创作上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无法形成对小剧场戏曲观众的吸引力。
B.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剧场戏曲在剧本创作上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无法形成对观众的吸引力造成的。
C.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剧本创作上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无法形成小剧场戏曲的吸引力。
D.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剧场戏曲在剧本创作上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无法形成对观众的吸引力。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出记者的提问语句,每句不超过 20个字。(6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取缔 因地制宜 青云直上 煊赫一时
B.取消 因地制宜 水涨船高 昙花一现
C.取缔 就地取材 水涨船高 昙花一现
D.取消 就地取材 青云直上 煊赫一时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某事,往往是行政机关依法令所行管理监督的行为。取消:消除已成立的事。根据语境“小剧场戏曲”的语境,使用“取消”合适。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制定相应的妥善措施。就地取材:就在自己所处的地方选取中意的人或物。语境是在小剧场戏曲风格的舞台,导演和其他舞台调度人员需因地制宜进行调整,选“因地制宜”合适。青云直上:青云直上比喻顺利的迅速升到高位。水涨船高:比喻事物随其凭借基础的提高而提高。语境是“优秀作品的数量”,与人的地位无关,选“水涨船高”合适。煊赫一时:名声或势力在当时很强盛。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语境中很多剧目只是短暂受欢迎,之后便雁过无痕,所以用“昙花一现”合适。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剧本创作上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无法形成对小剧场戏曲观众的吸引力。
B.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剧场戏曲在剧本创作上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无法形成对观众的吸引力造成的。
C.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剧本创作上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无法形成小剧场戏曲的吸引力。
D.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剧场戏曲在剧本创作上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无法形成对观众的吸引力。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线的句子“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语义重复,故排除A和C。B项“究其原因,主要是……造成的”句式杂糅,故选D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出记者的提问语句,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
答案:①小剧场戏曲有什么特点?②小剧场戏曲对从业人员有哪些要求?③小剧场戏曲的发展面临什么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内容概括+疑问句句式的能力。第一处,根据下文涉及的“小剧场戏曲的独特优势、剧场效果等”相关内容,可以推测记者提问应该是“小剧场戏曲的特点”。第二处,根据下文“小剧场戏曲的观演模式,要求我们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自我改良’”的内容,推测记者的提问应该是“关于小剧场戏曲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第三处,下文导演的回答主要是“关于小剧场戏曲近几年的发展情况,虽然持续向好,但优秀作品没有变多,存在一些问题”,由此推出记者的提问语句。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出记者的提问语句,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
答案:①小剧场戏曲有什么特点?②小剧场戏曲对从业人员有哪些要求?③小剧场戏曲的发展面临什么问题?
评分细则:
①小剧场戏曲1分。特点、剧场效果、独特优势等关键词1分。
如果答:“请问什么是小剧场戏曲?”“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小剧场戏曲?”等可考虑给1分。
②从业人员,1分。要求,1分。
如果对象写成演员或导演有什么要求,1分。如果写到从业人员,未及“要求”的,1分。其他酌情给分。
③写到发展,1分。写到问题、困境、瓶颈等1分。
如果写到:“小剧场戏曲的代秀作品偏少是什么原因?”得1分。
如果写到:“小剧场戏曲的发展(现状)怎样?”得1分。
其他:
不是疑问句,一律不得分!
字数超过,则该点在原得分基础上减1分;
称呼、请问等礼貌用词不作统一要求。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发现一个新的企鹅种群本应该让生物学家感到高兴, ① 。西班牙自然科学研究员巴尔沃萨警告说:“新发现表明了该地区气候变化的显著影响。”这个新种群是一个巴布亚企鹅种群,位于偏远的安德森岛,这是这种企鹅首次出现在南极半岛的最东部。
国际绿色和平组成员卡森说:“与逃离南极寒冷和冰冻的陆地、水域的其他种类企鹅不同,巴布亚企鹅正在向南繁衍,而这正是海冰消减的生物证据。” ② ,仅在这个遥远的区域发现过零星的巴布亚企鹅巢穴,但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在安德森岛上发现了一个由 75 只巴布亚企鹅组成的种群。
南极半岛是地球上升温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过去 50 年升温了 3 摄氏度。“这是发生在我们眼前的气候危机。”卡森说。科学家们指出,企鹅和鲨鱼及软体动物能对气候变化提供早期预警。
巴布亚企鹅的迁移是适应气候变化的一个例子,但并非 ③ 。不久前的一次南极探险活动发现,象岛上的帽带企鹅种群已经崩溃。“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磷虾数量减少,南极半岛上的帽带企鹅数量也随之大幅减少。”巴尔沃萨说。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请用拟人手法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 15个字。(2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案:①但现实却不是这样;②在这一发现之前;③所有企鹅都能如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根据上文的“……本应该……”可以推测这里有一个转折,而根据后面西班牙自然科学研究员巴尔沃萨警告“新发现表明了该地区气候变化的显著影响”,可推知现实的情况不如人意,所以此处可以填“但现实却不是这样”。第二处,根据下文“仅在这个遥远的区域发现过零星的巴布亚企鹅巢穴,但现在研究人员……”说明上文国际绿色和平组成员卡森所说的情况在之前是零星的、非常少的,所以此处可填“在这一发现之前”。第三处,根据前面的“但并非”,说明这里所填的内容和前文的“巴布亚企鹅的迁移是适应气候变化的一个例子”应该是相反的内容,下文又举例说气候变化导致磷虾数量减少,帽带企鹅种群直接崩溃,无法适应气候变化,所以此处可填“所有企鹅都能如此”。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案:①但现实却不是这样;②在这一发现之前;③所有企鹅都能如此。
评分细则:
①无转折不得分。说到“现实”或“事实情况却让人忧虑”亦可。
如果答“但结果却相反”,最多得1分。因为这不是相反,而是一种因担忧而没法高兴得起来。
②要有“之前”“以前”“这以前”“在此之前”一类表时间的词。不是表时间的短语不给分。
③没有“所有”“都”一类词扣1分。
其他:字数超过,则该点在原得分基础上减1分。
22.请用拟人手法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 15个字。(2分)
答案:气候变化迫使南极企鹅“流亡”
解析:
文本第一节主要内容:科学研究人员表明南极半岛最东部首次出现巴布亚企鹅企鹅种群,这与地区气候变化有关。
文本第二节主要内容:国际绿色和平组成员卡森进一步证明了第一节的观点,并说明这是海冰消减的生物证据。
文本第三节主要内容:南极半岛是地球上升温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企鹅和鲨鱼及软体动物能对气候变化提供早期预警。
文本第四节主要内容:虽然巴布亚企鹅为适应气候变化而迁移,但帽带企鹅种群直接崩溃。
由此推测文本的主要内容是气候变化导致企鹅的迁徙。因为需要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所以可以用“流亡、搬家、流浪、集体出逃”等词语。
22.请用拟人手法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 15个字。(2分)
答案:气候变化迫使南极企鹅“流亡”
评分细则:
①对象:气候变化和企鹅迁徒等大致内容,1分。拟人修辞,1分。
②文本大致内容可酌情,有弹性,但必领是文本主体内容。
③拟人修辟要考究。用到搬家、流浪、携手出走、集体出逃等词算合格,
④引号不做要求。
⑤字数超过,在原得分基础上减1分。
写作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22年5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指导和帮助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市东园隆重开幕。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回望百年,青春向党。忆往昔,张太雷、恽代英、蔡和森、邓中夏……一批批先进青年栉风沐雨,负重前行,用青春热血开创青年团新阵地;看今朝,“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边防英雄陈祥榕、“北京明白”的航天人高健、“我的眼睛就是尺”的运动员王濛、“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的援鄂护士刘家怡……一批批当代青年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以坚实步伐追逐新时代中国梦。
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当代青年与时代发展论坛”即将举行,你受邀作为全市学生团员代表参会,发表以“负重前行”为主题的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1922年5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指导和帮助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市东园隆重开幕。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回望百年,青春向党。忆往昔,张太雷、恽代英、蔡和森、邓中夏……一批批先进青年栉风沐雨,负重前行,用青春热血开创青年团新阵地;看今朝,“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边防英雄陈祥榕、“北京明白”的航天人高健、“我的眼睛就是尺”的运动员王濛、“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的援鄂护士刘家怡……一批批当代青年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以坚实步伐追逐新时代中国梦。
审题立意:你该写什么?
1.材料解读:
材料由两段话组成,第一段,交代写作背景。100年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这一盛会,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关怀、指导和帮助。同时,交代了2022年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恰逢中共二十大召开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第二段,从“忆往昔”和“看今朝”两个层面列举了百年进程中的杰出青年。列举的青年涉及多个领域,边防英雄陈祥榕、航天人高健、运动员王濛、援鄂护士刘家怡,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各个领域都有青年绚烂绽放的身影。当然,两处省略号,也为考生留下充分发挥的空间。
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当代青年与时代发展论坛”即将举行,你受邀作为全市学生团员代表参会,发表以“负重前行”为主题的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你该写什么?
2.任务解读:
①谁来写:“你受邀作为全市学生团员代表参会”,写作者的身份是全市学生团员代表。
②写给谁:“当代青年与时代发展论坛”,读给参与论坛的青年听,当然,也不能忽视读这份演讲稿的阅卷老师。
③写什么: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背景)、“负重前行”(主题)
④格式是: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特别关注:结合材料内容完成写作任务
1922年5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指导和帮助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市东园隆重开幕。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回望百年,青春向党。忆往昔,张太雷、恽代英、蔡和森、邓中夏……一批批先进青年栉风沐雨,负重前行,用青春热血开创青年团新阵地;看今朝,“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边防英雄陈祥榕、“北京明白”的航天人高健、“我的眼睛就是尺”的运动员王濛、“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的援鄂护士刘家怡……一批批当代青年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以坚实步伐追逐新时代中国梦。
审题立意:你该写什么?
3.立意明确: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材料引导青年思考,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如何担当使命任务,负重前行,胸怀“国之大者”,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
1922年5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指导和帮助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市东园隆重开幕。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回望百年,青春向党。忆往昔,张太雷、恽代英、蔡和森、邓中夏……一批批先进青年栉风沐雨,负重前行,用青春热血开创青年团新阵地;看今朝,“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边防英雄陈祥榕、“北京明白”的航天人高健、“我的眼睛就是尺”的运动员王濛、“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的援鄂护士刘家怡……一批批当代青年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以坚实步伐追逐新时代中国梦。
审题立意:你该写什么?
主题阐释:
负重前行:“负”体现责任与行动,是勇于担当负责、是积极主动作为。往昔之“重”是风风雨雨,是风雨兼程。今日之“重”是为国为民,是逐梦中华。前方有满天星光,也有沟沟坎坎。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对内,青年肩负着复兴中华的重任;对外,青年担负着维护国家尊严的责任。当然,于个体而言,高强度竞争、快节奏生活、无止境内卷,客观上也要负重。然而尽管负重,仍要前行。
负重之下,为何前行?
负重之下的前行更显生命的尊严与坚韧,负重之下的前行更显青年的担当与勇毅;其实从来没有哪一代人是轻松的,但却有那么一代人足够幸运,可以用自己的奋斗见证伟大——我们咬紧牙负重前行,是因为我们正是这被历史选中的一代。
负重之下,如何前行?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对抗苦难与宿命的武器……
参考素材
金句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时代在变,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金句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
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舍小家顾大家,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走的张小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的医护人员,有部分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新时代中国青年不畏难、不惧苦,危难之中显精神,关键时刻见真章,总能够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自觉扛起责任,无私奉献,无畏向前,彰显青年一代应有的闯劲、锐气和担当。
金句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金句
人物素材
张太雷,男,汉族,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他是第一个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使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是党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1927年12月12日,他在广州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中弹身亡,年仅29岁。张太雷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人物素材
清理现场时,有人发现,一名年轻战士紧紧抱着陈红军,保留着护住营长的姿势,他就是年仅19岁的陈祥榕。
新华微评:
有一种深情表白,叫做“清澈的爱,只为中国”——“00后”戍边烈士陈祥榕曾写下的一句话,令无数人为之泪目。清澈的爱,如此纯粹,又如此炽热;如此柔软,又如此坚韧!
这份深沉的爱,是戍边战士寸土不让的守护,也是医务人员逆行出征的勇毅;是科研新秀披星戴月的攻关,也是年轻扶贫干部日复一日的坚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山河无恙,只因英雄铁肩担当。“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青春之热血,永远为祖国而奔腾;矢志报国的你,就是民族的希望。
人物素材
高健,他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北京总调度。调度工作,每一句口令的重要性,与简单与否、时段的关键与否都没有关系。不管任何时候、任何任务,都以最高标准、最佳状态面对全区各号,面对任务。
高健直言,神舟五号的发射为他埋下了梦想的种子,在调度台上,一声“北京明白”是沉稳的口令,是不容差错的任务,也是为航天员送去的来自地面、来自祖国的亲切致意与问候。
我们这一代是“摘果子”的一代,前辈们已将关键技术验证成熟,我们来运用得炉火纯青,能够参与到空间站的建造,何其幸运!(高健)
精选段落
当下中国虽少见枪林弹雨、血染山河,但有责任、有担当、愿奉献的青年人比比皆是。
年轻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张超,训练突遇飞机故障,生死边缘的4.4秒仍试图挽救飞机重伤牺牲;29岁北大女博士娄滔不幸患渐冻症,她最后的愿望是将器官都捐出来,“能救命的部分尽管用”;80后的余静两年前主动报名驻村扶贫,“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就不撤岗”;80后特警张劼为保护居民楼200多居民的安全,第一个冲进屋内阻止歹徒引燃爆炸物,自己却被严重烧伤……他们,恪守着最崇高的品格,实践着最宝贵的价值,成为社会中最温暖人心的力量。
如果说百年前,仁人志士走出国门,只为求一纸救国良方,虽有所得,却难掩心中的屈辱和无奈;那么今天,伴随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你的心中早已有了十足底气,去勾画和塑造整个世界的明天。
中国思考、中国方案、中国行动,正跟随中国青年遍及全球的脚步,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掀起波澜。
——人民日报写给青年的八封信
鸿鹄志立,无愧担当,需要一双注目家国的眼。目光停驻之处,定是心之所向,若要承担起时代的使命,便不能成为北大钱理群教授口中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要让这双眼望向天下、苍生。
鸿鹄志立,无愧担当,需要一颗百折不挠的心。肩负时代之担的路途注定坎坷,此时,我们要拥有一颗不畏艰难的心。
作家王蒙在其作品《青春万岁》中对青春的感慨:“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这是他对青春的怀念,更是对我们青少年的勉励。
下水作文
迎风奔跑 与时代同向而行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站在这里发言,内心有点紧张,但心情非常激动。此刻的我非常自豪,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新时代,我们的国家正在强起来。生逢盛世,当代中国青年,应该负重前行,应该与新时代同向同行。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时代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时代需要什么样的青年,我们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青年,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我们这个时代宁静、祥和、幸福安康,生在这样一个好时代,真的要感谢党和人民,感谢先辈们为我们带来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不变,我们要转变观念,思想上要加强重视对国家和党的感情,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爱国”始终是时代的最强音。
新时代青年要“生而向上,敢想敢搏”,我们要独自绽放青春,为这个时代变得更好而加分。半岁时因药物丧失听力的江梦南,从小立志成为救死扶伤的医者,26年的时
间埋头苦学,曾为了一个字练习上千遍口型,不被苦难击退,不因先天缺陷而自卑自弃,永不停下奋进的脚步。她刻在骨子里的坚强,迎难而上的勇敢,挺身而出的担当,是我们这个时代青年最美的样子。
新时代青年,要注重全面发展,勇担时代重任。国家在高速发展,我们都要努力成为一名“开拓者”。最美乡村教师刘秀祥,他背着痴母去县城读书,大学毕业后毅然拒绝城里优厚的待遇,回到农村当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资助若干贫困学子圆大学梦。他弱小的双臂不仅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更为这个时代抹上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是一个我们的时代,只要有不懈奋斗的乐观,谁都有机会出彩。汶川地震中失去右腿的牛钰,2021年上海时装周上用“机械小钢腿”征服了所有人;可爱的消防员拎着装备一路蹦蹦跳跳的去上班;新冠疫情防控中,方舱医院里翩翩起舞的身影,醉心读书的姿态。马克吐温说:“黄金时代在我们前面,而不在我们背后。”新时代的我们是黄金时代的弄潮儿,这是一个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出彩的时代,
春风十里不如奋斗的你我,朋友们,迎着风,带着自信,带着梦想,向未来努力奔跑吧!
青年与时代,与国家同向同行,紧密相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