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壶口瀑布》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壶口瀑布》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7 17:3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因此,黄河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如果要去瞻仰这位母亲,你知道黄河的哪一处景观是不可不看的吗?壶口瀑布。今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
《壶口瀑布》
梁衡
学习目标
1.品位文章整散结合、长短兼具的语言特点。
2.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3.体会文章催人向上的积极精神。
4.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百折不回的精神。
作者
梁衡,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著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学术论文集《为文之道》《壶口瀑布》等。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壶口瀑布为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最大黄色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河床至此收束,形如“壶口”,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本文描绘的就是这一胜景。
创作背景
游记三要素
游记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文学体裁,内容非常广泛,写法比较自由,一般包括三个要素——所至、所见和所感。
(1)“所至”即作者的游踪。
(2)“所见”即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目睹的风貌。
(3)“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引发的所思所想。
所至(游踪)是骨骼,是基础;所见(风貌)是血肉,是主体;所感(感想)是灵魂,是生命力所在。无骨不立,无肉不丰,无感不活,三者构成完整的格局。
文体知识·游记
词语积累
①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好像要把耳朵振聋一样。
②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形容随从的人多。
③怒不可遏: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④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情况捉摸不透。
⑤寒噤:寒战。
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季节?
第一次是雨季
第二次是枯水季节
2.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
雨季的瀑布
枯水季的瀑布
惊心动魄
气势磅礴、雄伟壮大
坚韧不拔、刚中带柔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
第三部分(3—5)
概括交代了壶口的位置和“我”到过的次数,引起下文。
略写“我”第一次游览壶口瀑布,采用俯视角度描写壶口瀑布之险,表现了雨季时瀑布给人的汹涌可怕、迷蒙疏离之感。
详写“我”第二次游览壶口瀑布,定点观察,转换视角,具体刻画了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壮美景象和作者的感受。
第四部分(6)
结尾以抒情议论点明主旨——概括黄河伟大的性格,赞扬民族精神。
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品味第一部分
点明游览的地点和次数,引出下文对“我”两次观看壶口的具体描述。
1.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品味第二部分
2.作者第一次来到壶口瀑布看黄河是在雨季,根据文章说一说雨季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作者当时是怎样的感受。
水声
隐隐如雷
氛围
雾气弥漫
水的状态
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汹涌可怕
迷蒙疏离
作者的感受
感到可怕
匆匆逃离
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品味第三部分
作者由黄河之水想到人之外,还想到了什么?
品味第四部分
民族精神。他由黄河的“柔中带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品味语言
1.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交流点拨】这句运用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和刚强的品质。运用四个排比句铿锵有力、气势不凡。
2.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凝重而猛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黄河水的赞美之情。
3.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互相挤着、撞着,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其势如千军万马”是总体描绘波浪,“挤着、撞着”突出浪不仅数量很多,而且密度很大,“推推搡搡”是横向动态,“前呼后拥”是纵向的动态。这样就把“撞”的情态写得非常细致而生动。
小结 这篇借景抒情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透过瀑布我们看到了黄河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坚强性格。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用黄河的性格面对自己未来的生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