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礼记》二则 《虽有佳肴》 单元 六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教材分析 《虽有佳肴》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22课《礼记》二则的第一则。《虽有嘉肴》这篇经典作品,文章开头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进而从教和学两方面,论证了“教学相长”最后又引用资料,“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作为引用论证,有力的论证了教学相长这一道理的正确性这个道理。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学习 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熟读并背诵课文。 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
重点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
难点 理解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由此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出示课题 出示教学目标:(齐读)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熟读并背诵课文。 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 作品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作者不止一人,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编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礼记》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是秦汉以前 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虽有佳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学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作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其中“教学相长”就出自本文。 认真回顾历史,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识记文学常识 通过引入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思维的碰撞,自然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了解文学常识
讲授新课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以小组为单位,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展学翻译课文。A主持,补充,总结 D读原句 CB逐句翻译 主问题1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会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主问题1预设答案 全文翻译: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学生自学、同桌互学、班内小组代表展学,解决学习任务。 学生认真思考,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回答问题。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学习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2: 1、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2、课文最后引用《兑命》的话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中心 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学法指导 第一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A主持并分工,组织讨论,DCB依次发言、补充 第二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A主持,补充,总结 D回答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C回答课文最后引用《兑命》的话有什么作用? B回答本文的中心 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主问题2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品读细节,把握文章中心论点,归纳作者的论述过程主问题2预设答案 1、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运用类比论证,将“嘉肴”和“至道”进行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为引出下文教与学的关系做铺垫。 课文最后引用《兑命》的话有什么作用? 通过引用《兑命》中的话来讲道理,证明论点,阐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了教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本文的中心 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作者以类比论证切入话题,先用嘉肴与学习进行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然后再讲教和学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得出“教学相长”的论点。最后用《兑命》中“学学半”的话来论证中心。 学生自学、同桌互学、班内小组代表展学,解决学习任务。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独立思考,畅所欲言回答问题。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学习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练习 1.通假字 学学半(“学”同“敩”,教导) 2.古今异义 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主旨) 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提高。今 义:增长) 3、一词多义 (1)学 学学半(同“敩(xiào)”,教导) 学学半(学习) (2)其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其此之谓乎(副词,表推测,大概) 4.词类活用 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 5.文言句式 倒装句-------其此之谓乎 (宾语前置,“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其谓此乎”) 6.成语积累 教学相长:原指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现指通过教学,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 学生当堂练习,作答,纠错。 及时巩固强化理解,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 《虽有佳肴》先将“嘉肴”与“至道”进行类比,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论证了“学”与“教”的关系,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1、背诵课文。2、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师生共同总结,学生认真倾听讲解,积极配合老师梳理知识。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培养思辨思维。
板书 学生仿照思维导图,细化问题,整理思维导图。 形成知识体系框架,大处着眼,细节理解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