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7 21:2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写出人物特点和精神》教学设计
——七年级写作专题
(一)导入:猜猜是谁?
请同学们根据文字描写,猜一猜是谁?
1.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系一条花布手巾,提一柄九齿钉耙。——猪八戒
2.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
3.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诸葛亮
同学们,在我们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们各有特色,各具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印象。而我们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千篇一律,缺少特征,缺少个性,缺少灵魂。看来呀,描述人物非常有趣,但想要写好并不容易。那么,怎样才能把人物写的生动鲜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作专题,写出人物特点和精神。希望大家在今天的学习中能够收获写作的锦囊妙计,描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我们开始吧。
(二)活动一:抓住特点,创建锦囊
(1)同学们,在以前的写作学习中,我们很早就知道了一些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呢?
明确: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这些方法,大家早就了然于胸,同学们似乎都会用,可似乎又都不会。怎么说呢,如果是泛泛地叙述和描写,大家都可以长篇大论,口若悬河。但若要让你笔下的人物立得住,那就不易了。
(2)老舍曾说:“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来。”
我们来看个小故事:《县官抓小偷》。
——同学们,这样的告示能抓到小偷吗?为什么呢?
——所有的描述都太笼统,没有突出人物的主要特征,所以人物形象就立不起来,自然抓不到了。
(3)那怎么立起来呢?我们来看叶圣陶怎么说的。
描写人物,假若只就人的共通之点来写,则只能保存人的类型,不能表现出某一个人。要表现出某一个人,须抓住他给予我们的特殊的印象。——叶圣陶
是呀,要想让写的人物鲜明起来,立得住,就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特别是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来写,让“这个人”成为独特的“这一个”。
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个锦囊妙计,独特之处显特点。
1.独特之处显特点
那怎么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显出人物的个性化形象呢?我们来看看大文学家鲁迅是怎么写的?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寿镜吾老先生的描写为例,寿镜吾是一位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学者,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鲁迅是如何通过人物描写的方法来突出这一人物特点的。
(1)鲁迅第1次见到先生时是这样写的。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外貌描写
明确:这是对寿镜吾的外貌描写,鲁迅先生用字多吗?不多,高而瘦的老人,是总描述,然后就抓住了能够表现人物特征的独特之处来写,须发花白——是位老先生,大眼镜——显得博学,这样一位和蔼博学的老先生的初步形象就来到我们面前。
(2)我们再看小鲁迅和先生的对话描写。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明确:这一问,展现了老先生在作者心里是博学的。这一答,小鲁迅能感受到,先生是希望只好好读书,不应该问与读书无关的事情,体现了老先生在作者印象中是方正的。
(3)文章中还有对先生的神态、动作描写。(齐读体会)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明确:鲁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人物读书入神这个富有特征性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寥寥几笔,就把一个可爱的老学者形象跃然纸上了。让我们如见其人,获得深刻印象。
小结: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始终紧紧围绕着老学者方正、质朴、博学的人物特点来进行描写的。这样描写,人物形象才能突出、鲜明,对吗?凡是立得住的人物,他的特点一定是鲜明的,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时,不是毫无目的的去叙述,而是要学会细心观察,紧紧地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特别是独特之处,这样的人物才能有形象感,才能是天下独有的一个。
2.典型事例凸特点
当然,“人”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一件件事情中,存在于各种关系中。老舍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与事相遇,他才有用武之地,我们说一个人怎样好或怎样坏,不如给他一件事做做看。”我们要想把人写得生动有特点,就要把人放在事件中写,可以写他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行为、心理活动,以及与他人的交往等等,使他的特点在事件中不断凸显出来,这样才能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当然,当可写的事情较多时,我们要选择能够表现人物特征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写,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事,要详略得当。
(1)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关羽温酒斩华雄。
董卓废黜少帝刘辨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后,残暴不仁、擅权于朝堂。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不可一世,在潘凤等大将接连被华雄斩杀之时,关羽主动请缨前去战华雄,曹操特为他热了一杯酒,关羽却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然后在极短时间内斩杀华雄,书中最后只用了四个字,其酒尚温。关羽从此名震诸侯。
明确:在这个事例中鲜明的突出了关羽武功之高强的人物特点,并运用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通过酒温突出斩华雄之快,武功之高强。
大家已经开始联想到许多人物的故事,那就给大家说的机会,欢迎来到表达空间站。
(2)活动角:表达空间站
表达:一什么人,二什么事,三突出了什么特点。
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出来,用词要准确简洁,表达要流畅清晰。
规则:小组讨论三分钟,小组代表分享,组间形成比赛,一句记一分,错误不计分,纠错得一分,分高组获胜。开始头脑风暴吧。
明确: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同学们分享了很多。如,孙悟空的大闹天空来展现他的神通广大,黛玉葬花突出多愁善感,倒拔垂杨柳来展现鲁智深力大无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等来展现诸葛亮的智谋无双等等。这些都是通过事例来突出人物特点的。
小结:通过刚刚的众多例子我们足可以看出,事件中显现出特点鲜明的人物往往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要提炼典型事件,在事件中描写人物,展现人物的特征。这样的人物才会有血有肉,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过渡:不过,同学们,要把人物写好,光要有血有肉还不够,还要有灵魂。
写人物,不仅要立得住,还要把人物写“活”。既要抓住外在个性特点,也要写出内在的精神品质。这样人物才会形神皆备,鲜活生动,也才能打动人,感染人,鼓舞人。那么,要写出人物的精神,有哪些锦囊妙计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挖掘精神,丰富写作锦囊。
(三)活动二:挖掘精神,丰富锦囊
1.抓住细节现精神
首先,我们可以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往往在细节处得以彰显。
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
(1)人物细节描写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昂首挺胸的动作细节,长须飘飘的外貌细节,将闻一多先生与众不同、正义凛然的气质刻画出来。
(2)物品细节描写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
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时专注认真、锲而不舍的精神就通过他头发、书桌等细节表现出来了。(头发是人物细节描写,书桌是物品细节描写)
2.多种手法写精神
其次,我们可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如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等,都可以起到揭示和突显人物精神的作用。
(1)如《邓稼先》一文中: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一个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将邓稼先与美国“原子弾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鲜明地表现了邓稼先忠厚朴实的气质和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品格。
3.抒情议论赞精神
最后,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如《邓稼先》中: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这些句子深刻而准确地点出了邓稼先的精神品格。
(2)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这结尾的三个句子对闻一多先生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小结:这些精彩的抒情和议论,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对文章主旨起到了升华的作用。不妨细细揣摩,写作时尝试模仿。
(四)活动三:总结锦囊,收获妙计
关于写出人物的特点和精神,我们收集的写作锦囊应该满满的啦。接下来,我们要总结锦囊,收获妙计: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独特之处和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特点。
再者,我们可以通过抓住细节、采用多种手法、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式写出人物的精神。
1.那么,问题来了,在描写人物形象时,人物特点和人物精神又什么关系呢?我们来看个例子。
《邓稼先》--杨振宁(快速默读)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报效祖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28年始终站在第一线,成功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有能力说服对吵对打的两派继续工作,制造氢弹。——纯正为公,众人信服。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避免惨案。——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⑥一封短短的信,来证实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早期得到苏联极少援助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强烈朴实的民族自尊心。
⑦邓稼先抛妻别子,隐姓埋名进入茫茫戈壁滩,一待就是20多年。20多年来,作为院长,他却事必躬亲,来到实验现场指导工作。当井下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危险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明确:我们通过这一件件事迹,既能感受到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的性格特点,也能体悟到邓稼先默默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邓稼先的人物特点和精神就是在这一件件事迹共同展现出来,使整个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豪迈,伟大而崇高。
小结:这就说明人物的特点和精神并不是割裂的,他们是共同塑造人物形象的。首先,抓住人物特点,让“这个人”成为一个独特的人。再者,写出人物精神。人物精神是在特点之上更深层次的挖掘,让“这个人”成为独特的且有力量的人。我们通过描写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才能共同塑造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2.既然特点和精神对塑造人物形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那么,表现特点和精神的写作方法是割裂的吗?
从刚刚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典型事例不但能突出特点,也能展现精神。
写作手法呢?只能描写精神吗?
当然不是,如温酒斩华雄,就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关羽武功高强的特点。
细节呢,能不能凸显人物特点呢?
当然可以,如寿镜吾读书时的微笑细节,就可以展现老学者爱读书的特点。
小结:我们可以综合、灵活的运用这些方法,来写人物的特点和精神,共同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同学们,我们要在书本给予我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多一份思考。
(五)活动四:试用锦囊,完成写作
你有自己的偶像吗?是曹操、关羽、李白那样的古代人物,还是毛泽东、鲁迅、钱学森这样的现代名人?是现实中的歌星、影星、球星,生活中的爸爸、妈妈、老师,亦或者是文学影视形象孙悟空、哈利.波特、蜘蛛侠?试围绕“我的偶像”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1.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写作支架,请同学们根据写作支架列出写作提纲。
我的偶像:
人物突出的特点和精神:
我崇拜他的原因(或他对我的影响):
1.记述事件: 典型事件1
典型事件2
......
2.描写角度: 体现特点或精神的肖像
体现特点或精神的动作
体现特点或精神的语言
体现特点或精神的心理
体现特点或精神的细节
体现特点和精神的其他方面
3.写作手法和句式:
2.怎样才能写出优秀作品呢?我们先了解一下评价量表。
等级 写作内容评价
A级标准 1.能立体、鲜明地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和精神品质。 2.能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写作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3.能选择典型事件、抓住典型细节,展现人物风貌。 4.能写出崇拜人物的原因和对我的引导作用。
B级标准 能够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和精神品质。 2.能运用描写方法、写作手法写人物。 3.能在具体事件、细节中写人物。 4.能表现人物与我的关系。
C级标准 人物个性特点和精神品质模糊。 对人物的描写不足。 3.叙事、细节不具体。 4.所写人物与我的关系不清晰。
请同学们,使用写作锦囊,根据写作提纲,参照评价量表,完成写作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