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想象是人类最美的花朵
——《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夸父逐日》自读指导课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阅读速度。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课程标准
本课是一篇改编的神话故事,七年级学生对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有所了解,并且也阅读过其他的神话故事,学生是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兴趣储备的。(已知)
但对神话的知识和特点,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还没有系统的把握。(未知)
在教学中需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创造性思维,激发想象力,而不再是单纯的了解故事。(突破措施)
学情分析
《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神话,袁珂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夸父逐日》是一篇文言神话故事,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反映了远古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教材分析
1.快速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能说出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
2.通过与古籍记载比较阅读,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3.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故事的魅力,在改写、扩写中展开想象,激发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迅速过渡到主要环节。
(二)【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
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说出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
评价任务 符合标准 基本符合标准 不符合标准
速读课文 快速阅读,每分钟不少于400字。能够标记勾画富有文采的句子、关键词语的关键句段。 阅读速度较快,能够勾画阅读。 达不到阅读速度。
提取关键信息 阅读进程中能够提取出重点句段中的关键信息。 关键信息提取不够准确。 不能提取出关键信息。
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能够借助提取到的关键信息,梳理出故事情节脉络,说出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梳理要点不够准确,人物形象概括不够精准。 不能梳理主要故事情节,不能概括人物形象。
女娲造人
1.试着抓住关键词语梳理课文的主要情节,同桌两人复述故事。
提示:文章围绕“造”字展开描述,即为何造人,怎样造人。
为什么造人:荒凉寂寞
怎样造人:揉团黄泥-挥洒泥浆-分为男女
女娲造人
2.圈点勾画富有文采的句子(波浪线),关键词语(横线),有疑问(问号),建议以“我从______感受到女娲______”句式说一说女娲的形象。
参考示例:我从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感受到女娲的神通广大。
充满活力,淘气可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
创造力(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女娲造人
3.请结合文意,想象当时的情景,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文字。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他兴高采烈地欢呼着,跳跃着, 。(动作或神态)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 。(动作或神态)她俯下身子,轻声说道:“ 。”“说完,这可爱的小东西便撒娇地依偎在了女娲的怀里。
明确:从这些语句中我们感受到女娲是一位勤劳,智慧,伟大的散发着母性光辉的神。
设计意图:使学生阅读进程中能够提取关键信息,梳理出故事情节脉络,分析人物形象。
(三)【评价任务2—针对目标2】
通过与古籍记载比较阅读,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评价任务 符合标准 基本符合标准 不符合标准
感受文章独特的想象魅力 能够说出更喜欢哪一篇文章,并能说明理由,且表达准确,有理有据。 能够说出更喜欢哪一篇文章,基本能说明理由。 不能说出更喜欢哪一篇文章,不能说明理由。
体会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圈点勾画出相关语句,能准确说出课文增删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 圈点勾画出相关语句,能基本说出课文增删的内容,简单说出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 圈点勾画句段不全面,不能说出课文增删的内容,及这样处理的原因。
女娲造人
1.课文《女娲造人》改编自古籍《风俗通》,请同学们大声朗读《风俗通》里的记载,结合译文,说一说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人也。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原文大意: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把黄土捏成团造了人。她又忙又累,竭尽全力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上苍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女娲造人
2.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课文增删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勾画完后,请组内同学互相对照,看看彼此勾画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说说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课文段落 《风俗通》选段 增补的内容 增补的好处(结合文中的人物和情节具体分析)
参考示例:作者增添了更能体现想象力的情节,如,(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2)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3)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女娲造人
3.课文要生动得多,丰富得多。请同学们想一下,作者把这则短文改编成如此生动的课文,中间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思维过程?
女娲造人的故事,是中华民族的先祖对人类起源的一种神奇想象。作者在故事原有的基础上加以联想和想象,大胆奇特又合情合理,使故事焕发出迷人的色彩。所以,神话作品通常具有想象、夸张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初步了解神话的特点,感受想象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评价任务3——针对目标3】
通过拓展阅读,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故事的魅力,在改写、扩写中展开想象,激发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评价任务 符合标准 基本符合标准 不符合标准
口头展示表达交流。 能够在文本基础上,把自己想象的内容创造性地、准确流利地加以表达。 能够说出自己想象内容,但是表达不准确、不流畅。 不能够说出自己想象内容。
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进行改写、扩写并进行表达交流,合理而又富于新意。 基本能够尝试进行创作并进行表达交流。 不能够尝试进行创作并进行表达交流。
女娲补天
1.快速阅读丛书中《女娲补天》的故事 ,参照注释和译文,展开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联成一个趣味横生的故事。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提示:首先读女娲补天的故事,明确文言文大意。再思考你会选择哪一点进行补充,补充什么?如:女娲斗争过程中的动作、对话、神态描写;猛兽的外形;天地宇宙的环境描写;先民的生活等。
女娲
2.联想与想象训练
女娲为让天地间生气蓬勃起来而产生了造人的动机,并且不辞劳苦地用黄泥造人。这大概是黄色人种的起源吧。那么女娲又是如何制造白色、黑色、棕色人种的呢 她还有其他造人的动机吗 请发挥想象,推断出女娲造人的新动机、新办法。
新动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逐日
3.快速阅读主题丛书中《夸父逐日》的故事,描绘你所理解的夸父。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神话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请你帮他填写一份个人档案。根据故事内容细致描绘自己心中的夸父形象。
提示:
(1)能适当加入描写,如外貌、动作、神态、环境、心理描写,特长、精神品质等。
(2)能合理想象逐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
夸父逐日
4.设想人们与夸父对话。
人们劝夸父停下来,猜测夸父为什么要坚持追赶太阳,人们对跌倒的夸父的呼喊和夸父的回应,死后神奇的手杖化作桃林,向后人们继续讲述逐日的故事。
提示:这个对话过程要体现出你读《夸父逐日》原文时所产生的疑问和思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课堂小结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泉源。”大胆合理的想象不仅可以锦上添花,有时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古今中外的神话故事便是“想象”的宝藏,有待大家去开采,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张开想象的双翼自由飞翔。
作业设计
仿照课文的写法,请同学们展开大胆、合理、新奇的想象,对《姮娥奔月》进行人性化的扩写。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和。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摘令伐木。
提示:写作的时候一定要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入手,注重对人物的动作、神态、外貌等方面的细节性描写,做到既能大胆新奇的发挥想象,又能合情合理地体现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写作能力,激发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板书设计
女娲造人+女娲补天 +夸父逐日
神话 → 联想和想象 → 创新
谢
谢
大
家
感谢您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