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西游记》
——阅读指导课
一、课程标准:
1.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材分析: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是一部非常有趣的小说,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小说围绕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
小说善于塑造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都写的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书中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开创者。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西游记》的精彩故事、主要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其了解途径主要依靠电视剧或者是小学时读的简装本《西游记》、图画书,个别精彩故事由于改编者的删减,使其与原著存在一定出入,限制了或者影响了学生对故事、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
《西游记》也是学生在初中第一次接触的大部头的古典长篇小说,书中的一些文言语句、环境气氛的诗词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障碍。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跳读的方法,忽略哪些无关紧要的或者不精彩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四、学习目标:
1.了解《西游记》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把握影视剧和小说的优缺点,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渗透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方法,学习运用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快速、准确地了解小说内容。
3.赏析精彩篇章,结合具体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技巧。
五、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一,搜集资料、观看电视剧,初步了解《西游记》的相关资料,为阅读原著,分析人物提供帮助。
2.针对目标二、三,能够区分视频、儿童读本和原著的不同,体会原著的精彩,激发阅读兴趣,并学会阅读《西游记》的基本方法。
六、课前准备:
利用晚上空余时间看电视剧《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搜集《西游记》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
任务一:搜集有关资料
学生分小组推荐展示所搜集的《西游记》相关资料。
评分标准 得分所需技能
超出标准 1.能全面搜集《西游记》的相关资料。2.准确、流畅地进行展示。展示名著的创作背景、吴承恩生平、作品的意蕴、艺术成就等方面。
符合标准 1.能较全面搜集《西游记》的相关资料。2.准确、流畅地进行展示《西游记》的创作背景、吴承恩生平。
基本符合标准 1.能对照教材“名著导读”找出相关内容。2.准确、流畅地进行展示《西游记》的故事情节。
不符合标准 1.吐字不清晰,声音不洪亮。2.只能说出几个《西游记》的故事名称。
评价标准
任务二:知晓取经故事
说出你所熟知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并结合《西游记》的目录,把同学们说出的精彩故事,按照取经的先后排序。
评价标准
评分标准 得分所需技能
超出标准 1.能熟练、流畅、较全地说出唐僧取经的主要故事名称。
2.能够吐字清晰、声音洪亮简单概括取经故事。
符合标准 1.能熟练、流畅地说出唐僧取经的主要故事名称。
2.能够吐字清晰、声音洪亮简单概括取经故事。
基本符合标准 1.能结合名著目录熟练、流畅地说出唐僧取经的主要故事名称。
2.不能够吐字清晰、声音洪亮简单概括取经故事。
不符合标准 1.能够结合名著目录找出几个唐僧取经的主要故事名称。
2.不能够简单概括取经故事。
评价标准
任务三:开展课堂辩论
结合课前观看的电视剧《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情节,自由阅读《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组织一场课堂辩论赛:
正方:名著阅读不能用影视剧替代。
反方:影视作品可以替代读书。
评分标准 得分所需技能
超出标准 1.能够做到即兴陈词,引经据典恰当,立论要求逻辑清晰,言简意赅。
2.提问回答,语言简洁明确,不能重复提问和回避问题。
3.总结陈词,观点明确,不能够脱离实际。
4.不能使用不文明语言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符合标准 1.能够在即兴陈词时,引经据典较恰当,立论要求逻辑较清晰,言简意赅。2.提问回答,语言简洁明确,不能重复提问和回避问题。
3.总结陈词,观点较明确,能够不脱离实际。
4.不能使用不文明语言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基本符合标准 1.能够在即兴陈词时,立论较清晰,言简意赅。2.提问回答,语言简洁明确,出现重复提问和回避问题。3.总结陈词,观点较明确,能够不脱离实际。4.不能使用不文明语言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不符合标准 1.观点不明确,逻辑混乱。2.语言不文明。
评价标准
任务四:体味经典之妙
一体机出示简装儿童读本《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学生自由阅读,并注意其和原著的最大区别。
评分标准 得分所需技能
超出标准 1.能够默读课文,并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2.能够准确把握文本内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能够准确区分两种文本的异同,并根据自己的了解说出原著的优点。
4.在比较中激发了阅读原著的兴趣。
符合标准 1.能够默读课文,并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能够基本准确把握文本内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能够比较准确地区分两种文本的异同,并根据自己的了解说出原著的优点。4.在比较中激发了阅读原著的兴趣。
基本符合标准 1.能够默读课文,并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
2.能够较准确把握文本内容,并能用较简洁的语言概括。
3.能够比较准确区分两种文本的异同,并根据自己的了解说出原著的优点。
不符合标准 1.能够默读课文。
2.能够了解文本内容。
评价标准
任务五:掌握读书方法
为了全面感受名著之美,体味名著之妙,提高阅读名著的效率,课本给我们提供了适合《西游记》的阅读方法:“精读”和“跳读”并用。
学生默读《西游记》“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仔细感悟哪些需要精读,哪些需要跳读。
评分标准 得分所需技能
超出标准 1.能够熟练运用“精读”和“跳读”并用的方法阅读文本。2.能够抓住刻画人物方法的语句体会“三变”“三打”“三责”的变化。3.能够通过文本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4.能够根据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说出自己的有益启示。
符合标准 1.能够较熟练运用“精读”和“跳读”并用的方法阅读文本。2.能够基本抓住刻画人物方法的语句体会“三变”“三打”“三责”的变化。3.能够通过文本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4.能够根据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说出自己的有益启示。
基本符合标准 1.能够较熟练运用“精读”和“跳读”并用的方法阅读文本。2.能够抓住刻画人物某一方法的语句体会“三变”“三打”“三责”的某一变化。3.能够通过文本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4.能够根据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说不出自己的有益启示。
不符合标准 1.不能够熟练运用“精读”和“跳读”并用的方法阅读文本。2.不了解刻画人物方法,无法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
评价标准
学生活动一:
跳读是在阅读中,有意识的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讨论此回目中,哪一些内容可以跳过不读,哪些内容需要精读。学生活动二:
精读就是细读,仔细阅读“三变”“三打”“三责”的变化。学生活动三:
精读就是鉴赏,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孙悟空:除恶务尽,机智过人,疾恶如仇。
唐 僧: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猪八戒:小肚鸡肠,爱挑拨是非学生活动四:
精读就是精思,读罢这一回,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①不要为事物的外表所蒙蔽,应当仔细辩明真相,防患于未然;
②要听信忠言,不要不加思考,听信谗言;
③要顾全大局,不能因为个人小的怨隙误了大事;
④除恶务尽,否则坏人总会卷土重来。
八:阅读计划
根据本学期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和水平,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时间限制为8周。
不当之处,请周主任和各位语文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