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压强》单元过关测试卷-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压强》单元过关测试卷-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5-17 11:3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章《压强》单元过关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端午节,小敏提着一盒粽子去看望长辈时,下列提法中手受到压强最大的是(  )
A.用单手提单绳 B.用单手提双绳 C.用双手提单绳 D.用双手提双绳
2.竖直放置一矿泉水瓶子,并在侧壁钻A、B、C、D四个一样大小的小孔,打开瓶盖,往瓶中注满水,水将从瓶孔喷出。水喷出速度最大的是从哪一个小孔喷出的(  )
A.A孔 B.B孔 C.C孔 D.D孔
3.如图所示,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由倾斜位置A缓慢移至竖直位置B.在此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4.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A.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B.沸腾过程需要放热
C.水的沸点与环境温度有关
D.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有关
5.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m-V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的密度之比为4:1
B.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1
C.a、b的密度之比为2:1
D.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2:1
6.已知ρ盐水>ρ水,关于图中两杯液体中a、b、c三点处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向下的压强比向上的压强大
B.a、b两点的压强相等
C.b点的压强比c点的压强小
D.b、c两点的压强相等
7.如图所示,把小桌甲倒放在海绵上,其上放一个物体乙,它们静止时,物体乙的下表面和小桌甲的桌面均水平。已知小桌甲重G1,桌面面积为S1;物体乙重G2,下表面的面积为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海绵的压力就是甲受到的重力
B.乙对甲的压力就是乙受到的重力
C.甲对海绵的压强大小为
D.乙对甲的压强大小为
8.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在两块相同的海绵上,海绵的凹陷程度如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大 B.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小
C.甲的密度一定比乙大 D.甲的密度一定比乙小
9.如图所示,a、b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均匀圆柱体,已知底面积Sa=3Sb,高度hb=2ha,对地面的压强Pa=Pb,圆柱体密度分别为和对地而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a=Fb B.,Fa=3Fb
C., D., Fa=3Fb
10.如图所示,物体重10N,它与竖直墙面的接触面积0.5dm2,现用24N的水平力把物体按在墙上静止不动,物体受到的压力和墙面受到的压强分别为(  )
A.10N,2×103Pa
B.10N,4.8×103Pa
C.24N,2×103Pa
D.24N,4.8×103Pa
1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关系为p甲=p乙.若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后,使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变为p′甲>p′乙,则
A.一定是截去相同高度
B.可能是截去相同的体积
C.可能是截去相同的质量
D.一定是截去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12.甲、乙两个均匀正方体(ρ甲>ρ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分别在甲、乙正方体上截去一部分,且截去部分的质量相等,如图所示,则所截去的高度h甲、h乙的关系是
A.h甲一定大于h乙 B.h甲一定小于h乙
C.h甲可能大于h乙 D.h甲可能等于h 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13.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
14.将一未装满饮料的密闭饮料杯,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将饮料杯倒立放置,如图乙所示(图中没有画出饮料液面的位置),甲乙图中饮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______,压强______;饮料正立对杯底的压强和倒置后对杯盖的压强______、压力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如图,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大桥的海底隧道位于40米深的海水下,海水在此深度处产生的压强为_____Pa,大桥的桥墩所受的浮力为_____N。若汽车自重为G1,车内人和物体的总重为G2,车轮与桥面接触的总面积为S,当车在水平桥面行驶时,汽车对桥面的压强p=_____。(ρ海水=1.03×103 kg/m3,g取10 N/kg)
16.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台形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有深度相同的水,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_______pb,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a______Fb,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 a'_____F b'。(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7.如图所示,A、B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大小、规格相同的实心长方体,长方体的密度为ρ、长为l、高和宽均为h,现将两长方体按图甲、乙所示的方式放置,则图甲中A对地面的压力F甲与图乙中B对地面的压力F乙的关系为F甲________(选填“>”“=”或“<”)F乙.若图甲中A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图乙中B对地面的压强为p乙,则p甲可表示为________,p甲和p乙的比值为__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8.两只杯子分别盛有甲、乙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ρ甲>ρ乙),小刚利用微小压强计对它们进行了区分。请结合小刚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当压强计蒙有橡皮膜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小刚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侧玻璃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地环境大气压,调节的方法是_______;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刚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b)和(c)所示。他发现图(c)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c)杯子中盛的是甲液体。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________(选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理由是________。
19.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如图甲、乙、丙所示。
(1)甲、乙、丙实验中,根据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2)通过甲、乙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这是利用了_______实验方法;
(3)由乙、丙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的关系,请举出生活中应用此知识的一个实例________;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丙和图丁中受到的压强p丁的大小关系p丙______p丁(选择“>“<”或“=”);
(5)在生活中,书包的背带做得又宽又大,这是利用了:_______来减少压力作用的效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来增加压力作用的效果。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
20.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2kg的实心小球和一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中装有水。现将小球轻轻放入容器后,小球浸没在水中并静止在容器底部,水未溢出。分别测出小球放入前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小球放入前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桌,如表所示。(ρ水=1×103kg/m3,g取10N/kg)求:
浸入前 浸没后
p水/Pa 2000 2400
p桌/Pa 2500 3500
(1)小球的重力;
(2)小球放入前,容器中水的深度;
(3)小球的密度。
21.有两个实心圆柱体A和B叠放在一起,并且完全接触,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已知:A、B 两圆柱体的高分别为8cm、10cm,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1:2,A对B的压强是2000Pa,B的密度是3×103kg/m3。求:
(1)圆柱体A的密度;
(2)圆柱体A和B的重力之比;
(3)若将A沿水平方向截去2cm的高度,求A对B的压强变化量△p1的大小;
(4)若将A沿水平方向截去2cm的高度,求B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p2的大小。
22.“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如图所示,已知桶壁上最长的木板长为0.4m,最短的木板长为0.1m,桶底内部底面积为600cm2(忽略圆桶外壁的厚度)。
(1)若空桶的质量为3kg,则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2)当桶装足够多的水时,桶底受到水的压强约为多少?
(3)桶底受到水的压力约为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AC.用单手与用双手提起同一盒粽子,所受压力相等,用单手时受力面积小,所受压强最大,故A正确,C错误;
BD.用手提单绳与提双绳相比,压力大小相同,受力面积小,手受到的压强大,故BD错误。
故选A。
2.D
【解析】
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p=ρgh,密度一定时,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故D孔水喷出速度最大,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解析】
由图可知,当试管从倾斜位置A到竖直位置B的过程中,液体深度变大,由p=ρgh可知,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变大。
故选A。
4.D
【解析】
在烧瓶中注入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时,烧瓶中的水蒸气受冷液化,瓶内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所以会看到水又重新沸腾,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解析】
AC.a、b的密度之比为
故AC项错误;
BD.甲、乙的质量相等,所以体积之比为
甲、乙的边长之比为
则甲、乙的压强之比为
故B项正确,D项错误。
故选B。
6.C
【解析】
A.据液体压强的特点,在同种液体中的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故A错误;
B.a、b两点是在同种液体的不同点,b点比a的深度深,那么b点的压强比a点的大,故B错误;
CD.b、c两点在水和盐水的同一深度,而ρ盐水>ρ水,所以b点的压强比c点的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7.C
【解析】
AB.不能说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压力是由于物体的形变而生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二者不是同一种力,故AB错误;
C.甲对海绵的压力大小为
F甲=G1+G2
甲对海绵的压强大小为
p甲=
故C正确;
D.乙对甲的压强大小为
p乙=
故D错误。
故选C。
8.A
【解析】
AB.由图可知,乙图的受力面积比较小,如果甲乙的压力相同时,那么应该是乙的作用效果越显著,但是图中明显显示甲图的作用效果明显,这说明甲图的压力大,因此甲正方体的质量一定比乙大,故A正确,B错误;
CD.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即V甲>V乙,且m甲>m乙,根据 可知,A的密度可能大于B的密度,可能等于B的密度,也可能小于B的密度,故C错误,D错误。
故选A。
9.B
【解析】
由密度定义式,变形可得
由压强公式可得
联立可得
高度hb=2ha,对地面的压强Pa=Pb,可得;
底面积Sa=3Sb,压强Pa=Pb,对地而的压力

联立可得Fa=3Fb。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D
【解析】
墙面受到物体的压力:F=24N,物体与墙面的接触面积:S=0.5dm2=0.5×10 2m2,墙面受到物体的压强:,故D正确.
11.D
【解析】
根据压强的公式,在截去前,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截去一部分后,甲的压强大于乙的压强,则,因为截去前后受力面积的大小关系不变,所以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大,说明它截去的质量比例更小,又因为甲本身的体积小于乙,所以甲截去的质量一定小于乙的质量,选项D符合题意.
12.A
【解析】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ρgL,
因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即p甲=p乙,
所以,ρ甲gL甲=ρ乙gL乙,即ρ甲L甲=ρ乙L乙,………①
由ρ甲>ρ乙可知,L甲<L乙,……②
设截去的高度为h,截去的部分的质量m=ρV=ρSh=ρL2h,
因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质量m,则有:ρ甲L甲2h甲=ρ乙L乙2h乙,……③
由①③两式可得:L甲h甲=L乙h乙,
由L甲<L乙可知,h甲>h乙.
故选A.
13.4:1
【解析】
由图可知,根据公式,当甲的体积为1时,质量为8g,所以甲的密度为8g/;当乙的体积为4时,质量为4g,所以乙的密度为1g/;所以
由V=得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体积之比为
==
由V=得
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
p=
故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14. 不变 变小 变小 变大
【解析】
饮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杯子和杯中饮料的重力之和,正放和倒放,杯子和杯中饮料的重力不变,所以饮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
饮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倒立放置,杯子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积变大,所以饮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变小。
由于杯中饮料未装满,倒立后杯中饮料液面下降,深度变小,饮料对容器底的压强,饮料密度不变,故饮料倒置后对杯盖的压强变小。
饮料对容器底的压力始终由容器底正上方的液柱产生。正立放置时,液体对杯底的压力小于杯中液体重力;倒立放置时,液体对杯盖的压力大于杯中液体重力,故倒立放置后,杯盖受到饮料的压强变大。
15. 4.12×105 0
【解析】
由知道,海水在40米深度处产生的压强
p=ρgh=1.03×103 kg/m3×10N/kg×40m=4.12×105 Pa
桥墩下部埋入泥中很深,下部没有水,所以桥墩的下部不受浮力的作用,桥墩受到的浮力为0N。
根据题意知道,汽车对桥面压力
由 知道,汽车对桥面压强
16. 等于 小于 小于
【解析】
因为是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根据p=ρgh,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即pa=pb;因压力的大小关系F=pS,Sa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与液体的重力之和,因为Va17. = 2ρgl
【解析】
在水平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甲图中A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SA=h2,乙图中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A=hl.然后利用压强公式求解p甲和p乙的比值.
已知A. B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大小规格相同的实心长方体,所以mA=mB,则GA=GB=G,
甲图把B叠放在A上后,A对地面的压力等于A. B的重力之和,F甲=GA+GB=2G
乙图把A叠放在B上后,B对地面的压力等于A. B的重力之和,F乙=GA+GB=2G,
则F甲等于F乙,
p甲======2ρgl,
p乙===== =2ρhg,
则= =.
18. 大于 B 不可靠的 没有保证深度相同
【解析】
(1)当压强计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作用时,U形管中两侧液面应是相平的,而由图(a)可知,此时U形管中左侧液面高度低于右侧液面高度,说明U形管左侧玻璃管液面上方的气压大于当地环境大气压;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应调节U形管左侧玻璃管液面上方的气压,使其等于当地环境大气压,调节方法是取下软管重新安装,故选B。
(2)因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与所处深度均有关,故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强计所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而由图中可知,两次实验中压强计的深度不同,故无法判断哪种液体的密度较大,故小明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19. 海绵的凹陷程度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控制变量 受力面积 骆驼的脚掌宽而大,可以减小压强 = 增大受力面积 减小受力面积
【解析】
(1)甲、乙、丙实验中,根据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2)通过甲、乙两图可知,受力面积相同时,乙图中压力较大,海绵的凹陷程度较大,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这是利用了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
(3)由图乙、丙可知,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不同,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故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具有“沙漠之舟”的骆驼脚掌宽而大,就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而减小压强的。
(4)图丁和图丙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均相同,所以对接触面的压强是相等的,只是木板不易发生形变,其效果不易显现出来,故p丙=p丁。
(5)书包的背带做得又宽又大,这是利用了: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少压力作用的效果。
[8]砍柴刀磨得比较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加压力作用的效果。
20.(1)20N;(2)0.2m;(3)2.5×103kg/m3
【解析】
解:(1)小球的重力为
G=mg=2kg×10N/kg=20N
(2)小球放入前,容器中水的深度为
(3)小球放入后,容器中水的深度为
小球放入前后,桌面受到压强的变化量为
Δp=3500Pa-2500Pa=1000Pa
则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
小球的体积为
小球的密度为
答:(1)小球的重力20N;
(2)小球放入前,容器中水的深度0.2m;
(3)小球的密度2.5×103kg/m3。
21.(1);(2)1:3;(3)500Pa;(4)250Pa
【解析】
(1)由于A是圆柱体,那么可以直接用公式进行推导,题中条件给出A对B的压强是2000Pa,A圆柱体的高度是8cm,那么可知圆柱体A的密度
圆柱体A的密度是。
(2)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1:2,设A的底面积是S,则B的底面积是2S,A、B两圆柱体的高分别为8cm、10cm,圆柱体A的密度是2.5×103kg/m3,B的密度是3×103kg/m3,则由、可知,圆柱体A和B的质量之比
再根据可知,圆柱体A和B的重力之比
圆柱体A和B的重力之比是1:3。
(3)由题意可知,A是一个圆柱体,A对B的压强变化量△p1的大小即是截去A这部分圆柱体,所产生的压强大小,截去的高度是2cm,圆柱体A的密度是2.5×103kg/m3,根据可知,A对B的压强变化量
A对B的压强变化量是500Pa。
(4)设没有截去高度时,圆柱体B对地面的压强是,截去高度后,圆柱体B对地面的压强是,B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p2的大小
没有截去相应高度时,圆柱体B对地面的压力
圆柱体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S,则圆柱体B对地面的压强
截去2cm高度后,圆柱体A的重力与圆柱体B的重力关系
圆柱体B对地面的压力
圆柱体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S,则这情况下圆柱体B对地面的压强
综上所述,B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p2的大小
B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p2的大小是250Pa。
答:(1)圆柱体A的密度是;
(2)圆柱体A和B的重力之比是1:3;
(3)若将A沿水平方向截去2cm的高度,求A对B的压强变化量△p1的大小是500Pa;
(4)若将A沿水平方向截去2cm的高度,求B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p2的大小是250Pa。
22.(1)500Pa;(2)1.0×103Pa;(3)60N
【解析】
解:(1)空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桶对地面的压强为
(2)当桶装足够多的水时,水的深度为
桶底受到水的压强为
(3)由可知,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
答:(1)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00Pa;
(2)桶底受到水的压强为1.0×103Pa;
(3)桶底受到水的压力约为60N。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