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表里的生物(第二课时)
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了通过捕捉人物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认识了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请同学们聚焦文中人物的动作、心理与语言描写,圈画出相关语句,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想想从中还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冯至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
冯至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
“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冯至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
好奇心很强
“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冯至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
好奇心很强
执着、持续思考
“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不许动。”
“只许听,不许动。”
“小孩子不许动表。”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
“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心理活动
——好奇心强烈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好奇心很强,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有一次爸爸告诉我说,他给我买了一份礼物,但因为还没到我生日,怎么也不肯告诉我是什么,我缠着他问了好久他都不说,害得我那几天觉都没睡好。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他可能很晚了还睡不着,总是翻来覆去地猜猜里面住的是什么。他可能还想趁父亲不在的时候,偷偷把表拆开来看看。
说不定他会一直缠着父亲,要让父亲把表拆开让他看看。
结合生活体验——感受想象他的好奇心
关注人物心理——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冯至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冯至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
表里有一个小生物
首先……其次……最后……
首先作者从生活中的事物中发现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因为父亲的怀表不仅能自己动,而且还能发出和谐的声音,所以他猜测表里有生物。
其次,生活中的蝉和虫一般都不容易让人发现,所以作者觉得表里的生物之所以看不见,是因为它被父亲藏起来了。
而且父亲多次不让作者碰他的表,就是因为这生物是被父亲关在了表里,所以才不许小孩子动。
最后,父亲告诉作者表里摆来摆去的东西是小蝎子的尾巴,这终于证实了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果然有一个活的生物。
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蝉和虫一般都不容易让人发现。
父亲多次不让我碰他的表。
父亲告诉我表里摆来摆去的东西是小蝎子的尾巴。
表里有一个活的生物
围绕着“表里的生物”这一主题,通过关注文中的心理描写与对话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擅长推理的孩子,而且我们还发现作者的观察、思考、推理是持续的,连贯的,他不断地在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冯至是一个天真可爱、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冯至是一个天真可爱、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想象力丰富
语言严谨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表里的生物》是冯至在1948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故事的文章。老师在导学稿中还提供了他另外两篇文章,《彩色的鸟》和《猫儿眼》,比较这三篇文章,你们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呢?
三篇文章的主题是一样的,写的都是童年故事。
我发现这三篇文章中都出现了充满好奇心、善于思考的孩童形象。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表里的生物》,借助文中作者的心理活动与语言,认识了这个爱观察、爱思考、善推理的孩子。这也是不断论证观点的过程。我们还快速浏览了《彩色的鸟》与《猫儿眼》,分析了他们相同之处。那这三篇文章在人物性格塑造上还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下课后,再继续探索,继续说明你的观点,用文章里的关键信息加以证明。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