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上课素材
教学方法指导
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
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如“至于”“夫”“若夫”等;
3.句首关联词语后面要停顿。如“若”“而”“然则”“故”“是故”等;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即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官名等后面要停顿。
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
上课笔记
INCLUDEPICTURE"三维目标.TIF"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
INCLUDEPICTURE"教学重难点.tif"
掌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类比说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明辨是非。
INCLUDEPICTURE"教法学法.TIF"
指导法、分析法、积累法、质疑法、鉴赏法。
INCLUDEPICTURE"课前准备.TIF"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INCLUDEPICTURE"精彩课堂.TIF"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孟子》一书,语言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比喻、类比来说理,辨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政治主张:“施仁政”“民贵君轻”“行王道”“性本善”;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2.生难字词
(1)字音
死亦我所恶(wù) 乡为身死而不受(xiàng)
一箪食(dān shí) 一豆羹(gēng) 蹴尔(cù)
(2)词义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
【如使】假如,假使。
【本心】指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先听录音正音、划分节奏;接着默读理解文意;再大声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1)鱼与熊掌——舍鱼取熊掌(通过类比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生与义──舍生而取义
所欲有甚于生而不苟得生(假设逻辑推理)
所恶有甚于死而不辟患(正面论述)
(2)“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即“义”)(举例论证)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之——见利忘义(即“不义”)(反面论述)(对比论述)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是丧失人的本心。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
【交流点拨】明确论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类比引出来的。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交流点拨】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文的论点。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3.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交流点拨】(1)类比论证。运用鱼和熊掌与生和义的类比,论证要舍生取义。(2)事实论证。用贫贱不受嗟来之食和受厚禄也要讲礼义的事实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得兼时就会舍生取义。(3)道理论证。“如使人之所欲……是故所欲有甚至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4)对比论证。把“不食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对比,论证了舍生取义的可贵,见利忘义的可耻。
4.概括文章主旨。
【交流点拨】本文运用事实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
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应该以“义”为重,不要失去“本 心”。
步骤四 深层探究 局部突破
在说理的过程中,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交流点拨】(1)类比。舍鱼而取熊掌的类比,恰当地说明了人们在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2)对比。将“生”和“义”对比,“死”与“不义”对比等。(3)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正确对待“鱼肉”“熊掌”。当两者不可兼得时,别抵制不了“鱼肉”的诱惑,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
2.拓展延伸
请举一个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例子。
【交流点拨】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INCLUDEPICTURE"板书设计.TIF"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INCLUDEPICTURE"教学反思.TIF"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增进理解,在理解中推动朗读,二者就会形成解读的合力。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做批注的习惯,质疑探究、学会思辨的习惯。一句话,由“学会”走向“会学”,由“要我学”走向“我要学”。整节课以各种形式的读贯穿课堂,在读中感知,在读中读懂、读透文本,在阅读中与作者对话,在阅读中纵深拓展,注重了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