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整体阅读小说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整体阅读小说 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7 10:1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1讲 
整体阅读小说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文体特征、高考考情分析和命题方向。
2.掌握小说读文技能,读懂小说文本进而鉴赏小说。
3.通过高考题做读文示范,学习小说阅读方法,完成小说题 。
问题反馈
(1)如何准确读懂小说文章?
(2)如何分清题型属于哪个考点?
考情分析
小说,在高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自2010年国家考试中心将命题卷称为"新课标全国卷"以来,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直聚焦在小说阅读上,小说阅读成为了高考测试中的必考内容,目的就是要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小说阅读而言,它属于文学性较强的体裁,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比较有难度的,所以应当加以重视。
小说阅读属于文学作品阅读,它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在备考中要抓住小说的文体特征,结合高考的特点,进行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明确高考怎么考,重点研究高考的题型特征和侧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近几年全国卷题型、考点汇总
年份 卷别 作品 作者 体裁 题材 考点
2021 全国乙卷 《秦琼卖马》 谈歌 外国小说 中国人的传统精神 1.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
2.人物心理分析
3.人物心理分析
全国甲卷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王小鹰 散文 作家、 作品鉴赏 1.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
2.分析重点语句的含义
3.分析作品主题
2020 卷Ⅰ 《越野滑雪》 海明威 外国小说 青春阳光体育精神 1.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
2.人物心理
3.情节安排效果分析
卷Ⅱ 《书匠(节选)》 葛亮 中篇小说 匠人精神 1.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
2.人物心理分析
3.人物精神分析
2019 卷Ⅰ 《理水(节选)》 鲁迅 历史小说 中国人的实际精神 1.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
2.人物描写技巧赏析
3.文体特征分析
卷Ⅱ 《小步舞》 莫泊桑 外国小说 传统的固守 1.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
2.人物描写技巧赏析
3.环境作用分析
卷Ⅲ 《到梨花屯去》 何士光 短篇小说 中国初期改革 1.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
2.景物描写作用分析
3.细节描写分析
2018 卷Ⅰ 《赵一曼女士》 阿成 纪实小说 先烈的革命精神 1.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
2.人物形象分析
3.叙述方式效果分析
卷Ⅱ 《有声电影》 老舍 短篇小说 小市民心态 1.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
2.人物心理分析
3.语言效果分析
卷Ⅲ 《微纪元(节选)》 刘慈欣 科幻小说 未来文明的救赎 1.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
2.人物心理变化分析
3.文体特征分析
2.命题形式
一道选择题加两道主观题。2017年开始选择题由以往的五选二改为四选一,选择不正确的一项。一般选择题为3分,主观题为6分,共计15分。
3. 选材特点
受篇幅限制,以中外微型小说为主,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删改,有时也选取经典的中长篇小说作品片段。字数一般为1200字左右,题材内容侧重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所选取的小说或有情感熏陶的作用,或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正确引导的作用,以当代文学作品为主。
4、命题内容:主要针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氛围命题。
另外,还有揭示标题意义、探究主题多重性等命题形式。
考查内容主要有:
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塑造方式,人物形象【人物】;
故事情节概括,情节作用的分析【情节】;
环境作用【环境】;
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主题】;
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物象】;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标题】等。
考点指向:三要素+主题+语言
第1讲 整体阅读小说
一、了解文体特征
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其三要素。
小说和散文的区分:
小说的本质特征是叙述与虚构,散文的本质特征是写实,贵“我”,言说真诚而自由,以独特的方式表现“我”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小说的主体是讲故事,而散文则不讲究情节安排,所谓“形散神聚”也只是它结构上的特点之一。
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剪裁加工,写意或描绘的。
第1讲 整体阅读小说
一、了解文体特征
2、




按篇幅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科幻小说、动物小说、武侠小说等
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等
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 义小说
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2.小说情节、环境、人物及主题的关系
3.小说常见主题
高考常考小说
微型小说
(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撷取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细节、侧面,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折射出重大的主题,蕴含丰富的意蕴,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
(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
(3)结构严密,结尾新奇:它通常不是靠情节的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以求主次分明。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微型小说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微型小说的结尾讲究语结而意不结,意在言外,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思考的空间,这点是受命题者青睐的命题点。
高考常考小说
散文化小说
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创造出的小说,一般认为“科幻性”“人文性”“文学性”是其三要素。
二、掌握读文技能
小说阅读步骤——读文“4步法”
纵观高考小说命题,均是紧紧围绕“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来命题的,这正是小说阅读的4大特色。因此,在解答小说阅读题时,如何在读文时有意识、有技巧地关注这4大命题点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应当遵循以下“4步法”。
第一步:切分层次,初识情节
小说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部分。先概括自然段的段意,将概括的内容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切分进而梳理出小说的情节。
第二步:关注描写,初识人物
(1)认清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情况;(2)关注小说对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3)认识人物独特、鲜明的个性,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考虑人物特点。
二、掌握读文技能
小说阅读步骤——读文“4步法”
第三步:抓住时空,初识环境
分析社会环境对促使人物性格形成和影响人物言行思想的诸因素(如时代背景、家庭环境、文化礼俗等)的重要作用。
分析自然环境(时令、气候、地理等)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作用。
第四步:多方联系,初识主旨
除要联系小说三要素看主旨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综合考虑,准确概括小说主旨。
当堂练习
【读文示范 】
《书匠》
第一步:切分层次,初识情节
[第①~④段]开端:老董与权威叫板,立下修复军令状。
开篇写小龙的电话,向父亲转述老董叫板权威之事,同时侧面烘托老董的与众不同;小龙的电话也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第⑤~ 段]发展:老董得到父亲帮助,反复实验染蓝。
[第 ~ 段]再发展:老董带“我”捡橡碗,讲述跟爷爷学艺的故事。
[第 段]高潮:老董染出蓝绢,完成古籍修复。
[第 段]结局:老董成为修书英雄,但拒绝转正。
读文技法
第二步:关注描写,初识人物
②③④⑤段,从侧面衬托老董坚持行业规矩的形象。
⑥~ 段,从语言、动作方面,正面刻画老董恪守职责、精益求精的形象。
~ 段,从语言、神态、动作方面,正面刻画老董感师恩、传技艺的形象。
~ 段,从正面表现老董修书技艺之高、淡泊名利的形象。
读文技法
第三步:抓住时空,初识环境
该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不突出,社会环境突出。“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揭示当时社会缺少工匠精神,处在这种环境中的老董,虽显得格格不入,但恰恰突出他的可贵。
第四步:多方联系,初识主旨
根据以上对小说情节、人物和环境的分析再结合标题,可知小说讲述了老董修复古籍的故事,表现了老董作为一代修复艺人坚持行业规矩、恪守职业操守、传承技艺精益求精等品格,传递给读者的主题是赞美大国工匠精神。(大意对即可)
读文技法
当堂练习
2.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3.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当堂练习
2.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解析:这段场景描写表达了老董的多种心情。老董对自己刚到南京时和老师傅们来到此处以及和“我”的爷爷一起来到此处的回忆,表达了老董对自己职业起点的感慨之情;“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表达了老董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体现了老董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
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
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每点2分)
解析 试题先问表达了怎样的心情,然后要求简要分析。答案的构成可依此分为两部分:一是概括出的心情要点,如“怀念”“伤感和坚守”“感慨”;二是依据文本具体内容对每一要点的解析说明。画线部分是老董的语言和行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回忆了三十年前老董刚到南京时看橡树,老馆长来到这里写生的情景,最后表达了老董的感慨和坚守。老董的心情,大体上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对“我”爷爷老馆长和其他师傅们深切的怀念;其二,对当下工匠精神式微的伤感和坚守,过去书馆的师傅们及馆长,每年都到这里来“看风景”,这个对艺术追求的传统现在将要中断了,老董带“我”来这里,有要把传统传承下去的心愿;其三,对时光不再、世事变迁的感慨。
当堂练习
3.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解析: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是通过老董的“犟”体现的。作为一位修书匠,老董为了坚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不惜跟专家叫板,并立下军令状,这是老董坚持行业规矩、恪守职业操守的体现;而老董为了染出蓝绢,将家中的很多布料都当作实验品,最终通过煮橡碗染出蓝绢,完成修复任务,体现了老董修书精益求精的追求。
①坚持行业规矩。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
②恪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认为“值得”。
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任务。(每点2分)
解析 命题先行确定了人物形象的制高点“匠人精神”。然后要求围绕“匠人精神”从文本具体内容中归类概括出“匠人精神”的几个方面。“匠人精神”相当于总论点,几个方面相当于分论点,文本具体内容相当于分论点的论据。答案就是由分论点和论据构成的。从情节看,老董行为可分为三个部分:叫板,染蓝,谢绝。叫板这一部分,体现的有坚守行规、正直耿介、不畏权威、敢于牺牲的精神。染蓝部分,体现的有执着追求、反复实验、不断探究的精神。谢绝部分,体现的有功成不居、安守平淡的品质。
小结
回顾小说读文“4步法”
回顾小说的文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