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8 冀中的地道战
第1课时
第2课时
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
冀中在哪里?
地道是什么样的?
把问题简要记下来,可以带着问题读课文。
第1课时
在地道里究竟如何打仗?
1.要在确定自己理解课文内容后,再记下所用时间。
2.记录阅读时间后,要写下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阅读要求:
学习提示:
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
计时阅读
(1)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们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 ( )
(2)地道里面光线不好,比较昏暗。 ( )
(3)地道的出口开在隐蔽的地方,旁边堆满荆棘。
( )
(4)人在地道里不能了解上面的情况。 ( )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
×
√
×
说一说自己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完成检测题的情况如何吧。
看到课文题目,我产生了疑问:“地道是什么样的?在地道里怎么打仗呢?”带着这些问题读,我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快了,阅读的速度也快了。
体会交流
根据课文题目产生疑问,带着问题阅读。
读到“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我就知道这段话要讲什么,所以我读得很快。
抓住每个自然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阅读。
说说你是带着哪些问题去读课文的,是否从阅读中找到了答案。
我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是地道战”“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读完课文,我从前两个自然段和全文找到了答案。
我想知道“地道是什么样的”,读到第四自然段“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我以为后面要讲各式各样的地道。接着往后读,发现除了写地道的式样外,重点还写了人们在地道里如何生活的情况。带着问题阅读,一边读一边产生新的思考,加深了我对文章的理解。
带着问题读课文:
有些问题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可以暂时忽略;
有些问题可能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要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一边读还要一边思考,做个积极的阅读者。
阅读小妙招
针对阅读中的问题,小组讨论,然后筛选出对于理解课文最有价值的问题。
提出问题
梳理问题
内容理解
主旨把握
写作方法
受到的启示
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
什么是地道战?
地道是什么样的?
如何利用地道作战?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地道战?
和课文内容有关的:
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地道战?
地道战在抗战历史上的意义有哪些?
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和课文主旨有关的:
文章写作方面的: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地道战的?
想一想:哪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
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
如何利用地道作战?
地道战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结合你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请筛选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几个问题。
带着这三个问题,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介绍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背景。
第1、2自然段
课文的主体部分,重点介绍地道如何保护群众、抗击敌人、防御破坏和传递敌情信息。
第3~7自然段
总结全文,再次用“惊人的奇迹”对地道战在抗日战争中的独特作用进行高度评价。
第8自然段
“地道战资料组”——地道战的背景
分组合作
请同学们自由分组,通过查阅资料或认真阅读、研究课文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准备下节课分享。
“地道生活组”——地道构造之奇
“地道战战斗组”——地道战如何打击敌人
“地道战防御组”——地道战如何防范别人的破坏
“地道战通讯联络组”——地道里信息传递方式
第2课时
汇报分享
小组汇报:
地道战资料组
地道生活组
地道战战斗组
地道战防御组
地道战通讯联络组
地道战资料组
地道战的背景
结合地图,我了解了“冀中平原”地处河北省中部,那里河流纵横、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因为特殊的战略地位,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敌我双方争夺的重要地区之一。
结合查阅的资料,我们知道了“大扫荡”是日本侵略军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的疯狂的围剿。扫荡中实施所谓的“烬灭作战”,其实就是实施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具体讲就是不问男女老幼,把人全部杀死;所有房屋一律烧毁;所有粮食不能搬走的,一律烧毁或下毒。
我们还通过搜集图片,理解了“封锁沟”“封锁墙”“碉堡”等词语的意思。
封锁沟
封锁墙
碉堡
地道生活组
地道构造之奇
地道的上面是庄稼地或者街道。地道距离地面有三四尺。
地道内部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
地道由“大洞”和“小洞”组成,能住人,也能拴牲口……
最重要的是里面有“气孔”,人在里面,既不气闷,又不嫌暗。
(第4自然段)
地道战战斗组
地道战如何打击敌人
出口旁堆满荆棘,有的旁边还有“陷坑”
迷惑洞
“孑口”,只能容一人爬过去
隐蔽
(第5自然段)
安全
1.人藏在洞里,( )不气闷,( )不嫌暗。
2.( )一个人拿一根木棒,( )可以把“孑口”守住。
3.( )进了活道,敌人( )过不了关口。
在下列句子中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既
又
只要
就
即使
也
地道战防御组
地道战如何防范别人的破坏
敌人的破坏 应对措施
(第6自然段)
火攻
土和沙
毒气
放吊板挡住
水攻
连接枯井暗沟
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御敌人的破坏,如,( )可以防备敌人的火攻;( )可以粉碎敌人的毒气攻;( )可以对付敌人的水攻。
A.“孑口”上装吊板
B.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
C.洞口备着土和沙
C
A
B
地道通讯联络组
地道里信息传递方式
(第7自然段)
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
“无线电”
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
“有线电”
文中两次写到地道战是个“奇迹”,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奇迹”的?
地道构造之“奇”
地道、地洞、气孔、出口
作用之“奇”
既能坚持生产,又能打击敌人
防御之“奇”
防火攻、防水攻、防毒气攻
联络之“奇”
“无线电”“有线电”
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首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能够发挥无穷无尽的智慧,创造新的斗争方式。其次,是地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设计巧妙、易守难攻。最后,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民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所表现出的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力量,这也是民众发挥智慧的源泉。
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侵 略 垒 任 丘
搁 陷 拐 岔
qīn
lüè
lěi
rén
qiū
xiàn
ɡē
ɡuǎi
chà
(侵略)
(侵略)
(堡垒)
(任丘)
(任丘)
(搁置)
(陷坑)
(拐弯)
(岔道)
地名,在河北省。
作姓氏时,也读“rén”,不能读成四声。
字词学习
比一比,看谁能一眼看完一组中的所有词语。
A.侵略 修筑 堡垒 搁置 陷阱
B.拐弯 岔道 妨碍 隐蔽 迷惑
C.木棒 领导 不计其数 打击 无穷无尽
A.灯会上各种花灯不计其数,美不胜收!
B.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
C.李伯伯善于言谈,说起话来无穷无尽。
D.大剑山峭壁挺立,峰如刀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C
····
····
····
····
····
侵
略
筑
堡
党
丘
妨
蔽
陷
拐
qīn
lüè
bǎo
zhù
dǎnɡ
qiū
fánɡ
bì
xiàn
ɡuǎi
(侵略)
(侵略)
(修筑)
(堡垒)
(党羽)
(任丘)
(妨碍)
(隐蔽)
(陷坑)
(拐弯)
侵
略
妨
陷
拐
筑
堡
党
蔽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蔽”字左下部分的笔顺容易错,要特别注意,右边的“攵”不要写成“夂”。
写“臼”时,先写左边,后写右边,最后封口,注意笔顺。
竖、点、撇
地道的产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
地道的构造——地道、 地洞、气孔、出口
打击敌人——陷坑、岔道、活道、死道
粉碎敌袭——防火攻、防水攻、防毒气攻
联络方式——“无线电”“有线电”
历史意义——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冀中的地道战
无穷智慧
顽强斗志
板书设计
本文分别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地道如何方便人民生活生产、如何利用地道对付和防御敌人的“大扫荡”、地道里的人如何了解地面的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展现出来的无穷无尽的智慧和顽强斗志。
主题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