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

文档属性

名称 石壕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08 20:1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石壕吏杜甫城关一中 蔡俊柱 背景简介 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安史之乱时。当时唐军60万在邺城被叛军打败,唐王朝为了补充兵力,便四处大肆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此时刚回到洛阳不久,只好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初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三男邺城戍 死者长已矣 惟有乳下孙 老妪力虽衰 急应河阳役
如闻泣幽咽mù lìyúyèshù yǐ wéiyùyìngYōuyè注意加点字词的读音再读诗歌要求:读出节奏,读准重音
例: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夜”点名特定的时间)
1、理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理清本文结构及线索。
细读诗歌 开端 暮 吏夜捉人 发展 夜 老妇苦叙 高潮 夜久 老妇应役 结局 天明 作别老翁线索:诗人的行踪老翁逾墙走:
吏呼一何怒: 三男邺城戍: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越过 跑多 么防戍 苟且活着 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最近 解释加点字词惟有乳下孙: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只请让我应征 断绝,消 失 低微断续的哭声还能够 解释加点字词想一想  文章开头四句是故事的发生,哪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有吏夜捉人想一想  在这里老翁、老妇分别有怎样的
举动? 全篇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捉人赏析1: 本诗中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用一个“夜”字作“捉”的时间状语,含义就更丰富了。想一想 哪几个词写出了差役怒呼、老妇哭啼的情景?这里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是什么?呼 啼 怒 哭突出差役的凶狠和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赏析2:  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有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下文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想一想 老妇致词说了哪些家事?诗人是怎样知道的?三子从军,两儿战死;
家无壮男,十分贫困;
为保家庭,自请服役。听妇前致词文中写战争残酷的句子是哪些? 三男邺城戍
二男新战死想一想赏析3:  用心品味,我们就会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役逼出来的,这里明写老妇,暗写差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人一向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但当前这场战争是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所系,大敌当前,人民应当为此作出牺牲。正是由于这种考虑,诗人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而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只是含蓄地予以揭露。
 想一想 请你想想结尾“如闻泣幽咽”应当是谁在哭?赏析4:  诗到这里也进入尾声。“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一个“如”字非常含蓄:一方面说明了老妇已被捉去,因而年轻的媳妇只有独自啜泣,另一方面也显露出诗人无限关切的同情之心。而“独与老翁别”中我们更可以体会出诗人那种难言之痛和吞声之苦。想一想  根据你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诗的主题吗? 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准重音。拓展练习  1、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描写战争的古诗句,请你写出5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拓展练习  2、请谈谈你对战争的
看法。回读诗歌 带着对文章的理解,带着感受,再读读课文。 作业布置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