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牛顿第一定律
一、选择题
1.下列情景是为了预防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
A.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 B.溜冰时脚向后蹬地
C.锤头松了向下撞击锤柄 D.司机带安全带
2.在下列比赛项目中,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头球攻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用力拉弓,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用力向后划水,皮划艇才能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百米冲刺后停下,是因为运动员的惯性消失了
3.公交驾驶员进行驾驶技能比赛时,可通过“一杯水”来考验驾驶员的行车技术。将一杯水静置在公交车的置物台上,司机突然加速时,杯中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仍保持水平 B.将向前溢出
C.将向后溢出 D.会溢出,但不能确定溢出方向
4.如图是某同学垫乒乓球时的场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板对乒乓球产生的力大于乒乓球对板产生的作用力
B.乒乓球离开板后还能上升是因为球受到了板对它向上的作用力
C.乒乓球离开板后还能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乒乓球在上升到最高点时,如果所有的力消失,它将保持静止状态
5.惯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事例中,利用物体惯性的是( )
A.汽车驾乘人员系安全带 B.汽车转弯时应减速慢行
C.雪天给车轮上加防滑链 D.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
6.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有惯性
B.小慧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没有惯性
C.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D.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的惯性就消失了
7.如图小冬做过山车,正通过轨道的顶端,如果轨道与小冬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小冬将( )
A.立即停止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继续做圆周运动 D.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止运动
8.在观测或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推理找到规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事例中不属于这一方法的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粗糙的弧形轨道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一小球由A点以一定的速度v沿轨道滚下,经另一侧与A等高点B后到达最高点C。下列分析正确是( )
A.整个过程只有重力在对小球做功
B.小球在A点的惯性比在C点的惯性大
C.小球在A点的动能比在B点的动能大
D.小球在A具有的机械能等于它在C点具有的重力势能
10.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B.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D.物体受力或不受力时都具有惯性
11.如图所示,细绳上端固定在点,下端系一个小球,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假如从某一时刻起,细绳断裂,且小球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小球将( )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立即停止运动 C.运动越来越慢 D.仍做圆周运动
12.一列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A处有一相对桌面静止的小球.由于列车运动状态的改变,车厢中的旅客发现小球沿下图(俯视图)中的虚线从A点运动道B点,则说明列车是减速且在向南拐弯的图是( )
A. B.
C. D.
13.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如图所示。同时,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完成对接,开启了中国逐梦空间站的新征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火箭加速升空的施力物体是空气
B.载人飞船进入轨道后,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载人飞船进入轨道后,仍然受到力的作用
D.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后,它的惯性消失
二、填空题
14.汽车正常行驶时,安全带随身体的移动而自由伸缩且不会松弛。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安全带能在人尚未移动时拉紧,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待冲击力峰值过去时,适当放松安全带,避免因拉力过大造成二次伤害,使安全带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
(1)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系上安全带可以有效防止驾乘人员由于_________________而造成伤害。
(2)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对人的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15.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向右运动,当此物体持续受到一个沿水平向右的力的作用时,物体的速度将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当撤去此力后,空气阻力不计,物体的速度将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三、探究题
16.绣绣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将一根细线上端固定,下端系一个小铁球,将铁球移动到与竖直方向成角度,放手后分别撞击不同平面上的三个相同木块,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如图所示位置。
(1)在实验中,铁球三次拉开相同的角度放手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山山建议用小车代替木块,用小车的优点是___________;
(3)只进行上述三个实验能否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
17.教材中为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小徐觉得实验装置有缺陷,对其进行了改进,如图乙。让三个相同的小车从同一高度同时静止下滑到三个轨道上,观察记录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运动情况,请分析:
(1)实验中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因素,除了阻力外,还有____;
(2)改进后实验的优势____;
(3)请设计表格,记录该实验需要观察的量。____。
18.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留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_____。
(2)由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摩擦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的越_____。
(3)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做_____运动。
(4)下列实验中都用到以上研究方法的是_____。
A.用真空罩和闹钟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水平方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C.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C
4.D
5.D
6.A
7.B
8.D
9.C
10.D
11.A
12.A
13.C
14. 惯性 B
15. 增大 不变
16. 铁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摩擦力小,运动的距离更远,效果更明显 见解析
17. 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 很好的控制初速度相同,便于同时观察和比较运动的距离 见表
水平面的材料 小车受到的阻力(大,较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大,较大,小)
棉布
丝绸
木板
18. 初速度相同 慢 匀速直线 A 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