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记承天寺夜游城关一中 武永宏你知道描写月亮的诗吗?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 白 〕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 [苏轼]
把酒问青天。
明月几时有?
〔张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杜甫]
月涌大江流。
星垂平野阔,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性命。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本文写于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亦未寝,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无与为乐者,
欣然起行。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何处无竹柏?
何夜无月?
盖竹柏影也。
水中藻、荇交横,
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这些字你掌握了吗?
门
高兴地想到 于是一起 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些字你掌握了吗?清澈透明纵横交错 原来是只是 罢了理清本文层次叙事—赏月缘由
写景—庭下月景
抒情—愉悦苦闷你能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吗?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作者 是怎样描绘这幅月夜图的?给你怎样的感受?
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月光如水、皎洁、清幽宁静、空灵
让我们一起品味句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欢欣喜悦之情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和
淡微低沉的喟叹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相知好友相携同步漫游赏月,
流露出十分恬适的心绪。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也。“闲”相对于“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首先,“闲人”指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不被朝廷重用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拓展延伸苏轼的号是“东坡居士”,你还知道那些古代作家的号也称居士?
. 李白—青莲居士
李清照—易安居士
蒲松龄—柳泉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袁枚—仓山居士
张岱—蝶庵居士
苏轼—东坡居士
作业:
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文中找出来。请找出能表现作者与怀民友情的句子。
2、你有与好友共享美好心情的经历吗?请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