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08 20:4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往事依依》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授课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往事依依》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于漪老师写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通过对几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文章语言优美、典雅,饱含感情,告诉给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认知和年龄特点,在教学中,这就需要我们借助远程教育资源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作者、文本间的距离,激发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领会读书做人的道理,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欣赏本文优美、典雅的语言,提高欣赏散文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提高审美情趣,对引用的诗句可讲清大意,积累语言材料,其它内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自觉主动地阅读文学作品,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本文有感而发,由事入理,抒发感悟的写作思路。
2、理解引用诗句的作用及其含义,并能背诵。
【难点】
深刻领会读书做人的道理。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偏小,所以知识积累较少,认知能力较差,偏向于形象思维,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远程教育资源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作者、文本间的距离,更好地促使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明做人之理,并能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对文中引用的诗句可讲清大意,积累学生的语言材料,其它内容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
收集相关远程教育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
一、创设情境
回想你的少年时代,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有哪些?
你知道于漪的哪些呢?
学生纷纷回答。
共同看图片介绍
媒体运用:
出示课件二、三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整体感知
初读指导:
读课文,说说作者回忆了少年时代的哪几件事?
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回答。
媒体运用:
出示课件五
设计意图:
运用远程资源,直观明了,便于理解,掌握。
三、合作学习,探究理解。
1.再读分析
作者回忆小时候读书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作者回忆两位国文教师讲课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文中引用了不少诗句,能与下面图片对应的分别是哪些诗句?它们的出处和大意分别是什么?
2.美文美读
3.探究学习
本文于漪老师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读书(画)有关,课文文采斐然,你从中受到什么启迪?
学生速读课文,结合多媒体画面,思考,找出相关语句,回答。
学生速读课文,结合动漫画面,抓住关键语句,回答。
学生纷纷回答。
学生共同欣赏、听读,朗读。
学生纷纷回答,明确: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媒体运用:
出示课件六
出示课件七及动漫图片
出示课件八
依次出示课件八、九、十、十一、十二
设计意图:
利用远程资源,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欣赏诗句,使他们的认知能力,由萌芽到发展,再到增强,这个过程在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
媒体运用:
依次出示课件十三、十四、十五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朗读和积累的好习惯,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本文表现了作者少年时对文学的热爱与用心。学习本文,不仅要积累优美的语句,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文学作品对我们成长的意义,从而养成自觉主动的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培养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生听
五、课外作业
搜集歌咏祖国风物或描写春夏秋冬景物的诗句,整理背诵。
学生课后完成
六、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