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范进中举

文档属性

名称 17.范进中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08 21:0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范进中举 吴敬梓幼年读书楼(安徽全椒)
吴敬梓画像
作品简介“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全书的中心是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一1754),字敏轩,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历代显宦之家,二十岁中秀才,乾隆元年(1735)安徽巡抚荐应博学鸿词,他托病不就。生平除著有《儒林外史》外,尚有《文木山房集》。《儒林外史》所表现的正是吴敬梓亲身所历所闻,也寄托了他看重文行出处、鄙视功名富贵的高尚情操。初读课文 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插图 复述课文故事
12346785910111213141516按要求填空(在括号内填拼音或字词)  星宿(  ) 斋公(  ) 醉xūn( ) yán王( ? )  紧攥( )  带挈( ) 腆( ) ? 啐( ) 嗑( ) 讳( ) 绾( ) 桑梓( ) 作揖( ) 行( )事 lài蛤蟆(   ) xiùzhāi醺阎zuànqiètiǎncuìhéhuìwǎnzǐyīháng癞写范进中举前穷困的生活和卑微的地位。1—2段3—5段写范进中举喜极而疯。 6—10段胡屠户治疯11—12段写张乡绅拜会,赠银送房;胡屠户受赠,千恩万谢。二、理解以下问题1、封建科举使范进如痴如狂地追求中举,好平步青云。他从20岁起屡试不中,苦苦挣扎,直到54岁才得了个秀才。那么,范进中举前的家境和社会地位是怎样的呢? 2、范进一生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禄,为什么当他得知真的中举后却又发疯了?课文是怎样描写他的疯态的?
3、范进中举不但喜疯了范进,也惊动了众人。文中是怎样表现范进中举前后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的巨大变化的呢?
(1)胡屠户
(2)众邻居
(3)张乡绅
范进对胡屠户、众邻居、张乡绅的态度? 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中举前
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一一“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一一“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贺礼: “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一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通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中举后

“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干思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这种细节上的夸张,用漫画式的笔法显示出胡屠户对范进畏惧、巴结的情态。三、分析人物形象范进: 胡屠户:热衷功名、穷困潦倒、中举前卑怯畏缩、忍气吞声、迂腐无能、逆来顺受前倨后恭、欺贫爱富、嗜钱如命、庸俗自私、趋炎附势、粗俗势利、贪婪虚伪张乡绅:老奸巨滑、善于拉拢势力、攀附权贵、巩固和扩大势力众乡邻:巴结讨好、趋炎附势、以图将来沾光 胡老爹还银之法 而作者通过胡屠户拳头的一“攥”、一“舒”、一“缩”,三个动词的巧用不仅勾勒出他对金钱的态度,而且显示出他对范中举后心理上的巨变,真是妙不可言。
屠户之前倨后恭,范之前恭后倨,皆依‘今非昔比’四字而变化。
从人称变化分析人物形象 张乡绅赠银送房后,范将老丈人胡屠户叫进屋来,包了两锭银子,递与他说:“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范进本是称胡屠户为“岳父”的。社会地位变了,这称呼便在潜移默化中起了变化。此时的范举人,已非昨日的寒儒范进,对胡屠户出手阔绰,似为昔日蒙辱雪耻。 时代背景连接 “学而优则仕”规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科举则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条鸿沟,越过了这道鸿沟,则顷刻风光无限,终生荣华富贵。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中举带来的天壤之别的变化着实令人羡慕和神往。 科举制度童生:要取得正式的考试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才:生员肄业后称为秀才。
举人:通过本省举行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
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之后,考中的称
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其他称亚员。
贡士: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
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进士分
三甲——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作业探究练习:
一、二、三题。
《范进中举》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