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23 鸟的天堂
第1课时
第2课时
在你的心中,“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
课前导入
鸟儿们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
适合鸟儿居住,有很多树的地方。
第1课时
你知道鸟的天堂在哪吗?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部天马河的一座小岛上,有一株500多年树龄的大榕树。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荫覆盖着天马河河心岛上20多亩的河面,独木成林。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鸟,成为鸟的天堂。1933年,巴金来到此处游览后,写下了散文《鸟的天堂》。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木+
庄
假
霞
奖
浆
桨
jiǎnɡ
桩
暇
zhuānɡ
xiá
识字写字
与时间有关
螺旋桨
木桩
应接不暇
桨
螺旋桨
jiǎnɡ
榕
榕树
rónɡ
纠
纠正
jiū
耀
照耀
yào
桩
木桩
zhuānɡ
涨
涨潮
zhǎnɡ
塔
宝塔
tǎ
梢
树梢
shāo
暇
应接不暇
xiá
眉
画眉
méi
抛
抛弃
pāo
我会写
上窄下宽,“木”的“横”要长,“竖”要写得短一些且要出头。
左右同宽,上部齐平,左收右放。第五笔要写得竖直有力,要比绞丝旁长一些。
左窄右宽,左收右放。右边的“艹”和提土旁的上部平齐,“荅”中的“人”下面的“短横”不要漏写,“口”要写得扁一些。
右边先写“九”,第二笔的“横折弯钩”的弯要长一些,要能托住“力”。
多音字
你不应( )该答应( )他的无理要求。
yīnɡ
yìnɡ
①该,当;②答应,应承;③姓
①回答或随声相和;②应付,对待;③适合,配合;④接受,答应
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1)大rónɡ shù( )的树根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像许多根mù zhuānɡ( )。
(2)几支jiǎnɡ( )在水里划着,小船慢慢向那个有山有tǎ( )的地方驶进。
榕树
木桩
桨
塔
抑制不住;禁不住。
多得数不过来,形容数量很多。
(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
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
【茂盛】
【展示】
【不禁】
【不可计数】
连一连
作者和朋友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两次去
“鸟的天堂”
第一次
第二次
(傍晚)
看到大榕树
(早晨)
看到很多鸟
思考:课文哪几段是写“大榕树”的?哪几段是写“鸟”的?
课文解读
大榕树
鸟
第5—9自然段
第10—13自然段
画面:夕阳西下,红霞满天,作者和朋友在平静的湖
面上缓缓地划着船,船桨划过水的声音很动听。
心情:平静、愉快的。
第1—4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读这几段文字,你能想象到什么画面?作者的心情怎么样?
晚饭后划船出游
结合自己的理解,边读1—4自然段边想象画面,说说应该用什么语气和节奏来读。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感受作者平静、愉悦的心情。
复习导入
第2课时
默读5—9自然段,说说傍晚的大榕树有什么样的特点,并说明理由。
作者远看以为是很多株榕树,身边的朋友也在争论到底有多少棵树,其实近看才发现是一株榕树。
作者见过不少榕树,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榕树。
枝干的数目特别多,枝上生根,有的垂到地上,有的伸进泥土里,有的树枝还垂到水面上。
课文解读
大
榕树充满着生命力,特别美!
榕树的绿叶长得特别浓密。
叶子的颜色,像是会发光。
每一片绿叶上都像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茂盛
听朋友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却没有看见一只鸟。
困惑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仅仅一部分树枝,就像一株大树,可以想象整株榕树该有多么壮观,简直和河中央的小岛一般大。
这句话让你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在比喻句后面的括号里打“√”。
(1)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 )
(2)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 )
(3)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子。 ( )
√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第8自然段让你想象到什么画面?作者有怎样的心情?
眼前一片绿意盎然。作者对榕树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充满感叹和赞美。
你从第9自然段知道了什么?作者的心情有哪些变化?
榕树和湿地利于鸟儿生活
作者因为没有看见一只鸟,有些遗憾。
农民爱鸟,为鸟的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
鸟的天堂
读一读第5—9自然段,思考: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感受?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遗 憾
语气的变化:
第5—7自然段是发现榕树时“从猜测到肯定”的语气。
第8自然是赞美、感慨的语气。
第9自然段是“疑惑的,带有遗憾”的语气。
朗读提示
总体节奏——安静平缓
讨论交流:读这几个自然段,总体要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节奏?每一段中有没有变化?
默读第10—13自然段,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你有什么感受?
作者看到了很多鸟,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非常热闹。
作者特别关注到一只画眉鸟,它的歌声很好听。我可以感受到那些鸟儿在那里生活得很快乐。
这里的鸟有很多颜色,形态各异。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你能从“应接不暇”中体会出什么?
“应接不暇”是说从大榕树上飞出的鸟太多了,作者看不过来。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内容:静→动
朗读:慢→快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读得轻一些
声音拔高
配上拍手和一只一只点数的手势
讨论交流:读第10—13自然段总体要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节奏?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配上表情和手势朗读,更有动感。
语调:高低起伏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配合手势和头部动作朗读。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重读
语速:稍快些
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
作者傍晚看到的是大榕树枝叶繁茂的静态场景,早晨看到的是群鸟飞鸣的动态场景。
朗读指导:读傍晚的“鸟的天堂”,语速要相对缓慢,声音低沉而舒缓;读早晨的“鸟的天堂”,语速要轻快有力,同时读出惊喜、欢快的语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文按照( )顺序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经历:第一次是在( ),没有见到鸟,只看到了高大茂盛的榕树;第二次是在( ),看到了榕树上群鸟活动的热闹景象。
A.早晨 B.傍晚 C.时间 D.空间
C
B
A
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鸟儿自由自在地生活的地方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大榕树
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鸟的天堂”指的就是大榕树,表示特定称谓。
鸟的天堂指作者亲身感受到鸟儿们在这里生活得自由自在,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就是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
第一次
(傍晚)
榕树
(一株)
干:不可计数
枝:枝上生根
根:直垂地面
叶:充满生机
静态美
第二次
(早晨)
鸟多
处处鸟声
处处鸟影
动态美
风景如画
和谐美好
板书设计
鸟
[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
抄写课文第8自然段,注意书写整洁。也可以选择抄写自己喜欢的部分。
尝试将“阅读链接”读给家人听,感受排比句式的朗读节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