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26 忆读书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复习导入
回顾《古人谈读书》,说说古人读书求学的态度和方法。
《论语》
谦虚好学
实事求是
持之以恒
朱熹
心到
眼到
口到
……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一生创作了大量小说、散文及儿童文学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
主要作品:小说集《超人》;散文集《往事》《南归》;诗集《繁星》《春水》等。
作者简介
自主学习,并完成下面检测单。
字词学习
字词检测单
一、同桌互测认读的字词,然后圈出生字条中容易读错的字,多读几遍。
二、在生词表中圈出难写的字词,正确、规范地抄写,并选择两个词语造句。
三、给本课多音字组词。
舅 宴 斩 凯 葛 浒 传 鲁 煞
寇 贾 卷 刊 琐 栩 呻 某
舅父
宴会
斩获
凯旋
诸葛亮
水浒传
传记
粗鲁
地煞
敌寇
贾宝玉
上卷
书刊
烦琐
栩栩如生
呻吟
某年
jiù
zhǎn
kǎi
ɡě
hǔ
zhuàn
lǔ
shà
kòu
jiǎ
juàn
kān
suǒ
xǔ
shēn
mǒu
yàn
意思是水边
形声字,原意是指“一种叶子像羽毛一样的柞树”。两个“栩”连读,第一个音会变调,注意注音的时两个音都是三声。
本义是“砍、刻”,古代的书籍多是用刀刻在石头、龟甲、器皿上。
冠(冠军)
舅 津 斩 限 凯 葛 述
贾 衰 刊 琐 朴 某
jiù
zhǎn
kǎi
ɡě
jiǎ
kān
suǒ
mǒu
jīn
xiàn
shù
shuāi
pǔ
舅父
津津有味
斩获
无限
凯旋
诸葛亮
述说
贾宝玉
兴亡盛衰
书刊
烦琐
质朴
某年
注意笔顺
不能写成“匈”
中间的一“横”最长,“衣”字底的“撇”要舒展。
左窄右宽
多音字
卷
juàn
juǎn
juàn
juǎn
①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
②一种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或裹住。
③弯转裹成的筒形的东西。
④量词,用于成卷的东西。
①可以舒卷的书画。
②书籍的册本或篇章。
③考试写答案的纸。
④案卷,机关里分类汇存的档案、文件。
( )
( )
画卷
卷尺
①递,转授。
②推广,散布。
③叫来。④传导。
⑤表达。
①旧时一般指解说儒家经书的文字。
②记载。特指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
③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
传
zhuàn
chuán
( )
( )
传记
传奇
zhuàn
chuán
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①
传 ①chuán ②zhuàn
传说( ) 传统( ) 水浒传( )
着 ①zhe ②zhuó
着( )陆 看着( ) 着( )装
卷 ①juǎn ②juàn
卷宗( ) 卷曲( ) 卷土重来( )
·
·
·
·
·
①
②
②
①
②
·
②
①
①
·
·
·
课文解读
默读课文,围绕“忆”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梳理信息的。
作者七岁时开始读《三国演义》,后来又读了《水浒传》《荡寇志》,十二三岁时读《红楼梦》,中年以后再读《红楼梦》,1980年后读了《西游记》《封神榜》和现代文艺作品。
圈画法,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时间、书名,以及作者的感受等关键词。
列表法,把找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归纳法,把信息归纳成几句话,批注在相应的段落旁。
列时间轴,将作者的经历串成清晰的一条线索。
归纳梳理信息的方法:
好书的标准是什么?小组合作进行梳理,派代表进行汇报。
七岁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荡寇志》
津津有味、无限期待、引起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尤其欣赏、人物描写生动
没有人物个性、索然无味
能引发人的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
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
好书的标准
1980年后
《西游记》
《封神榜》
精彩
烦琐
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
十二三岁;中年以后
《红楼梦》
现代文艺作品
有的堆砌华丽词句,无病呻吟;有的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十二三岁时读,兴趣不大,人物使人厌烦;中年以后再读,尝到其中滋味
耐人寻味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
好书的标准
交流对比不同的梳理信息的方式,说一说:都有哪些优缺点?
圈画关键词句
列表格
归纳成段
并批注
列时间轴
便于操作
优点
找信息时还要重新看文章
缺点
分类归纳,清楚明了
表格设计有时有困难
能突出文章的主要信息
不够简明
生动形象
有的信息不容易通过时间轴体现出来
名著知识填空。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中的句子,这部著作的作者是_________。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的“豪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冰心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古典著作________尤其欣赏。
《红楼梦》
刘备、关羽、张飞
曹雪芹
《水浒传》
第2课时
复习导入
利用已学归纳方法,梳理作者的读书方法。
七岁时读《三国演义》,是一知半解地读。
读《水浒传》《荡寇志》是比较着读。
《红楼梦》在十二三岁读过,到中年又读,是反复读。
1980年后读“万卷书”,是挑选、比较读。
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你有用过哪些读书方法?还有哪些读书方法?
我最喜欢读《三国演义》,一般边读边批注、边读边想象画面。为了不一知半解,总是要弄清楚每一部分的意思,还会把遇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
读书是否可以一知半解
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和同学讨论,说明理由。
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我有个很大的毛病:读书不求甚解。
从前看过的书,十之八九都不记得;我每每归过于记忆力不强,其实是因为阅读时马马虎虎,自然随看随忘。这叫我吃了亏——光翻动了书页,而没吸收到应得的营养,好似把好食品用凉水冲下去,没有细细咀嚼。因此,有人问我读过某部好书没有,我虽读过,也不敢点头,怕人家追问下去,无辞以答。这是个毛病,应当矫正!丢脸倒是小事,白费了时光实在可惜!
读一读老舍《谈读书》片段,说说老舍的观点。
“一知半解”读书法
对于“一知半解”读书法,你是否赞同?说说你的理由。
赞同。因为“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开卷有益,多读就有收获。
不赞同。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既浪费时间,也没什么效果,有时候还有可能造成理解的错误。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人可以根据习惯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读书有什么好处呢?在文中找找相关的句子。
1.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2.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3.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认为读书还有哪些好处。
书里面有许多有趣的人和故事,给我带来的很大的快乐。通过读书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还可以积累词句,提升写作水平。
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作家冰心这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用在了读书和写作上,说明她对读书有着孜孜不倦的精神。读书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素养。当我感到孤独寂寞时,书的陪伴让我感到充实;当我感到困惑时,书就是一盏明灯,指引我一路向前。
根据情境发表看法,把理由说清楚。
小学五年级的才才爱读课外书,他总喜欢和大家交流读书方法。他说:“我觉得要广泛地读书。我经常一知半解地读,只要多读几遍就能明白。”请结合他的观点,说说你的看法。
我赞同才才的观点。古人说的“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开卷有益,多读书就一定会有收获。
忆读书
提及读书
读书经历
读书体会
提出希望
七岁
后来
十二三岁、中年以后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红楼梦》
收获快乐、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读书得法
其乐无穷
滔滔不绝
板书设计
1980年后
挑选、比较“读万卷书”
主题概括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冰心按时间顺序,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
关于“书”的名言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3.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4.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卡莱尔
拓展延伸
学了《忆读书》一文,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以“书”为话题试着写一篇文章。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