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第六章 生物的进化
2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2019版新人教必修2学案
课标要点 学法指导
1.举例说明种群内的某些可遗传变异将赋予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优势 2.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为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1.科学思维:理解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科学思维:理解拉马克和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内容、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3.生命观念、社会责任:说出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知识导图
1.适应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_________________,二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_____________。
2.适应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完成一定的功能
生存和繁殖
普遍性
相对性
提示: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仙人掌叶变成刺状适于干旱环境;猛兽和猛禽具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尖锐的爪,适于食肉;鱼有鳃适应水中生活,但当水葫芦疯长时,一些鱼因为不再适于环境就会死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1.拉马克的观点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更古老的生物
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1)过度繁殖 差异 生存斗争 遗传 有利变异 有利变异
(2)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
①意义
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进化的结果。
②局限性
对于遗传和变异的认识还局限于________水平。不能科学解释遗传和变异的________。
多样性
适应性
性状
本质
3.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1)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________水平深入到________水平。
(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________为单位发展到以________为基本单位。
性状
基因
生物个体
种群
提示:长颈鹿过度繁殖,由于存在变异,其中有些长颈鹿脖子较短,有些则较长。长颈鹿主要以树叶为食,低处的资源有限,慢慢地只有长脖子的长颈鹿才能获得较丰富的食物,短脖子的长颈鹿由于缺少食物慢慢被淘汰,长脖子长颈鹿将这种变异遗传给后代,逐渐进化为现在的长颈鹿。
如何用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解释长颈鹿脖子变长的原因?
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的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 )
A.代代经常使用的结果
B.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C.繁衍后代的需要
D.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D
【解析】公鹿的祖先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公鹿鹿角发达些,有的不够发达。这种差异在公鹿争夺配偶的生存斗争中,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具有发达鹿角的公鹿得以夺得配偶繁衍后代,而鹿角不够发达的公鹿在争夺配偶的斗争中被击败,不能获得配偶繁衍后代。这样一代一代地选择进化,就成了今天的有发达鹿角的公鹿,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知识归纳]
注:遗传物质具有稳定性,它是不能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改变的,这就导致已经形成的适应一般要落后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这是造成适应相对性的主要原因。
1.一种水生小动物水蚤,在25 ℃环境中能正常生活。若将其置于20 ℃环境中部分个体能正常生活,若将正常生活的个体置于28 ℃环境中,全部死亡。
(1)“水蚤在25 ℃环境中能正常生活,若将其置于20 ℃环境中部分个体能正常生活”,请从生物的变异与环境相适应的角度分析原因。
(2)“20 ℃环境中部分个体能正常生活,若将正常生活的个体置于28 ℃环境中,全部死亡”,请从适应的角度分析原因。
提示:(1)在25 ℃环境中能正常生活的水蚤存在变异,这种变异的水蚤既适应25 ℃环境也适应20 ℃环境。
(2)适应具有相对性。
2.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如果环境剧变或某种植物病害爆发,图中哪种植物的生存几率最大?
(2)为什么野生小麦和野生玉米的多样性比栽培小麦和栽培玉米丰富?
(3)如果环境剧变或某种植物病害爆发,野生小麦中的个体会全部生存下来吗?为什么?
提示:(1)野生小麦。
(2)栽培小麦和栽培玉米经过了人工选择,淘汰了人类所不需要的类型。
(3)不会。野生小麦中存在多种变异类型,有的变异类型会在环境剧变或某种植物病害爆发时被淘汰。
[对点精练]
1.尺蠖虽有保护色,但食虫鸟可能利用损坏的叶片作为暗示,找到隐藏着的尺蠖。裳夜蛾取食结束,把未吃完树叶的叶柄咬断,消除采食痕迹以逃避食虫鸟的捕食。以上事例说明 ( )
A.尺蠖不适应环境而捕食它的食虫鸟适应环境
B.尺蠖比裳夜蛾更适应环境、进化上更高等
C.尺蠖和裳夜蛾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互利共生关系
D.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答案】D
【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题目中未能说明尺蠖不适应环境,A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可知裳夜蛾取食结束,把未吃完树叶的叶柄咬断,消除采食痕迹以逃避食虫鸟的捕食,所以裳夜蛾比尺蠖更适应环境,进化上更高等,B错误;尺蠖和裳夜蛾没有互利共生关系,二者均以叶片为食,只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有一定的限度,当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如食虫鸟利用损坏的叶片找到隐藏着的尺蠖)有些生物(如尺蠖)就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了,D正确。
2.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因)与环境(外因)的相互作用。下列与适应及其形成相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会过早死亡,不能留下后代
C.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D.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的,有时是有利的,有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答案】B
【解析】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A正确;适应具有相对性,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可能由于环境突然改变,而成为有利变异,而不会过早死亡,也能留下后代,B错误;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C正确;冬季来临时雷鸟换成白色羽毛,但如果此时还未下雪,则易被天敌发现,这体现了适应的相对性,D正确。
1.拉马克进化学说
(1)主要内容:当今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进化的原因: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3)意义:否定了物种不变论。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知识归纳]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1)图解
(2)分析
3.自然选择学说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比较
项目 自然选择学说 拉马克进化学说
区别 变异 变异是不定向的,本来就有的;环境和生物都不决定变异的方向 变异是定向的,环境和生物意愿可决定变异的方向
适应环境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环境和生物意愿决定的变异都适应环境
进化方向 自然选择决定 生物自身决定
联系 认为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且都是“渐变”的结果
1.从拉马克关于进化原因的观点解释下列两个现象:
(1)现象一: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是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
(2)现象二: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长期不用就萎缩、退化。
提示:(1)用进。(2)废退。
2.结合下图,试着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思考下列问题:
(1)长颈鹿之间为什么会出现生存斗争?
(2)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在生存斗争中出现优势和劣势?
(3)长颈鹿中颈较长的能吃到树叶而生存下来,而颈较短的吃不到树叶而死亡,这种选择的结果达尔文是如何描述的?
提示:(1)一是长颈鹿通过过度繁殖产生大量的个体;二是生存资源是有限的。
(2)由于遗传变异使长颈鹿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
(3)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对点精练]
1.下列选项不是达尔文的进化观点的是 ( )
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存在许多性状上的差异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
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答案】D
【解析】A项说明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变异;B项说明生物存在着过度繁殖现象,生物生存条件是有限的,从而引起生存斗争;C项所述指适者生存;D项中,在达尔文生活的那个年代,还没有“基因”的概念。
2.当某种新药问世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治疗效果很好,几年后疗效减低。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
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抗药性个体的逐渐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答案】C
【解析】病毒的抗药性不是因接触药物而诱发的,也不是“为了”适应有药物的环境而“主动”产生的;病毒本身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异,在没用该新药的时候,抗该新药的变异类型就已经存在,只是在没使用该药物前显示不出其生存优势;当使用该新药后,药物的选择作用使这种变异类型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被保留下来并繁殖后代,其抗药性不断增强,最终使药物“失效”。
易错易混1:混淆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比较:
(1)区别:二者选择的标准不同,目的不同。人工选择是以“是否对人类有利”为标准,对人类有利的基因或性状被保留下来,不利的就被淘汰。而自然选择的标准为“是否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有利于该生物生存的性状或基因就被保留下来,不利的就被淘汰。
(2)联系:二者都能使被选择的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易错易混2:自然选择学说中有关“变异”的分析
(1)环境因素的作用:环境不能起到诱导变异的作用,它只是对不定向变异进行定向选择。
(2)在运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变异在前,选择在后”的思路。
例 下图是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长颈鹿个体之间许多性状存在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而引起生存斗争
C.颈和前肢长些的长颈鹿,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并繁殖后代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适应环境的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答案】D
【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所解释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变异、自然选择、遗传(使微小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综合作用。其中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自然选择使生物朝着适应环境、有利于自身生存的方向发展。
小练 · 素养达成
1.(2021·广东卷)孔雀鱼雄鱼的鱼身具有艳丽的斑点,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关于种群中雄鱼的平均斑点数量,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
A.缺少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增多
B.引入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
C.天敌存在与否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
D.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
【答案】C
【解析】缺少天敌的环境中,孔雀鱼的斑点数量逐渐增多,原因是由于孔雀鱼群体中斑点数多的雄性个体体色艳丽易吸引雌性个体,从而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导致群体中该类型个体的数量增多,A正确;引入天敌的环境中,斑点数量多的雄鱼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数量减少,反而斑点数量少的雄鱼获得更多交配机会,导致群体中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B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故天敌存在与否不能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C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则斑点少的雄鱼繁殖后代的机会少,但不易被天敌捕食,可知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D正确。
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有 ( )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答案】D
【解析】达尔文学说认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环境的选择是定向的;环境的作用是选择不定向的变异,不是引起生物定向的变异。
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 ( )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
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现存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答案】B
【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是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三者的综合作用;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都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4.关于达尔文学说和拉马克学说的区别,正确的说法是( )
A.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以引起不定向的变异
B.拉马克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
C.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
D.拉马克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
【答案】D
【解析】环境只是对生物起选择作用,并不是生物变异的诱因,在环境改变以前,生物就存在变异,即变异在前,选择在后。只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适应环境,并得到保留。拉马克认为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生物体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相应的变异。
5.有的螳螂成虫的翅展开时像鲜艳的花朵,若虫的足像美丽的花瓣,可以诱使采食花粉的昆虫飞近,从而将这些昆虫捕食,这种现象是由于螳螂的祖先 ( )
A.突变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
C.突变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
【答案】C
【解析】生物的变异是随机发生的,是不定向的,各种变异类型在环境中因自然选择而优胜劣汰。螳螂这种近乎神奇的捕食方式,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6.达尔文在南美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不同岛屿分别生活着15种陆上龟类,它们的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们都有南美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是由大陆龟类进化来的。请分析说明大陆龟的进化过程及其原因。
(1)在大陆龟的后代中具有____________,为大陆龟的进化提供了____________。
(2)在不同岛屿的特定条件下,龟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的____________,是不同岛屿上龟类进化的________。
(3)不同岛屿的特定环境的____________作用,保留了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并决定了龟类进化的________。
(4)有利变异通过____________作用得到积累和加强,经过上述长期的进化过程,并逐步出现了____________,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____________。
【答案】(1)可遗传的变异 原材料 (2)生存斗争 动力
(3)定向选择 方向 (4)自然选择 新类型 物种
【解析】大陆龟具有多种变异类型,在不同岛屿的不同环境(食物来源、栖息场所)的选择作用下,它们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逐渐形成了各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