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④
9.小金分别将小木桌和铁块按甲、乙两种方式放置在同一块海绵上,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小木桌对海绵的压力大小相等
B.小木桌对海绵的压强大小不等
C.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
D.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10.如图,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小物块丙置于正方体乙上表面的中央,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等于乙对地面的压强。现将丙从乙的上表面移至甲的上表面,若甲、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分别为△F甲、△F乙,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甲、△p乙,则( )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11.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容器底受到的压力比乙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小
B.甲容器底受到的压强比乙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
C.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比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D.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比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小
12.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一位初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
A.1250帕 B.2500帕 C.5000帕 D.12500帕
13.如图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若往隔板两侧分别加入一定量两种不同的液体,其中不能比较两侧液体密度大小关系的是( )
A. B.
C. D.
14.如图,一木块静止在盛满水的容器中。现将木块缓慢下压至浸没,水对容器底部的( )
A.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B.压力变大,压强变大
C.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D.压力变大,压强不变
15.如图,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重物A、B,密度分别为ρA和ρB,底面积分别为SA和SB,且SA>SB,将它们放在水平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下列物理量大小比较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A<FB
B.pA<pB
C.ρA>ρB
D.切割前后A,B 对地面的压强均不变
16.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 A 和 B 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大小如图所示。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 FA、FB,压强分别为 pA、pB。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A
C.FA>FB,pA>pB D.FA>FB,pA<pB
二、填空题
17.如图所示,一块长方体橡皮,重为0.3 N,侧放于水平桌面上时,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10-3m2,它对桌面的压强是 Pa。若沿ab方向竖直向下切去一块,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 p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 p乙’p。(均填“>”“=“或“<")
19.两个正 方体铁块,边长之比为3:1,如图甲、乙所示放置,则图甲和图乙中,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为 ,压强之比为 。
20.现有6个相同的正立方体金属块,分别以图中甲、乙两种方式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种方式放置的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F甲:F乙= ,压强之比p甲:p乙= 。如果将乙放置方式中右边3个金属块取走,则金属块对地面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如图所示,两长方体A和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重10牛,B重30牛,已知A对B的压强与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3∶2,则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 。
22.如图所示,两支相同的试管,内盛等质量的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比较两管中的液体对管底压强的大小关系是p甲 (填“>”“=”或“<”)p乙。
三、实验探究题
23.很多生活用品都可以成为科学实验的器材,譬如利用塑料瓶就可以完成许多实验。
(1)将两个相同的塑料瓶如图甲放置,验证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的关系。
(2)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先取一空塑料瓶,分别在瓶侧壁的不同高度处扎两个小孔,把它放在水槽中,如图乙所示,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利用塑料瓶你还能完成哪些实验?请写出一个实验名称及简单的思路 。
24.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
(1)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 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2)通过实验E和F对比,得到的结论可以解释以下现象的有 。(选填以下序号)
①书包的背带为何做得又宽又大
②压路机的碾子很重更易压平路面
③躺在沙发上看手机比坐在木凳上舒服
④用大木锤敲刀背来切冰冻硬肉
⑤用切蛋器上的细钢丝来切蛋
(3)探究实验过程中运用了转换法,利用 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5.一些同学观察到建筑物的支柱一般都为圆柱和四棱柱,他们想了解支柱的最大承受压力与支柱的形状是否有关,为此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每人各选三张相同的白纸,按图a所示分别折成空心的四棱柱、圆柱、三棱柱(如图b),接合处用双面胶粘住;
②三位同学分别在四棱柱上放一硬质塑料板,然后:甲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砝码,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砝码的总质量(如图c);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钩码(每个钩码质量为50克),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钩码的总质量;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细沙,直到支柱被压塌,用天平称出添加细沙的总质量并记录。
③再分别用圆柱和三棱柱重复实验步骤②,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1)此实验中甲同学添加砝码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选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2)最能精确反映支柱所能承受最大压力的是 同学所做的实验。
(3)下表为丙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
支柱形状 四棱柱 圆柱 三棱柱
塑料板与细沙总质量/克 392 400 243
根据丙同学测得的数据,三个支柱中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 牛(取g=10N/kg)。
四、解答题
26.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机器人质量约500 kg,装有四条履带,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1000cm2。首次在南极内陆冰盖完成了30 km自主行走。问:(g取10 N/kg)
(1)机器人受到的重力为多少?
(2)该机器人静止在水平冰面上时,对冰面的压强为多大?
27.在高速公路上,一些司机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肆意超载,带来极大的危害。按照我国汽车工业的行业标准,载货车辆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105Pa以内。有一辆行驶在水平路面上自重为2 000 kg的6轮汽车,已知该车在某次实际运营中装货10 t,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2 m2。求:(g取10 N/kg)
(1)这辆汽车在这次实际运营中对地面的压强。
(2)如果要求该车运行时不超过规定的行业标准,这辆汽车最多装货多少吨?(设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变)
28.帕斯卡在1648年表演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桶,在桶盖上插上一根细长的直管,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直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桶裂了,桶里的水就从裂缝中流了出来。
(1)几杯水灌进去后,桶便被压裂的原因是 ;
(2)直管的横截面积为3cm2,木桶能承受的最大压强约为1.15×105Pa,若一杯水约500mL,请计算估测帕斯卡倒了几杯水(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液=ρgh);
(3)如果选用盐水做该实验,所需盐水的体积应该 (选填“增多”或“减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D
14.【答案】A
15.【答案】C
16.【答案】B
17.【答案】300;不变
18.【答案】>;=
19.【答案】1:1;9:1
20.【答案】1:1;2:3;不变
21.【答案】1∶6
22.【答案】>
23.【答案】(1)受力面积
(2)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方向;思路:提起塑料瓶静止后放手,瓶子竖直下落
24.【答案】(1)D、E
(2)①③⑤
(3)海绵的形变程度
25.【答案】(1)从小到大
(2)丙
(3)4
26.【答案】(1)解:G=mg=500 kg×10 N/kg=5 000 N
(2)解:F=G=5000 N,S=0.4 m2,
p= =1.25×104Pa
27.【答案】(1)解:车辆和货物的总重力G=(2 000 kg+ 10×103 kg) ×10 N/kg=1.2×105N,对地面的压力F=G=1.2×105N,车辆对地面的压强:p= =1×106Pa。
(2)解:压强取最大值pm=7×105Pa,
根据压强公式p= 的变形式F=pS可以算出整车对地面
的最大压力:Fm= pmS=7×105Pa×6×0.02 m2 =8.4×104N,
而车自身的重力G车=m车g=2000 kg×10 N/kg=2×104N,
所以货物的重力G货=Fm-G车=8.4×104N-2×104N= 6.4×104N,
所以m货= =6 400 kg=6.4 t。
28.【答案】(1)水的压强超过了木桶的可承受范围
(2)水柱的高度;
注入水的体积:V=Sh=1150cm×3cm2=3450cm3;
加入水的杯数:。
(3)减少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