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椒江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1.(2022四上·椒江期末)《听听声音》中描述声音有“高、低;强、弱;悦耳、刺耳”三组科学词汇。下列声音中,属于刺耳的是( )。
A.窃窃私语声
B.钢琴声
C.鞭炮声
【答案】C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 窃窃私语声属于弱,钢琴声属于悦耳,鞭炮声属于刺耳。
2.(2022四上·椒江期末)在下列乐曲中,音符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1 2 3 4 5 6 B.6 5 4 3 2 1 C.4 4 3 3 2 2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音符表示的音高,1234567是从低到高排列。
3.(2022四上·椒江期末)小明用力按压鼓面,发现鼓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鼓面没有( )。
A.发生形变 B.发生振动 C.受到外力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考查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会产生声音,如果没有声音产生,说明物体没有发生振动。
4.(2022四上·椒江期末)轻轻敲击鱼缸的上沿,则会看到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鱼缸→空气→鱼 B.鱼缸→水→鱼 C.空气→水→鱼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考查声音的传播,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会传播。
5.(2022四上·椒江期末)耳朵中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部分是( )。
A.耳郭 B.听小骨 C.鼓膜
【答案】C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考查耳朵的结构和作用,鼓膜会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郭收集声波,听小骨传递振动。
6.(2022四上·椒江期末)调节音箱上的声音旋钮,改变了声音的( )。
A.音量 B.节奏 C.音高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 调节音箱上的声音旋钮,改变了声音音量的大小。
7.(2022四上·椒江期末)要让正在发声的音叉立刻停止发声,应该( )。
A.不再敲了
B.马上用手按住音叉,使它不再振动
C.继续轻轻的敲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考查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会产生声音,如果没有声音产生,说明物体没有发生振动。
8.(2022四上·椒江期末)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不同,以下表示振动幅度最大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大,则拉伸的越大。
9.(2022四上·椒江期末)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气体、液体进行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10.(2022四上·椒江期末)利用钢尺探究声音强弱的实验中,以下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用不同的力量拨动钢尺
B.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 钢尺探究声音强弱的实验中的变量是用不同的力量拨动钢尺 ,其他条件是不变的。
11.(2022四上·椒江期末)敲击铝片琴时,小明先轻轻敲击最右边的铝片,后重重敲击最左边的铝片。前后声音发生的变化是( )。
A.音高变高了,音量变小了
B.音高变高了,音量变大了
C.音高变低了,音量变大了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快慢有关,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声音的强弱和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用力越大,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
12.(2022四上·椒江期末)下图是3支相同的试管,用嘴对着试管口,朝着水平方向吹气,( )号试管发出的声音最高。
A.①
B.②
C.③ ① ② ③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 对试管吹气,是试管中的空气柱在振动发出声音,空气柱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13.(2022四上·椒江期末)如图所示,小提琴共有4根琴弦,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时,( )发出的声音最低。
A.1号琴弦 B.2号琴弦 C.4号琴弦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影响弦高低的因素有长短,粗细和松紧,越粗,越长,越松,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14.(2022四上·椒江期末)小明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大约呼吸19次,剧烈运动后每分钟呼吸是( )。
A.10次 B.19次 C.42次
【答案】C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吸次数和心跳次数都是增加的,所以呼吸次数要大于19次。
15.(2022四上·椒江期末)下列器官中,没有参与呼吸活动的是()。
A.气管 B.胃 C.肺
【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考查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包括鼻、咽、喉、气管 、支气管和肺,胃属于消化系统,不属于呼吸系统。
16.(2022四上·椒江期末)我们的牙齿中( )是用来磨碎食物的。
A.门齿 B.臼齿 C.犬齿
【答案】B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考查牙齿的作用,门齿的作用是切断食物,臼齿的作用是磨碎食物,犬齿的作用是撕咬食物。
17.(2022四上·椒江期末)观察“平衡膳食宝塔”中发现谷薯类每天需要摄入250克至400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人每天要吃250克至400克的米饭
B.某天运动量大了,还要坚持每天只吃250克至400克的米饭
C.营养不良者,每天也只能吃250克至400克的米
【答案】A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 谷薯类每天需要摄入250克至400克指的是正常情况下人每天需要吃250克至400克的米饭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进行大量运动或者营养不良者需要适当增加进食量。
18.(2022四上·椒江期末)食物在身体中的旅行路线是( )。
A.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B.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
C.口腔→食道→肺→小肠→大肠
【答案】A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考查食物消化的过程,食物通过口腔进入人体,沿着食道进入胃进行消化,然后进入小肠进行营养的吸收,最后通过大肠排出体外。
19.(2022四上·椒江期末)一块猪肉有猪皮、肥肉、瘦肉三层,脂肪含量最高的是( )。
A.瘦肉 B.肥肉 C.猪皮
【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考查食物中的营养,肥肉中大部分是脂肪,猪皮、瘦肉中蛋白质含量高。
20.(2022四上·椒江期末)( )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A.口腔 B.胃 C.小肠
【答案】C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考查食物消化的过程,食物通过口腔进入人体,沿着食道进入胃进行消化,然后进入小肠进行营养的吸收,最后通过大肠排出体外,小肠是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21.(2022四上·椒江期末)吃一块馒头,刚开始没有甜味,越嚼甜味越明显,这是因为( )。
A.牙齿咀嚼 B.舌头搅拌 C.唾液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食物在口腔中会进行初步消化,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会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所以越嚼甜味越明显。
22.(2022四上·椒江期末)下图中的小车是利用垫圈产生的( )来驱动前进的。
A.重力 B.反冲力 C.摩擦力
【答案】A
【知识点】拉力
【解析】【分析】垫圈是利用自身的重力对小车起作用,驱动小车前进。
23.(2022四上·椒江期末)塑料袋里装水、煮熟的蔬菜和馒头等食物,然后反复挤压观察食物变化,这个实验模拟了( )的功能。
A.胃 B.小肠 C.大肠
【答案】A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 胃有四大主要功能,即储存食物、消化和吸收功能、分泌功能、防御功能。
24.(2022四上·椒江期末)图中B所指的部分是模拟( )。
A.呼完气的肺 B.吸足气的肺 C.气管
【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 图中模拟的是肺,其中膈肌 收缩时膈顶下降,协助吸气作用;舒张时膈顶恢复原位,协助呼气作用。
25.(2022四上·椒江期末)矿泉水瓶盖的侧面通常设计成条纹状,这是主要是为了( )。
A.美观
B.增大拧盖时的摩擦力
C.减小拧盖时的摩擦力
【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考查摩擦力的应用, 矿泉水瓶盖的侧面通常设计成条纹状 ,可以增加摩擦力,方便拧开瓶盖。
26.(2022四上·椒江期末)下列物体不具有弹力的是( )。
A.自然状态的弹簧 B.被压缩的弹簧 C.被拉伸的弹簧
【答案】A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被压缩或者被拉伸的弹簧发生了形变,具有弹力。
27.(2022四上·椒江期末)在下列食物中滴入几滴碘酒后,颜色会变成蓝色的是( )
A.柑桔 B.马铃薯 C.黄瓜
【答案】B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碘酒遇到淀粉会变蓝,马铃薯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所以将碘酒滴在马铃薯上颜色会变蓝。
28.(2022四上·椒江期末)量程为5牛的弹簧测力计,不能测量( )。
A.6个鸡蛋 B.一本科学书 C.学生椅子
【答案】C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解析】【分析】 量程为5牛的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5N内的物体,学生椅子超出5N,所以不能测量椅子。
29.(2022四上·椒江期末)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指针在零刻度以下,测出物体的重力是3N,则实际该物体的重力为( )。
A.小于3N B.等于3N C.大于3N
【答案】C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解析】【分析】考查弹簧测力计的读取,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指针在零刻度以下,所以测出的数值要小于实际重量。
30.(2022四上·椒江期末)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步骤是( )。
①明确问题 ②制定方案 ③实施方案 ④评估与改进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答案】B
【知识点】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考查小车的制作步骤。
31.(2022四上·椒江期末)在“设计制作小车”的活动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需关注小车行驶的距离,不需要考虑其结构是否牢固
B.只需关注小车行驶的速度,不需要考虑其行驶路线是否平直
C.小车车身长度、动力和采用的制作材料都要符合要求
【答案】C
【知识点】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考查在设计制作小车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小车车身长度、动力和采用的制作材料都要符合要求。
32.(2022四上·椒江期末)把气球吹足气,气嘴朝下放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开后气球会飞走
B.气球喷气方向和气球运动方向相同
C.导致气球飞走的原因是反冲力
【答案】B
【知识点】喷气小车
【解析】【分析】 把气球吹足气,气嘴朝下放开时,气球向下喷气,气球向上运动。
33.(2022四上·椒江期末)赛车要能很快加速到300千米以上,而且要能平稳行驶。下列有关赛车设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B.设计了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小到最小
C.车身重心低,高速行驶不稳定
【答案】C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赛车车身重心低,高速行驶时非常稳定。
34.(2022四上·椒江期末)声音的研究。
同学们制作了以下几种小乐器,然后依次进行了演奏。
(1)图甲中的乐器是通过向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不同体积的水制成的,轻轻的用小棒依次敲击1号瓶到5号瓶的瓶身,听到的声音( )。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越来越强
(2)图甲中,敲击瓶声导致声音有高低变化的是( )。
A.瓶子的大小 B.水量的多少 C.空气柱的长短
(3)图乙的乐器是用废纸箱、筷子和橡皮筋制成的,橡皮筋A和B拉的一样紧,手拨橡皮筋A的力小一点,橡皮筋A发出的声音会( )。
A.低 B.高 C.弱
(4)图丙中的乐器是用几根相同的吸管制成的,要让这个乐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可以 。
【答案】(1)B
(2)B
(3)C
(4)改变吸管长短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表示,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声音的强弱和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1)从1号敲击5号,改变的是水容量的多少,水越多,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2)敲击瓶子,是改变的水容量的多少。
(3)声音的强弱和物体振动幅度有关,用力大小改变振动幅度,用力小,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4)改变吸管的长短,可影响振动快慢,从而影响声音高低。
35.(2022四上·椒江期末)呼吸与消化的研究。
(1)人体进行呼吸气体交换时,呼吸前后变化最大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2)一个四年级学生肺活量是1000毫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是男生的话,属于正常
B.如果是女生的话,属于正常
C.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属于正常
(3)剧烈运动后,急需补充足够的能量,应多吃富含( )的食物。
A.维生素 B.蛋白质 C.糖类
(4)小明设计了一份中餐食谱:红烧肉、家烧鲤鱼、米饭、花生。要使这份食谱变得更加合理科学,他应该再添加一份( )。
A.炒青菜 B.油焖虾 C.煎鸡蛋
(5)小明发现烧菜用的植物油在纸上留下“透明”不会消失的油迹,说明植物油中含有( )。
A.蛋白质 B.水分 C.脂肪
(6)被人体吸收的营养,通过( )运输到全身各个部位。
A.血液循环 B.呼吸 C.消化
【答案】(1)A
(2)B
(3)C
(4)A
(5)C
(6)A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呼吸和消化维持着生命健康。
(1)通过柱状图,发现呼吸前后,氮气依旧为78%,没有变化,氧气则减少了5%,二氧化碳增加3.97%。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小学四年级男生的肺活量在1100毫升~2600毫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900毫升~2000毫升。
(3)糖类和脂肪是主要能源,糖类可直接供能。
(4)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六大营养要均衡,通过食谱发现缺少维生素,青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5)鉴别脂肪的方法是将物体在白纸上摩擦,留下透明不会消失的油迹 。
(6)血液循环系统可以输送营养和氧气。
36.(2022四上·椒江期末)某小组做了撞击实验,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自由释放小车撞击木块,让木块在木板上滑行。
(1)实验过程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斜面长度 B.小车质量 C.斜面坡度
(2)图中木块被撞后在木板上滑行距离最远的是( )。
A.1号 B.2号 C.3号
(3)此实验中,我们通过木块被小车撞击后滑行的距离来推测( )。
A.木板的能量大小 B.小车的能量大小 C.木块的能量大小
【答案】(1)C
(2)B
(3)B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物体的能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能量越大。
(1)通过观察发现斜面的坡度不同,通过坡度的大小改变小车速度的大小。
(2)2号坡度大,小车速度快木块被撞击的远。
(3)滑行距离越远说明小车的能量越大。
37.(2022四上·椒江期末)研究“小车运动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小明记录数据如下表。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厘米)
2 130
4 178
6 269
(1)实验中,驱动小车运动是( )。
A.弹力 B.反冲力 C.重力
(2)小明持续地缠绕橡皮筋,橡皮筋断了,是因为 。
(3)小明换了一根橡皮筋重新进行实验,发现小车车轮容易打滑,以下改进方法不合理的是( )。
A.在小车上放重物
B.增大地面的粗糙程度
C.增加橡皮筋的缠绕圈数
(4)用同一根橡皮筋驱动小车,要使小车行驶得更远,正确的操作是将橡皮筋在一定限度内( )。
A.改变缠绕方向 B.增加缠绕圈数 C.减少缠绕圈数
【答案】(1)A
(2)橡皮筋弹力有限度
(3)C
(4)B
【知识点】橡皮筋动力小车
【解析】【分析】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利用了弹力,圈数越多,弹力越大,小车距离越远。
(1)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是利用了弹力,当橡皮筋被拉长会产生想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
(2)橡皮筋的弹力是有限的不可以被无线拉长。
(3)小车车轮容易打滑,说明摩擦力小,摩擦力与物体的质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4)要使小车运动更远,则小车需要更多的力,橡皮筋伸长长,力越大。
1 / 1浙江台州椒江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1.(2022四上·椒江期末)《听听声音》中描述声音有“高、低;强、弱;悦耳、刺耳”三组科学词汇。下列声音中,属于刺耳的是( )。
A.窃窃私语声
B.钢琴声
C.鞭炮声
2.(2022四上·椒江期末)在下列乐曲中,音符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1 2 3 4 5 6 B.6 5 4 3 2 1 C.4 4 3 3 2 2
3.(2022四上·椒江期末)小明用力按压鼓面,发现鼓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鼓面没有( )。
A.发生形变 B.发生振动 C.受到外力
4.(2022四上·椒江期末)轻轻敲击鱼缸的上沿,则会看到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鱼缸→空气→鱼 B.鱼缸→水→鱼 C.空气→水→鱼
5.(2022四上·椒江期末)耳朵中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部分是( )。
A.耳郭 B.听小骨 C.鼓膜
6.(2022四上·椒江期末)调节音箱上的声音旋钮,改变了声音的( )。
A.音量 B.节奏 C.音高
7.(2022四上·椒江期末)要让正在发声的音叉立刻停止发声,应该( )。
A.不再敲了
B.马上用手按住音叉,使它不再振动
C.继续轻轻的敲
8.(2022四上·椒江期末)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不同,以下表示振动幅度最大的是( )。
A. B. C.
9.(2022四上·椒江期末)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10.(2022四上·椒江期末)利用钢尺探究声音强弱的实验中,以下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用不同的力量拨动钢尺
B.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11.(2022四上·椒江期末)敲击铝片琴时,小明先轻轻敲击最右边的铝片,后重重敲击最左边的铝片。前后声音发生的变化是( )。
A.音高变高了,音量变小了
B.音高变高了,音量变大了
C.音高变低了,音量变大了
12.(2022四上·椒江期末)下图是3支相同的试管,用嘴对着试管口,朝着水平方向吹气,( )号试管发出的声音最高。
A.①
B.②
C.③ ① ② ③
13.(2022四上·椒江期末)如图所示,小提琴共有4根琴弦,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时,( )发出的声音最低。
A.1号琴弦 B.2号琴弦 C.4号琴弦
14.(2022四上·椒江期末)小明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大约呼吸19次,剧烈运动后每分钟呼吸是( )。
A.10次 B.19次 C.42次
15.(2022四上·椒江期末)下列器官中,没有参与呼吸活动的是()。
A.气管 B.胃 C.肺
16.(2022四上·椒江期末)我们的牙齿中( )是用来磨碎食物的。
A.门齿 B.臼齿 C.犬齿
17.(2022四上·椒江期末)观察“平衡膳食宝塔”中发现谷薯类每天需要摄入250克至400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人每天要吃250克至400克的米饭
B.某天运动量大了,还要坚持每天只吃250克至400克的米饭
C.营养不良者,每天也只能吃250克至400克的米
18.(2022四上·椒江期末)食物在身体中的旅行路线是( )。
A.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B.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
C.口腔→食道→肺→小肠→大肠
19.(2022四上·椒江期末)一块猪肉有猪皮、肥肉、瘦肉三层,脂肪含量最高的是( )。
A.瘦肉 B.肥肉 C.猪皮
20.(2022四上·椒江期末)( )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A.口腔 B.胃 C.小肠
21.(2022四上·椒江期末)吃一块馒头,刚开始没有甜味,越嚼甜味越明显,这是因为( )。
A.牙齿咀嚼 B.舌头搅拌 C.唾液作用
22.(2022四上·椒江期末)下图中的小车是利用垫圈产生的( )来驱动前进的。
A.重力 B.反冲力 C.摩擦力
23.(2022四上·椒江期末)塑料袋里装水、煮熟的蔬菜和馒头等食物,然后反复挤压观察食物变化,这个实验模拟了( )的功能。
A.胃 B.小肠 C.大肠
24.(2022四上·椒江期末)图中B所指的部分是模拟( )。
A.呼完气的肺 B.吸足气的肺 C.气管
25.(2022四上·椒江期末)矿泉水瓶盖的侧面通常设计成条纹状,这是主要是为了( )。
A.美观
B.增大拧盖时的摩擦力
C.减小拧盖时的摩擦力
26.(2022四上·椒江期末)下列物体不具有弹力的是( )。
A.自然状态的弹簧 B.被压缩的弹簧 C.被拉伸的弹簧
27.(2022四上·椒江期末)在下列食物中滴入几滴碘酒后,颜色会变成蓝色的是( )
A.柑桔 B.马铃薯 C.黄瓜
28.(2022四上·椒江期末)量程为5牛的弹簧测力计,不能测量( )。
A.6个鸡蛋 B.一本科学书 C.学生椅子
29.(2022四上·椒江期末)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指针在零刻度以下,测出物体的重力是3N,则实际该物体的重力为( )。
A.小于3N B.等于3N C.大于3N
30.(2022四上·椒江期末)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步骤是( )。
①明确问题 ②制定方案 ③实施方案 ④评估与改进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31.(2022四上·椒江期末)在“设计制作小车”的活动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需关注小车行驶的距离,不需要考虑其结构是否牢固
B.只需关注小车行驶的速度,不需要考虑其行驶路线是否平直
C.小车车身长度、动力和采用的制作材料都要符合要求
32.(2022四上·椒江期末)把气球吹足气,气嘴朝下放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开后气球会飞走
B.气球喷气方向和气球运动方向相同
C.导致气球飞走的原因是反冲力
33.(2022四上·椒江期末)赛车要能很快加速到300千米以上,而且要能平稳行驶。下列有关赛车设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B.设计了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小到最小
C.车身重心低,高速行驶不稳定
34.(2022四上·椒江期末)声音的研究。
同学们制作了以下几种小乐器,然后依次进行了演奏。
(1)图甲中的乐器是通过向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不同体积的水制成的,轻轻的用小棒依次敲击1号瓶到5号瓶的瓶身,听到的声音( )。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越来越强
(2)图甲中,敲击瓶声导致声音有高低变化的是( )。
A.瓶子的大小 B.水量的多少 C.空气柱的长短
(3)图乙的乐器是用废纸箱、筷子和橡皮筋制成的,橡皮筋A和B拉的一样紧,手拨橡皮筋A的力小一点,橡皮筋A发出的声音会( )。
A.低 B.高 C.弱
(4)图丙中的乐器是用几根相同的吸管制成的,要让这个乐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可以 。
35.(2022四上·椒江期末)呼吸与消化的研究。
(1)人体进行呼吸气体交换时,呼吸前后变化最大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2)一个四年级学生肺活量是1000毫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是男生的话,属于正常
B.如果是女生的话,属于正常
C.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属于正常
(3)剧烈运动后,急需补充足够的能量,应多吃富含( )的食物。
A.维生素 B.蛋白质 C.糖类
(4)小明设计了一份中餐食谱:红烧肉、家烧鲤鱼、米饭、花生。要使这份食谱变得更加合理科学,他应该再添加一份( )。
A.炒青菜 B.油焖虾 C.煎鸡蛋
(5)小明发现烧菜用的植物油在纸上留下“透明”不会消失的油迹,说明植物油中含有( )。
A.蛋白质 B.水分 C.脂肪
(6)被人体吸收的营养,通过( )运输到全身各个部位。
A.血液循环 B.呼吸 C.消化
36.(2022四上·椒江期末)某小组做了撞击实验,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自由释放小车撞击木块,让木块在木板上滑行。
(1)实验过程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斜面长度 B.小车质量 C.斜面坡度
(2)图中木块被撞后在木板上滑行距离最远的是( )。
A.1号 B.2号 C.3号
(3)此实验中,我们通过木块被小车撞击后滑行的距离来推测( )。
A.木板的能量大小 B.小车的能量大小 C.木块的能量大小
37.(2022四上·椒江期末)研究“小车运动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小明记录数据如下表。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厘米)
2 130
4 178
6 269
(1)实验中,驱动小车运动是( )。
A.弹力 B.反冲力 C.重力
(2)小明持续地缠绕橡皮筋,橡皮筋断了,是因为 。
(3)小明换了一根橡皮筋重新进行实验,发现小车车轮容易打滑,以下改进方法不合理的是( )。
A.在小车上放重物
B.增大地面的粗糙程度
C.增加橡皮筋的缠绕圈数
(4)用同一根橡皮筋驱动小车,要使小车行驶得更远,正确的操作是将橡皮筋在一定限度内( )。
A.改变缠绕方向 B.增加缠绕圈数 C.减少缠绕圈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 窃窃私语声属于弱,钢琴声属于悦耳,鞭炮声属于刺耳。
2.【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音符表示的音高,1234567是从低到高排列。
3.【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考查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会产生声音,如果没有声音产生,说明物体没有发生振动。
4.【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考查声音的传播,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会传播。
5.【答案】C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考查耳朵的结构和作用,鼓膜会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郭收集声波,听小骨传递振动。
6.【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 调节音箱上的声音旋钮,改变了声音音量的大小。
7.【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考查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会产生声音,如果没有声音产生,说明物体没有发生振动。
8.【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大,则拉伸的越大。
9.【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气体、液体进行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10.【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 钢尺探究声音强弱的实验中的变量是用不同的力量拨动钢尺 ,其他条件是不变的。
11.【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快慢有关,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声音的强弱和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用力越大,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
12.【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 对试管吹气,是试管中的空气柱在振动发出声音,空气柱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13.【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影响弦高低的因素有长短,粗细和松紧,越粗,越长,越松,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14.【答案】C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吸次数和心跳次数都是增加的,所以呼吸次数要大于19次。
15.【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考查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包括鼻、咽、喉、气管 、支气管和肺,胃属于消化系统,不属于呼吸系统。
16.【答案】B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考查牙齿的作用,门齿的作用是切断食物,臼齿的作用是磨碎食物,犬齿的作用是撕咬食物。
17.【答案】A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 谷薯类每天需要摄入250克至400克指的是正常情况下人每天需要吃250克至400克的米饭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进行大量运动或者营养不良者需要适当增加进食量。
18.【答案】A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考查食物消化的过程,食物通过口腔进入人体,沿着食道进入胃进行消化,然后进入小肠进行营养的吸收,最后通过大肠排出体外。
19.【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考查食物中的营养,肥肉中大部分是脂肪,猪皮、瘦肉中蛋白质含量高。
20.【答案】C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考查食物消化的过程,食物通过口腔进入人体,沿着食道进入胃进行消化,然后进入小肠进行营养的吸收,最后通过大肠排出体外,小肠是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21.【答案】C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食物在口腔中会进行初步消化,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会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所以越嚼甜味越明显。
22.【答案】A
【知识点】拉力
【解析】【分析】垫圈是利用自身的重力对小车起作用,驱动小车前进。
23.【答案】A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 胃有四大主要功能,即储存食物、消化和吸收功能、分泌功能、防御功能。
24.【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 图中模拟的是肺,其中膈肌 收缩时膈顶下降,协助吸气作用;舒张时膈顶恢复原位,协助呼气作用。
25.【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考查摩擦力的应用, 矿泉水瓶盖的侧面通常设计成条纹状 ,可以增加摩擦力,方便拧开瓶盖。
26.【答案】A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被压缩或者被拉伸的弹簧发生了形变,具有弹力。
27.【答案】B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碘酒遇到淀粉会变蓝,马铃薯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所以将碘酒滴在马铃薯上颜色会变蓝。
28.【答案】C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解析】【分析】 量程为5牛的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5N内的物体,学生椅子超出5N,所以不能测量椅子。
29.【答案】C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解析】【分析】考查弹簧测力计的读取,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指针在零刻度以下,所以测出的数值要小于实际重量。
30.【答案】B
【知识点】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考查小车的制作步骤。
31.【答案】C
【知识点】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考查在设计制作小车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小车车身长度、动力和采用的制作材料都要符合要求。
32.【答案】B
【知识点】喷气小车
【解析】【分析】 把气球吹足气,气嘴朝下放开时,气球向下喷气,气球向上运动。
33.【答案】C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赛车车身重心低,高速行驶时非常稳定。
34.【答案】(1)B
(2)B
(3)C
(4)改变吸管长短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表示,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声音的强弱和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1)从1号敲击5号,改变的是水容量的多少,水越多,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2)敲击瓶子,是改变的水容量的多少。
(3)声音的强弱和物体振动幅度有关,用力大小改变振动幅度,用力小,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4)改变吸管的长短,可影响振动快慢,从而影响声音高低。
35.【答案】(1)A
(2)B
(3)C
(4)A
(5)C
(6)A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呼吸和消化维持着生命健康。
(1)通过柱状图,发现呼吸前后,氮气依旧为78%,没有变化,氧气则减少了5%,二氧化碳增加3.97%。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小学四年级男生的肺活量在1100毫升~2600毫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900毫升~2000毫升。
(3)糖类和脂肪是主要能源,糖类可直接供能。
(4)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六大营养要均衡,通过食谱发现缺少维生素,青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5)鉴别脂肪的方法是将物体在白纸上摩擦,留下透明不会消失的油迹 。
(6)血液循环系统可以输送营养和氧气。
36.【答案】(1)C
(2)B
(3)B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物体的能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能量越大。
(1)通过观察发现斜面的坡度不同,通过坡度的大小改变小车速度的大小。
(2)2号坡度大,小车速度快木块被撞击的远。
(3)滑行距离越远说明小车的能量越大。
37.【答案】(1)A
(2)橡皮筋弹力有限度
(3)C
(4)B
【知识点】橡皮筋动力小车
【解析】【分析】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利用了弹力,圈数越多,弹力越大,小车距离越远。
(1)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是利用了弹力,当橡皮筋被拉长会产生想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
(2)橡皮筋的弹力是有限的不可以被无线拉长。
(3)小车车轮容易打滑,说明摩擦力小,摩擦力与物体的质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4)要使小车运动更远,则小车需要更多的力,橡皮筋伸长长,力越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