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山流水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乐曲。
学生:收集有关钟子期、俞伯牙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直接导入。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师:课前大家预习了《高山流水》这一课,会认课文里的词语吗?一起读读吧!
风平浪静 气势磅礴 烟波浩渺 (边读边想象画面)
琴声呜咽 如泣如诉 催人泪下 (边读边体会情感)
琴艺高超 一见如故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是一个成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板书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题目设疑,初读课文。
(一)想象画面,导入课文
1.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2.师:孩子们,高山流水不仅是一种美景,也是一曲古筝曲的曲名,这段音乐中还隐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想去了解一下吗?好,下面我们就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开始吧。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师: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说。(你把长文读短了,把主要内容抓出来了,真是了不起。)
2.师:从两个孩子的发言中我们知道了故事的主人公是……?他们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了——板书知音
3.知音的意思是什么?浏览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你的理解。(知己、知心朋友的代名词)
4.那伯牙和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让我们带着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学习巧遇知音部分:
1.难觅知音
(1)师:俞伯牙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里什么地方概括地介绍了俞伯牙?(生说)
请孩子们自由读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说说你对俞伯牙有哪些了解。
生:音乐家,琴艺高超。板书
(2)师: ①作为琴艺高超的音乐家,要找到懂自己音乐的人,容易吗?。
②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③读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音乐家知音难寻?
(3)体会朗读
是啊,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伯牙虽“琴艺高超”,但“始终”没有遇到能听懂他音乐的人,真是曲高和寡呀!孩子们,能用你们的朗读传达伯牙这种“知音难求”的心境吗?(生读)
过渡:作为琴艺高超的音乐家,伯牙始终没有碰到过能听懂他音乐的人,就像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呀!但值得庆幸的是在他奉命出使楚国的途中终于遇到了知音――钟子期。
2.巧遇知音
师:请孩子们自读课文5――7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用“—”把它勾画下来吧。
(1)生默读勾画并汇报。
师: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
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2)指导朗读,听懂音乐
①抓住“啧啧赞叹”体会读。
啧啧赞叹是什么意思?
子期为什么会啧啧赞叹呢?
②子期听了这琴声以后是怎么赞叹的?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③品味“感叹号”读
这句话的句末用了“ !”, 这个感叹号饱含着什么 (敬佩、赞叹)
你们会怎样读,谁来道出子期那发自内心的赞叹?(抽生读)
评价,他读得怎样?读出了磅礴的气势了吗?谁再来读一读。好,你来啧啧赞叹!
④ 想象画面读。
a. 孩子们,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b. 你说。(抽2-3个)哪些词让你产生这样的想象。(气势磅礴 挺拔雄伟)那孩子,带着你的想象再读一读。(老师从你的朗读中,仿佛也看见了那气势磅礴、挺拔雄伟的泰山,真妙啊!)
c. 让我们也想象着这样的画面一起啧啧赞叹!(齐读)
d. 通过我们的品读,读出了感叹号里饱含的惊喜,读出了语言文字蕴藏的画面。
(3)伯牙听到子期这样的赞叹,有什么反应啊?(伯牙为什么那么惊讶?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子期又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①师:这里意味深长的意思是什么?(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抽读。那你就来意味深长地读一读。
2 伯牙此时的音乐一定是优美、柔和的。请你静静聆听,一边听一边想象。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看到的是――被烟雾笼罩的江面宽广无边,犹如仙境一般。)(你是怎么看到的 )(烟波浩渺 宽广无边)(生读)
3 抽生读。 (孩子,就带着你的想象读一读。)
师示范(想象着子期此时的表情、神态来说。)(自己在下面试试)
④ 表情朗读(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带上你的动作和表情)
⑤ 过渡:一曲高山流水让子期看到了气势磅礴、挺拔雄伟的泰山,让子期还看到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⑥ 师:一曲高山流水让男同学啧啧赞叹道……(接读)
让女同学意味深长地说……(接读)
⑦过渡:这是他们一生中一次难忘的巧遇,那他们在何时何地有了这一次巧遇呢?请看课文3、4自然段。
生: 8月15日中秋节的傍晚,伯牙做官出使途中,湖北汉阳江口。傍晚时,风平浪静,清辉落地,景象迷人。
师:就在这花好月圆之际,景色宜人之时,面对秋江圆月,伯牙借曲抒情,心里有说不出的畅快,于是携琴下船,弹起了他心里的歌。听——课件音乐
(4)孩子们,你们听到的就是《高山流水》,听了有什么感受?(生说)师:当时的人们也和你们一样,只觉得伯牙的琴声优美动听,可是钟子期却听出了琴声里所包含的内容和情感。当伯牙弹到志在高山时,子期啧啧赞叹道——(生接)当伯牙弹到志在流水时,子期又意味深长地说——(生接)
(5)激动
①引读。此时的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了起来,拉着子期的手,说——
②此时伯牙的心情怎样?(激动)
③哪些词语能体现出他激动的心情?(生说)那孩子,能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伯牙此时激动不已的心情吗?(生读)
④齐读。
师:好,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伯牙的心情。(生读)
这一站、一拉、一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此时此刻伯牙的心中是多么地激动啊!
师:就这样,他们一见如故,成了好朋友,并约定来年在此相会。
3.痛失知音
第二年,当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可是左等右等,始终不见子期的身影,他心急如焚,等来的却是什么?……(默读课文第8段)
①他失约了吗?(没有)(是因病去世了)
他留下了什么遗言?抽生读(子期临终前留下遗言,把坟墓修在江边,好听伯牙弹琴。)
②反问。他真的失约了吗?
总结:是的,没有!他信守着诺言,即使去世了也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相会,这是一种何等凄美的相会!
③(齐读)此时的伯牙十分伤心,来到坟前失声痛哭,齐读——
④抓词句体会
师:孩子们,读到这里,你的心中充满了什么?那么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勾画出来,一边读一边体会吧。
⑤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
⑥师:到底是怎样的琴声啊,让伯牙触景生情,摔琴绝弦。
生: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师:他的琴声里在诉说着什么?你听!课件音乐
唯一的知音就这么走了。
唯一的知音去世后仍要把坟墓葬在江边听他弹琴。
……
可惜当他志在高山时,子期不能再对他说——
当他志在流水时,子期也不能再对他说——
于是————(齐读)
师:通过朗读,你们体会到伯牙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谁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这一站、一叹、一摔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此时伯牙悲痛欲绝的心情。
咱们一起再来体会体会吧。
⑧总结:伯牙的瑶琴曾弹出多少让人沉醉的音乐,这瑶琴曾一直陪伴在他左右;这瑶琴曾是他的最爱,可是如今知音已去,留琴何用!
于是,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过渡:是的,朋友可以很多,但想觅得知音却是难上加难啊。伯牙阅人无数,也不过觅得一个知音—子期,现在这唯一的知音也走了,所以他——(摔碎瑶琴以谢知音)
5.体会题目内涵。
师:现在你觉得伯牙碎的仅仅是琴吗?
生:不,还是他的心。
师:是的,他的心碎了……孩子们,你现在对高山流水的意思有更深的理解了吗
师:所以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再弹琴。
好一曲感人至深的―――高山流水
好一曲荡气回肠的―――高山流水
好一曲刻骨铭心的―――高山流水
这就是友谊,这就是知己,这就是知音。
四、总结延伸,联系生活。
总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知音是多么的可遇不可求啊!俞伯牙和钟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己的动人传说,在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故事中,让我们品味到了友谊的真正含义。孩子们,在这里老师把几句名言送给大家,希望大家珍惜你的朋友,珍惜你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吧!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五、积累好词佳句。
孩子们,《高山流水》是一篇让人深受感动的文章,其中有不少的好词佳句,
加上老师刚才送给大家的名言,请拿出你的笔记本,摘抄下去,好好积累一下。
板书
高山流水
知音
俞伯牙 ――― 钟子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