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高考历史冲刺试卷(三)
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24. 1953年,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了接近6880余枚的海贝,经过专家的鉴定,是主要产于台湾、海南等地,还有阿曼湾、南非地区的贝。根据这一考古发现,可以推知
A.商朝妇女对海贝有特别的喜好 B.台湾地区已经归属商朝统治
C.平民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改善 D.商朝的贸易发展进一步扩大
25.居丧是死者亲属等相关人员在服丧过程中的哀悼表现,儒家制度经典根据血缘远近规定了相应的居丧等级示准。东汉时严格遵守居丧制度,魏晋时居丧违礼现象却时有出现。该变化反映出
A.人民大众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B.时代变迁制约价值观念选择
C.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 D.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思想
26.朱熹和陆九渊曾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进行学术辩论,史称“鹅湖之会”。陆九渊记述: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
A.达到“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 B.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
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 D.“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
27.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因各地至京的轮班匠逃役者多,乃令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九钱,北匠六钱,免赴京当班.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规定一律纳银.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不许私自赴京当班。材料反映出明朝中期以后
A.出现了“计工受值”的雇佣关系
B.私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纳银代役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D.商业繁荣使纳银代役成为主流
28.受欧洲“社会达尔文主义”影响,1898年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翻译为《天演论》,“进化论”中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省略,“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西方功利文化风靡中国思想界。这反映出
A.应理性认识西方文明的利弊 B.国人普遍接受外来文化
C.全盘西化会妨碍中国近代化 D.中西文化观念存在冲突
29.有数据显示,1912-1919年,共设厂矿472个,资本额达9478万元,平均每年设厂59个,资本为1185万元。这期间的民族工业,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增资,约有资本1.3亿元,8年超过过去的50倍。这一时期厂矿企业建设增速的外部条件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政府的决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D.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30.1938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命令每年5月3日至9日为“雪耻与兵役扩大宣传周”,以“五三济南惨案”、“五四运动”、“五八兵役宣传日”、“五九承认二十一条国耻纪念日”等重要纪念日对士兵、警察、壮丁,尤其是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宣传。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广大民众的国防意识
B.创新征兵宣传的服务机制
C.满足战时兵员补充的需要
D.树立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念
31.1952~1978年期间,中国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达11.5%,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0%左右提高到44.4%。从“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状态转变为世界工业大国。据此可知建国30年来工业化建设
A.使中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B.扭转了近代以来落后局面
C.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D.计划经济禁锢了中国活力
32.公民大会的讨论议题由500人议事会事先拟定。大会首先有一个简短的开始仪式,大会秘书宣读提案,然后进入大会核心即自由发言辩论阶段,任何公民都可以就议题发表演说,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以赢得民众的支持和赞同,最后公民对刚才谈论的议题进行集体表决。这说明在古代雅典
A.公民大会程序符合民众利益 B.民主公平贯穿决策过程
C.演说技巧影响公民大会决策 D.平民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33.《全球通史》中描述:“英国人喜欢印度的经济补充他们自己的经济,而不喜欢印度的经济与他们自己的经济竞争。因而,印度供应原料给英国,作为回报,印度得到制成品和建设项目(如铁路)所需的资本。农民们发现自己正在为国际市场,而不是为自己和邻居而生产。”在这段史实中,我们可以发现
A.这一情况最早形成于新航路开辟后
B.英印之间形成了平等贸易的跨国市场
C.英国经济渗透加剧了印度经济的凋敝
D.英印通过市场经济纽带形成紧密联系
34.巴黎公社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取消面包房工人的夜班制;禁止当铺拍卖过期的典当物品;所有当来的20法郎以下的物品,一律无条件地退还原主;废除对工人的罚款和克扣工资;成立救济贫民的专门机构;设立劳动就业登记处;把逃亡资本家的住宅分给无住房工人。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A.运用了工农联盟革命策略 B.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特点
C.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35.1959年,苏联奥委会提出国际奥委会应全面重组,委员应当包括非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与不结盟国家。该提案在1961年雅典全会上以35:7遭到了否决。这反映出
A.政治多极化趋势得到了加强 B.世界体育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C.美苏争夺霸权渗透体育领域 D.国际奥委会丧失了独立地位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中世纪的英国没有国家税收观念,贵族、富商向英王缴纳包税。“光荣革命”后,议会确立了征税权,并委任中央专门机构集中征税。1690 年,议会通过法案,将政府收入分为王室正常岁入和议会特别拨款两部分。这一时期,关税和消费税逐渐成为政府主要收入的来源。1694年,英国成立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发行国债以筹措战争经费。1866 年,议会制定《国库与审计部法》,规定所有政府部门财政都要接受议会审计。面对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1909年,向富人开征土地税、遗产税等直接税以扶助贫者的“人民预算案”最终获得通过,被视为“英国税制现代化的标志”。政府因此有更多资金投入到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事业中。1912年,英国建立了预算委员会,监督议会授权赋税的使用情况。
——摘编自滕淑娜《从赋税来源与用途看英国近代议会与税收》等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初期制定了“公私区别对待,繁简不同”的税收政策,对私营、个体经济予以限制。1994年,为适应新体制,新一轮税制改革全面实施:以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为主,建立了相对规范化的流转税制格局;取消按企业所有制形式设置所得税的做法,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制,统一适用于内外资企业;建立了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制;扩大了资源税征收,开征土地增值税,对房地产交易中的过高利润进行适当调节;还新设了遗产税和证券交易税。一些原有税种也得到调整与合并,如取消集市交易税,将盐税并入资源税,将屠宰税等征收权下放给省级政府。新调整的农业特产农业税适当降低了部分产品的税率,明确了减免税,规定了扣缴义务人等。
——摘编自曹钦白《判若两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税收》
(1)根据材料一并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英国财税制度改革的举措,并分析这些改革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税制改革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税制改革的共通之处。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世界历史》是我国世界史研究领域的权威刊物,三十多年来,美国史研究成为世界史学科的重中之重。截止2012年,共刊载526篇美国史论文,约占《世界历史》发表论文数的近八分之一。下表是对美国史论文发表的统计: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三十多年来美国史研究的变化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合理充分。)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05年革命加剧了农村局势的动荡,俄国农民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日益强烈。斯托雷平认为,进行农业改革的使命是“防止农民的衰落”,促进农民的“经济复兴”,给予俄国农业生产以重要刺激。1906年,他公布了《关于对农民土地占有和土地使用现行法若干补充规定》的法令,准许农民退出村社。每个农民可以取得村社的份地作为私产,并允许出卖。村社拨给退社农民的土地必须可以成为独立田庄或独家农场。政府通过农民银行贷款给富裕农民,作为购买土地和建立农场之用。1911年,他又公布《土地规划条例》,规定份地不论是否预先确定为私产,凡是实行土地规划的地方,都自动变为私产。1906~1915年期间,有200余万户农民退出村社。其中大多数退社贫苦农民由于缺乏农具和资金,不得不把土地以低价出卖给富农。但在1904-1910年,俄国的小麦收成增加了1/3多,成为欧洲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摘编自杜立克、冯超英《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斯托雷平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托雷平农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斯托雷平农业改革。
46.【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传统国际法将战争看作是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合法手段。进入20世纪,这种传统观念逐步被否定。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提出各缔约国要“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明确表达了世界各国力求避免战争的共同追求。二战后,《联合国宪章》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为联合国的首要宗旨。1970年的《国际法原则宣言》和1974年的《关于侵略定义的决议》为制止侵略提供了法律武器。根据现代国际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法主要包括谈判与协调,斡旋与调停,调查与调解,仲裁,司法解决,通过联合国、区域组织以及区域办法解决等等。但国际法依然不断地经受着挑战与考验。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期待着国际法效力的加强、联合国权威的提高。而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摘编自杨和平《20世纪:战争、和平与国际法》等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国际法解决战争问题的措施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法规推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7.【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贾谊(前200年~前168年),洛阳人,世称贾生,与屈原并称为“屈贯”。贾谊少有才名,师从荀况学生张苍。在贾谊辅位下,河南郡守吴公治理河南郡,成绩卓著。文帝时迁太中大夫,上《论定制度兴礼乐疏》,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以进一步代替秦制。由于当时文帝刚即位,认为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没有采纳。文帝二年,上《论积贮疏》,提出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加强粮食贮备,预防饥荒。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鼓励农业生产。后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歉疚抑郁而亡。贾谊著作主要是在继承楚辞风格的基础上对散文和辞赋进行创新发展,其政论文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等。
——摘编自《史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贾谊为官期间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贾谊与屈原并称“屈贾”的原因。
参考答案
24.D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最早被用作货币的是海贝,妇好墓出土大量海贝,还有产自台湾、海南、阿曼湾、南非地区的海贝,说明这一时期商朝的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已超出商朝统治区域,D项正确;海贝是作为货币而存在,大量的海贝随葬不能说明商朝妇女对海贝有特别的喜好,排除A项;台湾地区已经归属商朝统治,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由材料内容无法看出平民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改善,排除C项。故选D项。
25.B
【解析】由材料可知东汉时期严格遵守儒学思想及相应制度,而魏晋时期儒学及相应制度遭到质疑,这是因为魏晋时期社会状况如战乱、佛道等思想传播,时代变迁制约价值观念选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人民喜好决定世风转移,排除A项;魏晋时期儒学虽然受到冲击,但正统地位并未发生变化,排除C项;魏晋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冲击着儒学的正统地位,但材料并未反映出强烈冲击,排除D项。故选B项。
26.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和陆九渊的心学,最大的区别在于穷理的方法,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而陆九渊主张通过内心的俄反省,故选A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陆九渊
27.C
【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明代出现“纳银代役”,没有反映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仅是各地至京的轮班匠,没有关于私营手工业发展情况的描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因各地至京的轮班匠逃役者多,乃令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九钱,北匠六饯,免赴京当班”说明这一政策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纳银代役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商品经济的繁荣推动纳银代役,D项表述因果倒置,故D项错误。
28.A
【解析】根据材料“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翻译为《天演论》后,‘进化论’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省略,‘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西方功利文化风靡中国思想界”故应理性对待西方文明,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严复及中国思想界,排除BD项材料中提及严复翻译《天演论》后的消极影响,未涉及全盘西化,排除C项。故选A项。
29.D
【解析】材料反映1912-1919年我国民族工业有了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故选D;ABC都是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但不属于“外部条件”,排除。
30.C
【解析】根据材料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将纪念日与征兵制宣传结合起来,可见其目的在于服务战时需要,补充兵员,选项C正确;材料中强调了宣传对象的特殊性,即针对士兵、警察、壮丁、广大青年学生,因此其侧重点并不是国防意识,选项A排除;选项B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选项D脱离材料主旨,排除。
31.C
【解析】1952~1978年期间,中国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和占GDP比重大幅增长,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大国,为1978年我国的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故C正确;我国成为世界工业大国,并非强国,A错误;虽然建国30年来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然很落后,B错误;材料反映建国30年来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无法体现计划经济禁锢了中国活力,排除D。
32.C
【解析】从公民大会的决策程序过程可以看出,重心在于演说者如何让自己的观点让民众相信和接受,所以演说术在公民大会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项正确;无程序不能代表结果,法因此程序无法体现出其符合民众利益,体而且民众不等于公民,排除A项;公平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平民享有的政治权利范围,排除D项。故选C项。
33.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制成品和建设项目(如铁路)”可知这一情况应出现于工业革命后,A错误。印度供给原料,英国输出工业制成品和资本,英印之间并不是平等贸易,B错误。C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根据材料信息“印度供应原料给英国,印度得到制成品和资本”可知英印通过市场纽带形成紧密联系。故此最佳答案为D。
34.B
【解析】恢复了一些被业主抛弃的工厂的生产,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公社还颁布法令免除房租、要求当铺无偿退还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具有无产阶级专政的特点,B项正确;“努力维护工人的权益”不能体现“工农联盟”,排除A项;世界上第一个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是苏联,排除C项;公社恢复了一些被业主抛弃的工厂的生产,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公社还颁布法令免除房租、要求当铺无偿退还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无法体现“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排除D项。故选B项。
35.C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独立主权国家数量增长并希望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国家或地区奥委会的数量在这一阶段持续增加。受冷战影响,国际体育组织也成为了美苏争夺的对象,在这期间,为保持自身独立性,国际奥委否决了苏联的议案与决议,C项正确;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是在冷战结束以后,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体育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排除B项;国际奥委会否决了苏联议案,本身就是保持自身的独立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41.(1)举措;征税权收归议会;集中统三征税;颁布法案明确征税内容和分配;适时调整税收种类;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财税运行与监督机制。积极作用:促进英国现代财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推动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发展;调节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促进英国政府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提高英国的综合国力。
(2)特点:统一公私、内外税法;简化税制;公平税负;合理分权。
(3)共通之处: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努力推动税负公平;充分发挥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
42.【示例】趋势:三十多年来,我国对美国史的研究从外交史、政治史入手,并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
原因: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美关系开始解冻,开启了美国史的研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决定融入世界,美国史是当时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1979年中美建交,此时正值“冷战”时期,美国外交史、政治史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经济史等略有涉及。
90年代以后,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我国更加重视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因此城市史、经济史、移民史的研究成果也较多。
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史、经济史的研究较热;随着环境恶化问题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桎梏,学术界也开始重视环境史的研究。
由此可以得出,三十多年来,我国美国史研究从外交史、政治史入手;进入90年代,研究内容不再局限于政治、外交等主题,研究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研究领域呈现多元化趋势。(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45.(1)背景: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防止革命,维护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发展农村中的资本主义。
(2)评价:是俄国1861年改革后发展农业资本主义的第二次改革;一定程度摧毁了古老的已经成为阻碍农业生产发展的村社土地占有制;力图造就一个农民所有者阶层,实行土地私有制;推动俄国经济发展,有益于俄国近代化:自上而下推行的改革其主观目的是培育富农经济,扩大专制制度的社会基础。(任答三点即可)
46.(1)特点:由具体领域扩展到全方面;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渐进性与动态发展;解决国家争端方式多样化。
(2)机遇:联合国的建立;区域性组织的推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不断增长。
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地区冲突;南北发展不平衡;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冷战思维;联合国制裁能力有限;难民问题。
47.(1)辅佐郡守,治理地方;建议礼制改革,树立汉朝正统;提倡重农抑商,鼓励农业生产,预防灾荒;运用散文、辞赋等形式书写政论文章,针砭时弊。
(2)都具备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精神品质;文学领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并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均推崇仁政,爱护百姓;政治上均受到统治者或权贵打击排斥;均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