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章末复习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下列所示工具中,使用时不能省力但能省距离的是
A.动滑轮 B.订书机
C.羊角锤 D.镊子
2.工人用滑轮组把一箱箱货物从一楼提升到五楼,在滑轮组上加润滑油后,机械效率提高了,则加润滑油后工人提升同样的重物时,做的
A.有用功减小,总功不变 B.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小
C.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 D.有用功减小,总功减小
3.如图所示,张伟同学通过斜面用平行于斜面F=200N的推力,将质量为30kg的物体在5s时间内匀速推到1m高的平台上, 斜面长s=2m.(g取10N/kg)则
A.推力的功率为40W B.推力做的总功300J
C.斜面的机械效率为75﹪ 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100N
4.如图所示,小丽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有用功为W1 , 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有用功为W2 , 机械效率为η2 , 若不计滑轮的摩擦和绳重,则
A.W1=W2 η1=η2
B.W1=W2 η1>η2
C.W1<W2 η1>η2
D.W1>W2 η1<η2
5.关于轮轴和斜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轮轴是省力机械,斜面是费力机械 B.都可能为费力机械
C.斜面是省力机械,轮轴有时可作为费力机械使用 D.它们一定是省力机械
6.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忽略绳重及摩擦),下列做法能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有
A.增加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B.增大动滑轮的重力
C.改变绳子的绕法,减少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
D.增加物体的重力
7.如图所示,用10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滑轮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B受到的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
B.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4m/s
C.绳子拉物体A的功率为1W
D.在运动过程中若将拉力F增大到1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
8.如图是吊车起吊货物的结构示意图,伸缩撑杆为圆弧状,工作时它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使吊臂绕O点缓慢转动,从而将货物提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轮胎有花纹是为了减少行驶过程中的摩擦力
B.汽车固定后,起重物上升过程中,对地面的压强变小
C.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支持力的力臂变小
D.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支持力渐渐变小
9.某人到健身房进行健身活动,用如图所示的牵引装置来锻炼腿部和手部肌肉功能.使用时,若绳A处固定不动,手在B处用力FB拉绳,使重物G匀速上升;若绳B处固定不动,腿在A处用力FA拉绳,使重物G匀速上升.(不考虑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A<FB B.FA>FB
C.FA=FB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0.分别用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将同一物体提升到相同高度.若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0 N,动滑轮的重力均为10 N.把物体匀速提升1 m的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200 J,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300 J
B.甲、乙两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都是100 J
C.甲、乙滑轮组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相等
D.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9%,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9%
11.如图,用滑轮组拉着重为80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为12N,滑轮组机械效率为75%,不计绳重、轮与轴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为6N
B.用一个质量更小的滑轮替换最下面的滑轮,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增大
C.物体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20N
D.若在此物体上加一砝码,使其一起沿水平地面匀速直线运动,机械效率将变大
12.如图所示,杠杆AB质量忽略不计,支点为O且固定不动,在A端用细绳挂一物体M,OA∶OB=2∶3.物体M为正方体,边长为0.2 m,所受重力为200 N,在B端施加方向竖直向下的拉力F,大小为40 N,此时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A端受到的拉力为60 N
B.地面对物体M的支持力为260 N
C.若只改变拉力F的方向,则物体M对地面的压强变大
D.若只在B端悬挂重物N,恰好使得M对地面的压力为零,则GN∶GM=2∶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13.如图所示,O为杠杆AC的支点,杠杆重力不计,在B处挂一小球,重为100N,,A、C分别是杠杆的两个端点,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要施加的最小力的作用点应该在___________点,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N。若将物体提升20cm,则动力做的功是___________J。
14.赵亮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5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了______m,若所用拉力F为60N,克服绳重与摩擦做功30J,则动滑轮重______N。
15.如图所示,用大小为F的拉力,通过一个动滑轮,拉着重为300N的物体,使物体在竖直方向以1m/s的速度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动滑轮重100N,则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______W。(不计绳重和滑轮转轴处的摩擦)
16.如图所示是某简易杠杆的示意图, 已知AOB水平,OA=OB,物体重力G为10N,拉力F的方向如图所示。该杠杆是___________杠杆,F=________ N。
17.小明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绳子自由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物体上升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b所示。已知物体的质量为150kg,所用动滑轮的总质量为10k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500N,g取10N/kg。则在0~2s的过程中,有用功为_______J,拉力F的功率为_______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
18.如图所示,杠杆OA在力Fl、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l2是力F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力F2的示意图。
19.如图所示,是用羊角锤拔钉子,O为支点,请作出在A点施加的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和它的动力臂l1。
20.用图所示的滑轮组成滑轮组提升重物,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滑轮组的绕线.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21.如图所示是小红和小华同学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的几个实验情景:
(1)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 ______(选填“达到”或“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此时需要调水平平衡的目的 ______;
(2)如图乙所示,A点挂有2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为了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 ______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
(3)实验结束后,小华联想到生活中的杆秤,其主要结构由秤杆、秤钩A、提纽(B、C)、秤砣D组成(O点为刻度的起点);如图丁所示是用杆秤称量货物时的情景;
①在称量货物时,使用提纽 ______(选填“B”或“C”),该杆秤的称量范围更大;
②若该杆秤配套的秤砣D有磨损,称量货物时杆秤显示的质量将比被测货物的真实质量 ______(选填“大”或“小”)。
22.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的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动滑轮重 G动/N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的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 s/m 机械效率η
① 0.1 1 0.2 0.6 0.4 83.3%
② 0.1 2 0.2 1.1 0.4
③ 0.2 2 0.2 1.2 0.4 83.3%
(1)第②次实验时,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 .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对于同一动滑轮,所提升钩码的重力增大,机械效率将 ;提升相同重力的钩码时,动滑轮的重力增大,其机械效率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可能的原因是: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
23.如图所示,一架无人机通过动滑轮将货物从深井中拉出。已知井深5米,货物重20牛,无人机竖直向上匀速飞行的速度为0.4米/秒,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求:
①货物从井底拉至井口的时间。
②货物从井底拉至井口的过程中,无人机拉绳子的拉力做功。
③若无人机重10牛,则货物从井底拉至井口的过程中,此无人机升力(维持无人机向上飞行的动力)的功率。
24.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轻杆AOB可绕支点O无摩擦转动,当把甲乙两物体如图分别挂在两个端点A、B上时,轻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乙物体刚好完全浸没在装有水的容器里且水未溢出,物体乙未与容器底接触,已知轻杆长2.2m,支点O距端点B的距离为1.2m,物体甲的质量为8.28kg,物体乙的体积为0.001m3(g=10N/kg。忽略绳重,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求:
(1)甲物体的重力;
(2)乙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乙物体的密度。
25.如图所示,已知斜面长5m,高3m,绳端拉力为50N.利用这个滑轮装置将重为100N的物体在5s内从斜面的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在此过程中:
(1)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绳端移动的速度为多少?
(2)拉力的功和功率各是多少?
(3)拉力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A.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它可以省力一半,省力但费距离,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订书机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羊角锤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镊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它是费力杠杆,费力但能省距离,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2.B
【解析】
加润滑油后,工人提升同样的重物,也是提升到五楼,所以对重物做的有用功不变;但加了润滑油后,摩擦减小了,额外功变小,又因为总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所以工人做的总功变小,故B正确.
3.C
【解析】
推力做的总功:
W总=Fs=200N×2m=400J,故B错误;
推力的功率:
P===80W,故A错误;
有用功:
W有=Gh=mgh=30kg×10N/kg×1m=300J,
斜面的机械效率:
η=×100%=×100%=75%,故C正确;
克服斜面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
W额=W总 W有=400J 300J=100J,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f===50N,故D错误.
故选C.
4.B
【解析】
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桶重和上升的高度相同,根据知,两者所做的有用功相同,即W1=W2;
在不计滑轮的摩擦和绳重时,使用甲图定滑轮做功时,没有额外功,所以效率为100%,使用乙图的动滑轮时,提升动滑轮要做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小于100%,故η1>η2.
故选B.
5.C
【解析】
轮轴:由轮和轴组成的,能绕共同的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斜面的特点:在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斜面一定是省力机械,轮轴的实质是一个杠杆,如果轮轴的动力作用在轴上,阻力作用在轮上,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可作为费力机械使用,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D
【解析】
忽略绳重及摩擦,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物体和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为总功,根据η=×100%=×100%=×100%进行解答.
忽略绳重及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100%=×100%=×100%=×100%
A. 由表达式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故A错误;
B. 由表达式可知, 增大动滑轮的重力G动,变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小,故B错误;
C. 由表达式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无关,故C错误;
D. 由表达式可知,增加物体的重力G,变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7.C
【解析】
根据平衡力的知识结合动滑轮的特点进行分析:A在水平方向:向右受绳子的拉力,向左受地面的摩擦力和B的摩擦力;B在水平方向:向右受A的摩擦力,向左受测力计的拉力.
A. 物体B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左的拉力和A给它的右向的摩擦力的作用,由平衡条件得:B受到的摩擦力f=F=3N,方向水平向右,故A错误;
B. 由图可知,F作用在动滑轮上,所以动滑轮移动的速度是绳端移动速度的二分之一,物体A的移动速度为0.2m/s,所以动滑轮的移动速度为0.1m/s,故B错误;
C. 由图可知,滑轮为动滑轮,绳子拉力为F的一半,是10N5N,P====5N×0.2m/s=1W,故C正确;
D. 测力计对B的拉力与A对B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在运动过程中,若拉力增大到12N,由于B和A之间的摩擦力不变,所以测力计的示数不变,仍为3N,故D错误.
故选C.
8.D
【解析】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根据分析汽车固定后,起重物上升过程中,对地面的压强变化;
(3)(4)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对CD选项进行分析,根据匀速吊起货物时,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化,动力臂不变,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判断支持力的大小变化.
A.汽车轮胎有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错误;
B.汽车固定后,起重物上升过程中,对地面的压力变大,受力面积不变,根据可知,压强变大.故B错误;
C.伸缩撑杆为圆弧状,伸缩时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则伸缩撑杆支持力的力臂不变.故C错误;
D.在伸缩撑杆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阻力不变,阻力臂减小,动力臂不变,重物的阻力臂逐渐减小.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伸缩撑杆受到支持力渐渐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判断出重物的阻力臂逐渐变小,然后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判断支持力的变化.
9.A
【解析】
当绳A端固定不动,手在B端用力FB拉绳时,A端的拉力和物体的重力G相等,物体G匀速上升时中间的滑轮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力的平衡可知绳端B的拉力;当绳B端固定不动,腿在A端用力FA拉绳时,该图中滑轮均为定滑轮,根据定滑轮不省力可知绳端A的拉力.
由图可知,当绳A端固定不动,手在B端用力FB拉绳时,A端的拉力F拉和物体的重力G相等,物体G匀速上升时,中间的滑轮处于平衡状态,中间的滑轮受向上的拉力FB、2段绳子向下的拉力2F拉和向下的重力G动,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B=2F拉+G动=2G+G动;当绳B端固定不动,腿在A端用力FA拉绳时,该图中所有滑轮均为定滑轮,则FA=G;所以FA<FB.故选A.
10.B
【解析】
(1)甲乙两滑轮组所提的重物相同,上升的高度相同,根据W=Gh求出所做的有用功;
(2)由图可知甲乙两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根据F=(G物+G动)比较两绳子拉力的大小关系;
(3)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滑轮组的额外功是由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再根据总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结合机械效率公式分析两滑轮组机械效率之间的关系.
(1)甲乙两滑轮组所提的重物相同、上升的高度相同,则两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相同,即W有=Gh=100N×1m=100J,故A错误、B正确.
(2)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n甲=2,n乙=3,
因为动滑轮的个数和重力以及物体的重力相同,所以根据F=(G物+G动)可知,两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不相等,故C不正确,
(3)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滑轮组的额外功是由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
根据W=Gh可知,动滑轮重和上升高度相同时,两者的额外功相等,
即W额=G动h=10N×1m=10J,
由W总=W有+W额可得,两滑轮组的总功相同,即W总=100J+10J=110J,
根据η=可知,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均为η=×100%=×100%≈90.9%,故D错误.
故选B.
11.AD
【解析】
AC.由图可知,连接动滑轮绳子的股数n=2,由于不计绳重、轮与轴间的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f=ηnF=75%×2×12N=18N
故C错误;
因为不计绳重、轮与轴间的摩擦,绳端拉力
所以动滑轮的重力为
G动=nF-f=2×12N-18N=6N
故A正确;
B.最下面的滑轮为定滑轮,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因此更换后不影响机滑轮组的械效率,故B错误;
D.在物体上加一砝码后,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增加,根据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可知,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增大,根据不计绳重、轮与轴间的摩擦时,机械效率
G动不变,f增大,机械效率增大,故D正确。
故选AD。
12.ACD
【解析】
(1)知道动力大小、动力臂和阻力臂,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求拉力;
(2)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3)根据分析解答;
(4)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求解.
A、已知,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故A正确;
B、对M受力分析,受拉力FA、支持力F支、M的重力,,,故B错误;
C、只改变拉力的方向,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OA不变,F的力臂变小,小于OB,F不变,FA变小,变大,即压力变大,由可得,物体M对地面的压强变大;故C正确;
D、若只在B端悬挂重物N,恰好使得M对地断的压力为零,A点向下的拉力为GM,B点向下的拉力为G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故D正确.
故选AC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杠杆的平衡条件、力的分析、压强,知识点多,是一道综合题.
13. C 50 20
【解析】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臂越大则需要的动力越小,则需要施加的最小力的作用点应该在C点,且方向竖直向上,此时
则
若将物体提升20cm,由于,则力的作用端上升距离为40cm,动力做的功是
14. 6 15
【解析】
由图知,则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
拉力做的总功
克服物体重力做的有用功
额外功为
克服动滑轮重力做功
动滑轮重力
15.350
【解析】
由图可知:由于物体在竖直方向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两股绳子的拉力大小F1、F2都等于物体的重力G,滑轮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两股绳子的拉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根据受力平衡可知
由于物体在竖直方向以1m/s的速度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F的作用点移动的速度
根据
可得拉力F做功的功率
16. 费力 20
【解析】
依题意得
由图得,阻力臂为OA,动力臂,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因此该杠杆是费力杠杆。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动力
17. 150 100 75%
【解析】
由图可知,物体升高的高度为10cm,即0.1m,根据可知,有用功为
绳子端运动的时间为2s,运动的距离为40cm,即0.4m,则总功为
则拉力F的功率为
根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18.
【解析】
先确定力的作用线,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确定力的方向为向上过力臂l2的末端,作垂直于l2的直线,与杠杆OA的交点为力F2的作用点,方向斜向右上方,如图所示:
19.
【解析】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最小的动力,对应最长的动力臂。连接OA,即为最长的动力臂l,与它垂直的力,即为最小的动力F,故作图如下:
20.
【解析】
解答:当n为偶数时,承担物重的有4段绳子;n为奇数时,承担物重的有3段绳子,同时还会有一个动滑轮没法利用,因此n=4时最省力,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将绳子的固定端在定滑轮上,如图所示:
【点睛】
要使滑轮组省力,就是使最多的绳子段数来承担动滑轮的拉力,图中滑轮组由两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确定省力的一种.
21. 达到 力臂在杠杆上便于读出力臂大小 3 C 大
【解析】
(1)杠杆静止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读出力臂大小。
(2)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如果在B点挂钩码,设所挂钩码的数量为n,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2G×3L=nG×2L
则n=3,为了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3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
(3)①设杆秤的秤砣D对杠杆的拉力是动力F1,货物的重力是阻力F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提纽和杠杆右端的距离是动力臂l1,提纽和杠杆左端的距离是阻力臂l2,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
F2=×F1
秤砣的重力不变,即动力F1不变,越大,阻力F2越大,测量范围越大,杠杆长不变,提纽在C点比在B点时,更大,阻力F2更大,测量范围越大。
②[5]若该杆秤配套的秤砣D有磨损,动力F1变小,阻力F2不变,阻力臂l2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动力臂l1变大,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22.(1)90.9%;(2)增大;减小;(3)滑轮与轮轴间有摩擦、绳子有重力.
【解析】
解:(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第②次实验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η=×100%=×100%=×100%≈90.9%;
(2)由表中实验序号为①②的实验数据可知,对于同一动滑轮,所提升钩码的重力增大,机械效率将增大;
由表中实验序号为②③的实验数据可知,提升相同重力的钩码时,动滑轮的重力增大,其机械效率将减小.
(3)由于滑轮与轮轴间存在摩擦、缠绕滑轮组的绳子有重力,因此:F≠.
故答案为(1)90.9%;(2)增大;减小;(3)滑轮与轮轴间有摩擦、绳子有重力.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滑轮组效率、实验数据分析,应用效率公式可以求出滑轮组效率,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3.①25s;②100J;③8W
【解析】
解:①由图可知,动滑轮股数为2股,无人机竖直向上匀速飞行的速度为0.4米/秒,则物体的上升的速度
v物=v机=×0.4m/s=0.2m/s
货物从井底拉至井口的时间
t===25s
②物体上升5米,则无人机需要上升的高度
s=2h物=2×5m=10m
无人机对绳子的拉力
F拉=G物=×20N=10N
则无人机拉绳子的拉力做功
W=F拉s=10N×10m=100J
③若无人机重10牛,则无人机的升力为
F升=G机+F拉=10N+10N=20N
无人机升力的功率
P=F升v机=20N×0.4m/s=8W
答:①货物从井底拉至井口的时间为25s;
②货物从井底拉至井口的过程中,无人机拉绳子的拉力做功为100J;
③此无人机升力的功率为8W。
24.(1)82.8N;(2)10N;(3)69N;(4)7.9×103kg/m3
【解析】
解:(1)甲物体的重力
G甲=m甲g=8.28kg×10N/kg=82.8N
(2)乙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F浮乙=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001m3=10N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A·OA=FB·OB得
FB==69N
(4)由力的平衡得
G乙=F浮+FB=10N+69N=79N
m乙==7.9kg
ρ乙==7.9×103kg/m3.
答:(1)甲物体的重力为82.8N;
(2)乙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10N;
(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9N;
(4)乙物体的密度为7.9×103kg/m3。
25.(1)2m/s(2)100W(3)60%
【解析】
(1)根据v=求出速度;(2)因为是动滑轮,所以根据s′=2s求出拉力移动距离,再根据W=Fs求出拉力做的总功,根据P=求出功率;(3)根据W=Gh求出有用功,根据η=求出机械效率.
(1)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的速度:v==2m/s;(2)绳端移动的距离:s′=2s=2×5m=10m;拉力的功W总=Fs=50N×10m=500J,功率:P==100W;(3)有用功:W有用=Gh=100N×3m=300J,拉力的机械效率η=×100%=×100%=6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