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4节 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学习目标:
1.了解矿产资源的概念和基本分类及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用途。。2.理解并掌握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比较世界和中国的矿产资源在人均储量、分布等方面的异同。
3.理解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外交的具体影响及其表现。4.掌握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基本措施。
1973 年 10 月,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宣布实行石油减产和石油禁运,造成全球油价上涨,原油价格从 1973 年 10 月的每桶不到 3 美元上涨到 1974 年 3 月的近 12 美元,引发了世界性的石油危机。这次石油危机对当时依赖廉价石油作为能源的西方国家产生了巨大冲击,并导致世界性的经济衰退。
1.伊朗、伊拉克等国实行石油减产和禁运,为什么会对西方乃至全球的经济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石油成为西方乃至全球的主要能源,国民经济高度依赖石油产品,但石油资源却主要集中分布于少数国家。石油输出主要依赖中东地区的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国家,这些国家的石油供应关系到世界经济的安危。1960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主要成员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南美洲的委内瑞拉等国,而石油输出国组织也成为当年世界上控制石油价格的关键组织。这些国家实行石油减产和禁运,马上造成世界市场上石油短缺和油价上涨。大量石油进口国国家贸易赤字加大;工业、交通、农业能源不足;居民生活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下降,被迫裁员或停工;导致经济增长滞缓;失业率上升,从而引发社会恐慌。这就是经济萧条的现象。这是第一次石油危机。
一.石油资源分布
概念:
石油是赋存于地下岩石孔隙中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液态可燃矿产。
地位:
石油不仅是宝贵的燃料资源,而且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当代社会和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石油资源分布
石油的概念和地位
石油(原油)
徐晋宁制作
世界石油的分布
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极不平衡。
各国石油探明储量差异甚大,前10位的国家,合占世界石油总探明储量的85%以上,而中东地区占全世界的近一半。
国家 储量/亿桶 全球占比/%
委内瑞拉 3032 17.87
沙特阿拉伯 2662 15.60
加拿大 1680 9.95
伊朗 1572 9.27
伊拉克 1488 8.77
俄罗斯 1062 6.26
科威特 1015 5.98
阿联酋 978 5.76
美国 500 2.95
利比亚 484 2.85
2017年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
一.石油资源分布
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
我国石油资源比较丰富,但分布不均衡;
主要集中在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渤海湾、珠江口以及近海大陆架等地。
我国石油资源分布
鄂尔多
斯盆地
四川
盆地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渤海湾盆地
松
辽
盆
地
东南大陆架
珠江口
我国石油的分布
一.石油资源分布
拓展:石油的形成过程与环境
石油的形成过程。
一.石油资源分布
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绝大多数油气田都分布在沉积岩中,而在储存油气的砂岩、页岩等沉积岩中都含有古生物化石。据此,绝大部分地质学家推断,石油和天然气都来源于古老的生物有机体。石油和天然气只有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才能形成,而从形成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移动,直至遇到不可渗透的岩石屏障才被有效地密封起来,形成油气田。在油气田里,天然气一般在石油层上部,但在高压作用下,天然气也可能出现在石油层底部。
研究表明,咸水环境更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海相生油与陆相生油两者形成的沉积环境都是半咸水-咸水。内陆咸化湖盆、海洋、海陆过渡带或湖陆过渡带都是石油生成的理想沉积环境。
20 世纪 70 年代,石油枯竭论十分流行。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新发现的石油资源量远大于所消耗的石油量。世界已探明的石油资源量,从 1996 年的 1.1 万亿桶增长到 2017 年的 1.7 万亿桶。世界石油开采量不断增长,石油剩余储量的可供开采年限呈上升趋势,出现“越采越多”的情形。
读图 2-49,想一想,为什么世界石油会出现“越采越多”的情形?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石油勘探的范围扩大,深度加大,石油可采储量增多。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不断加,主要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包括石油理论研究、石油勘探技术、石油可采技术的进步,也得益于国家政策的鼓励,资金的投入。
一.石油资源分布
储采比:又称回采率或回采比,是指年末剩余储量除以当年产量,得出剩余储量按当前生产水平尚可开采的年数。
探究:分析石油“越采越多”的原因
石油生产过程与开采方式
1.石油生产过程:
2.影响石油开采因素主要有:
3.开采方式:
游梁式抽油机
二.石油生产与消费
石油钻井平台
分为勘探与开采两个阶段。
油田位置、地质条件
陆地及浅海石油采取钻井开采的方式;海底油田则需要使用石油钻井平台进行开采。
石油生产过程与开采方式
二.石油生产与消费
4.产量和储量的关系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石油储量与石油产量通常呈正比关系,但受资金、技术、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5.石油生产现状:
世界石油生产集中度相对较高。
20世纪60年代,一部分石油生产国为了协调和统一石油政策,维护共同的利益,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
徐晋宁制作
石油消费的影响因素及现状
1.影响因素:
2.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存在着较大差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国家和地区。
(1)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和地区:石油消费量非常高,其中美国长期是全球第一大石油消费国。
(2)俄罗斯和中东国家和地区:石油资源极为丰富,燃油价格较低,政府补贴较大。其中,沙特既是世界产油大国,也是世界石油消费大国,其人均石油消耗量居世界前列。
(3)一些人口大国:特别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大国如中国和印度等,石油消耗量也越来越大。
二.石油生产与消费
2007-2017年世界石油消耗量
石油消耗量受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数量、石油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相同点:都以矿物能源为主,原油与煤炭、天然气是全球最主要的三大能源,能源消费都呈多元化。
不同点:①我国煤炭比重最大,约占三分之二,煤炭的优势地位明显,水电比重比世界大,核能所占比重小。我国的石油天然气所占的比重比世界小。
②在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所占的比重较大,煤、油、气三驾齐驱。
探究: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及原因
1.从2009年起,我国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能源消耗最多的国家,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有所不同。读图2﹣53,完成下列任务。
(1)比较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差异?
(2)分析造成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差异的原因。
二.石油生产与消费
(2)这与我国能源储藏结构有关。
①我国水能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二位,且煤炭开采利用的技术成熟,配套产业齐全,利用历史比较悠久,有工业生产惯性的影响。
②我国石油储量相对少,石油工业起步晚,政策上石油能源化不被鼓励,石油常作为化工原料。
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
(1)我国石油资源储量丰富,但人均石油储量较低。
(2)我国现有油田大都已过高峰生产阶段,继续增产的压力较大。
(3)在油气资源丰富的海域,我国面临着与邻国的国际纠纷,严重制约了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
(4)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的消费量迅速攀升。
(5)从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量逐年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三.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
我国石油安全的保障措施主要有:
(1)开拓国际石油运输通道;
(2)提高石油战略储备;
(3)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推动石油企业“走出去”;
(4)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
油气管道
巨型油轮
三.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I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
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
开拓国际石油运输通道
1.主要石油进口国家:
我国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非洲、俄罗斯、拉丁美洲等地区和国家。
2.(1)我国石油进口现状:
中东石油占我国石油进口总量的一半左右。我国从中东进口石油,需要经过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南海、台湾海峡等地。其中,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属于石油运输的咽喉要道。
(2)解决措施:
三.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I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
中俄原油管道
如今,我国已相继建成了中俄东北石油运输管道、中哈西北石油运输管道和中缅西南石油运输管道。这些陆上油气管道的建成,显著增强了我国石油的供应和保障能力。
陆上油气管道的建设。
过度依赖海路进口石油。
徐晋宁制作
拓展:中国主要的陆上石油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西起缅甸西部港口马德和皎漂,横穿缅甸,从云南瑞丽进入我国。2013年9月和2015年1月,中缅天然气管道和石油管道分别全线贯通。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既开辟了我国从中东、非洲输入油气的新能源通道,实现油气进口多元化此外,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可以有效减少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实现能源供应多来源、多通道、多方式,既降低了运输成本,又加强了我国能源运输的安全性。
阅读教材P68“中缅油气管道”材料,了解该管道的分布和建成的重要意义。
中缅油气管道线路
三.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I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
徐晋宁制作
扩大石油战略储备也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现状表现如下:
①与美国、日本等国相比,我国石油战略储备数量偏少,应对风险能力还需加强。
②我国已建成舟山、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石油储备基地和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油库。
三.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I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
提高石油战略储备
我国舟山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
我国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布局的区位优势
我国各处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区位优势如下:
(1)舟山、镇海:港口条件优良,便于大型油轮停靠;背靠长江三角洲腹地,市场需求大;距离大型炼油厂较近;基地之间有输油管道连接,便于调配;岛屿远离城市,安全性高。
(2)黄岛:港口条件优良,便于大型油轮停靠;靠近胶东半岛城市群,市场广阔;毗邻大炼油项目,基地与胜利油田有输管道连接。
(3)大连:港口条件优良,便于大型油轮停靠;背靠东北重工业基地;附近有大连石化,靠近石油如工基地;基地与大庆油国有油管道连接。
(4)天津:港口条件优良,便于大型油轮停靠;背靠京津冀城市群,市场广阔;附近有大型石油化工基地。
(5)兰州:位于亚欧大陆桥连接点,铁路运输便利;当地有大型石油化工基地;周边省会城市较多。
(6)独山子:靠近中亚,方便石油进口;距离克拉玛依油田较近;当地有大型石油化工基地;位于亚欧大陆桥西端,铁路运输便利。
小组合作讨论:任选其中一处我国的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分析其区位优势?
三.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I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
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推动石油企业“走出去”
(1)勘查开采现状:
近年来受油价低迷的影响,我国石油勘查速度减缓,石油产量持续走低。
(2)措施: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推动石油企业“走出去”。
①加强石油基础地质调查,提高石油勘查技术水平,促进石油储量和产量较快增长。
②石油企业应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积极投资国外油气领域,推进资源开发,谋取合作共赢。
中国近海油气田分布图
三.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I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
徐晋宁制作
徐晋宁制作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
维护能源生态安全的措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
①我国应注重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尽量多使用洁净能源。
②我国还应大力开发新能源,以确保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海上风电场
三.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I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
太阳能
徐晋宁制作
(1)①拓展石油进口渠道,石油进口线路多元化;
②将中东的石油以最近的距离运输到中国境内,也是最安全的路线;
③节约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
④有利于保障运输通道的安全。
(2)①缩短中国与中东之间的海上贸易航道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
②扩大西部商品输出,促进西部经济发展;
③促进中国与中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
④改变中国西部闭塞格局,就近打开印度洋海上出口。
探究:中国投资开发瓜达尔港的战略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3.瓜达尔港为深水良港,位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西南部,邻近霍尔木兹海峡,是巴基斯坦通往波斯湾和阿拉伯海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正在建设的中巴经济走廊,连接新疆喀什与瓜达尔港,有利于加强中巴两国的互联互通,促进两国共同发展。
(1)我国投资建设瓜达尔港,对保障我国石油安全有哪些作用?
(2)分析我国开发瓜达尔港、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的战略意义。
三.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I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
下图为某国未来石油供需平衡预测图。据此完成1~3题。
1.未来十年该国( )
①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②石油供应充足
③石油产量平稳增长 ④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未来十年,该国受石油价格上扬冲击较小的工业是( )
A.乙烯 B.小排量汽车 C.合成树脂 D.合成橡胶
3.表中数据说明,未来十年,该国应( )
①加强国内石油开采 ②到国外投资
③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 ④鼓励合成纤维的出口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C
D
B
下图示意我国四大油气进口通道。读图,完成4~5题。
4.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建设,对我国的影响是( )
A.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系数 B.与交会的公路、铁路构成交通运输网
C.提高管道沿线的环境安全系数 D.彻底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5.与中哈和中俄油气进口通道相比,中缅油气进口通道( )
A.油源相对不足 B.运输连续性较强
C.受气象等因素影响大 D.可直达我国主要石油消费市场
C
A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石油进口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进口量逐年攀升,为保障石油安全,将大量增加战略石油储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
6.针对我国石油进口日益增多的现状,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势在必行。
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应建在( )
A.西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青藏地区 D.内蒙古自治区
7.除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石油形势( )
①调整能源结构,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 ②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耗水平
③进一步提高节能意识,努力抓好节能工作 ④加大能源的调配程度,维持能源生产消费均匀的格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B
A
1.下列关于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的石油和天然气都集中分布在西部,东部很少
B.西部的石油集中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C.我国四大天然气区是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陕甘宁地区
D.西气东输主干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到珠江三角洲
干热岩是致密不渗透的高温岩体,普遍埋藏于地下3~10km,温度在150℃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的方式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目前有开发价值的干热岩地区主要为有火山活动或地壳较薄的地带。据此回答2~3题。
2.下列最可能为干热岩资源富集区的是( )
A.北美洲东部 B.欧洲南部 C.非洲西部 D.西伯利亚地区
3.干热岩发电( )
A.技术水平要求高,利于大规模开发 B.资源分布地域性强,利于推广
C.受季节、气候制约,发电不稳定 D.有助于减少碳排放,改善环境
D
C
B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读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煤、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见下图),回答4~5题。
4.在甲、乙、丙、丁各种能源使用过程中,
其产生的气体对矮牵牛叶片伤害最严重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 )
A.乙、b B.丁、c C.乙、d D.丙、d
C
A
能源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一直形势严峻。下图分别示意我国2002—2019年能源生产、消费总量与结构变化状况。据此完成6~7题。
6.我国生产、消费的最主要能源种类是( )
A.原煤 B.原油 C.天然气 D.其他能源
7.结合图中信息,可判断( )
A.能源消费基本实现自给B.能源生产结构保持稳定
C.原油进口需求不断提高D.原油消费比重明显下降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