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版二年级上册第三课《唢呐配喇叭》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唢呐配喇叭》是一首短小的无声羽调式的湖南民歌,曲调、节奏均采用了模进、重复的手法。小三度级进的旋律与附点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的运用,形成了秧歌舞特有的韵味。在歌曲的伴奏音乐中,电声音乐模拟的唢呐、喇叭的音响效果,使歌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热闹、欢乐的气氛。
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汉阳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现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1)情感 态度 价值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一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喜爱音乐幕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2、模仿
通过亲身参与演唱、演奏、编创等艺术实践活动,并适当地运用观察、比较和练习等方法进行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墓定基础。
(3)知识与技能
学习演唱、演奏、创作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课堂乐器,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时间活动中运用乐谱。
二、新课标强调“以审美为核心”,该教学设计力求从音乐本体挖掘歌曲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从审美视角诠释音乐。力争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体的宗旨,面对一个个活泼智慧的学生个体,无论教学导入、教材挖掘还是学生创编活动的设计都结合二年级学生特点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唢呐配喇叭》是一首短小的无声羽调式的湖南民歌,曲调、节奏均采用了模进、重复的手法。小三度级进的旋律与附点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的运用,形成了秧歌舞特有的韵味。在歌曲的伴奏音乐中,电声音乐模拟的唢呐、喇叭的音响效果,使歌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热闹、欢乐的气氛。
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从整体的水平看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相对可以,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老师需要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多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4、学习表现程度
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能准确的演唱歌曲,而且通过自制乐器为歌曲伴奏增强自身的节奏感,通过表演增强自身的音乐表现力,从而提高了音乐素养,对他们音乐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对课程标准总目标的实现,奠定来坚实的基础。
三、评价方案设计
1、定性评价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科学性。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充分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演唱、演奏等方式进行。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的方式,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因此,学生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和活泼欢快的情绪,完整准确地演唱《唢呐配喇叭》,并随音乐边唱边模仿乐器演奏的动作。
2、通过观察聆听有喇叭、唢呐吹奏的乐句,初步了解这两种乐器的音色与形状特点。
3、能用打击乐为《唢呐配喇叭》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明亮、柔美的声音和活泼欢快的情绪,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难点:唱准一字多音部分,准确吐字。
教学过程:
师生同唱《问好歌》
师:今天啊,有一对乐器兄弟来到了我们的音乐教室,同学们想认识他们吗?
生:想
师:这是乐器兄弟,长的是哥哥,短的是弟弟(出示课件图片喇叭和唢呐),下面我们来听听哥哥喇叭的声音(幻灯片播放音色),再来听听弟弟唢呐的声音(幻灯片播放声音)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喇叭与唢呐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啊?
生:(兴奋地)我听到了。一种声音高,一种声音低。
师:那你们认为高或者低的声音分别是谁发出的呢?
生:唢呐声音高,喇叭声音低。
师:为什么呀!
生:喇叭的管子太长了,所以声音低沉。
师:你的想法完全正确。为他鼓掌!(学生热情地鼓掌)
(学生看、听并模仿唢呐演奏的姿势)
师:平时,同学们一听说吹起小喇叭,都会怎么做?(生如上模仿)对!
(2)看一看,认识唢呐和喇叭
书上记载,“唢呐”其实就是“喇叭”。但细分起来,人们就习惯称“长的就事喇叭”,“短的就事唢呐”。(点课件)而吹管的长度不同就会导致它们的声音发生变化。咱们再一起来听听音乐,看能不能发现不同的声音。
(3)唱一唱,用声音表现喇叭唢呐竞相吹奏的情景
师:为了表示很高兴认识到同学们,乐器兄弟和老师要一起表演唱一首歌给同学们听,你们想听吗?
生:想
听到唢呐声咱们朝天上吹,听到喇叭声咱们朝地上吹。怎么样?
生:好!
(师弹唱,生聆听音乐,寻找唢呐和喇叭的声音)
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做《唢呐配喇叭》(出示歌谱)看不清屏幕的同学可以翻开书本第18页,咱们先把歌词读一遍。
现在咱们一起试着用柯尔文手势视唱一遍
下面老师弹琴你们轻声唱谱(学生跟音乐齐唱全曲)
现在我们把歌词加进来好吗?
师:唱得很不错呢!你们仔细听老师是怎么唱“喇叭3.2 3 ”、“唢呐1.6 1”的(师范唱)强调了哪个字呢?
生:喇和唢
师:来,大家模仿老师试试
生:喇啊 叭 唢哦呐 。(还不够好)
师:歌曲中这两个附点的运用十分巧妙。即好像是唢呐、喇叭的颤音,又好像是表现演奏者的潇洒、得意和自在。谁来单独表现一下?
(学生积极举手,踊跃表现)
你的表达的真棒,同学都应当向你学习。
师:真了不起!这首歌的味道就在这里。下面,咱们一起来这样唱一唱、吹一吹吧。
(随钢琴:师生对唱,生生对唱,一领众合唱;跟伴奏:齐唱、独唱)
(4)编一编,用身体动作表现农家的欢乐气氛。
师:《唢呐配喇叭》是一首湖南民歌,同学们学得不错。民歌大多来源于我国民间,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写照。咱们来看看,农家人是怎样用唢呐和喇叭来表达感情的。(课件出事唢呐喇叭的各种吹走姿势、表情,以及它们在民俗节日中烘托气氛的场景图,生看图欣赏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咱们也来学学快乐的农家人,玩玩这些乐器吧。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姿势吹唱,不过同学之间一定要有感情交流哦。
(教师可先找一学生交流示范一下,歌声中,同学们模仿刚才看到的民间艺人演奏的情景,有的坐着,有的蹲着,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还居然躺在地上,有的互相搭着肩膀……大家随音乐尽情表达着自己对歌曲音乐形象的理解)
(5)敲一敲,用自制乐器增添民歌的热烈情绪
师:(鼓掌)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精彩了!谢谢大家!请回到座位上。看了同学们这么有创意的表现,老师希望大家把农家人竞相吹走的气氛搞的在热烈一点。谁来加上咱们自己做的打击乐试一试?(提供“沙锤”和“鼓”)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有的拿矿泉水瓶制成的沙锤,有的把月饼盒当小鼓,随音乐不断敲出不同的音响)
师:大家都很会动脑筋!咱们就选淘金同学的伴奏型来敲一敲看看。
(学生兴奋地手持一件“打击乐器”边唱边在歌曲的2.4.6.8小节处敲击伴奏,请女孩子们起立边吹边唱。)
(女生唱,男生奏)
师:(这次配合得非常棒哦!互相给点掌声鼓励一下。)
(学生热情鼓掌)
3.教学拓展部分
师:老师也来凑个热闹吧。我唱一首民歌,你们听完后,要提出一个关于这首歌的问题来纹老师或同学。(清唱另一首类似的湖北当阳民歌《唢呐配喇叭》)
生:你唱的歌叫什么名字?
生:这是哪里的民歌?
生:这首歌跟我们学的歌是一样的吗?
师:表扬积极思考、提问的同学!有同学来帮忙回答吗?(环视大家)
生:老师唱的歌跟我们的不一样!
师:(伸出大拇指)你回答了一个问题。大家认为呢?老师唱的歌跟你们学的歌一样吗?
(生回答“不一样”)
师:这是一首湖北当阳地区的民歌,他的名字也叫《唢呐配喇叭》。这两首民歌歌词基本相同,调式则大不相同,咱们来看看歌曲开头和结尾的音就明白了(课件出示两首歌谱,颜色标出不同的尾音)
生:哦,一个是sol,一个是la!
师:对,尾音不同,这首歌曲的性格都变了。你再来比较来听听。(老师唱,小何生感觉一个豪放,一个调皮跳跃)是啊,咱们中国民歌有自己独特的调式,叫做五声调式。这两首同名民歌就是两个不同性格的调式,等到了高年级老师再具体告诉你们。下面咱们一起来唱唱这个新的曲调。
(学生用手指点谱,并随琴轻声唱谱。此曲视唱结束后,教师调性一转,学生即跟随熟悉的音调唱起刚刚学过的歌曲来)
师:我们班同学真是太聪明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啦!
(唱)12 34 |5 -
同学们再见!
生:(挥手唱)54 32 |1-
老师再见!
(教师继续弹奏《唢呐配喇叭》,学生唱着、吹着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