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训练题
选择题
1.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自主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说明我国( )
A.打破了超级大国核垄断 B.进入了航天事业新时代
C.取得了载人技术新突破 D.迎来原子能技术新时期
2.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核技术的标志是 ( )
A.第一颗导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第一枚中远程导弹发射成功
3.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①原子弹试爆成功 ②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④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
A.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近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现代的社会生活
5.如下图是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次会议的召开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属于( )
A.经济建设 B.文学艺术
C.国防科技 D.民族宗教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技术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占有了一席之地。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着突出的贡献,他们为之奉献的领域是( )
A.能源技术
B.信息技术
C.载人航天技术
D.海洋高技术
7.汽车、火车已成为当今中国城乡居民普遍使用的便捷交通工具。即使乘坐飞机,也不再是一种奢望。这主要得益于中国(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C.航天科技的进步 D.现代教育的飞跃
8.1973年,他培育出的“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他“粮食安全保障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授予他“拯救世界饥饿奖”。“他”是( )
A.邓小平
B.焦裕禄
C.邓稼先
D.袁隆平
9.嘉兴有一座南湖革命纪念馆,馆内三楼展厅里全方位地展示着自行车、收音机、电视机、手机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发展变化。这直观地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C.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10.毛泽东的下列题词,旨在推动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是 ( )
A
B
C
D
11.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出版业告别千年的活字印刷,迎来了激光照排的光电新时代,发明人王选被誉为“当代毕昇”。这反映了我国( )
A.航天技术的成就
B.生物技术的成就
C.能源技术的成就
D.信息技术的成就
12.下列表述,不符合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状况的是( )
①衣着单一,质量较差
②吃饱吃好,追求营养
③住房短缺,狭小拥挤
④交通发展,出行便捷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布置“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场馆时,将屠呦呦、袁隆平的照片放在了一起。这一展台的标题应该是( )
A.国防建设的成果 B.科学技术的成就
C.文化事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改善
14.有人说:中国人看时间,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20世纪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20世纪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20世纪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 ( )
A.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中国人民的文化素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15.“他的一系列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生动的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中国独特的文化风格,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也因此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文中的“他”是( )
A.屠呦呦
B.余秋雨
C.莫言
D.张炜
16.《红岩》《青春之歌》《茶馆》等优秀文学作品的问世,得益于( )
A.“文革”后,文学领域的拨乱反正
B.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863计划”的出台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随着神舟五号飞船在内蒙古预定地区平稳着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一朝成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材料二:如右图所示。
材料二中的人物是谁?
请你依次说出世界上能够独立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三个国家,并谈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飞行成功说明了什么?
神舟五号的发射属于什么科技领域?举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三项重大成就。它们属于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我国为了抓住这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作出什么重大决策?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鬃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钱学森颁奖词
(1)根据材料一及学知识,两幅图中的人物是谁?他们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
(2)两位科学家的贡献分别有何重大意义?
(3)两位科学家在国际上声誉很高,分别获得什么荣誉?
(4)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请回答钱学森入选“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理由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 000多亿元。袁隆平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1)材料一中三幅漫画反映了我国哪些方面的变化?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你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答案
1-5BCBCB 6-10CBDAD 11-16DCBBCC
(1)杨利伟。
美国、俄罗斯、中国。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已显著增强,我国的航天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航天技术。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一箭三星发射成功;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等等。第三次科技革命。制订了“863计划”。
18、(1)图一,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图二,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开创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巨大贡献,为解决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3)袁隆平是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1)人民生活水平;人民思想观念;人民生活习惯;科技水平等。
(2)改革开放;科技进步。
(3)例如网购,推动了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