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木兰诗导学案(教师用)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故事,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学习重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学法指导】
诵读与欣赏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自主探究
(一)积累与整合:
1、熟读《木兰诗》。
2、资料链接
①这是一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民歌是可以歌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颂赞之辞。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符诗集》。“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其中既有文人诗歌,有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于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是乐府双璧之一(另一首是《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②北魏的末期分裂为东魏、西魏,西魏实行府兵制,应征从军的人须自备鞍马、弓箭等物,诗中“东市买骏马”一节即来源于此。
③木兰可能实无其人,所以姓花、姓朱、姓魏、姓木兰之说均系猜测或捕风捉影,我们用不着追究。北方民族尚武,女子也不例外,木兰女英雄的形象可能是据此创造出来的。
④读这首诗要注意两点:一是诗中有“互文”,意思是一联中的两句互相补充,须合解,正式名称叫“互文足义”,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说的是,有些将军和壮士战死沙场,另一些将军和战士胜利归来。此类“互文”甚多,须用心发现。二是诗中的数字如十、十二、百、千等,无非是言其多,不能看作确数。这两种情况,不只是在本诗中有,在其他古代诗篇中也有。
3、给下列划线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并抄写三遍
机杼( ) 鞍鞯( ) 胡骑( ) 金柝( )
策勋( ) 赏赐( ) 理云bìn( ) pèi头( )
扑shuò( ) 雄 chí( ) 阿zǐ( )
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生字词需要掌握(写下来,并注音):
4、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 ),_______
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 ),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_
5)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6)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
除此之外,你还能总结出哪些类似的句子?(写下来)
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表现战争持久的句子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二)思考与探究:
1、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2、说一说木兰是怎样一个人?
3、你对木兰从军一事是如何评价的?
【课堂教学】
二、合作探究 文本研读
让我们走进木兰诗………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
1、诗歌诵读:
①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②学生比读,互评互读。③推举一名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 ―――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 ――― 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 ――― 结尾附文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②第5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
③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④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
3、详略分析: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
从军缘由 ——( 详 )写
出征前的准备 ——( 略 )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 详 )写 详 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 略 )写 略 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 ——( 详 )写
家人迎接 ——( 详 )写
木兰改装 ——( 详 )写
作用:(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样安排的原因: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作者着力表现的是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承担重任,追求幸福和平生活的思想性格,因此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样安排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4、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
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四)体验反思, 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归纳)
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组内交流解决,组内解决不了,提出由全班一起解决……
(五)复述表演,走近木兰
学生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可片段),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三、深入探究 理解内涵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忧愁。能使文章简洁。
2、“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 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念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漏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 形象,形象地写出了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 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的什么精神品质?
?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的耕织生活、不募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5、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6、文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一句中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木兰什么心情?
使用了动作描写手法,表现了木兰回家后的喜悦的心情和 恢复女儿装后的激动的心情。
7、谈谈你对《木兰诗》主题的认识。
通过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征战归来,不慕荣利,自愿 过劳动生活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 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8、读完本诗后,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木兰是一个深明大义,勤劳,善良,不慕容华,机智,警觉 英勇善战,热爱家乡亲人,热爱和平的奇女子。
四、总结储存 拓展延伸
? 1、总结存储: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2、课外探究: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10.木兰诗学案(学生用)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故事,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学习重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学法指导】
诵读与欣赏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自主探究
(一)积累与整合:
1、熟读《木兰诗》。
2、资料链接
①这是一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民歌是可以歌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颂赞之辞。
《木兰诗》又叫 ,选自 代 编的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其中既有文人诗歌,有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于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是乐府双璧之一(另一首是《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②北魏的末期分裂为东魏、西魏,西魏实行府兵制,应征从军的人须自备鞍马、弓箭等物,诗中“东市买骏马”一节即来源于此。
③木兰可能实无其人,所以姓花、姓朱、姓魏、姓木兰之说均系猜测或捕风捉影,我们用不着追究。北方民族尚武,女子也不例外,木兰女英雄的形象可能是据此创造出来的。
④读这首诗要注意两点:一是诗中有“互文”,意思是一联中的两句互相补充,须合解,正式名称叫“互文足义”,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说的是,有些将军和壮士战死沙场,另一些将军和战士胜利归来。此类“互文”甚多,须用心发现。二是诗中的数字如十、十二、百、千等,无非是言其多,不能看作确数。这两种情况,不只是在本诗中有,在其他古代诗篇中也有。
3、给下列划线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并抄写三遍
机杼( ) 鞍鞯( ) 胡骑( ) 金柝( )
策勋( ) 赏赐( ) 理云bìn( ) pèi头( )
扑shuò( ) 雄 chí( ) 阿zǐ( )
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生字词需要掌握(写下来,并注音):
4、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 ),_______
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 ),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
除此之外,你还能总结出哪些类似的句子?(写下来)
(二)思考与探究:
1、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2、说一说木兰是怎样一个人?
3、你对木兰从军一事是如何评价的?
【课堂教学】
二、合作探究 文本研读
让我们走进木兰诗………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
1、诗歌诵读:
①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②学生比读,互评互读。③组内推举一名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
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2、品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②第5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③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她怎样的心情?
④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3、详略分析: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
从军缘由 ——( )写
出征前的准备 ——( )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 )写 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 )写 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 ——( )写
家人迎接 ——( )写
木兰改装 ——( )写
作用:
(在内容上)
(在结构上)
这样安排的原因:
4、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
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四)体验反思, 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归纳)
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组内交流解决,组内解决不了,提出由全班一起解决……
(五)复述课文,走近木兰
学生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可片段),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三、深入探究 理解内涵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2、“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的什么精神品质?
5、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6、文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一句中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木兰什么心情?
7、谈谈你对《木兰诗》主题的认识。
8、读完本诗后,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
四、总结储存 拓展延伸
? 1、总结存储: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2、课外探究: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