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
1.测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的区别。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更在于雅俗。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以两处题名指出了这一观念的问题,在“曲径通幽”,宝玉言之“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自然是常说的“古雅”了;而在“沁芳桥”,宝玉又不喜欢别人那些“述古”的名字了。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曰陈旧,二曰犯忌,三曰“不中”。
所谓陈旧,就是用典太过俗滥,了无新意。如众人到了潇湘馆时,论此处匾该题四字。有人说:“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道:“睢园遗迹。”贾政道:“也俗。”二者一处用《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典;另一处用睢园,即汉梁孝王“绿竹荫渚”的菟园之典,都同潇湘馆最点景的物“竹”有关,也算应题,为何被政老称“俗”呢?主要在于,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典故,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了,而由自我妙思所感知的此处景致之独特也自然不可见了。
犯忌者,多是同政事人情相悖之意。这看似同雅俗无关,但所“雅”者,乃是寓于此间而得其遗世独立之精神;若不能意会禁忌之“度”,便是同时俗产生了冲突,难得独我之幽趣了。一犯在违制。如“蓼汀花溆”一景,有人拟出“秦人旧舍”,宝玉立即指出“背谬了”,桃花源之典故,本是讲“为避秦乱”而隐居的一村人,他们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无疑暗藏着对政治的不满。二犯在重名,“稻香村”最初有人题名“杏花村”获得众人赞赏,贾政却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确定之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三犯在“颓丧”。在蘅芜苑一处拟联,有人道:“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众人指出“斜阳”二字不妥,那人便引古诗“蘼芜满院泣斜阳”句,众人皆云:“颓丧,颓丧!”
所谓“不中”,就是本来显然需要提及的点题景物,没有说准或者说满了,或者明明没有的景致,却在匾额和对联中生造出来。前者如怡红院之处,有人提出“蕉鹤”,有人提“崇光泛彩”,宝玉就说“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后者如在蘅芜苑中清客们的“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洲”“三程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二联。说“不中”是“俗”,似乎也有些不妥,但是“俗”并不只针对文辞不美,还针对那些华美却不切景的辞藻。真正的“命名”乃是根据“此景”各种幽致深蕴而从生命经验中流露出来,而非为了炫耀自己的文学才华而生搬硬造出来的。
从根本上讲,“不入俗”之难在于不能回到自我观照的世界中来,而只在“外部”的典故、概念和比拟中打转。在这一回中,尤其彰显宝玉才华的,或者说特别表露出“雅”的含义的,是连贾政也比较欣赏的“沁芳”桥之命名以及“蘅芷清芬”的对联。“沁芳”之名拟出后,贾政的态度是“拈须点头不语”,脂评“六字是严父大露悦容也”。宝玉在评价前人时已提出,“雅”虽要切景,但却不能太“实”,而是要“蕴藉含蓄”;而其“含蓄”处,却是一种真正的“实在”。之所以“含蓄”,乃在于命名不能是对眼前景致的一般描述或比拟,而要将自我的生命经验沉浸于作为整体的园中世界,并前追古人之生命,将之也化入此刻自我的生命中来。
所谓“无有一字入俗”,其实就是将自我作为存在者的“主人”去面对真实的世界,面对真实的此刻的显现。然而古今鲜有人可做到极致,又知这一“真实”是极难寻找的。这一回的叙事展现出,对真实的意义的寻找乃是基于对许多“不真”的表达的涤除与反省,在这种反省之后重新回归到本真的存在中来,回归到在此的自我中来,世界的“真”便从被遮蔽的俗套和成见中显露现身了。
(摘编自李溪《以意造园,复以园造意:从<红楼梦>第十七回看文人园林》)
材料二:
中国古代园林是文人读书治学的场地、修身养性的乐土、结社雅集的处所和文学创作的基地。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匾额、对联和刻石等或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出自文人之手。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拙政园来源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守拙归园田”;沧浪亭的“沧浪”二字取自屈原《渔父》中的典故,园中临水的“观鱼处”得名于《庄子》“观鱼于濠梁之上”;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拙政园“留听阁”用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意。园林中的对联、刻石对仗工整,寓意深远。留园五峰仙馆题有“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这与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园林散文、题园诗赋是古典文学与园林的另一种结合形式,如《阿房宫赋》《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笔下“大观园”更是将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推向了高潮。
(摘编自袁圆《从<红楼梦>大观园看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
材料三: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
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籍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对大观园各处命名的品评鉴赏,依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雅俗之辨。
B.因为认识到园林命名的关键因素,张岱提出了“无有一字入俗”的园林命名的最高标准。
C.“淇水遗风”“睢园遗迹”被认定为“俗”,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
D.“稻香村”拟题“杏花村”获赞赏,贾政却认为不宜用“杏花村”这类已有实指的名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关于匾额和对联命名的记述,展现了园林命名是如何在一种细致的审思及体悟中诞生的过程。
B.园林中匾额和对联为了追求文辞华美,从而生造出此地没有的景致,这不应该归于“俗”的命名方式。
C.宝玉对沁芳桥的命名,表露出了“新雅”的含义,得到了贾政的赞赏,也有力证明了“编新不如述旧”的观点。
D.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因为出自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会引起游人“不中”的感受。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司马光定制过一套古代衣冠,“人独乐园,则衣之”,表达对董仲舒、陶渊明、王子默、白居易等七位先贤的敬慕。
B.“园林文学”是园林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掌握园林文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培养园林类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C.古典园林中洞门有种“穿越”性,“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与古人造园反复借用的“桃花源”意境有关。
D.未来的园林设计建造者,要想提高园林艺术的理论水平,必须广泛地阅读中国古典园林文学,站在更高层次上来鸟瞰园林艺术自身。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一自然段的论证思路。(4分)
5.《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桥上亭的拟名先是“翼然”,后改拟为“泻玉”,最后改拟为“沁芳”。请结合材料观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我的戒烟
林语堂
凡吸烟的人,大都曾一时糊涂,发过宏愿,立志戒烟,在相当时期内与此烟魔,决一雌雄,到了十天半个月之后,才自醒悟过来。我有一次也走入歧途,忽然高兴戒烟起来,经过三星期之久,才受良心责备,悔悟前非。我赌咒着,再不颓唐,再不失检,要老老实实做吸烟的信徒,一直到老耄为止。到那时期,也许会听青年会俭德会三姑六婆的妖言,把它戒绝,因为一人到此时候,总是神经薄弱,身不由主,难代负责。但是意志一日存在,是非一日明白时,决不会再受诱惑。因为经过此次的教训,我已十分明白,无端戒烟断绝我们灵魂的清福,这是一件亏负自己而无益于人的不道德行为。
在那三星期中,我如何的昏迷,如何的懦弱,明知于自己的心身有益的一根小小香烟,就没有胆量取来享用,说来真是一段丑史。此时事过境迁,回想起来,倒莫明何以那次昏迷一发发到三星期。若把此三星期中之心理历程细细叙述起来,真是罄竹难书。自然,第一样,这戒烟的念头,根本就有点糊涂。为什么人生世上要戒烟呢?这问题我现在也答不出。但是我们人类的行为,总常是没有理由的,有时故意要做做不该做的事,有时处境太闲,无事可作,故意降大任于己身,苦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把自己的天性拂乱一下,预备做大丈夫罢?
自然,头三天,喉咙口里,以至气管上部,似有一种怪难堪似痒非痒的感觉。这倒易办。我吃薄荷糖,喝铁观音,含法国顶上的补喉糖片。三天之内,便完全把那种怪痒克服消灭了。这是戒烟历程上之第一期,是纯粹关于生理上的奋斗,一点也不足为奇。过了三天,我才进了魂灵战斗之第二期。到此时,我始恍然明白,世上吸烟的人,本有两种,一种只是南郭先生之徒,以吸烟跟人凑热闹而已。这些人之戒烟,是没有第二期的。他们戒烟,毫不费力。据说,他们想不吸就不吸,名之为“坚强的意志”。其实这种人何尝吸烟?一人如能戒一癖好,如卖掉一件旧服,则其本非癖好可知。
但是在真正懂得吸烟的人,戒烟却有一问题。于我们这一派真正吸烟之徒,戒烟不到三日,其无意义,与待己之刻薄,就会浮现目前。理智与常识就要问为什么,政治上、社会上、道德上、生理上,或者心理上,并无不可吸烟的规定,而为什么一人却故意要以自己的聪明意志,违背良心,戕贼天性,使自己不能达到那心旷神怡的境地?谁都知道,作文者必精力美满,意到神飞,胸襟豁达,锋发韵流,方有好文出现,读书亦必能会神会意,胸中了无窒碍,神游其间,方算是读。此种心境,不吸烟岂可办到?在这兴会之时,我们觉得伸手拿一支烟乃惟一合理的行为;若是把一块牛皮糖塞入口里,反为俗不可耐之勾当。我姑举一件事为证。
我的朋友B君由北平来沪。我们正在家里炉旁叙旧。所谈的无非是在北平旧友的近况及世态的炎凉。每到妙处,我总是心里想伸一只手去取一支香烟,但是表面上却只有立起而又坐下,或者换换坐势。B君却自自然然的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雾,似有不胜其乐之概。我已告诉他,我戒烟了,所以也不好意思当场破戒。话虽如此,心坎里只觉得不快,嗒然若有所失。我的神志是非常清楚的。每回B君高谈阔论之下,我都能答一个“是”字,而实际上却恨不能同他一样的兴奋倾心而谈。这样畸形的谈了一两小时,我始终不肯破戒,我的朋友就告别了。论“坚强的意志”与“毅力”我是凯旋胜利者,但是心坎里却只觉得怏怏不乐。过了几天,B君途中来信,说我近来不同了,没有以前的兴奋,爽快,谈吐也大不如前了,他说或者是上海的空气太恶浊所致。到现在,我还是怨悔那夜不曾吸烟。
(有删改)
【注】语堂不止一次强调幽默是一种“人生观”,文学上的幽默是“人生观”的表现,而且他认为幽默的人生观是真实的、宽容的、同情的人生观。这种幽默不是较低层次的滑稽、玩乐,而是要以一种趣脱、闲适的态度观照人生,享受人生的乐趣,使生活艺术化。
文本二:
谈幽默
老舍
幽默的人既不呼号叫骂,看别人都不是东西,也不顾影自怜,看自己如一活宝贝。他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他自己看出人间的缺欠,也愿使别人看到。不但仅是看到,他还承认人类的缺欠;于是人人有可笑之处,他自己也非例外,再往大处一想,人寿百年,而企图无限,根本矛盾可笑。于是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奥。
讽刺必须幽默,但它比幽默厉害。它必须用极锐利的口吻说出来,给人一种极强烈的冷嘲;它不使我们痛快的笑,而是使我们淡淡的一笑,笑完因反省而面红过耳。讽刺家故意的使我们不同情于他所描写的人或事。幽默者的心是热的,讽刺家的心是冷的;因此,讽刺多是破坏的。幽默者有个热心肠儿,讽刺家则时常由婉刺而进为笑骂与嘲弄。幽默的作品也能有道德的目的,但不必一定如此。讽刺因道德目的而必须毒辣不留情,幽默则宽泛一些,也就宽厚一些,它可以讽刺,也可以不讽刺,一高兴还可以什么也不为而只求和大家笑一场。
所谓幽默的心态就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有这种心态的人虽不必是个艺术家,他还是能在行为上言语上思想上表现出这个幽默态度。这种态度是人生里很可宝贵的,因为它表现着心怀宽大。一个会笑,而且能笑自己的人,决不会为件小事而急躁怀恨。往小了说,他决不会因为自己的孩子挨了邻儿一拳,而去打邻儿的爸爸。往大了说,他决不会因为战胜政敌而去请清兵。褊狭,自是,是“四海兄弟”这个理想的大障碍;幽默专治此病。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一个幽默写家对于世事,如入异国观光,事事有趣。他指出世人的愚笨可怜,也指出那可爱的小古怪地点。世上最伟大的人,最有理想的人,也许正是最愚而可笑的人,唐吉珂德先生即一好例。幽默的写家会同情于一个满街追帽子的大胖子,也同情——因为他明白—-那攻打风磨的愚人的真诚与伟大。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对两类吸烟者的对比,作者认为不以吸烟为癖好的烟民只是滥筝充数的南郭先生之徒,他们不能真正体会戒烟的痛苦。
B.站在“戒烟者”的立场,作者描写了B君抽烟时潇洒的举止和惬意的神态,这是作者对于戒烟一事萌生悔意的根本原因。
C.本文题为“戒烟”,通篇却大谈戒烟的痛苦与抽烟的乐趣,文章精神似与现代科学相违背,这恰是作者创作主张的一种体现。
D.林语堂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对戒烟过程中心理和生理反映的呈现就体现出他机敏的观察能力和积极的思考态度。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幽默不同于讽刺,幽默要更宽厚一些,它不一定带有道德的目的,也不一定非要讽刺。
B.幽默的心态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这并非艺术家的专利,常人也能表现出这种心态。
C.不讲究功利实用、“什么也不为而只求和大家笑一场”的幽默很难像讽刺一样让人自省。
D.老舍不仅在写作内容层面对幽默进行阐释,更在观念精神领域对幽默进行探讨与提升。
8.文本一中多处的画线句均为问句,请简要概括这样写的好处。(6分)
9.文本二指出,幽默的人“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结合文本一谈谈林语堂算不算这样幽默的人。(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任福字祐之。元昊反,除莫州刺史。既辞,奏曰:“河东地介大河,斥堠疏阔,愿严守备,以戒不虞。”仁宗善之,命知陇州,擢秦风路马步军副总管。诏陕西增城垒、器械,福受命四十日,而战守之备皆具。寻知庆州,复兼环庆路副总管。上言:“庆州去蕃族不远,愿勒兵境上,按亭堡,谨斥堠。”因经度所过山川道路,以为竣急攻守之备。帝益善之,听便宜从事。夏人寇镇戎军,福与子怀亮自华池凤川镇声言巡边。行至柔远寨,犒蕃部,即席部分诸将,攻白豹城。夜漏未尽,抵城下,四面合击。平明,破其城,焚巢穴,获牛马、橐驼七千有余。康定二年春,会安抚副使韩琦行边趋泾原,闻元昊谋寇渭州,琦亟趋镇戎军,尽出其兵,又募敢勇得万八千人,使福将之。以泾原路驻泊都监桑怿为先锋,都监武英、泾州都监王珪各以所部从福节制。琦戒福等并兵,出敌之后。福引轻骑数千,趋怀远城捺龙川,遇镇戎军西路巡检常鼎,与敌战于张家堡南,斩首数百。夏人弃马羊橐驼佯北,怿引骑趋之,福踵其后。谍传敌兵少,福等颇易之。薄暮,与怿合军屯好水川。追奔至笼竿城北,遇夏军,循川行,出六盘山下,距羊牧隆城五里结阵,诸将方知堕敌计,势不可留,遂前格战。俄伏发自山背下击士卒多坠崖堑相覆压怿战死敌分兵数千断官军后福力战身被十余矢有小校刘进者,劝福自免。福曰:“吾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尔。”挥四刃铁简,挺身决斗,枪中左颊,绝其喉而死。珪屡出略阵,阵坚不可破,英重伤,不能视军。敌兵益至,官军遂大溃……奏至,帝震悼,赠福武胜军节度使兼侍中。
(节选自《宋史·任福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俄伏发自山背/下击士卒/多坠崖堑/相覆压/怿战死/敌分兵数千/断官军/后福力战身被十余矢/
B.俄伏发/自山背下击/士卒多坠崖堑/相覆压/怿战死/敌分兵/数千断官军/后福力战/身被十余矢/
C.俄伏发自山背/下击士卒/多坠崖堑/相覆压/怿战死/敌分兵/数千断官军后/福力战/身被十余矢/
D.俄伏发/自山背下击/士卒多坠崖堑/相覆压/怿战死/敌分兵数千/断官军后/福力战/身被十余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河东,古时多指今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地区,而“河西”即“河右”,泛指黄河以西地区。
B.总管,文中指宋朝的军事职官,以节度使充任,或以知府知州兼任,主管营防守御等军务。
C.平明,古人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时段,天明时可称“鸡鸣”,日落时可称“平明”。
D.古代帝王推恩臣下,将官爵授予功臣的父母或本人,死后追封称“赠”,而健在的称“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任福恪尽职守,未雨绸缪。授任莫州刺史后,任福建议加强河东守备,以防不测:兼任环庆路副总管时,勘察山川地形,以备缓急攻防所需,都得到皇帝赞许。
B.任福办事得力,行动果断。皇帝下诏增修陕西军备,任福领命后四十天就整备齐全:西夏侵犯镇戎军,任福声称巡边,在犒赏蕃部之时分派任务,随后乘夜围攻,天明大胜。
C.任福临敌受命,敢于战斗。元昊预谋进犯渭州时,韩琦让任福统领新募勇士并指挥管辖各部;任福行军途中与西夏军交战,歼敌数百,西夏军元气大伤,任福乘胜追击。
D.任福明责敢当,竭忠尽节。因探子回报敌兵人少,任福便放松警惕,结果落入圈套,激战时,小校刘进劝说任福独自脱身,任福却不避战败之责,决心以身殉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庆州去蕃族不远,愿勒兵境上,按亭堡,谨斥堠。
(2)珪屡出略阵,阵坚不可破,英重伤,不能视军。
14.《宋史》评说“好水之败,趋利以违节度”,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任福是如何“违节度”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宋诗,完成15-16题。
寄题沙溪宝锡院①
欧阳修
为爱江西物物佳,作诗尝向北人夸。
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
酿酒烹鸡留醉客,鸣机织苎遍山家。
野僧独得无生乐②,终日焚香坐结跏③。
【注】①宝锡院:寺庙名,在欧阳修的家乡江西吉州。②无生:佛教语,不生不灭。③坐结跏:佛教坐禅之法,即双足交迭而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十分喜爱自己的家乡,认为一切都是美好的,还曾写诗向朋友夸赞自己的家乡。
B.第二联充分调动视觉、嗅觉等感官来展现秋日美景:枫叶随风飘落,稻花随风飘香。
C.“酿酒烹鸡留醉客”一句表现了当地民风之淳朴,与陆游“丰年留客足鸡豚”意思相近。
D.诗人着一“遍”字,形象地再现了当地家家户户用苎麻织布的景象,表现出百姓勤劳的品质。
16.有人在阅读本诗后,对尾联为什么会出现“野僧”而感到疑惑。请你结合全诗,为其解惑。(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谦虚地认为自己的树种得好的原因是: , 。
(2)害怕衰老,感叹无为,是中国文人固有的感情。屈原在《离骚》中也用“ , ”两句发出这样的感叹。
(3)苏轼探明的石钟山钟鼓声音连绵不绝的原因是:则山下皆石穴罅, ,微波入焉, 。
第Ⅱ卷(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2022年初,改编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的电视剧《人世间》“火”了,好评不断,_________。作者梁晓声也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于《人世间》的创作初衷,他想让“八零后”至“零零后”的年轻一代知道爷爷辈们是怎样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_________。他认为“改革开放不是嘉年华”,工人阶级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时代重压,改革开放的车轮从他们缓缓弯下的脊背上驶过,所以说工人阶级是无上光荣的,也是经历过时代阵痛的。
《人世间》通过笔下人物的刻画描写,对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现,通过人物、时代成长,体现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生活的磨砺中互相理解与依靠的过程。
梁晓声认为时代变迁不是断层,( )
正如原著封面所题“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遵循着“光字片”周姓人家的命运轨迹,在五十年_________的时代进程中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人民史诗,作品展现了一代代中国人对“时代”“好人”“奋斗”的价值追求,呈现了“中国故事”中的_________,以及“最中国”的情感表达和广泛的文化认同、集体共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高潮迭起 筚路蓝缕 新旧嬗变 市井气息
B.跌宕起伏 砥砺前行 沧海桑田 家长里短
C.高潮迭起 砥砺前行 沧海桑田 家长里短
D.跌宕起伏 筚路蓝缕 新旧嬗变 市井气息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新的一代也是父母的孩子,像南方的鱼鳞瓦片一样,和他们的父母一样身上也有时代的烙印。
B.而是像南方的鱼鳞瓦片一样,新的一代和他们的父母一样身上也有时代的烙印,他们也是父母的孩子。
C.新的一代也是父母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样身上也有时代的烙印,像南方的鱼鳞瓦片一样。
D.而是像南方的鱼鳞瓦片一样,新的一代也是父母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样身上也有时代的烙印。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世间》通过对笔下人物的刻画描写,对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现,在人物成长、时代变迁中展现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生活的磨砺中互相理解与依靠的过程。
B.《人世间》通过对笔下人物的刻画描写,对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现,在人物成长、时代变迁中体现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生活的磨砺中互相理解与依靠的过程。
C.《人世间》通过笔下人物的刻画描写,对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现,在人物时代变迁中展现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生活的磨砺中互相理解与依靠的过程。
D.《人世间》通过笔下人物的刻画描写,对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现,在人物时代变迁中体现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生活的磨砺中互相理解与依靠的过程。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空间站是载人空间站的简称,它在距离地面400-500千米高度的近地轨道上长期运行,可供人居往,和载人飞船都属于载人航天器。既然载人飞船可以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人类的飞天梦, ① ?首先,载人飞船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被设计成了一种体积小、运行时间较短、一次性使用的返回式载人航天器。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 ② ,在这种环境中能够生产出新材料、新产品,培育出地球上没有的新物种。为了利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资源,科学家们研制出了新的航天器——空间站。 ③ ,能够携带较大的试验设备,而且其太阳能电池翼更大,电力系统能够满足大型设备及大规模空间实验的需要。同时,空间站支持长期太空飞行,允许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长时间的空间实验,探索更多未知。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文字,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空间站”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6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苏格拉底认为,种庄稼是除去田间杂草的最好办法。
②2022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要勤掸“思想尘”,守住内心,正心明道,怀德自重。
③2022年4月21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首次发布。其中写道: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读了以上材料,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综合上述材料含义,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辽宁省沈阳市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答案(每题3分)
1 2 3 6 7 10 11 12 15 18 19 20
B A C B C D C C B A D A
4.(4分)①首先通过引用张岱名言以及与现代“主题园”的对比,表明园林命名的关键在于雅俗;②然后以“曲径通幽”和“沁芳桥”两处命名为例驳斥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的认识,指出《红楼梦》第十七回所涉园林命名用典之俗有三个角度。(一点2分,两点满分4分)
5.(4分)①“翼然”有“不中”的缺点,与此处景致特点不合,不如“泻玉”更切合实际;②“泻玉”犯在违制,且粗陋不雅,不够蕴藉含蓄;③“沁芳”既切景又没有太“实”,做到了“蕴藉含蓄”,体现出了“雅”的真意。(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满分4分)
8.(6分)①疑问句,引发读者对戒烟原因、戒烟合理性/必要性的思考,便于行文内容的推进。②反问句,强化语气语意,引导读者真正认识到戒烟不易和吸烟的好处,与读者共鸣。③这五处问句都集中思考了“戒烟”一事中若干重要问题,由此表达出作者在戒烟一事上的否定态度和阐明了无需戒烟的理由/吸烟的好处。(一点2分,三点满分6分)
9.(6分)①林语堂是幽默之人,他技巧地写出戒烟这一日常带给人的心智启迪,以趣味横生的笔调引起读者的微笑。②小题大做/以小见大/夸张:把人们习焉不察的“生活琐细”小题大作,挖掘出“小事”背后之“奥义”,如把戒烟的念头称作需“立志”的“宏愿”,把戒烟说成是“与烟魔决一雌雄”,用一较高低、非胜即负的决绝来加倍刻画了吸烟者惧怕、甚至不敢想象离开了香烟的生活,从而制造轻松、温和的小幽默。③把带有贬义的词语用在理智的事情上,如把戒烟看成是“走入歧途”的“颓唐”“失检”之事/说戒烟是“一时糊涂”“神经薄弱”“身不由主”“难代负责”,经不住“诱惑”,这种异于常人的认知产生出一种陌生化的新意,使得全文稳中有奇,平中有趣,表达出对于戒烟的否定态度。(一点2分,三点满分6分)
13.(8分)(1)庆州离蕃族不远,臣愿到边境带兵,巡视亭堡,小心地候望(侦查)。(4分)(得分点:“去”,距离;“勒兵”,统领军队;“按”,巡视;“斥堠”,此处指候望,侦查。)
(2)王珪多次出兵攻击敌阵,而敌阵坚不可破,武英受重伤,不能处理军务(指挥军队)。(4分)(得分点:“屡”,多次;“略”,攻击;“视”,处理,指挥;句意。)
14.(3分)①韩琦告诫任福要兵合一处,绕敌后面(出其不意,避实就虚)出击,而任福贪图小利,没有识破西夏军诱敌深入的诡计;②听信探子所报轻视敌人,擅自冒进;③对敌穷追不舍,终堕入敌军的圈套。(一点1分,三点满分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任福字祐之。元昊造反时,被朝廷任命为莫州刺史。他推辞后,上奏说:“河东之地有大河相隔,侦查敌情的士兵粗疏,希望严加守卫,来防备意外变故。”仁宗认为他说的对,命他管理陇州,提拔为秦风路马步军副总管。诏令陕西增修城池营垒、器械,任福受命四十天,作战和守城的准备都已做好。不久任庆州知州,又兼任环庆路副总管。上书说:“庆州离蕃族不远,臣愿到边境带兵,巡视亭堡,小心地候望。”于是研究估量经过的山川道路,为危机时刻攻与守做准备。皇帝更加赞许他,允许他便宜行事。西夏人侵犯镇戎军,任福与儿子任怀亮从华池凤川镇扬言要巡视边防。走到柔远寨,犒赏了当地的少数民族,就在宴席上分派诸将攻打白豹城。一夜未完,大军就抵达城下,从四面合围攻击。天亮时攻破城池,焚烧了敌人的巢穴,缴获了牛马骆驼七千多匹。康定二年春天,恰逢安抚副使韩琦巡视边疆,来到泾原,听说元昊谋划入侵渭州,韩琦急忙来到镇戎军,把士兵悉数派出,又招募了一万八千名勇士,让任福率领。又让泾原路驻泊都监桑怿作先锋,都监武英、泾州都监王珪各自率领军队听从任福指挥。韩琦告诫任福等人兵合一处,绕到敌人后面出击。任福率领几千轻骑兵,迅速赶到怀远城捺龙川,遇上镇戎军西路巡检常鼎,与敌人在张家堡南边作战,杀敌数百人。西夏人丢弃马羊骆驼假装败逃,桑怿率领骑兵追赶,任福紧随其后。探子言说敌军人数少,任福等人便很轻敌。临近傍晚,和桑怿军队会合驻扎在好水川。追奔到笼竿城北,遇上西夏军,他们沿着河流前行,来到六盘山下,距离羊牧隆城五里处排兵布阵,众将这才知道中了敌人诡计,情势不能久留,于是都向前迎战。一会儿敌人伏兵杀出,从山脊冲下来攻击,大宋士兵有很多坠落陡崖深壑,相互覆压,桑怿战死,敌人分出几千士兵截断官军后路,任福奋力作战,身中十多箭。有个叫刘进的小校,劝任福自行逃命。任福说:“我身为大将,打了败仗,要以死报效国家。”挥动四刃铁简,挺身与敌决斗,被敌枪击中左颊,刺断咽喉死去。王珪屡出攻击敌阵,但敌阵坚不可破,武英受重伤,不能指挥军队。敌兵越来越多,官军于是大败。消息上奏,皇帝听闻震惊哀伤,追赠任福为武胜军节度使兼侍中。
16.(6分)①从写作对象上看,本诗是身在异地的诗人怀念沙溪宝锡院,在尾联肯定宝锡院僧人的修行,符合写作意图。(或从主旨上看,诗人赞美了信仰坚定的山野僧人,由于领略了超越生死的境界,所以能洗净俗尘,一心修行。)②从诗歌结构上看,尾联提及“野僧”,与标题中的“宝锡院”形成照应;③从写作内容上看,“野僧”选中此处修行悟道,是“物物佳”的具体体现。(或侧面赞美了沙溪宝锡院的环境:风光秀美,民风淳朴。)(一点2分,三点满分6分)
17.(6分)(1)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3)不知其浅深 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21.(6分)①为什么还要研制空间站呢②太空的微重力环境资源很有价值③空间站不仅体积更大(一点2分,三点满分6分)
22.(5分)空间站,是指在距离地面400-500千米高度的近地轨道上长期运行,可供航天员在太空中居住并进行长时间空间实验的载人航天器。(符合定义格式2分;三点特征,一点1分。满分5分)
23.(60分)略。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